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和谐团队
3623100000011

第11章 不卑不亢上下逢源(1)

——团队亲和力的要诀

与上级领导相处要注意规则。如果你是管理人员要学会讲中性官话。恭维的话并不是每个人都爱听,要因人制宜、因地制宜。豁达不要不顾上下关系,“服”你与“扶”你必须兼顾,才能皆大欢喜。

在领导批评你时

“端人家的碗,受人家的管”,这是一位员工的心得体会。其实,服别人的管,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一个人无论你多么优秀,也会有缺陷。在工作中出现差错是难免的,被上级管理者批评是正常的。虽然对上级管理者的指责不理解,甚至会产生辞职不干的念头,但要从另外一方面去理解,认识到上级管理者是把你当做公司的一员、工作上的伙伴来看待,如若不然不理你就可以了,没有必要与你较真。

上级管理者性格不同,对待在工作中出现差错的处理方法也不相同。有涵养的上级管理者,会讲究方式方法来指出你的不足之处,使你感到口服心服。而性格急躁的上级管理者,不能容忍下属工作不认真,不允许工作中出现任何差错,否则就会严厉地、毫不客气地给予批评和指责。虽然这种上级管理者的态度欠妥,但却能让下属感到,他是把下属当成了自己人来对待,不然不会动真情的。作为下属无论面对什么样的上级管理者,在他们批评你时,都要认真地聆听,用心记住他们的话语,尽快改正错误,并进一步了解上级管理者。

在上级管理者批评时,一定要表现出心怀悔意、面露愧色。不要显示出一副垂头丧气的表情,更不能与上级管理者嘻嘻哈哈态度不严肃,使上级管理者对你产生一种不好的印象。要以坦率诚恳的语言向上级管理者承认错误、赔礼道歉,并表示尽快改正缺点,尽最大努力弥补损失,这才是明智之举。

每句话都要有充足的分量

作为管理者,每句话都要有充足的分量。

掷地有声,就是在谈话时明确而简洁的风格。

作为管理者,如果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增强表达效果,说话时注意分寸是极为重要的。

语言是口才的基础,我们如何才能使语言表达得心应手?方法就是多读书!在这个世界上,全新的事物真是太少了,每个时代的每一个人都得自愿或不自愿地捡起前人的衣钵,即使是伟大的演说家,也要借助阅读的灵感。

朴实无华的语言是真挚心灵的表达,是美好情感的展现。因而,语言的朴素美来自相互的办事态度,话如其人,言为心声,平时为人处事质朴真诚,说话也就自然不会扭捏做作。古语说:“其行也正,其言也质”,正是说以真诚的态度为人,永远是语言朴素美的前提。语言的朴素美贵在保持个性,该怎么表达就怎么表达,或严肃,或幽默,或直率,或调侃,或委婉,只要是发自内心、保持本色即可。

有的人开口“当然”,闭口“绝对”,武断得要命。这样,别人就无话可说了。有人说,武断是交谈的毒药,这话一点不错。谁也不愿和这样的人多谈几句的。

即使同一个词,修饰后也有程度的差别,如“一切”、“根本”、“多数”、“一些”、“凡是”,要根据实际来选择,万万不能掉以轻心。把“部分”说成“一切”,把“可能”说成“肯定”,就会使自己陷入被动,实际上是一种“虚张声势”。

当然,强调“语言的朴实无华”不等于反对含蓄。说话的含蓄是一种艺术,即把重要的、该说的部分故意隐藏起来,或说得不显露,却又能让人家明白自己的意思,这就是所谓“只需意会,不必言传”。

含蓄是说话的艺术,是因为它体现了说话者驾驭语言的技巧,而且也表现了对听众想像力和理解力的信任。如果说话者不相信听众丰富的想像力,把所有意思全盘托出,这种词意浅陋、平淡无味的语言会使话语逊色,甚至使人生畏。

中华民族历来有赞颂真话的传统。最早在《韩非子·外诸说左上》中关于曾子杀猪教子的故事,一直历久不衰。曾子把妻子开玩笑说的话付诸行动,将猪杀了,让孩子相信母亲的诺言。曾子的妻子未必是在有意欺骗孩子,曾子虽近乎愚拙,但是他坚持了一种最可贵的精神,不让妻子说假话,不跟孩子说假话。

大多数的孩子都喜欢吹肥皂泡,被吹出来的肥皂泡在阳光下闪耀着色彩艳丽的光泽。随着五彩泡泡的不断升高,它们一个接一个纷纷破碎。所以人们常把说空话喻为吹肥皂泡,真是再恰当不过了。一些充满各种动听、虚幻诱人的词句,细细咀嚼却没有任何实在内容的话,迟早是会像肥皂泡一样破灭的。

说话的目的是为交流思想、传达感情。因此,总得让人家知道你心中要表达的是什么。只要开口,不管是洋洋万言,还是三言两语,不管话题是海阔天空,还是一问一答,都应使人一听就懂。

一些人惯于用一些现成的套话来代替自己的语言。三句话不离套词,颠来倒去就那么几句,既没有思想性,更没有艺术性,令人听后味同嚼蜡。

我们说话的对象是社会上的各种人,年龄、性别、性格、脾气、思想认识等各不相同。所谓“一母生九子,带大十条心”。各人所处的地位不同,对同一事物的理解是有差异的,说话的分寸也就要根据各种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程度、语言习惯来作不同的处理。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对同辈人与对长辈(或上级)、对陌生人与对知己、对不同性别的人说话都应讲究分寸,考虑到听者的接受程度。

“这事你错了,该找人家赔礼道歉去。”

“这事咱们也有不对,最好还是去向人家说清楚。”

