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中外创业传奇100例
20160600000049

第49章 靠创新打天下(4)

从“没用”的晶体管中发现商机

“索尼公司”的第一件产品是1955年生产出来的晶体管收音机。尽管晶体管是美国“贝尔实验室”第一个发明的,又是美国“西部电子公司”第一个生产出来的,但美国人看不出这玩意儿有多大的用途,所以根本就没有厂家问津,然而,盛田昭夫却以独到的眼光说服日本政府的科技部门,并且从父亲那里借来了在当时如同天文数字般的20000美元。直到盛田昭夫把晶体管技术买到手后,日本国内仍没有理解晶体管的意义,觉得盛田昭夫简直是他们家族的败家子!然而,当“索尼公司”1957年推出的便携式收音机风靡世界后,日本和美国的众商家们才恍然大悟,但市场已经被“索尼”占先了。继收音机之后,“索尼公司”先后推出了许多“第一”:第一台8英寸电视机、第一台录音机……“索尼”的技术和产品以及市场使“日本制造”的含义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日本制造”意味着好产品,好质量,好的服务,把“日本制造”的产品从廉价的形象飞跃到“高质量”的地位。

举家迁往美国开始国际化

实际上“索尼”这个名字就是盛田昭夫创造力和超前意识的最佳体现。当他考虑要为“东京电讯公司”重新起个名字的时候,他就想到重要的一点:起一个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叫得响的公司名称。这个公司品牌名字必须看一眼、听一耳朵就能让人想到公司和品牌有创造力,简短、顺口但又绝对让人不容易忘记。两位创始人一连几天扎在图书馆里,他们最终发现了一个拉丁单词“SONUS”,这在拉丁文中是“声音”的意思,另一个单词“SONNY”又是美国年青人当时非常时髦的口头禅,盛田昭夫和他的合作伙伴大喜过望,把两个单词合起成“SONY”不正是意味着一个由年轻人组成的生机勃勃的公司么,就把它当成公司和品牌的名称吧!

“索尼”真正向全球化发展始于1963年盛田昭夫举家迁到美国之时。正因为这次举家搬迁,盛田昭夫才有机会了解美国人,了解美国人的市场,了解他们的消费习惯和各种规定。把公司的业务发展到海外,走向全球对于当时的日本商人来说确确实实需要勇气和非凡的超前意识。如果没有这种胆识的话,盛田昭夫是不可能成功,也就没有了今天的“索尼”。盛田昭夫把“索尼公司”的办公地点设在曼哈顿第五大街一套大大的公寓里。每个星期,他总要举办许多社交活动和晚会,从而为“索尼”公司建立一个稳定有价值的顾客网络。盛田昭夫后来一辈子都保留了这个习惯。

“玩”出随身听

盛田昭夫确实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工作狂,但他也喜欢玩乐,并且很会玩。他喜欢艺术和音乐,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体育迷。在他60多岁的时候,他还坚持冲浪、潜水,并且坚持整个冬季都滑雪。

“随身听”也是盛田昭夫为玩而发明的。盛田昭夫注意到,他的孩子们和朋友们一天到晚都喜欢一边学习工作,一边放着优美的音乐,而许多人喜欢拎着笨重的录放机在汽车内、公园里和海滩上欣赏音乐。一个新奇的发明思想闪现在盛田昭夫的脑海里,他要发明专门便于人们欣赏音乐的单放机。刚开始的时候,“索尼”公司工程部坚决反对盛田昭夫提出的只有放音功能,而没有录音功能的单放机,但盛田昭夫是不容否定的,他坚持生产高质量的汽车音响和便于人们一边干别的活一边欣赏音乐的单放机,并且起了个响亮的名字“随身听”(英文名叫“WALKMAN”,直译是“走路的人”)。刚开始的时候,“索尼”美国分公司的人觉得这个英语单词简直是没文化的人创造出来的,所以世界各地的公司把“随身听”译成五花八门的名字,结果直接影响了销售量。盛田昭夫当机立断,把“索尼”生产的单放机一律叫“WALKMAN”,不久,这个名字成了一个世界名牌。

(刘勇)

电子游戏机之父诺兰·布什内尔

玩出来的亿万富豪

诺兰·布什内尔,美国人,20岁时入盐湖城犹他大学工程系读书。1971年用妻子给的500美元创办阿塔里公司,一年后,公司生产出第一台游戏机,第二年销售了一万台,第三年公司销售额达350万美元,第四年猛增到1500万美元。现在的布什内尔已经是世界级大款。

