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趣谈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3701200000025

第25章 《千字文》文句“知过必改”趣谈

一、说在前面的话

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现在人们习惯所说的“错误”,古时生活中,人们的生活习惯,将它名曰为“过”,如古典名著《论语·述而》篇里记载:孔子云“……苟有过,人必知之。”其内容意思是:“假若有什么错误,人家一定知道给指出来。”

其实,自古至今,甚至今后,则仍然如此。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人们不论是谁,可以说“错误是难免的”,但是,可贵的是能够“知过必改”。

总而言之,历来普遍提倡的这种正确的主张和思想认识,梁武帝萧衍的文学侍从周兴嗣在编缀《千字文》的时候,将历来主张和提倡的“知过必改”,亦巧妙而又恰到好处地写进了《千字文》里,作了很有必要的反映,其文句叫做:

知过必改 得能莫忘

罔谈彼短 靡恃已长

其内容意思是什么呢?古学者孙谦益先生作了这样认识性的解释,他说:

……言于五常而有过失;则必改之。于五常而有所能,必守而勿失也。罔者,戒之之辞;谈,言也;彼者,对已而言,短,即过也;靡,无也;恃者,矜夸之意;长,即能也。言人于五常而有过,则不诋之;已于五常而有所能,则不矜之也。

为了将“罔谈彼短,靡恃已长”阐述更透彻些,笔者配合与“长”、“短”密切相关的杂文一篇,说一说,亦是挺有意思的。

二、曹雪芹与比较·长短

清大小说家曹雪芹,名霑,字梦元,号雪芹、芹圃、芹溪。为满洲正白旗包衣人。他对社会和生活中许多事物的看法和认识,同一般许多人一样,不仅是有一定的立场、观点、看法和认识,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与一般许多人有不一样的地方,就是他善于运用高超的文学艺术,巧妙而又恰到好处,将自己对社会和生活中许多事物的认识、立场、观点、看法和态度,生动活泼而又引人人胜地写进了他的名著长篇小说《红楼梦》里。

其中,如对比较和长短问题的认识,在《红楼梦》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里,曹雪芹鲜明而又明确表明了自己的立场、观点、认识和看法,以及所采取的态度,使后人学习了,深受教育。

1.比较

比和较,本为含义不同的两个字。如《周礼·天官·内宰》里记载:“比其大小,与其粗良,而赏罚之。”这是属于生活中的一种比。然而,古时社会生活,还有一种受社会上较为普遍重视的大比。而所谓大比,古籍《地官·乡大夫》里作了比较透彻解释:“三年则大比,考其德行、道艺,而兴贤者、能者。”何谓较?唐著名的大诗人杜甫在《人日》诗里说:“春寒花较迟。”不仅如此,而且较又通校,如“考校”,如《新唐书·百官志一》里记载:“岁较其属功过。”随着社会生产和生活不断向前发展的需要,比和较,不仅是逐渐被人们合二而为一,联系一起使用,成为比较,而且深入一步,用来说明各种各样事物内容上的比较。例如,根据一定的标准,将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互相对照,从而确定其互相间同与异之点。就是说,只有在对各个事物的内部矛盾的各个方面进行比较之后,才能把握住事物间的内在联系,认识事物的本质。

这是从哲学角度来说的一种比较。然而,不论社会生产和生活和实践中,需要进行比较的内容,是极丰富的。仅就生活中,如买东西,人们亦是喜欢比较一下。因为只有比较,才能看得出来东西质的区别,即人们俗话所说的东西的好坏。而生活中,需要进行互相比较一下,是相当多的。例如,人与人之间,亦是很需要互相比较一下的,并且自古始,亦是很提倡的。但人与人之间的互相比较,重点则是主张和提倡:侧重要求自己严,对别人宽,要虚心,应注意学习别人的长处。因为只有这样,使自己才能看到曾与自己共过事的许多人,皆各有很多比自己强的地方。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大教育家孔子教育学生,就是讲究侧重要求自己严,对别人宽。他说,每个人在生活实践中,应十分注意取“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的正确态度。例如,有一次,孔子故意问他的学生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其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论语·公冶长篇·第五》)其意思是说:“你和颜回两个人,哪一个强些?”子贡答道:“我么,怎么敢和回相比?他啦,听到一件事,可以推演知道十件事,我咧,听到一件事,只能推知两件事。”孔子说:“赶不上他,我同意你的话,是赶不上他。”

而清代著名的大小说家曹雪芹亦不例外,他亦遵循符合属于规律性的这种正确认识、立场、观点和态度的。所以,曹雪芹运用高超的文学艺术,在他的名著《红楼梦》第一回“甄土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里,说自己是:“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我之上,……。我实愧则有余……。”

2.长短

长和短,皆相对。就是说,没有长,亦就显不出短来。或者说,没有短,亦就显不出长来。长和短,其原意为是指两端之间距离上的不同,即有长短。然而,随着社会生产和生活不断向前发展的需要,长和短逐渐被人们引申用来说明人的长处,或者短处的意思。

这样,就可以说了:不论哪个社会时期的人,皆有长处和短处。所不同的,只不过是有的人长处多些,而短处少些;或者说,有的人短处多些,而长处少些;或者说,有的人长处和短处相比,差不多,等等。

不仅如此,而且自古始,人们在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活动中,逐渐使人们对长处和短处形成比较统一的正确认识、立场、观点、以及态度。就是说社会生活中提倡对别人的长处和短处,其重点和注意力,则应侧重于虚心多学习别人的长处,才有利于克服自己的短处。例如,大教育家孔子,在这方面,亦有循循善诱教导:“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篇·第四》)其意是说,看见贤人,便应该想向他学习看齐;看见不贤的人,便应该自己注意不学,反省,意思看看自己有没有同他一样的毛病。不仅如此,孔子还教导说: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选而输·第七》)其精神意思说:“几个人一块走路,其中便一定有可以为我所取法的人:我选取那些优良部分而学习,看出那些不良方面,而自己则应注意改正。”

那么,对别人的短处,或者叫做缺点,则应取积极热情帮助的正确态度,而不应取看笑话等错误的态度。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优点和缺点),正确的态度,则应该多看自己的短处,才有利于自己不断克服掉短处(不足的地方)。如古籍《新唐书·李栖筠传》里,亦有这方面倡导:“栖筠喜善而乐人攻己短。”所以,每个人在生活实践活动中,则应十分注意严格要求自己,要勇于和善于总结自己不足的地方。

而清代著名的大小说家曹雪芹亦不例外,他亦遵循符合属于规律性的这种正确认识,立场、观点和态度的。所以,曹雪芹运用高超的文学艺术,在他的名著《红楼梦》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里,将自己的一些不足(短处),公开揭露自己说:“此当日,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袴之时,饪甘厌肥之日,背父母教之恩,负师友规训之德,以致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从这些文字里用现代的语言来说,可以有力看出大小说家曹雪芹该有多么谦虚,多么严格要求自己的啊!

不仅如此,曹雪芹还极为热忱的提醒人们万万不可自护己短。同时,还指出:特别是对自己比较了解的人,亦希望不要帮助自护己短,他认为自护己短,会使自己走向泯灭。所以,大小说家曹雪芹,他在《红楼梦》第一回里,作了这样概括性地说:“知我之负罪固多,然闺阁中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