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从私生子到千古一帝:秦始皇的经营哲学
3315800000017

第17章 奋六世之余烈(8)

20世纪90年代后,国内市场走向了买方市场,消费者对于产品的要求不仅仅是质量好、耐用,而且还要求外型美观,样式新颖。但是,王麻子一直坚持自己原有的经营思路——只顾产品的质量,并未在产品的造型、花样上下更多的工夫。

王麻子剪刀一直延续着传统的铁夹钢工艺,工艺复杂,成本高,加上铁容易生锈,亮度也跟不上,外观低了一个档次,产品就难以被市场接受。与一些新牌子相比,王麻子在产品款式、科技含量上显得落后,产品开发观念与现代消费观念差距日渐扩大。其实,质量好固然是受消费者欢迎的重要因素,但它不是惟一因素。在市场竞争中,当有质量相差不大,而样式更加新颖的产品出现时,“土气”的产品必然会遭到消费者的冷落。

由此可见,面对急剧变化的市场,面对消费者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企业的经营决策者如果不及时地调整企业的经营思路,知错就改,即使产品的质量再好,品牌的知名度再高,也会被市场无情淘汰。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某皮鞋经营商1994年底在上海五角场租了一个柜台卖皮鞋。由于她进货讲究款式的新颖,市场上流行什么,她就快速进什么货,新老顾客都非常多,她销售的皮鞋非常畅销。于是,她迅速开了几家分店。在1995年时,一店一天的营业额就超过135000元,毛利达到30%。然而到了1996年底,很多来自温州的皮鞋零售商涌进了五角场,竞争异常激烈,房屋租金也趁势暴涨。那些温州皮鞋商多是自产自销,成本低,卖价相当便宜。相反,原来的这家皮鞋商却没有自己的皮鞋厂,靠代理其他厂家的皮鞋维持经营。可惜的是,她发现问题后并没有及时调整经营思路,或者转向经营其它产品,而是听之任之,最后不得不关门了事,损失惨重。

其实,要赢得顾客,就必须要想顾客之所想,认真琢磨顾客的消费心理,而且要想得比顾客更细致、更周到、更超前。但这不是靠经营管理者冥思苦想所能做到的,要做到这一点,企业的经营者、管理者必须走向顾客、贴近顾客,才会有所得、有所悟。对经营管理者而言,应该“以顾客之心为心”,深谙“得顾客之心者得市场”的道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顾客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今日市场畅销的产品可能明天就被新的、更好的产品所取代。对于企业而言,只有始终贴近顾客,把顾客的希望、愿望、欲望作为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的最好课题去加以分析研究,才能使顾客的潜在需求得以实现,才能把潜在的市场变成企业的现实市场。

当然,作为经营管理者,经营思路的转变还体现在他主要职能的转变。在企业创业之初,经营管理者常常会亲临第一线,并身兼多职,做一些琐碎的事情,而较少去考虑企业的战略问题。当企业做到一定规模时,经营管理者就应该把更多的精力用在跟踪市场,考虑企业的发展战略上来,并根据市场的发展变化和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及时调整经营思路,主动地适应市场。只有这样,才能推动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九、让王贲和蒙恬去争功

【史海回眸】

在灭楚的同一年,秦王政又派王翦之子王贲率军攻打辽东,燕军无力应战,燕王喜被俘,燕国灭亡,接着秦军又挥帅攻击代郡,代王嘉率军力战,终因力箭悬殊,战败被俘。

就这祥,东方六国只剩下孤零零的齐国。

此时的齐王建与丞相后胜才突然从和平的美梦中醒悟过来,但为时已晚,环顾四周,六国之中,五国全变成了秦国的郡县,称王的只剩下他一个,成了地地道道的孤家寡人。

秦国不断派出使者前往齐国招降,齐王建与群臣商议后,决定发兵防守边界,不再接纳秦国使者。

秦王政大怒,知道不动用武力,齐国是不会就犯的。

当时,王贲的军队驻扎在燕国南部,蒙恬的军队驻扎在楚国的东北部,都与齐国接壤。两人都是将门虎子:王贲是大将军王翦的儿子,蒙恬的祖父蒙骜是昭王、孝文王、庄襄王、秦王政早年的四朝名将,他的父亲是探得秦王政倚重的蒙武。王贲和蒙恬都是骁勇善战之人,二人屯兵齐国边境,都想独自领兵攻灭齐国,建立不世之功。

