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宫规礼俗探幽
3082300000013

第13章 皇后册立仪式

皇后是皇帝的正妻,有国母之尊。居中宫,主内治,其地位是其他妃嫔无法相比的。

清朝自1636年4月皇太极改国号“大清”,到1911年宣统皇帝逊位,其间共经历了11位皇帝。除了末代皇帝溥仪年纪尚小,不能成婚外,其他10位皇帝先后共册立过26位皇后。由于当时所处的历史条件各不相同,故而册立皇后的情况也不一样。归纳起来,清代皇后的册封大致分为生册与死封两种。

生册指在世时就被册为皇后,又包括下面的几种情况:其一,皇帝幼龄即位,皇后是皇帝成年以后通过行大婚礼册立的;其二,皇帝即位之前已经成婚,即位后把原来的嫡福晋正位中宫而册立的;其三,皇后中途死去,皇帝在嫔妃中又重新册立的。不管属于哪种情况,都要经过大致相同的册立仪式。首先皇帝发布谕旨,通报圣意,让各有关衙署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礼部奏请命大学士一人担任册立使,尚书一人担任副使。由内阁撰写册文、宝文,工部制金册、金宝。册立前一天,遣官祭告天、地及太庙,

皇帝亲自到奉先殿恭祀行礼。

行册立礼的当天早晨,在太和殿内设节案、册案、宝案,殿外设皇帝法驾卤簿,太和殿前廊设中和韶乐,太和门内廊设丹陛大乐。如果是大婚册立,则预先将皇后册宝陈于太和殿内案上,在太和门和午门之间设皇后仪驾,在太和殿中阶之下设凤舆、龙亭。同时,在皇后府邸内堂正中设节案,节案前设香案,左右设册案和宝案。吉期到时,皇帝先到太和殿阅视册宝,正、副使臣升至丹陛,跪听宣旨,大学士授节,使臣持节下至中阶。执事官将册、宝捧下放在龙亭内。然后正、副使持节在前,次为册亭、宝亭、皇后仪驾,再后是迎亲队伍,向皇后府邸进发。到达皇后府邸时,皇后的父亲率众人穿朝服在大门跪迎。使臣进入府邸后,将皇后仪驾、凤舆放在相应的位置。使臣将节、册和宝分别授给内监,摆在堂内节案、册案和宝案上。这时皇后穿礼服走出,跪在拜位听宣读册文和宝文,接受金册、金宝,册立礼完成。然后内监再将节授给正使,将已属于皇后的金册和金宝放在龙亭内,等候皇后上风舆人宫。

册立礼后的第二天,宫内要举行庆贺礼,皇帝至太和殿接受群臣的祝贺,并颁诏布告天下。皇后到皇帝、皇太后处行礼,从此便坐到了内宫主位的位置上了。

死封是指皇帝的嫔妃在死后被皇帝追封为皇后,要行追封礼。行礼之前,由内阁撰册文、宝文,工部制玉册、玉宝、香册、香宝及黄绢表册。由钦天监择吉期行礼。

行礼之前,鸿胪寺官设节案、册案于太和门,在协和门外设彩亭。在皇后梓宫前设节案、册案、香案。行礼时,正、副使至太和门节案、册案前行三跪九叩礼后,鸿胪寺官举节案、册案行至协和门放到彩亭内,正使取节、副使捧册随彩亭到皇后梓宫前,将节、册分别陈于案上,正副使各就各位,先上香,宣册官宣册,再将黄绢表册在梓宫前焚烧,然后正副使持节复命,追册礼成。在以后的一切文书中,就以皇后相称了。

(郭福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