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圣诞节的时候,一高一矮两个年轻人正式签署了合伙企业的协议,在圣诞老人慈眉善目的注视下,蜡烛摇晃的光亮见证了两个人的热血沸腾。最关键的时刻到了:为他们的新企业取名字,就象两个初为人母的少女一样,帕卡德和休利特都为“孩子”的名字难倒了,取啥名呢?帕卡德围着圣诞老人转着圈,想请圣诞老人拿个主意,可是老人光笑不说话;休利特缩在一个角落里,张着厚厚的嘴唇,想说又没多大的把握和勇气,加上平时的语言操练不多,所以一时半会说不出来。最后还是采纳了两个人的意思,用抛钱看正反面的方式决定将谁的名字放在前面,当硬币哐当一声落在地上的时候,休利特终于时来运转了,他的名字在前面,帕卡德在后。学校足球队的讨厌做法在这里恰好颠倒了。他们的合伙企业被注册为“休利特—帕卡德公司”,简称惠普公司。
这是发生在斯坦福大学附近一个简陋车库里的故事。休利特和帕卡德将这个创办初期的天真故事保留了下来,目的是想让后来者在合伙办企业时加以模仿。不管这种近乎童真的做法多么可笑,但他俩在以后的几十年中,一直是友谊如初,相伴到老,除了妻子儿女,他俩是最亲近的人,无话不说的人(后来休利特开口说话了,因为他要时时教导公司的员工如何如何去做。帕卡德的身份是公司总经理,而休利特的身份是总工程师)。
惠普公司最原始的工作作坊就是在刚抛过硬币的车库里,刚开始的创业十分艰难,休利特继续自己硕士论文题目中的一个新产品开发,急于想赚到一笔钱用于公司的周转;而公司老总帕卡德却急功近利,靠接一些小活的加工来维持公司的运转。事情往往就是这样,越急越不来钱,公司的运转举步维艰,两个人经常怀疑这样的日子还能撑多久。就在他们又想抛硬币决定惠普是死去还是存活的时候,特曼教授向他们伸出了援助的手,老头子利用他在社会上卓著的声望,积极为他们奔走,拿现在的话说就是四处揽活。有了这三个高智商的“臭皮匠”的努力,惠普公司很快就走出了死亡的阴影。休利特后来回忆说:“公司成立之初,只要有钱赚,我们什么生意都做。我们设计了一种保龄球道犯规指示器;我们还发明了一种装置,人一站到小便池前,小便池就自动冲水;我们还制作了一种减肥用的振荡器”。
特曼教授还发明了一种观察每个学生的技术,从老远走近惠普公司的特曼教授,从汽车的停放地点就可以马上判断出休利特和帕卡德是否在做生意,理由是:如果汽车停在车库里,说明他们无事可做;如果汽车停在门前的车道上,就说明他们的生意不错,为此老头子可以暂时缓口气,短时间内不必去揽活来干了。
虽然休利特和帕卡德先后于1996年和2001年去世,但是惠普公司按照他俩的意愿仍在高速发展着。拿硅谷的历史见证人、作家迈克尔·马隆在回忆起休利特时说:“他仍然与我们同在。在今天的硅谷,如果你想看看休利特的遗产,只须望一望窗外。”
1938年以538美元起家的惠普公司,2000年销售额已高达600亿美元,用计算器去计算他俩的升值倍数吧。
(魏峥)
“苹果”电脑创始人乔布斯
用创新改变时代的人
史蒂夫·乔布斯创造“苹果”个人电脑被称作改变了一个时代,在颠峰时刻却被董事会扫地出门。几年后,半死不活的苹果又因他卷土重来而新生,他成为屹立不倒的美国式英雄。
“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倒”——《老人与海》中海明威塑造的硬汉形象。
史蒂夫·乔布斯是硬汉、创新者、计算机狂人、成功的管理者,都是别人送他的称号。
福兮祸所倚
1977年4月美国西海岸的一件盛事,别人可以忘记,但乔布斯是绝不会忘记的,他是这件盛事中最出彩的人物。美国有史以来第一次计算机展会开幕,乔布斯为他的“孩子”苹果2号闪亮登场,费尽了心机;花巨资要到最好最大的展位,产品宣传,演示都无懈可击。
