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最惊心动魄的斗争,还是在他与英特尔之间展开。AMD和英特尔既互相依赖又是一对冤家。AMD从成立之初起,就一直在追赶英特尔。它们的竞争使得CPU市场发展迅速。当初他们合作的原因是,英特尔需要AMD的微处理器生产能力,但没过多久,英特尔又抛弃了AMD。愤怒的桑德斯推出的新产品Z8000又惨遭失败。这差不多给AMD判了死刑。好在IBM救了他,英特尔不得不重新使AMD成为它的第二供应商。虽然如此,英特尔还是在时刻寻找机会想把AMD甩掉。经历了种种磨难和一场漫长的官司,桑德斯终于意识到,不能再被对方牵着鼻子转了,只有拥有了自己的芯片,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1989年,AMD终于自己研制出AM386芯片,从而打破了英特尔的垄断地位。
几十年来,AMD一直在英特尔的影子下挣扎与生存,虽然偶露峥嵘,但大多数时候却输给了对手。因为对方太强大了。著名科技作家麦克尔·马龙说:“所有的高科技故事中,AMD的故事是最可怕和最英勇的,它年复一年,代复一代,顽强地挑战这个星球上最成功、最著名、最具竞争力的公司。而34年来,英特尔就像一台精密的机器一样,从来没有出过一点差错,从来没有给过桑德斯一点可乘之机。”比如1994年,AMD准备推出新的K5处理器,当他们夸耀K5将比英特尔的奔腾处理器性能提高30%时,实际上产品还没有出来,而且结果他们也没有如期生产出来。
这件事使桑德斯大伤脑筋,但他依然没有气馁。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AMD终于推出了K6处理器,它和相同频率的奔腾II代的速度不相上下,价格却要便宜25%,这赢得了许多电脑公司的青睐,使英特尔公司在1998年第一季度出现了巨大亏损。1999年,AMD又推出了当时最成功的CPU产品。
桑德斯曾说,竞争有利于新技术的产生。的确,AMD迫使整个行业不断更新。桑德斯的努力不但丰富了整个高科技行业,而且使每一个PC用户免受某家公司的垄断之苦。现在,英特尔处理器不再是PC用户的必然选择,除戴尔公司外,全球10家最大的计算机生产商中有9家采用了非英特尔电脑芯片。
或许,桑德斯要完全打败对手是不可能的,但他改变了芯片市场的格局。有人说,他就像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斯,他坚韧不拔,把那块巨石一次次推起,不知疲倦。为了尊严,为了公平,不认输的桑德斯一生都在与失败搏斗。他注定是失败者,却赢得了只有胜利者才配享有的掌声。他是硅谷最后的斗士,是可以被对手打败却永远也打不倒的对手。他是行走在硅谷的一匹独狼,发出慑人心魂的嗥叫。他永远在“愤怒”,永远在拼斗。他说:“当我回过头看,我的上帝,我真希望不跟英特尔竞争,因为那是一个多么可怕的选择。但是,英特尔冒犯了我心中关于公平竞争的原则!英特尔自己不会改变,是竞争迫使他们改变,为此,我感到骄傲。”
(陈然)
巨人集团董事长史玉柱
——重新站立起来的巨人
20世纪90年代中期,珠海,一幢名为巨人大厦的70层高楼在建到第3层的时候便停了下来。这停下的不仅仅是一幢计划中的中国第一高楼,而且是一个新兴的企业的全面坍塌。
这是一幢原本18层的楼房,因为当年“十大改革风云人物”之一的史玉柱,在一次又一次和总理握过手后,头脑发热一下子拔高到70层,并且没有申请银行贷款,全凭巨人生物工程和电脑软件产业的自有资金。这是一个重大的决策失误,当史玉柱把生产和广告促销的资金全部投入到大厦时,巨人大厦一下子抽干了巨人产业的血。
