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湖北人的性情剖析
2696700000011

第11章 俗具五方,吃在湖北——湖北人的美食(2)

鸭子身上除鸭脖子外,还有鸭肝、鸭肠、鸭胗、鸭翅、鸭掌等都可以制作成不同的美食,各有各的妙味。鸭脖子所以能脱颖而出就在于它肉附于骨,鸭肝鸭肠之类属于一口香,很易满足,而鸭翅、鸭掌骨肉较易分离,吃起来没有难度,只有鸭脖子骨肉相连,任你啃嚼吸嘬,也只能得其味之八九,让人总是难以充分满足,这便是鸭脖子的妙味所在了。

一袋鸭脖子,一瓶啤酒,且啃且饮,麻了舌头,晕了脑壳,醺醺然入仙境;或一碟鸭脖,一盘青菜,一杯香茶,一碗白饭,淡而不寡,陶陶然天伦乐也。鸭脖子真是酒饭两宜的佳品。而精明的湖北人则更是把鸭脖子做成了品牌,推向了全国。

现在,无论是在好吃清淡的北京,还是崇尚鲜味的广州,都能在大街小巷看到标明湖北特色的鸭脖子店。其中最著名还要数“久久丫”,为了吸引人们的眼球,久久丫还为鸭脖子量身定制了一段传奇的“身世”,现转录如下:秦末,赵被围,盟国将军项羽渡漳河救巨鹿,是有破釜沉舟之战,相传,三军多荆楚人士,喜辣,漳河两岸多鸭,以毁船之木烹,味辣,时虞姬随军,欲亲烹,辣重而喷嚏不止,所佩香囊遗釜内不自知,于是香飘四溢,三军引颈相望,争往食之,尤以鸭颈味佳,久久不忘其味,士气大振,乃有巨鹿之胜,而后皆不知味何如此,惟一伙夫得香囊,乃秘而藏之,归楚,制以秘方,与鸭颈、鸭掌等烹,名之久久丫,流传于后。

姑且不论这段“身世”真实与否,光是鸭脖子那香喷喷的美味,就够让人垂涎三尺了,哪里还有闲心追究这个事情的真实性。

其实,鸭脖子就是湖北的一种地道小吃,能不能“流传于后”,还有待考证。鸭脖子的产生,应是脱胎于四川的麻辣兔头,因湖北菜原本是有辣无麻的。那麻辣兔头虽味道奇特诱人,但骨多肉少,下嘴不便。用同样味料烹制鸭脖子,则骨肉比例得当而妙趣天成了,因此,这鸭脖子必定是产生于民间,是民间食家多次尝试歪打正着的结果了。湖北是九省通衢地,从吃的口味上讲,西麻东甜南辣北咸。湖北菜博采众家,鸭脖子产生于此就很自然了。

5.作家眼中的湖北美食

以“新写实主义”著称的池莉,在她的小说中,或风味小吃,或满桌佳肴;或价廉物美的小饭馆,或富丽堂皇的大酒店;这些不仅仅是作品中的点缀,也是现实生活最真实的反映。它营造着一种原汁原味的生活氛围与情趣,述说着一种饮食习俗或延续着一段曲折动人的故事。

池莉作为湖北籍的著名作家,其作品中的字字句句都可以让人感受到她对家乡的热爱,以武汉这方地域为背景对普通人生存的自然状态的描写,更是表现出她对生活审视与拷问的精神和勇气。池莉的小说质朴而唯美,其中营造的那种充满浓郁生活气息的场景以及描写的种种美食,总是激起人们心中一饱口服的欲望。