两句话其实是同一个意思,但前一句说得较直率,有劝诫的口吻,较适宜于长辈对后辈(如老师对学生),或者知己之间。第二句话婉转多了,如对人称的处理就很巧妙。他对对方不直称为“你”,而用“咱们”。其实说话者不一定介入这件事,只是为了把话说得婉转或表示自己与对方更贴心。另外把“赔礼道歉”说成“说清楚”,也是为了避免使用刺激性的字眼,使对方更容易接受。可见,后一种也是劝,但不是劝诫,更多的是请求,比较适合后辈对长辈、关系不太密切的人或者对一些自尊心特别强的人说的,这样讲就有分寸了。

宠辱不惊

如果注重个人利益,患得患失,在宠辱面前就会失去常态,受宠时会得意忘形,受辱时就会陷入迷乱;如果将个人得失置之度外,就会在宠辱面前保持冷静豁达的心态。

在人生的道路上,宠辱之事常会发生,所以人要加强自身修养,保持冷静的心理状态。

天宝元年,李白到京城赶考时听说考官杨国忠和监官高力士,皆是贪财之辈,倘不送礼,考得再好也没有用。李白偏偏一文不送。结果不出所料,他成绩很好,而杨国忠则批道:“这样的书生只能与我磨墨。”高力士说:“磨墨算抬举他了,只配给我脱靴。”随之把李白推出考场。一年后的一天,有个番使来唐朝递交国书,上面全是鸟兽图形。唐玄宗命杨国忠开读,杨国忠如见天书,哪里认得半个,满朝文武也无一能辨认。唐玄宗大怒:“三日之内,若无人认得,文武官员一律停发俸禄;六日无人认得,一概免官;九日无人认得,统统问罪。”后有人推荐李白,李白接番书,不仅一目十行,且被委托代玄宗写诏书。其时,李白见杨国忠、高力士站在两班文武之首,便对唐玄宗说:“臣去年应考,被杨太师批落,被高太尉赶出,今见二人甲班,臣神气不旺。请万岁吩咐杨国忠给臣磨墨,高力士与臣脱靴,臣方能口代天言,不辱君命。”唐玄宗用人心急,就依言传旨,杨国忠只得忍气磨墨,高力士只得跪着脱靴。

李白受辱时不怒,受宠时亦不惊。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这样写道: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李白不为一时一事的宠辱而惊恐,表现了贤人君子超凡脱俗的思想境界。

在宠辱面前,应该持有自知之明的客观态度,对自己有正确的评价。当获得荣誉时,应该把它做为前进的动力;当受到凌辱时,应把它做为人生的警钟:当遭到邪恶势力打击时,应该有理、有力、有节地进行斗争。

据《史记·郦食其传》记载:郦食其,陈留高阳(今河南省杞县南)人。他好读书,家庭贫穷,无以为活,只好在里中当看门人。因其人性情与一般人有异,人们都称他“狂生”。

秦末,陈胜、吴广起义,天下响应,各国将领为略地经过高阳的有数十人之多,郦生与之接触,觉得他们眼光短小,只顾眼前利益而没有远志;讲究繁琐礼节,自以为高人一等,跟他们谈深谋奇策也听不入耳。因此,郦生深自藏匿。他听人说沛公刘邦,其人虽傲慢,却平易近人,能采纳计谋。他认为刘邦正是他愿意追随的人,因此便拜托他人转告沛公:“臣里中有郦生,年六十余,长八尺,人皆谓之狂生,生自谓我非狂也。”

刘邦到高阳驿站寓所,派人召郦生,郦生入见,这时,刘邦正坐在床上让两个美女代他洗脚。郦生仅作揖,而不跪拜,说:“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且欲率诸侯破秦也?”刘邦发火骂道:“贱儒!夫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诸侯相率而攻秦,何谓助秦攻诸侯平?”郦生说:“必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据见长者。”刘邦立即停止洗脚,起来穿戴好衣帽,请郦生上坐,向他道歉。郦生就跟刘邦讲六国合纵抗秦的故事,刘邦听了很高兴,问:“计将安出?”郦生说:“足下起纠合之众,收散乱之兵,不满万人,欲以径入强奏,此所谓探虎口者也。夫陈留,天下之冲,四通五达之效也,今其城又多积粟,臣善其令,请得使之,令下足下。即不听,足下举兵攻之,臣为内应。”刘邦采纳其计,立即派他去说陈留县令,率兵随其后。陈留县令果听郦生而归附刘邦。刘邦封郦生为“广野君”。

郦生是个很有才智的儒士。在逐鹿中原的乱世,不只主择臣,臣也择主,郦生观察起义众将,察其言行,都不能成气候,没有一个值得为之效力,于是深自藏匿。他后来主动要求人传话使能投在刘邦的麾下,主要是因刘邦平易近人、能采纳计谋。因平易近人,则能团结人,可以与之相处;能采纳计谋,自己的才智才能发挥,辅佐他以成大事。郦生并没有知错人,择错主,尽管一见面,刘邦傲态毕露,又破口骂他是贱儒,可是当他批评其错误后,刘邦能知错改错,向他道歉,以礼相待,虚心请教。郦生一献取陈留之计,刘邦立即采纳执行。后来刘邦能图天下,也正因他有这两个超人的优点,即能团结和用五湖四海的各种各样的人,尤其是有众才智之士为之出谋献策,而他能采纳;能“解农衣人”,慷慨分土封官使众多的猛将为之奋战沙场,终于打败项羽而创建西汉王朝。

郦生在刘邦初起时便赏识其人,不计较他傲慢骂人,能从大处看人,可说善于知主。

豁达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