难怪联想集团总裁柳传志曾这样评价当时的史玉柱:“他意气风发,向我们请教,无非是表示一种谦虚的态度,所以没有必要和他多讲,而且他还很浮躁,我觉得他迟早会出大篓子。”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大学研究生毕业没多久的史玉柱,怀揣独立开发的汉卡软件,南下深圳。当时,除了一张营业执照和4000元钱,他一无所有。当时深圳电脑价格最便宜一台也要8500元。史以加价1000元的代价获得推迟付款半个月的“优惠”,赊得一台电脑。他以软件版权做抵押,在《计算机世界》上先做广告后付款,推广预算共计17550元。1989年8月2日,史在《计算机世界》上打出半个版的广告,到第13天,收到数笔汇款单。至当年9月中旬,销售额就已突破10万元。史玉柱付清欠账,将余钱投向广告,4个月后,M—6401销售额突破100万元。这是史的第一桶金。此后,史又陆继开发出M—6402,直到M—6405汉卡,4个月后营业收入即超过100万元。
1991年4月,史玉柱带着汉卡软件和100多名员工来到珠海,注册成立巨人公司。为了迅速打开市场,他又做出一次豪赌——向全国各地的电脑销售商发出邀请,只要订购10块巨人汉卡,为他们报销路费,让他们前来珠海参加巨人汉卡的全国订货会。史玉柱以几十万元的代价,吸引了全国200多家软件经销商,他们不仅订了货,还组成了巨人汉卡的营销网络。1992年,巨人集团的资本超过了1亿元。史玉柱迎来事业的第一个高峰。
1993年,巨人推出M-6405、中文笔记本电脑、中文手写电脑等,其中仅中文手写电脑和软件的当年销售额即达到3.6亿元。巨人成为中国第二大民营高科技企业。史玉柱成为珠海第二批重奖的知识分子。翌年又当选为“中国十大改革风云人物。”
1994年8月,在国外软件大举进军中国,抢走了汉卡的市场份额,侵占了巨人集团其他软件产品的生存空间之后,急于从IT困境中突围的史玉柱把目光转向保健品,斥资1.2亿元开发全新产品——脑黄金。1995年,巨人推出12种保健品,投放广告1个亿。史玉柱被《福布斯》列为内地富豪第8位。
早在前两年,巨人大厦的方案便出台了,史玉柱基本上以集资和卖楼花的方式筹款,集资超过1亿元。1997年初,巨人大厦未按期完工,国内购楼花者天天上门要求退款,媒体更是地毯式报道巨人财务危机。巨人集团名存实亡,但一直未申请破产。
从一名不文的创业青年,到全国排名第八的亿万富豪,再到负债两个多亿的“全国最穷的人”,史玉柱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到的人生体验。
“当我真正感到无力回天时,就完全放松了!”也许换作其他人,背负着2亿元的债务,早就跳楼了,而史玉柱却从一次深刻的教训中悟到了从容和平静。集团好几个月没有发工资了,但是核心干部没有一个离开。有这样一支忠诚的团队,史玉柱决定东山再起。
这个时候,史玉柱常常看党史、传记一类的书,他从中看出一个企业,和一个政党、一个国家某些方面非常相像。就是一个群体达到一定规模后都必须建立严密的组织,组织对于团体的作用是巨大的。
1998年,史玉柱在上海注册成立上海健特公司。为了研究市场,他来到江苏省江阴市,戴着墨镜在江阴走村串户,挨家去做调查。由于白天,年轻人都出去工作了,在家的都是些老头老太太,半天见不到一个人。史玉柱上去和他们闲扯,他们显得很高兴。在这些院落里,史玉柱坐在板凳上和老人们聊天,不仅了解了什么功效、什么价位的保健品最适合老人,而且知道了老人们吃保健品一般舍不得自己买,也不会张口向子女要。这鲜活的第一手素材为史玉柱创意“今年过年不收礼,收礼还收NBJ”提供了灵感。
“我现在给自己定了这样一个纪律,一个人一生只能做一个行业,不能做第二个行业;而且不能这个行业所有环节都做,要做就只做自己熟悉的那部分领域,同时做的时候不要平均用力,只用自己最特长的那一部分”,经历了人生最低谷的史玉柱如是说。同时他给自己制定了三项“铁律”:第一,必须时时刻刻保持危机意识,每时每刻提防公司明天会突然垮掉,随时防备最坏的结果;第二,不得盲目冒进,草率进行多元化经营;第三,让企业永远保持充沛的现金流。
2001年高调还款之后,曾经的失败反倒更像是史玉柱另一种与众不同且引以为傲的经历。
他说:“成功经验的总结多数是扭曲的,失败教训的总结才是正确的。”