秦王政深知二人的心理,诏令二人率领本部人马向齐国进军,谁先进入齐都临淄,谁便是首功。

王贲暗自高兴,由燕南往临淄,一路地势平坦,易攻难守。而蒙恬却暗暗叫苦,从楚国出发,向东方向进攻临淄,一路上除了地形不利于攻击外,还有一道人工长城由琅琊山直通泰山北边的济水,这是一道坚固的防线。

蒙恬冒险地采取了奇袭战术。他一面让部队从正面佯攻,一面亲自率领2万精兵乘船沿着海边,绕过琅琊山在即墨港口登陆。即墨是当年齐国名将田单一战成名的地方,不过世事如烟,时光飞逝,这里已经有五六十年未发生过战事,当地的老百姓早已忘记了战争为何物,文恬武嬉,疏于防范。秦军靠岸登陆,很多人还到港口上看热闹,以为是齐国的军队来布防。直到秦军登陆上岸整好队形,看见军旗上的“秦”字和“蒙”字,才发觉是秦军来了。

秦军很快占领了即墨。

即墨是齐国的大后方。齐国君臣一听蒙恬已经占领了即墨,认为齐国差不多全境失陷,一片惊慌。蒙恬率军直逼临淄,齐王建只好率领文武大臣投降。

蒙恬率军进入临淄城,将齐王建和齐相后胜软禁,遣使向秦王政报捷,听候秦王发落。秦王政指示蒙恬,将齐王建徙居于河内共地,同时,以谋国不忠的罪名将齐相后胜斩首。

王贲率领15万大军轻易渡过黄河、济水两道天险。但是在燕国边境,遭到了燕赵残余部队的骚扰。

进入齐国国境后,王贲所部十分顺利,所向披靡。他满以为凭着这样的进军速度,无论如何也会比蒙恬先期达到临淄。

在离临淄城10里处,王贲下令扎营,并派出探马打听敌情,谁知道探马带回来的不是敌情,而是蒙恬本人。

“王将军辛苦啦!”蒙恬拱手施礼。

“蒙将军用兵神速,王某自愧弗如呀!”王贲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心里一直在犯嘀咕——蒙恬难道是插翅飞过了泰山?

两路大军会师临淄,齐国正式宣告灭亡。

至此,秦王政完全消灭了东方六国,统一了天下。

【经营哲学大讲坛】

要管理好一个组织,并非是要把这个组织管理得像一团死水。有时候,管理者适当地让下属相互争功,可以更大限度地调动起下属的积板性,使整个组织充满生机和活力。秦王政兼并韩,赵,魏、楚、燕五国后,东方六国仅剩下孤零零的齐国。此时的齐国虽然已是惊弓之鸟,文恬武嬉,但它毕竟是一个传统大国,自周朝建立以来,它一直是大国,并在春秋、战国的争霸和兼并战争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何况五国的灭亡,让它产生了生存危机,齐国军民必然会为生存而战。要灭亡这样一个财力雄厚、人口众多的国家,派一支偏师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所以,秦王政决定从南北两线同时发动进攻,声明谁先进入齐都临淄,谁就立下了灭齐之战的首功。于是,王贲和蒙恬这两位能征善战的将门之子为了争功,使出了浑身解数。最终是蒙恬艺高人胆大,出奇制胜,先期攻占临淄,夺取了首功。通过“二士争功”,秦军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就灭掉了强大的齐国,大大缩短了统一战争的进程。

秦王政让两小将“争功”,以此缩短战争进程的做法,很值得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借鉴。

经营决策者要想使自己的企业得到持续发展,必须时刻保持企业的生机和活力,让所有的员工都动起来,让他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展开竞争。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很多企业的经营者在管理上引入了“鲶鱼效应”。

“鲶鱼效应”就是指企业为了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尽量想办法让员工处在竞争状态,给员工施加内部竞争压力,避免员工出现懒惰,激发员工潜力的一种做法。

一个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企业实力膨胀,员工人数增加。面对已经取得的成绩,茱些员工很容易在工作中滋生懒惰情绪,无所事事、鬼混日子。此时,企业要提高效率,就需要用一些“鲶鱼型”的员工去淘汰那些“不适应在水槽中生存的沙丁鱼”,使所有员工都动起来,互相竞争,你追我赶,这样才能推动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把企业做大做强。

在很多优秀的企业里,经营决策者和管理者们通常会建立起一种内部竞争机制,让员工们时刻处在竞争状态,奖勤罚懒,奖优罚劣,毫不留情地淘汰不适应企业发展的一些“混混”,使整个企业呈现出奋发向上、欣欣向荣的景象。