一个已经60多岁的美国老头,无论空闲时候坐在哪里,都是笑呵呵的望着你觉得非常好玩,而两只手的10个指头,一定不会闲在那里不动,不是这个指头挑逗那个指头,就是几个指头侵犯一个指头,要么是对抗赛,要么是亲密得互相纠缠,而那双老糙的手掌心则张着口子看各个指头的笑话。这个怪老头(自称是老顽童,别人也认为他是不折不扣的老顽童),就是美国硅谷培养出来的亿万富豪,大玩家诺兰·布什内尔。

诺兰·布什内尔一出世就喜欢玩,专玩最新鲜的电子游戏,对落后的玩法不感兴趣,所以他总能玩出新花样,改变老花样。在大学读书的时候,他也忘不了玩,暑假时别的同学都回家和父母亲热去了,布什内尔却留了下来,他想玩个痛快又没老师和家长管他,同时也忘不了在玩耍中弄点钱花花。于是他选择了在人多的马戏团门口摆了个小摊,叫卖弹子球和口香糖等小玩意。每天赚了一点钱,他就会毫不犹豫地跑到学校的机房,玩电子游戏“太空争霸战”,这种打打杀杀的游戏太过瘾,往往能把太阳玩下去月亮爬上来,又能把月亮玩累了让太阳升起来。布什内尔就是这样把一个个暑假打发掉了,父母不见他的踪影,但也不见他向家里要钱,双方都显得很清静。玩得多了,有经验了,布什内尔就看出了游戏机的木呐,没喉咙唱歌或者放点音乐调节情绪,更没本事吸纳玩者的钱财,他想,要是在计算机上开个装填硬币的槽子,塞一枚硬币玩一阵子,不塞硬币便请拜拜,如果自己能制造这种高智能的游戏机,准能一夜间成为百万富翁。可是囊中羞涩,白天摆摊赚的钱都玩掉了,吃饭都要勒紧裤带,怎么能造那种机器呢?

大学毕业后,布什内尔耳闻目染了硅谷惠普和英特尔等一大批公司老总们创业的故事,深受启发,觉得办公司赚钱也不是挺难的,问题是办什么样的公司才赚钱?布什内尔白天到应聘的公司去上班,晚上便在狭小的家里设计他的游戏机,他一直想着那个理想,把游戏机挖个槽子,张大嘴巴吞玩家的钱。1971年,自认为游戏机设计已经相当成熟的布什内尔,把心中的秘密终于向妻子说了出来(之前他妻子一直认为他是在玩电子游戏机)。妻子对他办公司的想法相当支持,可她搜尽家底只有500美元,连两个女儿的零花钱也捐了出来。这点创业投资,布什内尔却认为够了,不够的只是公司没有办公地点,更没有厂房。于是他让小女儿作点牺牲,到楼上去和她的姐姐睡上下铺,腾出来的卧室就成了布什内尔最早的公司车间。

布什内尔永远是一个外表浪当的人,穿着花里胡哨的T恤衫,长发又蓬又乱,像顶着一个鸟窝;又高又尖的鼻子下一张嘴总是逗得别人发笑,嘴唇四周都能做出滑稽表情,而一对又长又浓的眉毛下两个小眼睛却充满了智慧,让人猜不透深度。他6.4英尺的个子显得又大又高,看上去很蛮,但是他的性格却十分随和,几十年的公司老员工回忆说,他们从没看见过布什内尔在开会时发过脾气,平常就更不会发脾气了。他喜欢照相,每幅照片几乎都叼着烟斗,好像在深思什么,偶尔有一张照片没叼烟斗,不用奇怪,是他忘了带烟斗出门。他这种作派一直延续到现在,虽然他是有名的硅谷哲学家之王,但他更愿意人们把他看成是一个幽默滑稽的老顽童。

俗话说得好,谁低估了美国人的智力,谁就会发财。布什内尔深知这一点。他决心在公司开业之初就能制造出一个简易的游戏机投放市场,这种无需动脑筋就可玩耍的游戏机,就连小孩子和酒吧的醉鬼也能一玩就懂,这种游戏机他取名叫“乒”,是一种电子乒乓球的游戏,比起他玩过的“太空争霸战”容易多了。游戏机制造成功以后,看似马大哈的布什内尔决定谨慎行事,他选择了一个酒馆试销,体验这台游戏机的魔力。一天不到,酒店老板就气急败坏地打电话来了,抱怨游戏机玩一天就坏了。布什内尔赶过去一看,笑得合不拢嘴,他拉过酒店老板来看稀奇,并向气鼓鼓的老板做了个鬼脸。老板一看,也乐了,游戏机里一个装钱的暗盒,已经吃饱了钱,造成了“喉咙”堵塞。这一盒钱,老板一点力气没花就赚到了手,而辛辛苦苦端一天盘子的收入,也不过如此。

