历史地理学方法论的探索与实践目录
目录(共52章)
↓↓
第1章 序言
第2章 前言
第3章 以沿革地理为主体的传统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第4章 中国地学会、禹贡学会与近代中国历史地理学
第5章 现代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6章 司马迁的地理学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第7章 中国古代特种地图与地图模型的发展
第8章 从《广志绎》看王士性的军事地理思想
第9章 从《圣武记》看魏源的军事地理思想
第10章 民国水利学家李仪祉的生物治黄思想及其启示
第11章 李长傅对历史地理学理论的探索
第12章 李长傅对南洋历史地理研究的贡献
第13章 史念海对中国历史农业地理学研究的开创性贡献
第14章 费孝通城乡社会发展研究中的历史地理学视野
第15章 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属性和研究意义
第16章 历史地理学学科体系再认识
第17章 黑格尔地理环境理论的辩证分析
第18章 历史地理学的哲学基础、理论发展与研究方法
第19章 历史社会地理学的基本理论
第20章 区域社会生活史的研究对象、学科属性和研究内容
第21章 历史地理学视野下的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
第22章 中国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的基本特点
第23章 中国历史时期气候变化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特点
第24章 人类社会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与调适作用
第25章 中国隋唐时期气候冷暖特征与气候波动基本规律
第26章 唐都长安的驯象、驯犀情况所反映的气候状况
第27章 隋唐关中地区的温暖气候对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第28章 关于古高昌国居室建筑形态的不同观点
第29章 高昌居室建筑特色相关证据的再研究
第30章 古高昌国居住风俗所反映的生态环境状况
第31章 窑洞与地穴:吐鲁番地区另外两种重要的居住生活方式
第32章 吐鲁番地区民居风俗的演变及其环境背景
第33章 几点基本结论
第34章 《水经·渭水注》所见渭河流域水文状况和竹林分布
第35章 《水经·河水注》所见两个历史地理问题
第36章 汉番禺城故址诸种说法商榷
第37章 “水坈陵”与汉番禺城方位的新推断
第38章 支持汉番禺城在今广州市番禺区市桥北一带的其他佐证
第39章 东汉末年番禺县城迁回旧址的时间、原因与意义
第40章 碑刻所见清代广东地区凉亭的地理分布特点
第41章 清代广东地区凉亭的社会公益功能
第42章 清代广东地区凉亭的义捐来源与凉亭施茶的运作机制
第43章 几点基本结论
第44章 《中国丛报》所见由广州至澳门的两条水道
第45章 古旧地图中所见的“大黄滘”和“大黄滘”水道
第46章 近代西方文献所记广州城西南的“澳门航道”及船赛活动
第47章 《中国丛报》中所谓的“百老汇河”及其出口一带的岛屿和港口
第48章 《中国丛报》中所见的广州至澳门内河水道所经过的海关站
第49章 林则徐日记所见广州至香山的水道路线
第50章 《中国丛报》所见的前山水道和马骝洲水道问题
第51章 广州至澳门内河水道的完整航线和相关航行时间
第52章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