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早知道这样管理就好了
10868700000064

第64章 执行纪律必须遵守“热炉法则”

纪律是一切制度的基石,组织与团队要能长久存在,其重要的维系力就是团队纪律。纪律的维系力通过严格的执行来完成。执行纪律时就必须严格遵守热炉法则。

所谓“热炉法则”,就是当人们用手去碰烧热的火炉时立刻就会被烫,而火炉绝不会管被烫的人是贵贱还是亲疏。热炉法则引用到企业管理中,就是在规章制度面前必须人人平等。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天条”及规章制度,员工中的任何人触犯了都要受到惩罚。制度明确规定了员工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就好像是标明了在哪里有“热炉”,一旦碰上它,就一定会受到惩罚。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令行禁止、不徇私情,真正实现热炉法则。三国时代孔明挥泪斩马谡的故事就是热炉法则的一个好案例。

马谡是诸葛亮很喜欢的一员爱将。诸葛亮在与司马懿对战街亭时,马谡自告奋勇要出兵守街亭。诸葛亮虽然很赏识他,但知道马谡做事未免轻率,因而不敢轻易答应他的请求。但马谡表示愿立军令状,若失败就处死全家,诸葛亮只好同意给他这个机会,同时指派王平将军随行,并交代马谡在安置完营寨后须立刻回报,有事要与王平商量,马谡一一答应。可是军队到了街亭,马谡执意扎营在山上,完全不听王平的建议,而且没有遵守约定将安营的阵图送回本部。司马懿派兵进攻街亭时,在山下切断了马谡军的粮食及水的供应,使得马谡兵败如山倒,蜀国的重要据点街亭因而失守。面对爱将的重大错误,诸葛亮没有姑息他,而是马上挥泪将其处斩了。

火炉面前人人平等,谁摸谁挨烫。马谡违背了诸葛亮的军事部署,造成了战争的失误,但诸葛亮并没有考虑与马谡的关系,不顾将领的劝阻,依然“挥泪斩马谡”,以严肃法纪,从而教育了其他的官兵将领。

企业也一样,企业的规章制度应该体现出公平与严格。规章制度的条文并不是通过员工的耳朵来听的,而是要员工用心去记、去体会、去执行,使他们明辨是非曲直,知道什么可以为,什么不可以为。更重要的是,规章制度执行起来不能因人而异,无论什么人,只要违反了规章制度,都一律要按照违规违纪来处理,来不得半点偏袒。

为做到在市场竞争中长期站稳脚跟,希望集团的总裁陈育新采用了“热炉法则”。在数年前,希望集团美好食品公司还是一个连年亏损几百万元的公司,在直接归属陈育新掌管后,第一年就转亏为盈,之后连年赢利以千万元计,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靠什么?总经理杜诚斌道出真谛,靠员工“十不准”戒规。这些戒规条款几近苛刻,但正是对它的严格执行培养员工形成了良好的工作习惯,保证了公司高效率运转。希望集团的基本方法是“严厉和宽容”。治厂方针是“用钢铁般的纪律治厂,以慈母般的关怀善待员工”。它的严厉,是指执行规章制度不允许搞下不为例,不允许打折扣。

陈育新认为,严厉体现胆识,宽容则体现胸怀。严厉要体现公平,通过严厉不但可以消除不良现象,保证公司高效率运行,而且还可以发现人才、造就人才。宽容的前提是企业领导人的头脑必须清醒,糊涂的宽容非但达不到目的,还会对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造成包庇和纵容。必须让员工明白,宽容是有限度的,并且宽容只会发生在提高认识之后。陈育新强调,他18年的企业管理经验证明:在严厉基础上的宽容效果才好,在宽容之后的严厉才更有力度。

无论是“孔明挥泪斩马谡”,还是希望集团“用钢铁般的纪律治厂,以慈母般的关怀善待员工”的治厂方针,其用意无非是希望在整个团队人员的心目中形成一种强烈的观念:制度和纪律是一个不可触摸的“热炉”。

现在的企业都面临着严峻的竞争,其残酷程度不亚于战场上的拼杀,如果做不到严格,是无法取得胜利的。当然,纪律执行严格不是没有依据的“瞎严”,更不是管理者主观随意的“乱严”。严格是一个企业对全体员工实施科学的、有效的管理,让每名员工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从而保证企业这个集体的高效运转。对纪律的严格不是一个管理者随口说说就可以实现的,它需要建立一整套完善的、健全的、行之有效的制度,使管理工作有法可依。一个对纪律要求严格的企业,才能使企业充满活力,才会让企业产生更大的效益。

执行纪律时最重要的是要做到一视同仁,一视同仁是指在同样条件和同样的情形下,无论什么人,无论何时何地,只要违反了企业纪律,就应该采用同一种方式惩罚。只有做到“不辨亲疏,不异贵贱,一致于法”,才能保证不会再有人敢去违背企业的规章制度。

不过管理者还需要注意,惩罚制度毕竟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使用过滥就会适得其反。管理者在运用火炉法则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注意把握好分寸。贯彻法规法则、严肃惩罚违规者不是企业的目的。通过贯彻法规法则,保障公司生产经营正常秩序的顺利进行,从而达到企业效益、员工利益、社会效益的全面丰收,才是企业的最终目标。惩罚只是手段,创效才是结果。其次,惩罚要讲策略。火炉原则的运用,惩罚员工决不是针对某个人,而是针对某个人所作的错误行为进行惩罚,所以,不能把人一棍子打死。再次,惩罚为了毖后。惩罚不单单是只罚他的错误行为,而且也是警告大家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最后,处理要人性。坚决贯彻“对事不对人”的原则,处理时对事不对人。但又要记住人是犯错误的载体,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的,在达到惩罚目的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受罚员工的想法和承受能力,对不同状态的员工采取相应的方法与对策。从而达到通过惩罚,教育员工,规范行为,促进发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