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宫规礼俗探幽
3082300000019

第19章 皇子“喜降”

故宫博物院图书馆,珍藏着一份清咸丰六年三月二十三日建立的《懿妃遇喜大阿哥》(阿哥是清皇子的通称,慈禧所生独子咸丰帝载淳)的宫中档册。此档从咸丰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始记至七年三月二十三日止,十分详细地记载了这件皇宫内廷中的喜事。读之饶有趣味。值得一提的是,宫档中记载的懿妃,即是慈禧太后——安徽徽宁池广道惠征之女,自咸丰元年以秀女身份入宫并赐号“兰贵人”,四年晋封懿嫔后,由于她妊娠大阿哥的喜降人世,特旨懿嫔在她生皇子当天晋封懿妃。真可谓“母以子贵”。

咸丰五年十二月二十六日,由于懿嫔已怀孕六个月左右了,咸丰帝特别旨意懿嫔母亲富察氏可带两名家妇住进储秀宫,以照顾其女儿的日常生活。

元旦过后,清宫内务府会计司送来“精奇”妈妈(满语即“看妈”,在宫役人中地位和收入都较高)10名;兆祥所送来“灯火”、“水上”妈妈(专门担任生火做饭、烧水洗衣等,地位低下)20名,由总管太监领人储秀宫,请懿嫔审视挑选“精奇”、“灯火”、“水上”妈妈各两名,她们均系镶黄旗、正黄旗披甲、苏拉(宫中劳役)之妻,年龄最小者仅20岁,最大者40岁,规定她们在二月初进宫内伺候。同时,根据皇帝旨意,派姥姥两人在储秀宫上夜守喜;大夫两人在御药房值夜守喜。三月初九日,大夫又分为两班,每班三人在皇宫内廷基化门(坤宁宫东庑房处)值夜守喜,以保懿嫔母子平安。

咸丰六年正月初九日下午三时,钦天监博士张熙来储秀宫观风水,说是其后殿明间东边门大吉,划定正月二十四日中午时分为大吉日。正月二十四日,总管太监韩来玉带领营造司首领太监三名,在钦天监博士所指定的地点“刨喜坑”(为掩埋胎盘、脐带)。刨喜坑的过程中有两名姥姥念“喜歌”,安放“筷子”(祝愿快生子)、“红绸”、“金银八宝”等乞求懿嫔喜生皇子的吉祥物。仪式完毕后,懿嫔欣然赏赐“刨喜坑”太监每人一两银子。

二月初三日,清宫内务府为懿嫔“遇喜”准备了“吗哪哈”(即新生儿衣被物品)一份。有春绸小袄27件,白纺丝小衫4件,单幅红春绸挖单1块,红兜肚4个,丝绸被18床,蓝高丽布褥10床,蓝扣布褥1床,蓝高丽布长褥1床,白高丽布挖单33块,白漂布挖单1块,白布糠口袋2个,白纺丝小带4条,挂门大红绸5匹,蓝扣布挖单10块,白漂布小挖单26块。共用各种绸料156尺,各色布料10匹,共做“吗哪哈”149件。

在懿嫔妊娠的后三月,清官御医最忙碌,如档册记载,三月初九日四名御医为懿嫔检查身体,“懿嫔脉息和平,系妊娠将进九个月之喜,饮食起居如常,相宜慎重调理。”三月初十日,请两名姥姥为懿嫔喜脉,斟酌分娩可能要在三月底四月初之间。

三月二十三日中午时分,懿嫔坐卧不宁,经验丰富的姥姥观察后断定“似有转胎之象”;下午二时,懿嫔平安分娩。总管太监立刻将喜讯奏报咸丰帝,“懿嫔母子,脉息均安。万岁爷大喜!”只见咸丰帝朱笔一挥,由御前太监将圣旨送至懿嫔面前,“懿嫔著封为懿妃。钦此。”这真是喜上加喜!

同日,总管太监韩来玉将大阿哥出生的“年命帖”一张,郑重交给钦天监博士贾席珍、陈希吕二人选择“洗三”吉日,他们根据御制协纪辨方书,选择三月二十五日午时,面向正南洗浴,又择四月初二日卯时升吉祥摇车,以求万全大吉。

(毛宪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