当然,经营者要想让员工们动起来,互相竞争,在竞争中出效益,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坚持用人唯贤。—个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就需要坚决重视“实力派”,抑制“偶像派”,在企业内部树立工作至上的风气,挤压靠关系的“混混”的滋长空间。这就要求经营管理者要把工作和私人感情分开,疏远那些想利用感情接近领导层的员工,必要时甚至要毫不留情地让他们离开企业。美国通用公司的前CEO杰克·韦尔奇在这方面就做得比较好。

据韦尔奇的回忆录记载,他的副总有一次对别人说:“杰克昨天晚上请我吃饭,他非常热心地替我夹菜,又替我斟酒,走的时候还跟我拥抱,但是我知道那老家伙叫我走的决心是不会改变的。”果然,三天以后,韦尔奇就下达了人事任免决定,将他的职务给撤换了。在杰克·韦尔奇眼里,工作是工作,朋友是朋友,不能将私人感情跟工作混为一谈,那些把公私关系混合起来的人,迟早是公司管理的障碍。对于这些人,不管是谁都应该无情地将他们淘汰。正是由于杰克·韦尔奇在管理中铁面无私,通用公司在他担任CEO期间,业绩直线上升。

当然,经营管理者要做到任人唯贤很不容易,这需要一种文化氛围来保持。

2.营速有竞争氛围的企业文化,让员工时刻感受到竞争就在自己的身边。在现代社会,竞争无时不在,无处不有。一个企业要获得长足发展,必须要让员工们时刻充满竞争意识,“感觉到身边有一只狼”,若不战胜这只狼,就会被这只狼吃掉。合理的内部竞争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原动力,是推动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可靠保证。

在海尔的企业文化里,始终贯穿着这样一种思想:“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海尔集囷在用人上确立了“赛马不相马”的用人机制,始终坚持任人唯贤,提倡“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海尔集因内部所有的岗位都是擂台,所有的员工都要参与日常竞争,做得好的人人都可以升迁,做得不好的人人都可能被降职或者被辞退。在海尔,参加竞岗的没有身份的贵贱、年龄的大小、资历的长短之说,只有技能、活力、创造精神、奉献精神之争。通过竞争,普通员工也能走上管理者的岗位。在海尔,还实行了“三工并存,动态转换”的管理方法,“三工”即优秀员工、合格员工、试用工,大概比率保持在4:5:1左右,并严格按照类别享受待遇。在海尔,要定期考核员工的业绩,并根据业绩确定员工在“三工”中的类型,随时可以转“上”转“下”,或者走人。海尔“赛马不相马”的用人机制,改革了传统的用人方法,坚持用竞争上岗的办法选人才,在赛马场上挑骏马,实现了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现代用人新境界。

当然,企业内部只要有竞争,就必然存在着淘汰。一个企业在其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要想做到强大,不可避免地要经过一个“先加法,后减法”的发展阶段。没有一定的规模就没有一定的效益,处于创业阶段的企业,在规模上要适当地追求大。但是,单纯的“大”并不意味着强,所以当企业的规模大到一定程度后,企业发展的重点就转到做强上来。企业要做强,首先要砩定自己的核心支柱产业,裁汰其他非强项产业,这样一来,非强项产业的员工就要被裁汰一部分。至于核心支柱产业内部,员工之间的竞争则更加激烈,不适合企业发展的员工同样会被毫不犹豫地裁汰掉。

3.要有舍弃“宝贝”的勇气。一个企业要持续发展,做大做强,经营管理层要有“该放就放”的气魄。当务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企业所涉及的某些产业可能已不利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某些优秀的人才己不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对此,很多经营管理者往往会心存不忍,感到舍弃可惜。但是,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永远是第一位的,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经营管理者就必烦要有变革的勇气,该舍弃的要毫不犹豫地舍弃,只有这样,才能让企业轻装上阵,步履稳健,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微软公司,其绩效管理体制的核心就是形成内部竞争,驱使员工自觉地寻求超越自己和超越他人。在微软,每年都会有精英员工离开,而新招来的人不一定比原来的员工更优秀。微软不在乎人员流动,最在乎的是能否得到和保持足够的激情和智慧,是否每一个具体的工作都有最妤的专才在做,对于微软来说,速度和结果是最重要的。通过推行绩效管理,将员工的薪酬、发展和淘汰机制的建立与管理系统挂钩,用压力机制创造“鲶鱼效应”,让员工紧张起来。因此,在微软,竞争无处不在,你会发现周围的每一个人都极其优秀,进而感到由衷自豪,并把这种自豪转化为前进的动力。

市场竞争是永不停息的,企业内部应该有效地建立和实施一套行之有效的竞争机制,让所有的员工为了共同的企业目标行动起来,你追我赴,为企业创造业绩,让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中不断胜出,做大,做强,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