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当下波动的局面,以及不少人追求返璞归真,我想有一点应该不足为奇,那就是心灵营销(这个术语指的是推销那些能抚慰人心的、神奇的或是能激励人心的产品)已经成为各个(即使和“心灵”八竿子打不着)品牌和产品广泛使用的策略了,从糖果到运动饮料,甚至汽车和电脑。
今天,那些寻求“一丝涅的滋味”可以大口嚼一嚼汉普顿酸辣酱,或是吃几颗“上等瑜伽糖”或“业力糖果”(Karma Candy)。而如果这会让你口渴,安海斯–布希最近推出了一系列广告,口干舌燥的西藏喇嘛渴望地凝视着一艘贴有“百威”标签的小飞艇,但是,说到心灵营销,那就没什么食品能跟蒿现章的发明相媲美了。这个中国农民想出了种植“人参果形状”的水梨的办法。当然,这种梨每个卖7.5美元,但这个有独创性的农民还是卖出了近1万颗。
2010年,现代索纳塔有一则广告,主打的是一种“获得内心平静的日常活动”(本质上也就是做一堆瑜伽动作,其中有一个动作很聪明地叫作“索纳塔”),而佳得乐也有一幕,传奇球星迈克尔·乔丹跋涉至一座崎岖的高山(毫无疑问,喜马拉雅)以寻找一位心灵导师,这位导师的智慧结果就是该品牌的口号:“生命就是一场运动……喝下它。”而电脑厂商IBM与网络搜索引擎莱科斯也都从夏尔巴人以及西藏圣人那里取材,做了一些宣传广告。
有时圣人甚至还会直接参与进这种品牌洗脑。比如说,中西部地区的一所乡村西多会修道院就有一个营利性的部门,叫作LaserMonks.com。在不做祷告或不行斋戒的时候,这些修士—没错,真正的修士—就会重新填满你用过的打印机墨盒。修士们声称他们迄今已经服务了超过5万名顾客,而且他们每天几乎要处理两三百份订单。2005年他们的营业额达到了2 500万美元(对了,他们的网站还能满足线上祷告的要求)。洛杉矶有一家名为“国际巧克力”(International Chocolate)的公司不惜使用记录装置来捕捉真正处于冥思状态的西藏僧人的电磁脑电波,并将其在巧克力流水线上“播放”,每一批历时5天。据该公司创始人吉姆·沃尔什(Jim Walsh)称:“任何吃了这种巧克力的人都能展示出最理想的健康状态和生理心理水平,而且尤其能感受到对一切生命均有裨益的能量、活力和
健康。”
如果说新世纪的精神性已经真的成了新的消费者宗教,那么也难怪会出现一款叫作“水份缘舒悦”(Hydra Zen)的面霜,还有一个叫ghd的美容公司在广告宣传中把自己称为“头发的新宗教”,告诉使用者如何依据“ghd福音”来生活,或者一款受欢迎的甘蔗酒的商标是里约热内卢的基督像。类似的还有巴黎高档香水品牌娇兰名为圣莎拉的香水系列,名字取自佛教的生死轮回,而这个香水系列的广告上写着:“圣莎拉是和谐的象征,象征着女人和她的香水之间的‘渗透作用’。”(那个香水瓶塞简直就像是佛陀的眼睛。)
为什么这一切会行之有效?我说过了,我们的大脑偏向于相信某些事情—任何事物。你可能会说,作为人类,我们需要相信。这就是为什么公司持续不断地想出新的花招,把新世纪的精神性以及传统的、旧世界的信仰和宗教双双资本化。说一个很惊人的例子吧。我发现,近几年来,社会中有越来越多的******教徒变得更加现代,这意味着公司有了意料之外但又利润丰厚的机会。一点背景知识提示:如果你是一个虔诚的******教徒,你的宗教会要求你只能吃指定的“清真”食物。这是一个阿拉伯词汇,意思是“合乎法律的”或“被允许的”(此外,这些食物不包括猪肉和猪肉制品、屠宰不当的牲畜、肉食性动物以及酒精)。那么,根据历史经验,购买清真食品就意味着去******杂货店或肉铺,店主会根据******教的教规来切肉。在巴格达市区不难找到这样的人,但是这里是美国,不大可能一转角就看到一个******屠夫。这就是为什么食品公司会提供上千种标榜着“清真食品”的新产品。《清真杂志》(Halal Journal)写道,这个行业的价值大概达到了每年6 320亿美元—惊人地占到了全球食品工业的16%。