在池莉的诸多作品中,都写到了美食或与美食有关的饭店餐厅。在《你以为你是谁》中,池莉就有一段关于“标新立异”餐厅的描写,将这一家本来平凡普通的小吃店写得异常精彩:“吃了牛肉米粉之后又发现这里的牛肉米粉绝对正宗地保留着老汉口的风味。后来又发现‘标新立异’烧烤店的确在标新立异,它不仅将新疆的烤羊肉串演变成油炸羊肉串,还将猪肉鸡肉演变为佐以孜然的烤肉串。它一只电烤箱一只电油锅,可供油炸或烧烤的原料一般人难以想象,除了羊肉猪肉鸡肉之外,还有田螺肉、火腿肠、牛蛙腿、臭豆腐干、鹌鹑等等,它随季节的变化而永远标新立异。”寥寥数语,一家具有风味特色的小吃店跃然纸上。同样,在《小姐你早》中,池莉对“美人捞”这个“海皇帝”海鲜城,惟一一间只接待熟客不对外公开的包间的环境、格调以及海鲜的品种、味道等都有极为生动的描写,读者犹如身临其境,不禁怦然心动。

在小说《来来往往》中,池莉不仅让人感受到了一桌琳琅满目包括凉热蒸菜和汤的湖北家常菜,还让人体会到湖北独有的一种饮食时尚。男女主角“手挽手去吃了一顿正在京城流行的潮州菜。碰巧这一次的潮州菜也做得极好。卤水大肠,红烧鹅颈,明炉鲈鱼都是林珠所希望的原料新鲜,刀工细腻,酥而不烂,色香味透。明炉鲈鱼的作料里头居然还有正宗的台湾青梅,而不是用食醋糊弄客人,这一切都是美好前景的预兆。”如此淋漓尽致的描述,真令所有看过的人垂涎欲滴。

现在各种带有地域色彩的美食纷纷时髦起来,精致的广东菜、麻辣的四川菜,原始又粗犷的贵州菜……这个世界真是变化太快了!饮食时尚日新月异,各种美食风水轮流转,明日或许到我家。但在池莉的小说中,湖北菜是永远不会过时的一种时尚。

6.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曾有词云:“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说的就是湖北的武昌鱼,武昌鱼实际上不是产在现在的武昌,而是古代的武昌,即现在的鄂州境内的梁子湖。该湖湖面辽阔,直通长江,江水可倒灌。因此湖水水质好、饵料丰富,便于武昌鱼的生长繁殖。武昌鱼属鳊鱼的一种,又名团头鲂。体形呈扁平状,重一市斤左右或二三市斤,肉质嫩白,含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属名贵淡水鱼。******的一句“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更是让武昌鱼名扬天下。

武昌鱼分红烧和清蒸两种口味:红烧,有味道;而清蒸则更嫩而鲜。湖北菜系由荆南、襄郧、鄂州、汉沔四大风味流派组成。荆南风味擅长烧炖野味和小水产,鸡鸭鱼肉蛋奶蔬果粮豆合烹,用芡薄,味清纯,注重原汁原味,淡雅爽口;襄郧风味以家禽为主料,杂以鱼鲜,精通红扒熘炒,入味透彻,汤汁少,软烂酥香;鄂州风味以加工粮豆蔬果见长,讲究烧炸煨烩,特色是用油宽,火功足,口味重,乡土气息浓厚;汉沔风味以烧烹大水产和煨汤著称,善于调制禽畜海鲜。

用武昌鱼可以烹制出数十种不同风味的鱼菜,如清蒸武昌鱼、花酿武昌鱼、蝴蝶武昌鱼、茅台武昌鱼、鸡粥奶油武昌鱼、红烧武昌鱼、杨梅武昌鱼、白雪腊梅武昌鱼等,其中尤以清蒸武昌鱼烩炙人口,清香扑鼻,肉嫩味鲜,已是驰名中外的上等好菜。

湖北人请客,特别是招待外地客人,总要安排几道具有湖北特色的名菜佳肴表示主人好客的盛情。其中以武昌鱼为主要原料的菜肴,如清蒸武昌鱼或红烧武昌鱼、花酿武昌鱼、杨梅武昌鱼等,是必不可少的。现在还有方便的包装成品武昌鱼出售。

