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宫规礼俗探幽
3082300000031

第31章 朝廷“补子”制

在漫长的封建历史进程中,社会中的一切事物,无不染上强烈的等级观念色彩。

人们的衣着穿戴也受到阶级地位的制约。庶民百姓只能褐布短衣,达官贵人则可穿罗戴纱。即使是这样,统治阶级内部的服饰仍有严格的规定,以防竞争奢华奇服乱了典制,补子正是为了体现这种森严的等级而产生的。

补子是在一定尺寸的丝织品上,各绣上不同的飞禽与走兽图案,缀在王公百官命妇官服的前胸后背上,以此来标志官员的品级差别。补子一般分文、武两类,每类图案严格按照九品官制的等级而绣成。

早在两汉时期,区别官位的高低是以官员米石俸禄多少而定。自魏以后,封建官吏始有九品之定制,但历代仍有变化。九品官制自奠定直到明初,各级官品的等级从服饰的颜色及图案的花纹上,均能一目了然。如明代官服,~至四品绯色,五至七品青色,八、九品绿色。为了区别相同颜色官服的确切品级,对图案的花纹又作了具体的规定:一品大独科花,花径5寸;二品小独科花,花径3寸;三品散搭花,花径2寸;四、五品小杂花,花径1.5寸;六、七品小杂花.,花径1寸;八品以下无花纹。

明洪武二十四年,始定补子制度,规定王公百官的公服上要缀补子。公、侯、伯、驸马用麒麟图案,文官用禽鸟图案: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鸿鹈;八品黄鹂;九品鹌鹑;杂职练鹊。武官用猛兽图案:一、二品狮子;三、四品虎豹;五品熊鼹;六、七品彪;八品犀牛;九品海马。都御史、监察御史、按察史等用獬豸图案。明代补子是前后两片,方形,大约40公分见方,用金线把图像盘在红色底子之上,四周不加边饰,色彩比较暗淡。

清代沿袭明代补子制度并使之更趋完善,补子成为表明身份、区分等级贵贱的重要标志。按清代的等级,可分为:皇帝、皇子、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额驸、公、侯、伯、子、男、将军、一至九品官员等层次,每一级均用相应的补子来表示其身份,等级鲜明,规制严整。

顺治九年,清统治者对补子的图案、形状作了详细的规定。清代补子有圆、方之分,皇帝、皇子、亲王、郡王、贝勒、贝子皆为圆补,公、侯、伯、子、男、将军、文武百官则一律为方补。圆补为龙蟒图案,皇帝、皇子、亲王、郡王用四团,分别置于前后胸及两肩,贝勒、贝子用两团,置于前后胸。皇帝所用的补子不是缀上的,而是直接在衣料上绣制而成,皇帝所穿的这种服装,称之为衮服。皇子的补子也是在衣料上直接绣制,称之为龙褂。亲王以下及至文武百官,所穿的不论是绣或缀有补子的服装,则一律称之为补服。

补服是一种对襟无领、袖和下摆略短于袍的褂,罩在朝袍或吉服外面穿用。清朝君臣的补服,上至皇帝,下至文武百官,颜色皆统一用石青色。

皇帝衮服上绣有五爪正面金龙四团,其章左肩绣日,右肩绣月,前后胸绣万寿篆文,间施五色祥云。皇子龙褂绣有五爪正面金龙四团,间施五色祥云,无日、月及万寿篆文。

亲王补子图案绣有五爪金龙四团,前后正龙,两肩行龙;郡王绣有五爪行龙四团,前后两肩各一,皆没有日、月、万寿篆文及五色祥云。贝勒补子图案绣有四爪正蟒两团,贝子绣有四爪行蟒两团,均前后各一。

镇国公、辅国公、和硕额驸、公、侯、伯所用补子图案为四爪正蟒二方,前后各一;自此以下,各品官员皆为方补。子爵与武一品相同,男爵与武二品相同。

清代文官一至七品补子图案与明代相同,只是八品由明代黄鹂改为鹌鹑,九品及未入流,绣练雀补子;惟文官一品都御史、三品副都御史及按察史、五品监察御史皆绣獬豸补子。雍正六年议定,原缀獬豸补子的各品官员,均缀相应品级的补子,解豸补子停缀。武官补子图案较之明代更为详细:一品和镇国将军同绣麒麟;二品和辅国将军同绣狮子;三品和奉国将军、一等侍卫同绣豹;四品和奉恩将军、二等侍卫同绣虎;五品和三三等侍卫同绣熊;六品和蓝翎侍卫同绣彪;七、八品绣犀牛;九品绣海马。

因清代补子是缀在对襟的补褂上,前片由中间分为两块,所以清代补子是前分后整,大约30公分见方,较明代稍小,色彩比明代鲜艳,多用彩色丝线将图案绣在天青、深红、玄等深色底子上,四周加饰花纹。清代命妇(品官的母亲、妻子:一也用补子,较之品官方补略小,缀于霞帔的胸前背后,图案根据丈夫或儿子的品级确定,只是武官的母亲、妻子不用猛兽,而用禽鸟,表示妇女文雅,不须尚武。

清代皇家宗室的补服和补子,均由内务府所属的江南织造来完成,不论尺寸、图案、色彩以至经纬密度都有严格规定,且用料讲究,做工精细。

官员的补服和补子,由本人按其典章制度自备。当时有专售补子的店铺,由于不是专一部门统一制做,自然就会出现相同品级的补子做工有所差异而不尽相同的现象,更有甚者,竞出现了任意标新立异的情况。据记载,乾隆朝八旗都统金简,以武二品兼文二品任户部侍郎,如何使文武二职能够同时在方补上表现?他独出心裁,在武二品方补狮子的尾端加绣文二品小锦鸡一只,自以为得意。谁知一日皇上召见,见其方补图案与典制不合,惊讶问之,答日:奴才以都统兼户部侍郎,侍郎系文职二品,照例文武兼任,章服当均有所尊,故绣此图案以示身兼文武双职。乾隆皇帝听后大怒道:章服乃国家大典,岂能容你任意儿戏!结果金简交部议处,受到了惩罚。

(赵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