史玉柱自称骨灰级的网络游戏玩家,2004年,盛大网络一批研发人员出来寻找投资,史玉柱立刻投入2000万元网罗这批人才。2005年4月18日,史玉柱突然在上海金茂大厦宣布了巨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投资的新项目──网络游戏《征途》。史玉柱如法炮制了保健品的推广方式,推广团队是行业内最大的,全国有2000人,目标是铺遍1800个市、县、乡镇,到时候这个队伍预计为2万人。史玉柱习惯用军事术语解释自己的做法:“空军好比是做广告,陆军好比是做营销,配合好了才能做。”史玉柱仍然采用农村包围城市的做法,将《征途》送进了县、乡、镇。“我只进免费的网吧,收钱的一律不进。”史玉柱说。
相信大投入才有大产出的史玉柱定期组织“包机”活动,这一活动受到了农村网吧老板的欢迎。史玉柱定期将全国5万个网吧内所有的机器包下来,只允许玩《征途》游戏,一个月就要支出上百万元的费用。但是,对于很多上座率不到一半的农村网吧而言,包场的利润可想而知。加上网吧老板还能分享卖《征途》游戏点卡10%的折扣,这使得史玉柱在农村市场布下的星星之火绵延不绝。
2007年11月1日,史玉柱旗下的巨人网络集团有限公司成功登陆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总市值达到42亿美元,融资额为10.45亿美元,成为在美国发行规模最大的中国民营企业,史玉柱的身家突破500亿元。
史玉柱,一个从失败中重生的企业家,一个经济巨人。
(李晓军)
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
——不断地寻找新的生机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由于物资奇缺,大大刺激了日本工业的发展。一位23岁的日本青年,用全部的积蓄——100日元,和两位朋友,加上妻子和内弟,一共5人,办起了一个不起眼的小作坊。
这个小作坊主要是生产电灯插座。
产品出来后,他们走街串巷,在大阪的每个角落留下足迹,访遍了每一家销售电灯的商店。数天下来,总共只卖出100来个插座,收入不到10块日元。看着暗淡的前景,两个朋友退了出来,自谋生路去了。
这个青年叫松下幸之助,1894年出生在和歌山县海草郡和佐村,排行老八,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他只读到小学四年级,便因家境困难而辍学,从此开始到大阪当学徒。17岁那年,他进入大阪电灯股份有限公司,直到离职自己办厂。
尽管以前他曾干过技工和质检员,对自己生产的产品充满信心,但由于不懂得销售,第一次品尝到失败的苦果。
这个为人谦和、见人喜欢点头哈腰的人,骨子里很有韧劲,他始终坚信自己通过不懈努力,一定能有好的结果。这样,他苦苦坚持到年底,机会终于出现了:川北县电气电风扇厂想用一种熬炼物取代陶器电扇阻盘。大阪的批发商首先想到幸之助,因为插座同阻盘在用熬炼物制作这点上是相同的。然而。这对幸之助而言仍是一个难题,因为熬炼技术和原料成分及详细比例,他并不清楚,这种现在看来早已属“小儿科”的技术在当时还是科技秘密。他就像瞎子一样反复试验,又跑到相关工厂的垃圾堆里捡来一些碎片,进行分析。几经努力,终于找出了大致成分和含量。
他同妻子、内弟二人日夜奋战,终于在年关迫近时,如约将第一批订单顺利交付了,他们得到了80日元的利润。幸之助为此乐得合不拢嘴,第一次尝到成功后的巨大快乐。
第二年年初,他又接到一批数量不小的订单。幸之助意识到必须扩大规模,小小的家庭作坊已经显得地方太小了,于是决定搬迁到大开町(街),租赁一座新建的两层楼房,楼上住家,楼下当工厂,从此,松下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松下电器器具制造厂”诞生了。
幸之助是个善于发明、善于改进的人,他紧紧抓住“研制新产品,开拓新市场”这一环,以电灯为中心,不断地发明出一些相关的新产品。他的主要产品“电灯改良插头”和“双灯用插头”,品质优良,价格低廉,其它厂家无法与之相比,因此需求量年年上升,市场渐渐扩大到东京、名古屋、九州乃至日本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