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世界中小企业经营案例大集
22639100000025

第25章 【案例及分析】中小企业技术创新(5)

案例:与客户同步,注重品质开发——台湾美静公司的成功秘诀

〔案例介绍〕

美静公司是地处台湾北部的一家以生产手提袋、公事包的乳胶皮料公司,该公司认为,在市场竞争中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进行新产品的开发,并且新产品的收入占总收入的50%。

在致力新产品开发的目标下,该公司选取目前市场较具流行潜力的前5项新产品,依照价格竞争力、市场需求量、生产技术、设备改善投资、料源稳定性及用料品质稳定性,进行产品改进顺序的评估,结果发现方格乳胶皮居第一位。

方格乳胶皮,是以PVC树脂为主体的人造乳胶皮,具防尘、防水、高强度的特性,以粗细不同的各色条纹纵横搭配设计。这种方格印刷风格日渐取代格子布面风格。方格乳胶皮适用于旅行箱、旅行袋、皮包的制造,近年在手提箱、公事包等方面渐有采用趋势,极具增长潜力。

在开发主导思想确立后,美静集结业务、制造及技术部门的5位人员,成立了品质功能开发(QFD,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小组。

小组成员首先就企业内部的人力、设备、原料、仓储、生产技术、推广、市场行销及资金,进行可行性分析。经分析,在设备方面,除了运用现有设备,该公司还需购置彩色设计电脑,以便自行设计样版。

企业内部检查后,下一步是了解客户需求。该小组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透过公司内部业务人员,收集整理20家客户反映的意见,归纳成14项客户需求,并运用KJ法分类后,制作成“客户需求要点表”。

掌握14项客户需求,尤如掌握了打开大门的钥匙。该小组又根据这14项需求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此14项需求对客户的重要程度,以及客户采用美静产品时,对此14项需求的满意程度。

继分析、了解14项客户要求之后,相应地,可推断出和客户要求相对应的产品品质要素。开发小组运用KJ法加以整理归纳,再以矩阵图法表示出客户要求与企业产品品质要素的相关性。接着,开发小组再依竞争评价与企划品质分析中客户要求的权重,推算出企业产品品质要素的权重,以便找出较重要的产品品质要素,做管理重点。

除了找出重要的品质要素之外,还须收集竞争对手的产品资料,以便与本公司产品的各项品质要素做优劣比较,然后针对比竞争对手弱的项目,拟订改善目标值的研发计划,并制作成“品质屋”。“品质屋”的完成,意味该小组成员已能掌握客户方面品质要求的重要度,并据以推断出重要的产品品质要素。该小组再根据重要的品质要素,订定改善项目、目标,以及安排改进工作,以便进入机能展开的第二阶段活动。

进入机能展开的第二阶段后,该小组首先得完成机能展开表,再以矩阵图法,探讨产品品质机能与客户对品质要求的相关性,并以品质要求的权重,推算出机能权重,借以找出重要机能作为设计重点。然后,再依各项机能,推断出必须具备的塑胶原材料,并透过矩阵图法,探讨原材料与机能的相关性,以机能的权重推算出材料权重,找出较重要的材料,进行重点管理。除了进行重要材料的重点管理之外,亦须了解材料特性与品质要素的关系,将材料入厂的品质管制重点,分为A(不合格退货)与B(不合格考虑扣款使用)两级,并汇总成材料QA表,作为材料品质管制的标准依据。完成原材料展开之后,便进入制造流程图的展开。尔后,以矩阵图法,探讨出产品品质要素与制作过程的相关性,再根据品质要素的权重,推算出制程的权重,以便找出重要的制程,作为制程管制的要项。

接着,该小组成员即致力主要异常项目的分析:透过QA网了解造成不良的相关品质要素、原材料及制程,再分别以确认管制、管制检验及自主检查,来预防产品缺陷。最后,该小组再运用制程管理计划表,综合所有的分析图与资料,将确保品质的各项管理、管制点及其不同的管制目的。他们将成果做成完整的对照表。同时辅以QC工程表,通过品质功能展开的使用,美静方格多版印刷乳胶皮的开发,能够有序地从客户品质需求,推导出各项开发的管理、管制重点,预先防范品质异常的发生。这种从设计阶段开始,就同步掌握客户需求的方式,能最快速、最可靠地开发出市场需要的新产品。

