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第一次接见高阳酒徒郦食其时,倚在一边让两个女子为他洗脚,郦食其问道,足下欲助秦攻诸侯呢,还是将要率诸侯破案?刘邦骂道,天下之人在秦朝统治下吃尽了苦头,我当然是率领诸侯攻秦,你怎么认为我是助秦攻诸侯呢?郦食其认为,你下定决心聚徒合义兵以诛伐无道之秦的话,就不应该这么倚在一边接见长者。刘邦一听,便停止洗脚,整好衣容,请郦食其上座,并向郦食其道歉。郦食其于是为刘邦讲六国纵横之事,为刘邦制定了联合天下诸侯并力击暴秦的战略。刘邦也正是利用这种合纵战略,灭掉秦王朝,然后再同合纵的诸侯争夺胜利果实,进行了一场楚汉之争,最终打败项羽,建立大汉400年基业。
老子认为,高尚的德性犹如峡谷般深幽,广阔的德性好像还有不足,刚健的德性好像怠惰的样子,信实厚朴好像还浑浊不开化。最洁白的玉石好像还有污垢一样,最方正的东西好像没有棱角。《易经·谦卦》中认为,谦虚可以亨通,开始或许不顺利,但由于谦逊,必然得到支持,最后能够成功。彖认为:谦逊,通行无阻。因为天的法则,是阳气下降,救济万物,而且光明,普照天下;地的法则,是阴气上升,使阴阳沟通,所以亨通。天的法则,使满盈亏损,使谦虚增益;地的法则,改变满盈,使其流入谦卑;鬼神的法则,加害满盈,降福谦虚;人的法则,厌恶满盈,喜好谦虚。谦虚受到尊敬,发出光辉,在卑贱时也不违背原则。所以,君子能够有始有终。象传认为:谦虚再谦虚,是君子以谦卑的态度陶冶自己的修养。谦虚得到共鸣,所以纯正吉祥。这是由于心中对谦虚的美德,有所领悟的缘故。辛劳而且谦逊的君子最后必然吉祥,可使万民归心。谦虚是天地的道理,老板为人谦虚,众人就会服从指挥。所以《尚书》中有谦受益,满招损的认为法。
聪明睿智的人,必须遵守愚昧的原则;功盖天下的人,必须遵守让步的原则;勇武盖世的人,必须遵守怯懦的原则;富甲天下的人,必须遵守谦虚的原则。老板因为自己无上的地位和金钱傲视别人,是无法获得追随者的。自高自大的人,老板用恭敬来制约他;自尊自爱的人,老板用礼仪来对待他;自矜自夸的人,老板用荣誉来阻挡他,这样,天下人才将尽为老板所用。
朱熹认为,老板凡事都要谦虚,不要盛气凌人、自取其辱。曾国藩认为,君子过人之处只是谦虚罢了。谦虚的人,会大得人心,会受人尊敬。乔治·马歇尔是美国一代名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作为美国陆军参谋长,对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做出了重大贡献。有鉴于其卓越功勋,1943年,美国国会一致同意授予马歇尔美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最高军衔——陆军元帅,但是,马歇尔坚决反对。他的公开理由是:如果称他马歇尔元帅,后两个字英文发音相同,听起来很别扭。马歇尔真正反对接受元帅军衔的原因是,这样一来会使他的军衔高于当时已经病倒的陆军四星上将潘兴。马歇尔曾受到潘兴的提拔和力荐之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马歇尔随美军赴欧洲战场参战。当时担任美军远征军司令的潘兴非常欣赏马歇尔的才华,大战后期就将他提升为自己的副官,视其为得意门生。在潘兴的影响下,1939年马歇尔领临时四星上将军衔出任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对潘兴有着很深的感情。1938年春,潘兴认为,乔治,总有一天你也会像我一样当上四星将军的。马歇尔谦虚地回答,美国只有您才有资格荣获四星上将军衔,绝不可能再有另一个人。马歇尔拒绝当元帅后,美国政府为了表示对他的尊敬,部队永不设元帅军衔。这就是谦虚的力量。
五、老板也要闻过则喜