一炮打响——“苹果2”引起了哄动,几乎粘住了所有人的眼球。这小玩意能在大荧光屏上连续显示出壮观的、如万花筒般的绚丽色彩让人见所未见。几千用户拥向展台,订单纷纷而来。苹果2一改苹果1的傻大黑粗,变得小巧、灵便、美观,12磅重,仅用10只螺钉组装,塑料外壳美观大方,象部漂亮的打字机。
乔布斯笑了,苹果2是他用尽心血的第二个孩子,可是他不知道,一场危险也在发展中。他还是被接下来的利好消息陶醉。《华尔街日报》整版广告“苹果电脑是21世纪人类的自行车”——他成了家喻户晓明星般的人物。苹果股票上市,不到一小时被抢购一空,按每股29美元的收盘价,苹果公司领导层产生了4名亿万富翁和40名以上的百万富翁。他本人也由里根总统授予了国家级技术勋章——真是名利双收的颠峰时刻。
1985年4月,董事会决议撤销他的经营大权——理想大厦轰然倒塌,自己的孩子被人抱走,戏到中场落了大幕,中长跑刚跑几圈被人拉出场外,一心往前奔的乔布斯绝没想到是如此结局。虽然他也知道睡醒的蓝色巨人IBM进军个人电脑,夺走了不少地盘,乔布斯新开发的电脑市场不看好,公司业绩下滑,受到责难,没想到他却成替罪羊,他伤心,委曲失落,他为并肩战斗的伙伴的作为伤心。
当初他们两个人在车库,忘记了白天黑夜,用最便宜的芯片成功组装出人类的第一部个人电脑,两人紧紧抱着,喜极而泣。后来成立了三人公司,苹果推向市场,那个咬了一口的苹果成了商标,而第一张单子50台,要一个月交货。又是一段2个人不见日月星辰的搏杀,第29天交货时,他们又把车库当成了狂欢地。可是这一切都过早的结束了,对远景的判断和方向识见不同也争论过,董事会站在了对方一边,乔布斯一时愕然。他决定撤出后又感到一身轻松,是撤出而不是倒下。
又站立起来
乔布斯轻装上阵,重整山河,并很快让证明他雄风依再——他新公司制作的第一部电脑动画片《玩具总动员》,又一炮打响,他个人的身价也跃上了10亿美元,金子还是金子。
而苹果公司并没有因乔布斯的离去而带走晦气,更加每况愈下。许多公司人物都在怀恋苹果昔日辉煌,怀念乔布斯。一个要乔布斯归来的声音越来越强。
乔布斯又回到原来的家。请真神归位,不管致欢迎词的还是答谢词的都心中明白。
“我始终对苹果一往情深,能再次为苹果的未来设计蓝图,我感到莫大荣幸。”
乔布斯开始救治苹果,其实病根他早就了如指掌,果断是他的一贯处事作风。
他首先改组董事会,接着请微软的比尔·盖茨。这让许多公司要人大跌眼镜。因为两家结怨很深,当初微软还是小弟弟时,苹果根本不瞄他。人家上门合作,被拒之门外,正是苹果的拒绝兼容,才逼得微软开发自己的独立系统,而让苹果吃尽了苦头。乔布斯知道两家和则两利,斗则两伤。握手言欢,两家喜结“世纪之盟”,高人就是高人,两家达成战略性的“全面交叉授权协议”。乔布斯又一次成为《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
乔布斯深知真正能让企业起死回生的实力是产品,他推出了一款全新电脑:imac。所有的员工所有的希望都注视着他的出场。这个全新理念的电脑,半透明的包装,发光的鼠标,亲切的色彩,到位的广告插入笛卡尔名言:“我思故我在”。这一下又点燃了苹果拥戴者的热情,它终于来了,如此气度不凡。imac荣获《时代》杂志1998最佳电脑称号,并列1998年度全球工业设计第二名。乔布斯又让苹果感到了振奋。苹果追赶的步子越来越快。
紧接着imac的第二代机在1999年推出,五种水果颜色,任你挑选。接着当年7月又推出像漂亮玩具样的笔记本电脑imac,在市场受到热捧。这款电脑融合了时尚,又融合了最新无线网络功能,其专为家庭和学校用户设计的可移动imac。这年10月这款便携式电脑夺得“美国消费类便携电脑”市场第一名,在《时代》杂志举行的1999年度世界之最评选中,获“年度最佳设计奖。”可以看出,乔布斯的出拳速度真的很快。
乔布斯回来了,苹果得救了。曾经年亏损10亿美元的苹果,乔布斯回来一年就奇迹般赢利3.09亿美元,苹果的股价立即攀升至每股46.5美元,一时舆论哗然。苹果的市场占有率从5%。跃上了10%,乔布斯在苹果成了被崇拜者。
