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其中一个男孩就是巴菲特,他是这个弹子机计划的主谋——他用25美元从地下货场买出旧弹子机(正规商店要200美元),叫他的合伙人维修好,找到理发师商量,摆在后门,让等候理发的顾客玩玩,利润平分。弗兰克想想就点了头。今晚开张,可别砸了。还好,当晚收入4美元,双方皆大欢喜。不久,八九个理发店都有了这玩意,成了巴菲特赚钱的分支机构。其实巴菲特是从《赚1000美金的1000招》这本他读得如醉如痴的书中得来的启示。书中有一招是说购称重机,要是一天一个人称50次,有25台……巴菲特没去弄称重机,却成功的摆弄了弹子机帮他赚了一笔。
巴菲特,从小会捞钱,但不是神童,只是肚子里赚钱的道道特多,象拣高尔夫球的旧球再去转卖,用倒进啤酒对付地下货场的老虎机之类的歪招等。他的特殊之处只能说是从小他具备一种不俗的投资意识。
财富的雪球
巴菲特少年时对钱和如何赚钱就很有见地,他曾经说:“钱可以让我独立,然后我就可以做我一生想做的事情。”
巴菲特财富的雪球还在不停地滚动,似乎不会停下来。可是他也照样无法预料美国的次贷危机怎么一下子演变成一场全球性的金融海啸。他的资产也一下缩了水(已缩掉22亿美元)。他的那个滚动的财富雪球也突然“咯噔”一下。他不是神,他虽会计算,可是也有算不到的地方,正所谓人算不如天算。
人们在关注巴菲特在金融海啸引发经济危机中又该怎样推动他那个“雪球”呢?
2008年12月8日,人们在网上发现了巴菲特签下的一个20年的出牌大局:
巴菲特卖出48.5亿美元标普500和其他3只海外股指看跌期权合约,也就是说在2019年到2027年之间的特定时点,如果上述指数低于签约时的点位,伯克希尔公司将要支付最高355亿美元。
对此,有人笑老巴这是老马失蹄,也有人认为是大手笔,老巴看的是发展的大趋势、大概率。这次老巴也用历史数据来自我安慰。近100年来,世界经济总趋势是发展的,虽然其间经历了二次世界大战,1929年的大萧条,十几次的经济危机,还有石油危机、流感大流行等,道指还是从66涨到了11997。一百年上涨173倍。
要是算上中国股市,似乎也是这么个大趋势。从1990年的“上证”96点,19年的风云变幻,什么亚洲金融危机、抗击非典、禽流感、98抗洪、南方冰雪、纹川大地震——可点数还是比当初的96点涨了不少。
巴菲特的分析似乎在理,可潜台词好象是:股海无边,回头不是岸。
这个总抿紧薄薄的上嘴唇,不苟言笑,撑着额头,花白头发老头的这个“雪球”真的还能继续滚下去?
巴菲特,这人不太好揣摩。
(魏东)
中国标王段永平
——从打工皇帝到投资王者
段永平1989年下海闯广东,任小霸王公司经理,1995年到东莞成立步步高电子有限公司。2003年以10亿元财富荣登胡润《中国百富榜》。
段永平在短短的十多年时间里,两次摘下中央电视台“标王”的桂冠,那一掷亿金的豪气无人可比;更有甚者,2006年5月,他在美国用62万美金请高鼻子蓝眼睛的美国股神吃了一顿饭,饭后还喜形于色地说是物有所值,他的目的只想见见未曾谋过面的炒股老师巴菲特。
段永平的“三板斧”,确实砍出了中国人的气魄和胆识,更砍出了他一条勇闯商海的坦途。
1961年3月,乍暖还寒的南昌城,一个新生命呱呱坠地,他就是后来被誉为中国标王的段永平。段永平的出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十年动乱中,他记得最真切的就是学不到知识,作为一个寻常百姓家的孩子,他最大的收益就是自我成熟。17岁的时候,高中毕业的他赶上了好时代,在国家恢复高考的第二年如愿考上了浙江大学,攻读无线电专业,毕业后分配到北京电子管厂工作,从英雄城来到了天子脚下,有了施展抱负的大舞台。几年之后,不甘做一个技术人员的他,考取了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的研究生,成了凤毛麟角的人物,世界在这个南昌学子的面前一片光明。