如今,公司把一切商品都贴上了清真标签,从食品到化妆品甚至再到家具(对家具来说,“标签”就是据称合乎清真标准的、用于木材着色的油、油漆或肥皂)。加拿大有些销售清真维生素的药品公司,甚至声称产品“不含动物胶和部分******学者说的那些让主流产品非法或不合乎法律的其他动物性衍生品”,还有一系列清真化妆品,包括一个名为OnePure的品牌,它可能已经由同一个负责鉴定肉类的******组织在马来西亚鉴定过了。“人们一直在追寻纯净的事物”,玛·侯赛因–甘宝斯(Mah Hussain-Gambles)肯定地说道,她创办了清真化妆品公司Saaf Pure Skincare。无论所有这些宗教性的宣称是否合法,它们都很有说服力。纽约一个******的出租车司机曾经告诉我,为了弥补他的不虔诚,他已经开始购买越来越多的清真产品;这些产品能够让他在“精神的过失”中感觉好一些—这才是关键所在。这些精明的品牌并非真的在出售食物、香水和化妆品;他们是在出售纯净、精神性、信仰、道德,有些情况下还出售赎罪。
如果你不是******,购买信仰也不是你的追求,那也不要怕:eBay会有你想要的东西。根据《新闻周刊》报道,在2008年,这个受欢迎的拍卖网站提供了好几撮据说是从圣女小德兰身上取得的头发(每一撮起价40美元)。或者,你也能买到一块据说是13岁的圣菲洛米娜的骨头,据传说,她因为拒绝嫁给罗马皇帝戴克里先而遭鞭笞、水淹,最终身首异处。这一切都使得该报道的作者更加困惑,是否真有可能“用信用卡买到一小块上帝的恩典与奥秘”。
离奇的可不只这些。在eBay所有跟信仰有关的商品里,最奇怪也最荒谬的就属一份能显现出圣母玛利亚面孔的烤芝士三明治(被一家在线赌场以28 000美元购得),以及一块长得非常像主教法冠同时又像是一个签名帽的多力多滋玉米片(被同一家赌场以1 209美元购得)。不过别担心:囊中羞涩的人只需3.26美元就能买到据称是“生命之意义”的东西。只是你买下这种东西之后具体会收到什么就不好说了,卖家提供的唯一照片就只是一张绚丽彩虹的远景。
说到出售信仰,我就不得不提大教会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于1977年第一次出现在波士顿第一浸信会教堂—可以容纳3 300人—它今天不亚于一个营销机器。大教会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区,教堂配有咖啡吧、书店、电子游戏厅、美食街,甚至还有保龄球馆,怎么看都像是一个购物商城,而不是一个做礼拜的地方。其他教堂更像是电影院,因为它们聘请技术顾问帮它们安装多媒体屏幕,布道就是通过网络放映在这些屏幕上的。有了这种集音乐、媒体、印刷品和网络于一身的、高速运转的混合物,“科技的分量足以跟一个大型音乐厅相媲美,”杰克·杜兰(Jack Duran)说,他是有限合伙企业特纳伙伴建筑公司的执行副总裁。另一位研究美国教堂、剧院以及娱乐中心(包括环球影城中的一栋)的外观变迁的建筑师也说:“如果你能让小孩子一次又一次地光顾,那么他们的父母也会跟着来。”然而,其他教堂的做法更偏向企业。根据《福布斯》杂志报道,世界改变者教会“运营着一个音乐工作室、出版社、电脑图形设计室和自己的唱片公司”,而新生使命浸信会教堂不仅有一个首席执行官,还拥有一个“提供视频点播的特效3D网站”。而伊利诺伊州柳溪的社区教堂大巴灵顿出名的原因就在于,它拥有针对“重大”事件设立的营销会议和研讨会,其特点是从商业顾问吉姆·科林斯到总统比尔·克林顿再到华盛顿红人队教练乔·吉伯斯(Joe Gibbs)都在会议中发过言。票价大概是每个人25美元至几百美元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