回到家的布什内尔,高兴得象小孩子过圣诞节似的,他认为一个全新的电子游戏机时代拉开了序幕,台球、棋盘戏、乒乓球和纸牌的传统游戏全部黯然失色,那些揣着硬币的游戏爱好者和赌徒,都把激情凝聚到屏幕、操纵杆和几个按钮键和电子的嘟嘟声上,又过瘾又刺激,输光了钱还不忘回头多看几眼。

布什内尔的公司阿塔里,1972年11月制造出了第一台游戏机,被那个酒店老板高价买下了,说啥也不还给他作为样机。第二年,公司造出了1万台游戏机,全部售空;第三年,阿塔里公司的销售额达到350万美元,第四年就猛增到1500万美元;1976年,年仅4周岁的阿塔里公司,年收入就将近1亿美元。年轻气盛的布什内尔象一个吹气球的玩家,4年时间内就把一个500美元原始资本的小气泡吹成了1亿美元的大气球,让气球威风凛凛地飘扬在美国的硅谷上空。

电子乒乓球游戏旋风迅速席卷了整个美国。布什内尔这个硅谷最富有想象力的人物,一下子成了大众注目的中心。他办公司跟任何人不同的是,对公司和对员工的管理相当松散,除了不发脾气还不会扣工资,开除员工的事他就更不会做啦,他的态度是“大家都是兄弟,何必呢。”每一个新员工的到来,他都高兴得手舞足蹈,使劲与对方握手,并咧着嘴大笑,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表明他的诚意和欢迎的程度。他还有一个秘招,每当一款新的游戏机研制出来,都会用公司女员工的名字命名,让每一个女士都喜泪淋淋,能享受到终身的荣誉感。比如一个叫阿尔丽特的女员工,长得绝色的漂亮,体态苗条,细腰长腿,布什内尔就将她的名字刻在一款“超乒”上。人家不为布什内尔卖命才怪呢。

布什内尔是那种必须对所做的工作感兴趣的人,他在玩中工作,又在工作中玩,体会工作的快乐,体验玩时的忘情,他总是笑眯眯地将眼光看得很远,渴望发现一种震动世界的新方法。当有人问他:你在创造中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很难作出回答,也从来不作回答,要么就这么回答:“我最感兴趣的工程?下一个!”

(林德元)

时尚女王可可·香奈尔

用时装来阐释不断变化的时代提起“香奈尔”,近百年来每个时期的时尚女性对其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不仅是华丽的服饰和诱人的香水的符号,更是创造这个“符号”、款款走在时尚前沿、永远保持着创新活力的一位优雅女士的灵魂印记。她的名字就是这个品牌,她创造的这个品牌就是她始终引领时代的象征。

可可·香奈尔,一个原本默默无闻的法国贫家少女,用自己的智慧和灵感,创造了世界服装史的奇迹,成为二十世纪最杰出的时装大师之一。她在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时说;“我使时装的观念前进了四分之一世纪,我凭什么?因为我懂得了如何解释自己的时代。”是的,香奈尔的成功,靠的就是她善于把握时代,领先一步,一刻不停地创新创造;靠的就是她懂得用时装来阐释和表现不断发展变化着的时代。

二十岁以前的香奈尔,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灰姑娘。她出生于1883年,降临人间之际,她的父母实际上并未成婚,这样的人生开头,似乎从一开始就预示着她的人生必不平凡。五岁那年,她的母亲即因肺结核而离开人世,而她的父亲则为了自己的享乐远走美国,把香奈尔丢给当地最大的孤儿院,让她在孤儿院中度过了惨淡的童年。由于缺少家庭的温暖和亲人的依傍,幼小的香奈尔早早就学会了如何应对生活的挑战。她在孤儿院一直住到1900年,又在救济院里度过两年光阴,在那里,她学会了缝纫,为她未来的服装设计之路打下了坚实基础。

1910年,27岁的香奈尔开始了她事业的起步之旅——在巴黎坎朋街21号开设了一家女帽店。创业伊始,香奈尔就十分注重创新和突破。当时,爱美的法国女士们已厌倦了帽子上花俏的饰边,香奈尔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趋势,她说;“我注意到当时的帽子都比头小,戴上后还要别上帽针才能固定,并不适用,所以我决定设计出稍宽大而没有太多繁缛装饰品的帽子”。按照这个思路,香奈尔自己设计和缝制出款式简洁、大方的新式帽子,尤其是硬草帽和圆顶狭边的钟形帽,受到市场的热捧,让当时盛行的波烈式的羽毛头饰和大团帽步步“败退”市场。1912年,《时装杂志》甚至以完整篇幅介绍香奈尔的帽子,并由年轻的明星示范,使这位年轻而无名的小帽商,从此在巴黎时装界崭露头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