学有所成的段永平,没有选择出国留学,也没有步入政界叱咤风云,而是拿着烫金的研究生毕业文凭,裹在打工人潮中来到了广东。当时的广东沿海,就象一座其大无比的金矿,谁都想在那里淘到足够的金子。连大学教授也在那里卖起了茶叶蛋,高智商人士当起了饭馆里的跑堂,人们追求财富的价值观正在被传统社会所接纳。小时候被穷怕了的段永平,自然也成了淘金热里的一员,他在南下的火车上和同学们谈论得最多的一个话题,就是“什么时候我们也能火一把”。他的梦想不只是解决温饱后的小富即安,而是要当“小霸王”。
南下路过故乡的时候,段永平不敢下火车去看看父母,不敢去看一眼小时候常玩的八一广场。他有太多的感慨想对父母诉说,想对研究生校友的未婚妻诉说,但是他不敢,他舍弃的东西太多,舍弃的情感太多。未婚妻流着热泪去了美国,分手时说好了,等你想通了去了美国,我俩再结婚。
站在广州火车站的广场上,这个研究世界经济的年轻人傻眼了,他万万没有想到,拥向广东的人是这么多,用一群或者一伙都不准确,用铺天盖地似乎觉得恰当。挤在打工潮中的段永平本想买张《羊城晚报》垫在屁股下休息一会,却突然看到了那篇反映广州火车站民工潮的报道《盲目的洪流》,文章提出了民工们思考的问题,虽然只有善意的引导,却没有冰冷的拒绝。段永平看到了那句令他终生难忘的话:“你有多大的本事,就为你搭多大的台子”。开明的广东企业,就这样为南下的段永平,提供了一个如鱼得水的大舞台。
1989年,段永平被广东中山市怡华集团聘为属下一个小厂的厂长。蒙在鼓里的段永平并不知道,这个小厂即将关门停产,亏损超过200多万元,是几任厂长都扶不起来的“阿斗”。段永平接手后,凭着研究生时期学的经济管理,一门心思为厂里扭亏为盈,又凭着浙大时期学的无线电专业,一门心思研发家用电视游戏机,年轻人的好胜心和用知识武装起来的大脑,让段永平找到了人生最佳的位置。三年之后,这个小厂产值超过了10亿元,一下成了当时的中国巨人,并正式命名为中山霸王电子工业公司。这一年,段永平才33岁,无论是事业还是年龄,都是人生最辉煌的时期。段永平适时向集团公司提出对小霸王进行股份制改造,目的就是想吸引更多的外资为我所用。令段永平没有想到的是,他的合理化建议没有被采纳,“功高盖主”的封建思维仍然没有在开明的广东人身上彻底消失。
段永平闻后拍案而起,继而是挂冠而去。
失去事业的段永平,脱下笔挺的西服,解下鲜亮的领带,一身打工者的装束,默默无闻地走进了广东的另一个城市,他要用白手起家的精神在东莞打拼出自己的一片湛蓝天空,创造一个新的神话。
段永平始终舍不得动用腰里的积蓄吃一顿好饭,睡一夜宾馆,饿了,抓起个馒头就啃;困了,趴在桌子上就睡,在东莞创业的那些日子里,干到半夜饿慌了,就拉起加班的同事跑到小巷子里去吃露天排档米粉,他并不觉得自己是个老板,倒认为自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打工仔,一个快乐的打工皇帝。
1995年9月18日,段永平有意选择了这个令人难忘的国耻日,成立了东莞市步步高电子有限公司。他的选择当时很多人并不看好,但命运之神似乎对他特别眷顾,他的步步高电子产品,在中央电视台叫得最响,随着影星成龙的武打动作,步步高VCD从高山峡谷裹雪带风而来,深深地刻进了全中国人民的心底,同时,两度“标王”的段永平也成了家喻户晓的顶级人物。
随着步步高的日益壮大,段永平渐渐从台前走到了幕后,他不再是一个公司的直接管理者,而是以一个投资人的身份对“步步高”进行控制。2001年,视爱情如生命的段永平到美国与妻子团聚,他苦心培养的企业团队,正一步步将步步高企业做大做强,而段永平自己,则在美国开始了一项几乎全新的事业:投资。他最令人称道的一项投资是:以0.8美元一股大量买进网易股票,在不久的时间里,股票竟涨到了70美元一股。不仅段永平赚到了足够多的钱,同时也救活了一个影响世界的网络集团。
身材不高、略微发福的段永平,如今一年有两次从美国来到广东东莞的步步高集团,开完董事会后,又一身轻松地飞回美国去,他要在美利坚那块肥得流油的土地上,赚取更多美国人的钱。他喜欢戴着一副颇具气势的大墨镜,驾着车在繁忙的街道上行驶,显示一个华人的骄傲和自豪。他曾骄傲地对记者坦言:“过去五年我在美国炒股赚到的钱,比此前在国内做十多年企业赚的钱还要多得多。可以这么说,我大部分的财产都是在美国赚的。”如此说来,他用从美国炒股赚到的钱请美国股神吃一顿62万美元的饭,又算得了什么呢?
