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日本调:一部穿越时空的日本风情史
3735200000008

第8章

所谓七五三,指的是日本的一个传统节日。在每年的十一月十五日,但凡刚好满三岁、五岁的男孩以及七岁的女孩,都会穿上盛装,来到家里附近的神社参拜,祈求神灵保佑,并且从亲戚那里得到名为“千岁糖”的糖果。千岁糖的发放数量,一般是按照孩子的岁数决定,比如三岁拿三根,五岁拿五根。千岁糖一定要长,长得能拖到地上的程度,这是因为这里面蕴含着“长命千岁”的意思。

因为这是日本所特有的传统节日,所以在中国基本上很少有人知道这事儿。事实上也不止七五三了,但凡日本的各种传统习俗,国人除了通过日剧、动画等途径了解情况之外,几乎很少会在中国的其余宣传载体中出现。

在我的记忆中,第一次知道七五三这个节日,是在动漫《樱桃小丸子》中,而且还出现过两次——第一部和第二部中都有出现。最难能可贵的是,第二部并非第一部的翻拍,两次以七五三为主题的片子内容是不一样的,这在今天流行以翻拍经典动漫为荣且能吃老本就吃老本的日本动漫界,算是比较少见的了。

但是也不知道是不是我记忆有差,似乎除了小丸子之外,好像再也没有看到过其他动漫中有怎么特别提到七五三节的。不过仔细想想也就理解了,毕竟以十岁未满的小孩子作为主角的动画片本身就很少,而且就算有,大家也都很忙:刚好十岁的野比大雄他们忙着拯救地球改变未来;七岁的柯南等人忙着破案找黑暗组织拯救世界;五岁的野原新之助正在马路上调戏路过大姐姐。能过上正常人生活的,也就只有樱桃小丸子同学了。

七五三节起源于江户时代,话说在天和元年(1681年)十一月十五日的时候,当时的第五代将军德川纲吉为他年仅两岁的儿子德川德松在神社里举行了盛大的祈祷活动,具体内容是祷告上苍,请其降福于自己那幼小的儿子,让一直身体虚弱的他赶紧健康强壮起来。

因为这次活动办得很高调,所以基本上全江户城里的老百姓都知道了,而一些流言也在民间开始流传了起来。其中传得最广的一条,是说之所以选在十一月十五日,是由于那天乃一年之中最吉利的日子,而且传得有根有据。有的传谣言的人为了增加可信度,还煞有其事地表示说,自己邻居的舅舅的姑爷是江户城里为将军占卜的阴阳师,这日子是他和其他算卦同仁们一起计算得出的,相当靠谱。

于是老百姓们就相信了,大家纷纷把十一月十五日当成了黄道吉日,并且从此之后开始流行在那一天为老百姓家的孩子们举行各种保佑孩子健康成长为主题的仪式。

说到这里不得不插一句的是,那位德川德松小朋友非常不幸地在天和三年(1683年)五月的时候因病医治无效而夭折了,年仅四岁。

同时,因为这孩子的死,江户幕府出台了一部具有跨时代意义的法规——《生命怜悯制度》,原因是悲伤过度的德川纲吉相信了之前那帮告诉他十一月十五日是好日子的家伙们的另外一堆鬼话——他们说,纲吉将军之所以死儿子,纯粹是缘于上辈子造孽太多,杀生无数。所以,只要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能够善待生命,不让老百姓杀生,那兴许过不了几年,就会再有一个儿子的。所以,德川幕府制定了那部法律,规定从今往后,绝对不许任何人有任何杀生行为,不然一律严加处罚。

接着,老百姓们就倒了大霉。有人因射鸟而被砍头,有人因打狗而坐牢,最惨的据说是有一悲催的哥们儿在夏天的时候拍死了自己脸上的一只蚊子,然后遭到了群众举报,然后被流放去了某荒岛度过余生。

这一切的一切,在我看来,兴许都要源于那个倒霉的十一月十五日。

不要说我乌鸦嘴,以上发生的事情都是铁板钉钉的历史,你随便去查任何一部史料,上面都是这么记录的。而且日本人其实是一个对吉日、忌日之类的事情并不怎么特别敏感的民族,尤其是和中国人比起来,那几乎能算得上是随性的了。他们虽说确实是挑了这天做七五三节日,但压根儿就没有完全把它当成超级无敌不可动摇的黄道吉日的意思。在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国内统一废除原先的和历,而改用西洋的阳历。就这样,原本是和历十一月十五日的七五三节,被挪到了阳历的11月15日。

按照传统的占卜学来讲,即便是只有一天之差,那也完全有可能由吉变凶。可日本人似乎管不了这些,不光是七五三节,就连五月五的男儿节,三月三的女儿节之类,也统统从原本的和历转为阳历。到了后来,甚至发生了原本发生在和历的某月某日的某事,因为现在变了历法,所以一概以阳历的同月同日来当做其纪念日:比如弄死织田信长的那场着名的本能寺事件,它发生在天正十年(1582年)的和历六月二日,但在本能寺祭永远都是国际儿童节的第二天,这叫为了方便计算的与时俱进。