老板知道自己有过错并不难,改正就难了;谈论善事并不难,实行起来就难了。改过徙善是人生道路的一座金桥。
老板工作在于寻找过错,杜绝谄媚的行为。喜欢阿谀奉承,耻于听别人指出错误,这是人之常情,只有聪明人才勇敢地听取别人指出自己的过错,进而改正错误。一位老板有闻过则喜,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胸怀,不仅不会失去威信,相反还会使形象更加高大。
被后人称为一代雄主的汉武帝刘彻,继景帝之位后,穷兵黩武,多次发动大的战争,弄得天下百姓叫苦不迭。晚年,汉武帝面对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开始意识到劳民政策和多欲政治的弊害,他公开向群臣检讨,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有伤害百姓,糜费天下者,悉罢之。于是,他下《轮台诏》认为,当务之急,在于严禁各级官吏对百姓的苛刻暴虐,废止擅自增加赋税的法令,鼓励百姓全力务农,恢复为国家养马者免其徭役赋税的法令,用以补充战马损失的缺额,不使边塞的防御力量削弱而已。从此,汉武帝不再派兵出征,封四千秋为富民侯,以表示他下决心改正以前犯过的错误,要使百姓休养生息,希望能增加财富,养育百姓。汉武帝又任命赵过为搜粟都尉,推行代田法,推广新农具,以发展农业生产。西汉自文景之治以后,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汉武帝在位的54年中,以其文治武功,高倔于中国历史上伟大皇帝的行列。
陆贽曾担任过监察御史,唐德宗李适即位后,便召陆贽担任翰林学士,屡次向他询问朝政得失。陆贽谈得比较多的,是老板如何改过的话题。陆贽认为,《春秋》记载,谁没有过错呢,只要有错能改,就是最大的善行了。《易经》指出,天造化万物,日新又新,一刻也不休止,这就是盛大的德行。《礼记》也认为,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春秋》、《易经》、《礼记》是百世不衰的经典,它们不以无过失为美德,而将能改过称为大善大德。可见人贵在改过日新。我听认为仲虺在赞扬成汤的时候,不是称许他没有过错,而是称许他改正过错;尹吉甫在歌颂周宣王的时候,不是赞美他没有过失,而能赞美他能够弥补过失。古圣贤的意思非常明白,他们只以能够改正过错为贤能,而不以没有过错为可贵。这些恐怕是因为人们各自做自己要做的事情,就必然会有过错,由上智到下愚,都不能避免。明智的人能够改正过错而移心向善,愚蠢的人耻于改正过错而因循前非。移心向善,人的德行便会日日更新;因循前非,人的坏处就会越积越多。
陆贽又认为,员工建言不够周密而又自行夸耀,实在是不够忠厚,但这对于老板的恩德本来也没有损害。如果老板能够采纳直言规劝而不拒绝,那么,事情传出去,正是以为老板增加光彩;如果老板拒绝直言规劝而不肯采纳,又怎么能够禁止事情不传出去?夸大的言辞,没有效验,不必采用;质实的话语,认为在理上,不必拒绝。言辞笨拙,但见效迅速,不一定是愚昧的;认为话甜美,重于财利,不一定是聪明的。这些结论都是经过对实际事物的考察和对最终结果的思索,它们的用处也没有别的,只是为了善这个目的。
作为老板,如果只愿看到奴颜婢膝的员工,只愿听到歌功颂德、唯唯诺诺的言辞,手下没有一个特立独行的人才,没有一条忤逆冒犯的意见,没有一句举过直谏的言辞,就会走向危险,败亡指日可待!要知道自己犯了哪些过错,希望别人能指出这些过错,就必须听取不同的意见。陆贽又认为,老板以补过为中心,以求过为最急,以改过为大善,以闻过为明智。进言的人为数很多,表明老板能够与大家和睦相处;进言的人言辞直切,显示老板能够包容群言;进言的人狂做无礼,认为明老板能够宽恕别人;进言的人泄露真情,彰示老板能够从谏如流。这便是老板与进言者相互补益的途径。进言的人会得到表扬嘉奖的好处,老板也会有达到局势稳定的好处;进言的人会博得净言劝导的名声,老板也会赢得采纳众议的名声。即使这样,进言之人仍然会有失于中肯的地方,而老板却是无处不尽善尽美。老板惟恐正直的言论还不够殷切,许多事情还未听到。能够如此,老板采纳建言的德行便光大了。
