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点十五分,朱志高接到刘宗岳的电话,告知陈纳德特派的专机已由魏罗伯驾驶从上海抵达南京,便和龙云同乘一辆吉普车出发。龙云改变往日乘轿车的习惯,亦是为了出乎特务们的意料。吉普行动前,特由三辆轿车先行驶离戒备森严的龙宅,且分别向两个相反的方向开,引开监视者。 朱志高戎装坐在驾驶室,从他的梅花肩章上,可知他是位上校军官。吉普车后座上,龙云一副绅士打扮:穿一套藏青色西服,头戴呢帽,外罩大衣,一只眼睛包着绷带(龙云的这只眼睛因受伤而失明),另一位坐在后座的是龙云的贴身侍卫陈天德,他负责照顾龙云的起居生活。
十分钟后,龙云与魏罗伯在约定地点会合,穿上民航的皮大衣,改乘魏罗伯驾驶的小轿车,一溜烟地来到南京军用机场。
经过机场时,魏罗伯漫不经心地回答守卫的盘问:“民航队的!”因汽车上有飞虎队的标志,守卫检查,多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况且看到右边坐着一位全副武装的上校,知道来头不小,立刻打个手势放行。
一行数人很快登机,机员取去扶梯,驾驶员发动引擎,飞机滑入跑道,全速升空。
十二点十五分,飞机在上海虹桥机场着陆加油。打开机门,身材高大的陈纳德偕翻译舒伯炎,大踏步地登机迎接龙云。
一时间,龙云备感世态炎凉,人间冷暖,当时无法用语言来感谢这位古道热肠的异国朋友。
陈纳德送来水果和雪茄。飞机再次临空,龙云从窗户望去,看到陈纳德还在挥手致意,不免有种莫名的愧疚,因为龙云并未把他远走香港的整个计划全盘告诉陈纳德。
三个半小时后,飞机在白云机场降落。
机场内,军警林立,龙云一行不免杯弓蛇影,踌躇不前。只见刘宗岳面孔铁青,朱志高也将军服卸下。但长时间滞留机上,更恐检查人员起疑心,若登机盘查,反而招致意外。遂决定:由刘宗岳扶着龙云走下航梯,一旦有人盘问,则称龙云乃刘家老人。后来,机场内的军警未加干涉,他们顺利出了机场。
机场出口处,陈纳德之妻陈香梅女士早已恭候多时。
一行人在新华饭店进餐,并商定晚上八点整乘轮船赴香港。
饭后,距离开船时间尚早。朱志高提议,搬出酒店,改乘出租车到广州市区兜风。七点五十五分,龙云等人混入人群,登上盛京轮,总算闯过最后一关。五分钟后,汽笛长鸣,盛京轮奔向香港。
波涛滚滚,夜幕低垂。谁能想到,南京政府派员日夜看守的龙云,此刻正远走“他乡”呢?’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领导者,必须具备一定的应变能力。若有突然事故发生,能随机应变,或立即采取措施补救;在事情尚未发生时,能够及时预料到可能出现的结果;在制定计划时,要看到中途可能发生的变化,因而提前做好准备,这样才能确保万无一失。
这样,凭着领导当时是哪一种面孔,员工就知道领导在想些什么,要说些什么话,做些什么事。而实际上,员工所观察出来的,却只是领导希望他们看到的,至于领导真正的深谋远虑,雄才大略则是不轻易让别人知道的。一句话,不能让人摸清底细。
领导可以摆出一张微笑的面孔,点头向大家说:“可以,很好”,不时地感谢一下员工。也可以说几句,“辛苦了,谢谢,谢谢!”以使大家工作起来更加有劲头,更加高兴。然后,领导也可以再摆出一张严肃的面孔,用来指挥大局,共同奋斗。他(她)可以用一种无可置疑的口气向员工们讲“你去那里”,“让他来这里”,“就这么办”,“加一把力”,“马上就要成功了”,如此才会指挥有方,工作有条不紊,更有效率。
有时,领导又需要摆出一副怒发冲冠的样子,或者说:“不行!重来、’。或者说:“不能这么做!”然后再摆出慈善的面孔,对员工悉心教导,循循善诱,讲:“要吸取教训。”“对你的责骂实际上是对你的关心”,“你这样做有不对的地方”。等等等等。
领导的面孔总是要变来变去,一张面孔笑着说“行”;另一张面孔怒声说“不行”;更换一张面孔,严肃地说:“你这个人,是个两面派,怎么总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如此等等,不一而足。那么领导这么变来变去,到底是好是坏? 任何事情,通常都不能用“好”“坏”二字来下一个过于简单和绝对的结论。正如“这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