过去,美静设计的方格印刷乳胶皮料,有粘合不佳、易剥落、方格纹路歪斜、压纹不稳定的缺点。然而,自1992年8月至1993年2月,以品质机能展开的方法进行改善之后,短短7个月的时间,便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美静公司运用品质开发,使其产品不断满足客户的需要。同时,公司运用电脑技术,对产品的设计、图案、客户的要求进行分析,从而使其产品更能迎接市场的挑战。

〔案例评析〕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美静公司能够取得成功,最大的秘诀就是通过品质功能的开发,寻找到一条与顾客联系和生产管理的桥梁。该公司在品质功能的开发过程中,将设备管理、设计管理、品质功能管理、原材料管理、制造过程的管理都纳入生产管理的轨道,并以QA表格加以统一。同时,以科学的方法为先导,对QA表格中的各种项目进行分析,从而找出异常项目的内容,以确认管制的模式。最后,品质开发成员运用管理计划表,分析所有的图表和资料,确定品质管理的各种目的、方式和手段。从而开发出最新的产品。

由此可以看出,美静公司运用先进的技术,把市场的各种反馈信息加以分析,了解市场的需求,从而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

案例:不断革新,迎接挑战——美国奥迪斯公司创建电梯业

〔案例介绍〕

现代建设发展极快,楼层越来越高,如果没有电梯,那么现代的高层建筑生活就十分困难,而电梯的出现,则是奥迪斯对现实的挑战和技术革新的结果。

奥迪斯出生在一个农夫之家,但似乎对机械有一种天生的才能。18岁那年,他外出在一家锯末厂当技工,负责操作锯木机,开始对机械产生了一种浓厚的兴趣。工作之余,他就研究锯木机和车床的结构,还找一些书籍来作参考。不久,他对木工用的机器全部精通了,且能进行修理。

这时,他认识了一家木器店的老板梅西,是个思想很开明的人,当他知道奥迪斯对机械很感兴趣且有一定才华时,就推荐他到一家机器厂去工作,让他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机器。

到了机器厂之后,奥迪斯的知识领域扩大了,再加上他自己肯用功研究,不到两年的时间,被提升为机械师。

不久,梅西前来拜访对机械已很精通的奥迪斯,要求他设计一架载人载货的升降机,即电梯。

奥迪斯接受了这一任务,不到半年的时间,就设计出一部用机器操作的电梯,比以前用手摇的升降机安全得多。

这一设计非常新颖,使升降机迈向机械化,也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当时纽约一位家具厂的老板就请奥迪斯制造了两架升降机,这时的奥迪斯看到一种趋势:载人载货的升降机是人们所需要的,只是人们还不了解它的好处,所以才会被冷落。

于是,他在梅西的协助下,在纽约租下一个停工的木器制造厂,利用里面的设备,改装成一个小型的升降机制造厂。

这就是奥迪斯电梯公司的创始,资金有限,里面的设备只有一部旧车床、两罐机油和一本帐簿。

为向世人展示他的升降机的好处,奥迪斯在为梅西造了第一部升降机后,就申请了专利,并于1854年春天送到水晶宫展览会展出。

会上,奥迪斯的新发明吸引了不少的观众,但展览会结束后,却很少有几个人认真研究它的广大用途,令奥迪斯非常失望。主要是因为当时没有高楼的缘故。

一天,他带家人去逛百货公司。恰逢星期天,顾客特别多,一共三层楼的陈列场地,挤得人山人海,上下楼梯却很困难,奥迪斯想到了自己设计的升降机,如果使用这种升降机的话,不就可以避免这种拥挤的情况吗?

