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和我们伟大祖国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日本,因为和我泱泱中华有着数千年交往史的原因,所以双方在很多节日风俗方面,几乎都是一模一样的。比如新年,便是其中相当典型的一例。
在很久之前,日本人过年和中国人一样,都过的是阴历正月初一,即传说中的春节。不过在明治维新之后,历法改用了阳历,所以新年就变成了元旦。至于春节,则被叫做旧历新年,只是在日历上出现,并非国定节假日。
日本的新年和中国基本没差,无论放假的时间长短,最重要的日子永远只有两天:除夕夜和正月初一。
日本的大年夜就是阳历12月31日,因为每个月的最后一天叫晦日,所以在一年之中的最后一天也被称作大晦日。在那一天,人们要做的事情有很多,但最具有象征意义的也只有两件:吃荞麦面和听钟。
荞麦面就是用荞麦做的面,对于广大中国人而言,是一种既陌生却又熟悉的食物。
说它陌生,是因为在中国没有吃这玩意儿的习俗,大伙儿活一辈子,估计吃的次数也就那么几次。说它熟悉,则是由于曾经的语文教科书上有一篇叫做《一碗阳春面》的课文,说的是日本战后不久,有母子三人在除夕夜里因贫穷而不得不共同分享一碗阳春面。但他们谁也没有因此自暴自弃,而是互相激励、共同奋斗,最终依靠各自的努力,一起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这篇课文在当时是重点课文,好像还要求背诵来着,虽然我没背。那时候我单纯地觉得此事不可思议,因为我爹曾经告诉过我说,阳春面是上海特产,而课文的作者叫栗良平,本名伊藤贡。这名字,怎么看怎么像是日本人,并且这件事又发生在日本的北海道。那为什么这里也会出现阳春面的身影?
后来我才知道,这是因为编课文的老师担心小学生们无法理解“荞麦面”这个词那高深莫测的含义,于是特地就近取材,改成了阳春面。这叫外来名词本土化,当年很常见,离我们最近的例子,就是在台湾版的《哆啦A梦》里,野比大雄被改名叫叶大雄,他爹野比助,被叫叶大助,最惨的是出木杉英才,也不知道这孩子是得罪谁了,居然被人取了“王聪明”这么潮的一个名字。
总而言之,就是在中国语文课本里存在了将近几十年的那碗阳春面,其真身是荞麦面,且还不是普通的荞麦面,而是接下来我们要讲到的“越年荞麦”。
所谓越年荞麦,指的就是日本人在大晦日一定会吃的一种荞麦面。这种面一般会被做得又细又长,因为这样就代表着自己的幸福能够“细水长流”。
吃完面之后,便该去庙里听钟了。
除夕撞钟的习俗,是在宋代的时候从中国传过去的佛教仪式。每逢大年夜,庙里都会以54强54弱、循环渐进的方式敲108下钟声,以迎接新年的到来。此外还得注意的是,这第107声,必须在除夕敲响,而那最后一声的第108下,则一定要等到差不多恰好新年12点刚过的时候撞响。
话说敲钟这活儿,无论中国还是日本,一般都是由庙里的和尚给来完成的。不过近两年似乎规矩有了改变,说是可以让前来庙里参拜的香客自己动手完成这一伟大的工作。
当然,考虑到人多钟少这一残酷的现状,所以寺庙通常也就都会唾弃佛祖那“众生平等”的四字箴言,而是选择了一条非常靠谱的方法——给钱者有钟敲。敲钟的时候时常会明码标价,先到者先得,尤其是这第108下的最后一响,据说最近已经被卖到了天价级别的价码,但却依然供不应求。似乎所有人都相信,只要能在除夕敲钟,那第二年一定会有好运气。
当然,这是一个相当扯淡的想法。不是我嫉妒人家有钱,而是他们压根儿就没明白除夕夜要敲那108响的意义。
敲钟的原因,有不少动漫作品中有着简单的解释,比较有名的是《银魂》中志村妙姐弟对神乐说的:“108响代表着人类的108个烦恼,敲响了它,就是消除了烦恼。”
我知道接下来会有人说,你花钱买敲,等于是破财消灾。可问题是,对于佛家而言,一切的烦恼和灾难,一般都只源于两个字:欲望。
事实上,《银魂》里说的没错,108响的确是代表着人类的烦恼,而且这108并非虚数,是实数。
具体算来是这样的:在佛教中,认为人有六根和六尘,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六尘则是声、色、香、味、触、法,也就是传说中的六感。只不过前者是生理方面,后者则是心理方面罢了。
在这六感中,每一个感觉都会被分为“强烈,还好,不强烈”三个等级,同时也有“过去,现在,未来”这三个时态,于是得出结论:6×3×3+6×3×3=108。
在佛教中,一般认为一切欲望都来自六感,一切烦恼则来自欲望,所以也就会有六根清净之类的说法了。
这也就是说,那108响钟声,其实是佛祖想借此敲掉你的欲望,最好是连你的六感一起给剥夺了拉倒。结果你拿着钱去买敲……这个也就罢了,居然还抱着各种欲望,敲响了消除欲望的钟声,这不是明摆着和佛祖对着干么?想遭天谴,也不带这么猴急的吧?