那么,“武昌鱼”有什么来历呢?这要从历史故事讲起。公元221年,割据江东的孙权见曹丕代汉称魏帝,刘备亦在蜀称帝,遂作称帝的准备,自公安迁鄂(今鄂州),取“武而昌”之义,改鄂为武昌。229年,孙权即帝位,改元“黄龙”,迁都建业(今南京)。265年,吴国末代君主孙皓又自建业迁都武昌,扬州诸郡百姓溯流供给武昌帝室、官僚消费,劳役烦重,怨声载途,甚至有人劫持吴主庶弟孙谦,抗议迁都加重了民众负担。左丞相陆凯乃上疏引童谣云:“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极力要求还都,孙皓终于返回建业。这段史实使“武昌鱼”的名声大振,以此事入典的诗词历代多有,著名如南北朝时诗人庚信所作《奉和永丰殿下言志十首》:“还思建业水,终忆武昌鱼。”唐代诗人岑参《送费子归武昌》:“秋来倍忆武昌鱼,梦著只在巴陵道。”宋代诗人范成大《鄂洲南楼》诗:“却笑护乡垂钓手,武昌鱼好便淹留。”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诗人******《水调歌头?游泳》中的“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可谓典故活用,更使武昌鱼扬名天下。仔细品味这些诗词佳句,可知“武昌鱼”本来是对古今武昌地区所产鱼类的泛称,包括了鲫鱼(细头鱼)、鲍鱼,鳊鱼,鳜鱼(桂鱼、鲫鱼)等肉嫩味美的上等品种。

黄鹤楼前江中有回流,漩涡波纹呈梅花形,俗称“梅花水”,据说其中所产鲤鱼味最鲜美。同治《江夏县志》载:“鲤鱼三十六鳞,惟黄鹤矾头鲤鱼王十七鳞,其味肥而美,立冬后腿鱼者喜买之。他省呼之曰‘楚鱼"。”徐明庭先生辑校的《武汉竹枝词》中辑录,清末范籍《春日武昌杂咏》有诗称:“吾庐天地不曾租,绝好闲官事又无。浇酒洲边告鹦鹉,年来食饱武昌鱼。”这里的“武昌鱼”,也印证了上面的推测,一个闲官,无事就到鹦鹉洲边喝酒、吃鱼,当不至于总是吃的一种鱼吧,可见是泛指。或问,既然是鱼类泛称,为何不称“汉阳鱼”、“汉口鱼”,偏偏要称“武昌鱼”?这是因为:(1)有上述建业一带童谣在先,人们作诗引用现成的典故;(2)武昌长期以来是湖北乃至两湖地区的政治中心,又有黄鹤楼那样的千古名胜,历代政要、墨客骚人来湖北,总要落脚武昌,吃到武昌的鱼。当他们写诗吟咏武昌时,很自然地就用“武昌鱼”来指称武昌地名或泛指在武昌吃到的鱼。现在作为湖北著名品牌的“武昌鱼”,是后来经过科学鉴定而命名的。

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鱼类学专家、华中农学院教授易伯鲁等通过对梁子湖(由武昌县即今江夏区和鄂州市共辖)所产鳊鱼进行观察、鉴别,发现了三个鳊亚科鱼种,即长春鳊、三角鳊和团头鲂类,前两种鱼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江湖,惟团头鲂系梁子湖独有,故命名为“武昌鱼”。团头鲂与三角鳊同属鲂,但据易伯鲁的研究,团头鲂有几个主要特点:(1)团头鲂吻端纯圆,同三角鳊比较,口略宽,上下曲颌的曲度小;(2)团头鲂的头一般略短于三角鳊;(3)团头鲂尾柄最低的高度总是大于长度,三角鳊尾柄的长度和最低高度几乎相等;(4)团头鲂的中室是最膨大的部分;(5)团头鲂腹推和肋骨13根,三角鳊却只有10根;(6)团头鲂的体腔全为灰黑色,三角鳊为白色,略带浅灰色。这种鱼确实具有肉嫩味鲜等优点,加上******诗词的名人效应可资利用,湖北饮食行业便将其作为名菜推出。但是普通的市民并不能辨别上述这些特点,常常把所有的鳊鱼都认作武昌鱼而介绍给外地来的客人,客人们也便一面品尝着清蒸鳊鱼或花酿武昌鱼、杨梅武昌鱼,一面吟咏着“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的诗句,高兴地感谢主人的盛情款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