总之,七五三被安排在十一月十五日的由来就是这样的。接下来要说的,是为何一定要在七、五、三这三个年龄段过这个节。

首先,对于江户时代的日本人而言,三岁,是正好应该开始“留发”的年龄。在当年,日本人的小孩子只要是三岁前,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小光头,一旦长了头发就立马剃光,毫不留情。当然了,女孩子的头发肯定不必剃得如此彻底,但也不代表着她们就此能脱离这样的命运。在那个年头,三岁以下的小姑娘们通常是只留一撮小辫,多为朝天的洋葱头,以和男孩区分开来。

而到了三岁,则意味着孩子们可以不再忍受这种剃发之苦了。无论男孩女孩,都会在那一年开始留上一头秀发。这标志着他们正式脱离了婴儿的队伍,步入了儿童的行列,是非常有纪念意义的一年。

其次是五岁的时候,这一年跟女孩子没啥太大关系,主要是针对男生的。这主要是源于一个从战国时代开始流行的传统,据说在当年,武士家的孩子一旦到了五岁,都要举行佩刀式,虽说考虑到其尚且年幼,所以只是给一把涂着银漆的竹刀装装样子,但却也足以说明这样一件事情——男人从五岁开始,就应该要考虑保家卫国之事了。

到了和平的江户时代,虽说武家的男儿依然保持着原有本色,到了五岁一定要配上个银光闪闪的竹刀子摆造型。但是在普通百姓家,显然不必弄得如此刀光剑影,他们要做的,只是一个被称之为“袴着”的仪式罢了。

袴,就是和式的裙裤。着,就是衣服。连起来的意思就是穿一整套和服。

这里的和服,不是参加夏日祭的时候穿的那种浴衣或是甚平之类的寒酸玩意儿,而是特指节日盛装。

江户时代,老百姓家的孩子根本做不到每天都穿着连裙裤、连和服一整套的盛装过日子,这种高级衣服对于男人而言,除了五岁那次节日之外,基本上也就成人礼的时候穿一次,参加他人婚礼的时候穿一次,参加葬礼的时候穿一次,然后是自己结婚的时候穿一次。再想穿,估计是没机会了,所以等于是穿一次少一次,每穿一次都值得记一辈子。尤其是五岁的这次,尤其值得纪念。这不光因为是头一回,更重要的是,五岁你穿过的和服,到了二十五岁铁定就穿不上了。

换句话讲,只要你童年的时候没有参加葬礼或是喝喜酒的经历,那么这套小小的和服,兴许你一辈子也就只能穿那么一次,所以就自然要显得额外珍重了。

而这种珍重,具体是表现在穿和服繁琐的那一套礼节上。

由于袴着仪式的主人公是一位五岁儿童,所以势必要有一个大人在一旁帮助他,毕竟再怎么说和服这种玩意儿穿起来是很困难的。

等到具体操作的时候,一般是先让这个孩子在一张围棋的棋盘上站好,面对着给他穿衣服的大人,然后先穿裤子再穿鞋子。穿裤子的时候,一定要先伸左脚,而后在穿鞋子时,则是右脚在前。

这一套动作做完,才算是完成了袴着仪式,之后再由父母带着去神社祷告,并且收下千岁糖作为贺礼。

最后要说的,则是七岁。

对女孩子而言,七岁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年龄阶段。孔夫子很早之前就有说过,男女七岁不同席。意思就是说,男孩女孩到了七岁,就已经算是大人了,该要学人事了,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两小无猜地混在一起,做一些看起来很不和谐的事情了。所以七五三中的那个“七”,对于江户时代的女生而言,等于就是她们的成人礼。

在那一天,女孩子们同样也要穿上节日的盛装,并且还要举行一个叫做“四身祝福”的仪式:就是她们和大人一起,同时把和服上的四个地方打上结。这东西听起来似乎也就那么回事儿,但实际操作起来却是相当繁琐,尤其是对于不过七岁的小姑娘而言,那更是一桩相当的麻烦事儿。

在今天的日本,七、五、三这三个数字除了被当做节日之外,也具有不少其他用途。小孩子上幼儿园是三岁,开始读小学是七岁。日本的国旗中,长宽比例是10:7,而当中那个太阳的直径和国旗长的比例,则永远是3:5。

此外,着名的勾股定理因为一般会以三边为“3、4、5”的三角形来当例子,所以在日本,勾股定理也被人叫作“七五三定理”。

同时,日本还有被叫做“七五三”的地方和以“七五三”为姓的人。

总之,这是一个随处都能见到那三个数字的国家。

当然,七五三节的最大意义所在,其实还是想通过这样的仪式来向上天祷告,以此保佑自家的孩子健健康康地成长。要知道在以前的日本,由于医疗水平的极度落后,导致了孩子出生之后的存活率几乎是低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在指望医生无效的情况下,作为父母,也就只能将希望寄托在了那虚无渺茫的神灵身上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