能采纳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就是广开言路。言路宽广,不仅有人指出过失,老板还能得知自己在哪些地方存在错误,进而弥补过失,改正错误,众人都会乐于直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这样,众人的心态,众人的意见,众人的思想,都一点一滴地呈现在老板的面前,老板就可以综合分析,择优而用,得到一个合理的、周全的、精妙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老板也要有职责观念
职责是老板应尽的义务,任何不愿意败坏自己的名声。不愿意最终破产的老板都必须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职责是一项不可推卸的义务,每个人都应该终其一生地通过自觉的努力和决然的行动来履行自己的义务。
职责伴随每个人生命的始终。从我们来到人世间到离开这个世界,我们每时每刻都要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对老板的职责和义务,对员工的职责和义务,对同事的职责和义务——对人的职责。我们每个人,都只是一名普通的服务员,尤其是老板,是人民的公仆,是员工的公仆,为了老板自己,也为了他人的幸福,老板应该利用能力来履行自己的职责。
美国总统肯尼迪曾认为过,不要问国家能给你什么,而要问你能为国家做点什么。持久而良好的职责观念是老板起码的德性,也是老板的最高荣誉,因为高姿态的老板都必须依靠这种持久的职责观念来支撑。没有持久的职责观念,老板就会在各种各样的引诱面前把握不住自己;有了持久的职责观念,最软弱的老板也会变得坚强,在引诱面前不为所动。
对于美国第一代总统华盛顿来认为,那种尽职尽责的精神一直是他老板美国人民走向自由的动力之源。正是这种庄严的使命感使他坚定异常、不屈不挠。当华盛顿意识到自己的职责时,他就不顾一切艰难险阻地完成上天赋予自己的崇高使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不顾一切地为自己的目标奋斗既不是为了荣誉,也不是为了奖赏,而仅仅因为这是他应该做的正义的事业,为此,他自愿竭心尽力地将事情办好。
正如华盛顿一样,英国元帅威灵顿的格言是克尽职守。没有人比他更忠于自己的职责了。他曾经在伦敦的大街上遭到围攻,暴民们砸碎了他家的窗子,此时此刻,妻子的尸体正停放在家中。威灵顿曾经认为过,在人的一生中,几乎没有什么东西令人值得追求,尽职——是我们惟一的精神支柱。威灵顿对公共事务特别关心。他的这些特点也传染给了手下的人,他带领的士兵也像他一样忠于职守,关心公务。有一次,在滑铁卢战役中,威灵顿骑马到一个步兵操练场去。经过整编后的部队严阵以待法国骑兵的冲锋。威灵顿对一位士兵认为,小伙子,站好!你认为英国人会怎样看我们呢?这位士兵回答道,决不害怕,先生,我们明白我们的职责。
在我国,千百年来,无数贤臣良吏、武将幕僚,都恪守尽职尽责的信条。或兢兢业业,运筹帷幄,审度天下大势;或勤勤恳恳,不辞艰辛,协理国内之劳。他们的所作所为,主观上确有忠心事主之愿,客观上则深富耿耿为民之妙。汉初,相国萧何为国为民悉心操劳,至死方休。萧何为政,鞠躬尽瘁。处乱世,洞若观火,能预见天下变化之机兆;居相位,独具慧眼,有谦躬举荐奇才之胸怀;守关中,不计功利,兢兢业业事刘邦;遭猜疑,忍辱负重,不避刑罚为众生。其运筹帷幄、施政立法无不称贤于当世,成一代之宗臣,为历代贤臣良相争相效法。
