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从私生子到千古一帝:秦始皇的经营哲学
3315800000009

第9章 从私生子到秦王(9)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鼉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悦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魏之女不充后宫,而骏马駃騠不实外厩,扛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官,充下陈、娱心意、悦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歌呼呜呜而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

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声色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之无危,不可得也。

此文立论高远,从古至今,由内及外,列举历代秦王任用客卿所建立的丰功伟业,由此得出结论,秦国之所以有今日之强大,实赖客卿之功,这是秦国由积弱不振走向称雄天下的关键所在,现在大王贸然下达“逐客令”,是“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之举,以此治国、经略天下,无异于“藉寇兵而赍盗粮者”,国家危亡的日子不远矣。

通篇逻辑严明,无懈可击,写得荡气回肠,秦王政一遍又一遍地细读着,越读越觉得此文气象不凡,他对蒙武说;“李斯的确有宰相之材,可惜不是秦人。”

“大王认为他书中的话是否正确?”蒙武小心翼翼地问。

“非常正确。”秦王毫不掩饰地说。

“既然正确,那说明大王认为逐客之举有商榷的余地。”蒙武意味深长地说。

秦王政一时语塞,沉吟不语,过了一会儿,他突然下令:“蒙武,寡人命你速去传诏李斯,不管他是否已走,人在何处,都要找来面见寡人!”随后,他又命赵高即刻草拟诏书,撤回“逐客令”。

蒙武赶到李斯府,此时李斯已经走了好几个时辰。

他急忙赶到东门,找到门监查问。门监告诉他,李斯一家人已驾着马车出城多时了。

情急之中,蒙武想不出好办法去迅速追回李斯。门监却给他出了一个主意,让蒙武去向廷尉报案,说李斯带着蒙武的机密文书逃离,希望搜查李斯下落,将其扣留,不准出境。

蒙武是秦王的心腹大臣,他的机要文书丢失当然非同小可。廷尉立即飞出传骑,下令全国侦缉系统搜查李斯下落。

结果只花了一天一夜的工夫,蒙武就找到了被地方县尉衙门软禁的李斯,将他带回面见秦王。

秦王和李斯谈了一天一夜,蒙武在旁侍坐,三人丝毫不感到疲倦。

秦王政佩服李斯所学包罗万象,上至天文,下至地理,都有所涉猎,更深通刑名经济之学。而更重要的是李斯热衷于名利,和他在一起共事,可以进一步激发自己的雄心壮志,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来。

李斯给秦王政分析了天下大势,指出了各诸侯国的优劣所在。他认为,经过秦国这么多年的用间和挑拨分化,东方各国之间的合纵条约已经瓦解,近年来更是互相征伐,血战不休,秦国如今应趁各国兵连祸结、民生凋敝之际,迅速出兵平定天下。

他说,要消灭六国,首先应该把攻伐的目标指向韩国,因为韩国地小民弱,容易征服。秦国在战略上吞掉韩国,一方面可以先声夺人,使天下震恐,另一方面一出师就取得大捷,可以振奋士气。

李斯取出他自己绘制的几张地图,在几案上一一展开,让秦王政及蒙武观看。这些地图描绘得非常详细,举凡地形要塞、通路、城市、村落、粮食、水源等,全都清晰地注标出来。

李斯在谈到秦国内政的得失利弊时说:“秦国的民风淳朴,怯于私斗而勇于公战,重法纪而不徇私情,这是孝公变法所留下的遗风。但是,自吕不韦当政以来,官民风气逐渐败坏,常常发生官商勾结、共谋利益的事情。由于工商业发达,各国商人云集,将各国尤其是楚国和赵国的颓废淫乱之风带来,民风走向浅薄自私,唯利是图,追求个人享受,而置国家、乡里于不顾,财富逐渐集中于少数人之手,特别是外同商人之手,如果这种势头再蔓延下去,那么再过若干年,就会导致农村破产,农民无以为生,集体流入城市,一旦城市无法容纳,种种乱象将由此而生。因此,必须再用商鞅之法重农抑商,以维护国本。发展国家经济,限制私人资本,以增强国力。”

“既然如此,希望爱卿能助寡人实现这些。”秦王政诚恳地说。

“臣当拟定详细计划,然后请大王过目。”

“好!”秦王击案。

“逐客令”风波过去后,在李斯的建议下,秦王政制定了这样的战略计划:整肃内政与灭韩行动同时进行,然后视情况先灭赵、魏,再及燕、楚;齐国地偏,与秦不接邻而又最富强,于最后集中力量消灭之。