2003年,段永平以10亿元的财富,在胡润《中国百富榜》中排名第83位。从昔日的打工皇帝到影响美国的投资王者,段永平仅用了短短的十几年时间。
(林德元)
麦当劳主人雷蒙德·克罗克
——就是因为眼光比别人看得远
雷蒙德·克罗克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奥布洛一个普通家庭,少年辍学,17岁时开始四处寻找工作,28岁开始涉足推销工作,足迹遍及整个美国。53岁时购买麦当劳快餐特许经营权,开始饮食服务产业。60岁时成为真正的麦当劳快餐连锁店主人。1985年,克罗克去世后被评选为美国历史上对美国社会影响最大的企业家。
雷蒙德·克罗克在生意场上滚爬了几十年,一直从事商业营销,见什么推销什么,是个走街串巷赚吆喝的小人物,有时候赚钱,有时候亏得脱裤子。一次他到外地去推销房地产,结果大败而归,身无分文的他,差点冻死在回家的路上,那寒冷的北风和漫天的冰雪为他的推销史无情的写上了一笔。直到52岁的时候,克罗克才算小有成就,有了一点积蓄,不再为晚年的生活犯愁了。这时候有人劝他停止奔波,该退居二线了,可克罗克是个闲不下来的人,生意对他来说就是有瘾,“一日不做,没米下锅”的中国式古训在他的头脑里根深蒂固,以至于他一生忙得连一张照片都没有照过,在他的人生档案里,谁都找不到他的影像。
1954年的一天,53岁的克罗克在推销奶昔机时有了一个奇怪的发现:一家餐厅一下子订购了8台昂贵的奶昔机,这是从来没有过的大宗买卖。他很想弄清楚其中的奥秘,于是他悄悄来到这家餐厅的门外,象一个急于用餐的人一样站到了排得长长的队列中。这是一对犹太人兄弟来到美国后开的一家汽车餐厅,用他们的名字麦当劳为餐厅取了个店名。两兄弟不销别的,专门销售15美分一个的汉堡包,采用自助式用餐,不用刀叉不用勺,一套纸餐具足矣,这种快速的,独一无二的经营模式在当地经济刚刚复苏的美国大获成功,快吃快扔成了急躁的美国人一个有趣的亮点。赚钱迅速的麦当劳兄弟,见到每年20万美元的高营业额,兴奋得在当地一连开了10家麦当劳连锁店,还亲自设计了金色双拱门的门店招牌,以招人眼球。犹太人的经商智慧,令排在队列中的克罗克羡慕不已。可光羡慕不行,他此行的真正目的是剌探商业情报,弄清楚购买8台奶昔机的意图何在。
并不饿的克罗克故意大发牢骚说:“我从来没有为买一个汉堡包而排过队。”他想引起别的顾客的注意,能向他透露一点秘密。在美国买汉堡包相当于在中国买油条包子,排队的现象并不多。
果然,排在克罗克后面的一个先生搭话了,他说:“先生,您也许不知道,这里的食品价格低,品质好,餐厅又干净,而且服务人员准备食品的速度很快,别看排队的人多,一会儿就能买到,不信你试试。”
“您是这里的常客吗?”克罗克问。
“是的先生,马上就该轮到你了。”
前面的人一个个都买到汉堡包走了,轮到了克罗克,他也煞有其事地买了一份,双手托着纸餐具里热乎乎的食品,坐在了干净舒适的餐桌前。他一边享用美餐一边留心观察,发现偌大的餐厅里人很多,一拨人吃完走了,一拨人又拥了进来,而那些收拾餐具的人更麻利,把纸餐具一卷就算完事了,全然没有那种杯盘刀叉交响乐的烦燥。克罗克暗暗叹服麦当劳兄弟的智慧,更惊讶赚钱竞然有这么容易的途径,哪像他一天到晚走街串巷,辛苦不说,有时还白跑。
吃完了的克罗克立刻找到仍在忙碌的麦当劳兄弟,用一个长者的口气问他们:为何不多开几家这样的餐厅呢?等到忙乎得差不多了,麦当劳兄弟才相继摇了摇头,他们指着对面的一个山坡让克罗克看,克罗克看到了一个绿色矮山坡上有一座红顶子板房,红顶子在太阳照耀下泛着一层耀眼的红晕,在绿色的山林间,成了一朵高傲无比的牡丹花。
麦当劳骄傲地说:“呐,看见了吗,那栋房子?那就是我们的家。我们喜欢那个地方,要是连锁店开得太多,我们就忙得回不了家。”对于一个遭受种族杀戳和一生漂泊的犹太人来说,能有一个固定的家就太珍贵了,谁不愿晚上搂着妻子躺在温暖的被窝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