衡量一件事情做的正确与否,归根结底要看“实践”。实践证明:在当时多摆几个面孔是对的,那就是对的,反之就是错的。而确保所做的事经得起实践的检验,要学会的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摆什么样的面孔,摆在什么时间,完全要看当时的情况,要做的事情而灵活多变。
有的领导坚持只用一付面孔,说什么:“是就是,否就否”。这就将一切事物简单化了。这实际上是标准的形而上学。因为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事情,每个事物内都包含着矛盾的两个方面。老子说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也就是这个道理。也有的领导,面孔千变万化,让人莫名其妙,一会是“好,很好”,一会是“差,很差”。弄得公司职员畏首畏尾,什么事情也不敢放心大胆地去做,各种工作拖拖拉拉,严重影响工作的效率。但归根结底,责任在于领导。该变时不变,不该变时乱变,这样什么事情都不能办好。
总而言之,面孔的摆放,不是固定一成不变的,又不是毫无根据来回乱变的,领导不能当毫无原则的“千面人”。而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加以运用,随机应变,使得面孔的摆放恰到好处,不温不火。
中国古人讲:“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指“合乎实际情况,合乎道理”。变是一定要变的,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丰富多彩的,千变万化的。信息时代,生活瞬息万变。想单凭一张面孔就能应付所有的场合,是痴人说梦。
领导会清醒冷静地认识自产所处的境地,由此选择应出现的面孔。摆出笑容,对属下赞扬和感谢固然很好,自己也落得轻松自在。但是也要看准时机,看准场合。
不必要感谢的时候,乱感谢既浪费自己的感情,又贬低自己感谢的价值,久而久之这种感谢在员工那里就变成了廉价的商品,等同于买大件商品时搭送的小礼物。该批评的时候,要以批评为主,不能变成只赞扬不批评,做事出了差错当然要承担一定的责任,适当的批评一下是有积极意义的,如公司上下一团和气,干好干坏都差不多,就会严重损伤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满脸怒气的责骂固然重要,一脸慈祥的谆谆教诲也不能丢弃,软硬兼施,才能取得好的效果。没有人犯错误的时候,不要骂、不能骂、不必骂。有人犯错误的时候,要骂的有理有节。骂过分了,会激起民怨,此时可以单独召见,责问一下;可以小骂的,不要大骂;可以不骂的,不要去骂,换成教育、引导,让犯错误的人自己去为所犯的错误内疚、自责,这比外部的责惩更有效果。他(她)在以后就会自己注意不再犯类似的错误,并加倍地努力。
某大公司的总经理,因一桩大生意赔了本,使公司蒙受了重大的损失。这个总经理深知罪责很大,于是向董事会递交了辞呈。但董事会并没有批准他的辞呈。董事长握住了总经理的手,深情地说:“我们已为你的学习交了这么多的学费,不希望你就这样走了,学了不要自学。”总经理立刻被感动得热泪盈眶,觉得为了挽回自己的过失即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果然,在以后的工作中,总经理发奋图强,拼命苦于,为公司赚取了一笔又一笔的巨额资本,这就是董事长适当地换了一付正确的面孔,让总经理感恩戴德。
设想一下,如果董事长当时大发脾气,一脚将总经理踢出门去,换一个新手从头于起,那么今天这个公司未必会有那么好的业绩,企业股东也不能获多大红利了。
可见,各种面孔的使用都很重要,关键是看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用哪一种适合的面孔。绝不是用与不用的关系,而是用的多,用的少的区别。
做领导,亲自指挥也罢,赞扬鼓励也罢,指责批评也罢,关键在于时机的把握,时机正确,方能取得决定性的效应。领导可以变,万变不离其宗;需要变,相机而动;变得好,能让员工赶上领导的步伐,见效果,出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