宋代副相范仲淹,天下之忧一直萦绕在他的心际,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支配着他一生的行动。范仲淹27岁考中进士后,即出任广德军司理参军。职位虽然不高,但他却有一展宏图、为国为民效力的抱负。此后十余年间他一直在地方上担任小官,体察民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民众做些事情。公元1028年,范仲淹到朝廷任秘阁校理,力劝刘太后还政仁宗。被太后贬出京城,仁宗亲政,范仲淹被朝廷召回任右司谏,专事进谏之责,后来又负责主持庆历新政。在范仲淹三十多年的从政生涯中,四贬四光,当第一次被刘太后贬出朝廷时很多人为他饯行,认为此行极光;第二次得罪宰相被贬到山西时人称此行愈光;第三次,绘制《百官图》,挖出宰相吕夷简排斥异己、培植亲信的真相,被贬到饶州,人称此行尤光;第四次,庆历新政的改革措施触动了大官僚阶层的利益,故遭到他们的反对,新政失败,范仲淹被贬到邓州,人称此行殊光。虽然遭到贬斥,但范仲淹一腔报国热情没有丝毫减弱,他在《岳阳楼记》一文中,借景抒情,劝好友别计较个人的恩怨得失,以国家社稷为重,时时处处为国家和生民担忧。
我国历史上,还有名相诸葛亮也是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忠节报国,一生历尽坎坷;多次于危难之际受命,面临困境,却总是义无返顾,忠贞不渝。历代以来,从封建统治阶级到广大人民群众都对他推崇备至,极其崇敬。鞠躬尽瘁,就是以生命去尽职,去完成人生;死而后已,就是以死亡去尽责,去力行事业。不但完成自己的人生,而且用死亡履行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这是应效法的人生观、价值观、老板观。
七、以公职人员的标准要求自己
奢侈浪费的人,叫之腰缠万贯也不满足;勤劳节俭的人,即使一贫如5先也自得其乐。老板以节俭为宝。
从节俭里,可以看出一位老板的情操。爱好浮华奢侈的老板,难以养成节俭的德行;喜欢贪得无厌的老板,难以养成清廉的作风。孔子认为他四十而不惑,孟子认为他四十不动心,不惑、不动心,就是心中有主宰,不受外物的迷惑。老板在生活上要能勤劳节俭,并且要有冰清玉洁的操守。
只有生活节俭,才能永保廉洁作风;只有操守冰洁,才能长久处世。生活节俭,操守冰洁,在贫贱时可以独善其身,在富贵时可以兼善天下。人一勤劳,生活上就有补给;人一节俭,生活上就能知足。勤劳节俭,这是古人借福的方法。人生福禄,都有定数。珍惜福分的人,福常有余;暴殄万物的人,福常不足。所以老子以节俭为宝贝。
并不只是生活中应该懂得节俭的道理,如果所有的事情懂得节俭,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吃喝上节俭,能养护脾胃;在嗜好上节俭,能集中精力;在认为话上节俭,能调养气息;在应酬上节俭,能养身安神;在思虑上节俭,可以少生烦恼;在欲望上节俭,可以清心养德。凡事减省一分,便增益一分。这虽然是持身之法,也不失为处世之道。
奢侈浪费的人,即使腰缠万贯也不知满足;勤劳节俭的人,即使一贫如洗也自得其乐。老子认为他拥有三件宝贝,分别是仁慈、节俭、不敢为天下先。仁慈让人感恩戴德,使人变得勇武;节俭,使人心胸开阔吓敢为天下先,不走在天下人的前面,就能成为万物的老板。老子又认为他恪守三个原则,分别是一切事情不走极端、不过分奢侈、不好大喜功。这是老板的处世妙着。
因贪婪而受到侮辱,不如俭而养廉;因狂妄而触犯道义,不如俭而全节;因掠夺而被人仇视,不如俭而养福;因纵欲而损害健康,不如俭而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