从此,秦国不再像以前那样蚕食各国,适可罢兵,而是按先后顺序全力吞并。秦王政翦灭六国的行动由此拉开了序幕。

【经营哲学大讲坛】

秦王政之所以能兼并天下,李斯可谓功英大馬,虽然李斯没有上战场拼杀,但他帮秦王政制定的战略、提供的情报却是指导前方秦军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毫无疑问,李斯是秦王政非常倚重的大臣,不过,即使是这样的大臣也并非是一开始就得到了秦王政的重用,还险些被秦王政驱逐出境。严格地说,秦王政的“逐客令”是一招败棋,诚如李斯所言:“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候,求国无危,不可得也。”“逐客”不仅会使秦国失去很多优秀的人才,而且还会增强对手的力量。所幸的是,秦王政能及时反省,尤其是当他看到李斯的《谏逐客疏》后,心里很受震动,果断地废除了“逐客令”,挽回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从此,秦国的兼并战略由蚕食改成了鲸吞,统一天下的进程加快了。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一个人在一生中犯一些错误是难免的,但是,只要善于反省,能及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错误,遍免再犯,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善于反省。对于想把企业做大做强的经营决策者来说,更应该如此。因为企业的规模越大,决策越需要慎重,而且难免会出现某些考虑欠周详的地方,如果经营决策者具有较强的反省能力,善于反省自己,就很有可能在短时间内意识到决策的某些不足,从而迅速作出补救措施,避免造成负面影响。

有人说,反省是一种学习能力。这话很有道理,对于经营决策者来说,反省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一个企业的经营决策者有没有自我反省的能力、具不具备自我反省的精神,往往决定着他能不能尽快认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能不能尽快改正自己所犯的错误,使企业在健康的发展轨道上正常运行。许多知名的企业之所以能做大做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企业的决策层善于反省。

万通集团是我国著名的大企业之一,它之所以能够从一个小企业发展到现在这样的规模,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它在不断地反省、修正自己。

1992年9月3日是万通成立一周年纪念日。这一天,万通总裁冯仑宣布,9月3日为万通“反省日”。直到现在,每年到了这一天,万通集团上下都要检讨自己,做一番自我反省。

波司登也是我国一家实力非常雄厚的知名企业,其创始人高德康是一个从山沟沟里走出来的朴素农民,他非常善于学习和自我反省,领导波司登由小到大,由弱变强,成长为中国羽绒服行业的巨擘。

在创业初期,高德康晚上经常睡不着觉,长夜反思自己,后来他的事业做大了,仍然睡不着觉,他总是在不停地反省自己,为了一些想不明白的问题,他还特意跑到北大、清华上了一年的学。他说:“我总是在听人家讲,听了以后抓住要害,再在实践中去检验,到最后看结果,看到底是不是真的。”

高德康虽然只有小学文化,但他最大的爱好却是看书。他说:“时间再紧张,学习也不能马虎。由于平时很少有时间去看书,有的时候只能在飞机上看看。为了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我每个月一定要集中三天时间学习,把自己的思路理顺。作为一个领导来说,不一定整天忙得不得了的领导就是好领导,你必须把思路理顺,用一种思维的状态来考虑这个企业的发展。”

人非生而知之者,而是学而知之者,并在不断反省的过程中提升自己。大企业的经营决策者并非一开始就知道如何把企做大做强,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反省、总结经验后,才逐步具备了这样的能力。

实现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把企业做大做强,遭遇挫折或困境是常有的事,但只要企业的经营决策者善于自我反省,能正视一切困难和挫折,积极想办法予以克服和解决,不仅能够顺利渡过难关,还会发现控折和困境也是一笔财富,让自己在摔跤之余长了记性,站起来后走得更加稳健了。

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每一个经营决策者都应该时刻警醒和反省自己,惟有如此,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把握市场的脉搏,发现和抓住商机,推动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秦王政在中国历史上号称千古一帝,在历代帝王中,其功绩鲜有出其右者。但是,即使如此杰出的他,也会出现决策失误,他下“逐容令”,将六国之士驱逐出境,几乎使秦国的兼并大业毁于一旦,但是当他看到李斯的《谏逐客疏》时,善于反省的他很快意识到此次决策失误的严重性,迅速收回“逐客令”,使天下之士“斐钱向风”,不惜披肝沥胆为秦国的统一大业奔走效劳,大大加快了秦国统一天下的步伐。

对于现代企业的经营决策者来说,拫多人并不具备秦王政那样的雄才大略,在决策上更难以保证万无一失,所以,就更应该经常反省自己,反省自己是否在某呰方面有欠缺,反省自己的思维方式是否存在着偏激的地方,考虑问题是否欠周详……只要经常反省就能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解决问题,实际上,每一个问题的纠正和解决都是对企业发展的一次助推,企业就是在不断地纠正和解决问题中发展壮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