算了,这事儿反正也不归我们管,有钱的人一定要买,那就让他去买呗。
前面说了,当那第108声钟声敲响的时候,实际上已经是进入了新的一年里,所以接下来,就真的是要过年了。
说起新年,那么最让人熟悉的一幕,我想应该莫过于是压岁钱了吧。毕竟以小孩子为主角的作品还是相当多的,姑且不论《哆啦A梦》《樱桃小丸子》这类正儿八经的小鬼当家剧,就连工藤新一这种吃了耗子药才变小的伪小孩,居然也有压岁钱。此外,还有像《Keroro军曹》中,日向冬树、日向夏美姐弟俩这种从外星人手上得到压岁钱的例子,近来似乎也有不少。
总之,在动漫里,只要一过年,首先出现的,基本上都是压岁钱。
日本发压岁钱的风俗,毫无疑问是受了中国的影响。起源的原因有两说,一个是为了拜神,一个是为了防鬼。
在日本的很多地方都流传着这样的故事:每当正月来临,就会有一个叫做“年”的神灵大人来到人间,这位年大人来地球过年的主要原因,就是给孩子们发礼物。
说起来,他还真比那位只肯给三毛球套装的圣诞老人要大方不少,年大人给孩子们的礼物,虽说品种单一,但却珍贵异常,那就是灵力。
这个灵力,并非是浦饭幽助他们用来打人的灵力。实际上在日本,“灵”这种东西的力量有很多种,最常见的是幻海用的,即让细胞活化,让生命延续的力量。说白了,就是活力。
在说七五三的时候我已经提过,那时候日本医疗落后,小孩子夭折的很多,于是年大人便下凡行善,为小孩子们注入活力,以便让他们健健康地长大成人。
灵力,在日语中一般被叫做“玉”,因为是过年才有的灵力,所以连起来就是“年玉”。
然而,因为灵力怎么说也是灵力,属于一种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的东西,所以很难直接交到小孩子的手里,并让他们自行活用。所以,年大人选择了一种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来传授他那神奇的力量——将灵力灌输在食物之中。当你把这东西吃下去之后,也就同时拥有了灵力。
这个食物就是日式的年糕,这也就是为何日本人过新年要吃年糕的缘故。
但我们知道,年神大人实际上并不存在,或者说就算存在,但我们也是看不到的。不光是我们,古人也一样。从古至今,真正见过包括年大人或者其他一切神灵的人类,估计也就那么几个而已。所以若是真的相信那个见鬼的传说,认为年大人会给孩子送年糕,那唯一的结果就是这辈子都吃不上年糕了。
为了不破坏年大人在孩子们心中的光辉形象,同时也为了祈祷能让他们欢度童年,很多父母便开始了自行制作年糕,然后以年神代理人的身份,在大年初一的时候送给孩子们,这年糕仍然被叫作“年玉”。
发展到后来,家长们觉得,反正自己是年神大人了,也就没必要那么拘束于只给年糕了,而是可以给点别的什么,比如金钱。因此直到今日,压岁钱的日语写法,仍旧是“年玉”。
话说,在科学时代的今天,相信年大人或是年怪之类玩意儿的人已经几乎不再存在,更何况日本这个国家又是改过历法的,天知道年大人他们会不会因为没收到通知而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依旧出现在了已经不发压岁钱的旧历正月里。但不管怎么说,给孩子们压岁钱这个习惯却依然流传了下来,因为发压岁钱的父母,自然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成长、年年有此日,而拿压岁钱的儿女们——我想,并非光为了钱,就算是考虑到能和父母每年的团聚,也应该在心中期待着岁岁有今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