乔布斯又站起来了,没有毁灭,更没倒下。
挫折并不都是不幸
乔布斯一出生就碰到的是不幸:他在1955年2月24日出生,天很冷。当教授的生父和颓废派的生母将他遗弃,一对好心夫妇收留了他,收留一位后来改变人类生活的天才。学生时代聪明、顽皮,常别出心裁地弄点恶作剧,养父母对他挺好。这第一次人生大挫折于他毫发无损。
进了中学,邻居是硅谷元老,让他迷上电子学,还参加了惠普公司工程师聚会“发现者俱乐部”,对计算机有了朦胧认识。
进了大学,刚读一年,他就选择了离开。认为读大学花光家中积蓄无意义。跑到印度学佛法,没修成正果。于是就同沃兹在车库鼓捣起计算机,最后真的装出了世界第一台个人电脑。这般挫折,用他的话说,提供了“把一切灵感片段串联起来的机会”。
他最初推出苹果1电脑时,市场反映冷淡,这个挫折没让他停步,他又不断地改进,他的电脑苹果2问世,终于获得成功。
他在被苹果董事会会扫地出门时,开始不能接受。后来他又荣归故里时,曾经感叹:
“这看起来是经历过最好,也是最幸运的事。”这让他跳出圈外,有时间更冷静的观察,更透彻的分析,有时会到达大彻大悟的境界。
“我丢下了失望的沉重,有了从头做起的轻松,我自由地进入了这辈子最有创意的年代。”后来他的电脑制作动画,如果没有这场挫折可能也就失之交臂。
“别人用砖头打你的头,你不可失去信心,未来是美好的,这些年是他让我走下去。”那次绝对窒息性的打击,反而让他对电脑发展的大势和苹果的致命弱点有了彻悟,复出后连连妙招就是已经深思熟虑过的整体把握。难怪有些政治人物在复出后反而更加敏锐和自信。
挫折不全是不幸,看你如何对待。
史蒂夫·乔布斯,不仅是IT界的硬汉和创新者,也是事业和人生硬汉的创新者。
(魏东)
索尼之父盛田昭夫
使“日本制造”走向世界
翻开索尼的历史,是一部不断创新的历史:1950年,制造出了日本第一代磁带录音机和磁带;1954年,利用美国元件制造了日本第一台半导体收音机;1955年,生产出了第一台全部由日本自制的半导体收音机;1960年,索尼公司生产出世界第一台半导体电视机;1965年,生产了第一台家庭录像机;1970年,索尼公司成为日本第一家在纽约股票交易所上市的公司;1972年,又成为日本第一家在美国建厂的公司;80年代,索尼公司开始出售Walkman随身听微型收录机。从此,“日本制造”便成为高品质电器的代名词。而在索尼的背后,其创始人之一的盛田昭夫是当仁不让的舵手,也一度是日本成功企业家的标志性人物。正是他举家迁往美国为开端,以10年不盈利为代价,打开美国市场,第一个实现日本企业国际化的梦想。也引领开始了一个日本制造时代。
幼时显露经商天赋
盛田昭夫出生在一个世代经商的家庭里,到他父亲这辈,家庭开设的日本清酒公司在名古屋已经是非常有名气了。耳闻目睹以及天赋使然,盛田昭夫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就显露出经商的才能———为同学设计别致的小纸贴风行整个学校,最终成了同学们的抢手货,并且还得事先预订才行!
二战期间,为了躲避日本的兵役,盛田昭夫挂名到一家日本军队的研究所打杂。在那里,他认识了日后“索尼公司”的另一位创办人,并且成为共知共识的好朋友。盛田昭夫没有躺在父辈们创下的基业上睡大觉,他放弃了舒舒服服的阔少爷生活,而是创办了“东京电讯工程公司”。
创业之初惨淡经营的盛田昭夫确实拥有非凡的市场洞察力。盛田昭夫的公司一起步就提出了“品牌效应”和“品牌责任”两大全新的概念。这两种概念的核心就是:一提起品牌的名称就想到高质量的产品。这两大概念现在被日本公司广为使用,但在当时却是特别超前的,因为当时日本绝大多数的公司都是靠挂别人的招牌生产产品的,比如说“潘太克斯”是给美国的“霍尼威尔公司”加工产品;“理光”打的是“萨尔文公司”的招牌;“三洋”是为“希尔斯公司”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