于是他找到公司老板霍华特。霍华特是个思想新颖又富有创业精神的人。他听完奥迪斯叙述后就决定装一架升降机,但他的想法跟奥迪斯完全不一样,奥迪斯是为了减少拥挤,霍华特却为了增加拥挤,因为百货公司安装了别人没有的载人的梯子,就会有很多人想来见识见识,客人自然而然就会增加起来。

于是就产生了百货公司所用的第一架升降机,也是现代化电梯的开始。在这架升降机里,奥迪斯不但简化了机件,增加了速度,更重要的是,他把电梯的外表也美化了。他用木板做了间小木房子,用油漆粉刷得很漂亮,然后把它装在升降梯上,使乘坐的人如置身在房间中。这一设计有一个很大的好处,使胆子小的妇女们也可以乘坐,而原有升降梯销路不好的主要原因就是“新奇有余、安全不足”。当他为霍华特百货店完成这架“房间式”的升降梯之后,乘坐的人们有了完全不同的感受,人们站在里面,不但不再战战兢兢,而且除了刚开动时,几乎像是站在房间里一样。所以,当时人们把它叫做能够“升降的小屋”。

这架新式的升降梯,引起了工商界的重视,奥迪斯公司的生意立即好起来。这时,奥迪斯完全了解,要想使他这一发明获得充分发展,必须在形式上、速度上,不断地研究改进,来适应消费者的需要,并且开始研究能供十几层楼使用的大厦电梯。

不幸的是,毕生为电梯事业费尽心力的奥迪斯未能实现把电梯装在10层楼上的愿望,临终前,他叮嘱两个儿子查尔斯和诺顿:“要为建筑业者作后盾,他们能建多高的楼,我们就能供应多大的电梯。”

这时的所谓电梯,都是用气体作动力的,所以安装起来非常麻烦。但兄弟俩在不到10年的时间内,不仅简化了电梯的构造,而且使公司的规模扩大了二十几倍。兄弟两个正式成立了“奥迪斯兄弟公司”,年营业额已达到20万元,成为工商界众人瞩目的对象。

当电梯的专利权过期之后,有不少人看出这一行业具有发展前途,所以纷纷投资设厂制造电梯。但制造电梯不仅需要一笔很庞大的资金,而且需要精密的技术,否则容易产生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政府对电梯制造业也实行严格的检查,发现新设的8家小厂都不合格。富有机智而又反应敏捷的诺顿,听到了这一消息,马上兴起一个扩大公司的念头。他相信:将来电梯业的发展,只有大规模的公司才能承担,而仅靠自己公司的力量,十年八年之后,也绝不可能跻身大企业之林,充其量能发展到一个中型的工厂就很不错了。因为电梯不是一般产品,没有大量资金,就决不可能大发展。若把那些检查不合格的小厂拉进来,跟公司合并经营,成立股份公司,有了他们这笔资金,加上公司的技术,必定可以在电梯业界与任何人一争长短。

在诺顿的劝说下,小公司都同意参加联合公司。

1889年,奥迪斯兄弟公司改成奥迪斯电梯公司,查尔斯和诺顿负责研究设计部门的工作。一年之后,便推出水压式电梯,使电梯工业迈进了一大步。

虽然水压式电梯比旧式电梯安全多了,但构造还是太复杂,装设起来仍很麻烦,因此,奥迪斯公司决心采用“新而奇妙的动力”——电,并计划在同行业中领先。

研究用电的新产品计划决定之后,查尔斯聘请了两位电力学方面的专家,秘密地进行研究工作。直到1900年,用电作动力的电梯才正式诞生,使发展了几十年的电梯,真正名符其实。

电梯问世后不久,联合国大厦建成,奥迪斯公司争取到这笔生意,在这一各国人士出入的大厦里,装上以“奥迪斯”为标志的电梯,这不仅是该公司的荣誉,也是老奥迪斯当年做梦都想不到的结果。同时,这一架电梯的装设,也揭开了电梯事业起飞的序幕。

〔案例评析〕

奥迪斯电梯业的成功事例说明:在创业过程中应有创新的科技能力,并把这种能力应用于所生产的产品中。奥迪斯公司为生产安全舒适、耐用的电梯,他们进行了科学的设计,从最早的货人两用升降机,到“升降的小屋”,最后到名符其实的电梯都体现出他们以科技为依托,不断创新的要求,因而才能生产出市场需求的产品。产品的设计工作是经营战略的重要课题,是决定产品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也是企业技术力量的体现,只有在设计上让消费者觉得可靠、科学,才能获得市场,产品才有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