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外国教育专题研究文集
20154800000040

第40章 美国中小学的个别化教学(2)

(三)独立学习

美国从小学到研究生院,几乎各级各类学校都制订了“独立学习”的计划。独立学习计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仅指校内的独立学习,广义的则兼包括校外的函授教学。本文只介绍狭义的,即校内的独立学习计划。

独立学习是指注重个人的而非集体的独立学习活动,强调建立在师生一对一的关系上的教和学。它鼓励学生自己寻找和获取知识、技能,重视学习者对学习自我负责和自我控制,当然,也兼重教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在课堂上,独立学习是“当教师停止授课时学生所进行的活动”。它既包括学校要求或规定的学习,也包括可供选择的、适合学习者个人兴趣和创造才能的学习,体现了美国教育一致性和多样化相结合的目标。

独立学习的应用范围很广泛,特别是现代教学技术的进步,为独立学习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和条件。过去,独立学习仅限于美术、体育和某些科学教学领域,如今则更多地应用于学术性课程领域。

合适的学习材料是独立学习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每门学科都应具备既符合学校要求,又便于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的系统材料,这种材料须是每个学生都能理解的。再则,要使学生预先知道学校期望学习该科应达成的目标,以及为达成目标而必需从事的各种学习活动。

学生也须预定达到目标或参加测验的时间。此外,教师应当在学习材料方面,给学生提出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和深入学习的方法,以鼓励他们发挥创造性。

动机是独立学习的另一重要因素。教师只有经常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使学生自觉而主动进行学习,才能保证独立学习的贯彻始终。保持动机的方法很多,如小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报告和讨论他们独立学习的内容,进而学习如何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以及如何听他人表达思想。有人说:“有时学生互相鼓励的效果比来自教师的鼓励更大。”

独立学习应有便于阅读和探讨的场地和设备,如为各门学科而设置的学习和活动中心,各科知识会议园地,为后进生设置的“集中指导”园地,休息室,等等。各地各校因地而设,并无统一的标准和要求。

尽管目前美国对独立学习的争论仍然很大,但在知识激增,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独立学习的重要性正在日益为人们所认识。作为教学的一个目标或方向,它!必将得到广泛的承认。

(四)个别规定

教学个别规定教学是从本世纪60年代开始的一种新的个别化实验。1963~1964年匹兹堡大学的学习研究和发展中心首先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开始这个实验。它是在葛拉斯等人指导下和鲍尔温白宫学校共同进行的,其实验范围是从幼儿园起,到小学六年级为止。由于传统班级教学制度的阻碍,起初并不顺利,随后又开展第二次实验,才正式产生个别规定教学。当时在小学适应的学科有:语文、数学、社会和科学等等,并取得一定的成果。

个别规定教学是使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够适合他个人需要、兴趣和能力,就此而由师生共同制定一个书面规定,这个“规定”是师生问双向联系的重要环节。在最初作出规定时,教师一般要考虑到以下四种因素,即:儿童的能力水平,一般成熟状况,学习者的类型以及学生对各种教学环境的反应情况。实施个别规定教学的基本步骤如下:对学生的能力和弱点通过测验予以诊断;根据所设计的活动目标和个人需要,规定教学任务;

根据测试的结果,分析学生的进步情况;运用必需的指导或辅导,以保证完成教学任务;实施测验以巩固所掌握的知识。

制定下一组教学任务,仍按上述步骤进行。

个别规定教学主要体现了以下四个方面的设想:

1.帮助学生按照不同速度,完成某项教育目标所规定的教学任务。

2.促使学生从事完全或部分的自学和自选的学习活动。

3.使学生根据教学任务的规定,自己评定学习的质量和速度。

4.鼓励运用各种与学生的特殊要求和学习方式相适应的教学形式和手段。

在个别规定教学中,学生依据已规定的教材独立地进行学习,大多数学生只须教师很少的指导和讲授,便能按照规定的教材前进。这样,就把教师从大量的日j曾工作中解放出来,以进行更重要的教学工作。如作出教学决策,辅导以及评定学生进步情况等。其他工作,如测验的评分,学生情况的数据的统计和处理等,则可交给教学辅导人员或学生完成。

个别规定教学主要用于美国小学。某些研究表明:实施个别规定教学,学生的成绩优于传统教学。目前个别规定教学被视为美国运用最广泛的、经过精心制作的个别化计划,受到了学生和教师双方的欢迎。截止至1977年,美国已有400所学校为10万学生制定了个别规定教学计划。有人预言:“在不久的将来,个别规定教学将得到更为广泛的运用。或许有一天,它将被视为教育史上最有意义的革新之一。”

三、借鉴

美国个别化教学的理论和实践走在世界前列,她的经验已为许多国家吸收和采纳。我们应当适当吸收美国教育的先进经验。目前,在个别化教学上,根据我国教育和教学的实际情况,我们的着重点应该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教育目标上,体现一致性和多样化相结合的原则

教育目标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检查和评价教育效果的依据,它必须兼顾社会和个人两方面的需求。只谈社会需要,无视个人需要,显然是错误的。

“全面发展”不仅指品德、智力和体力的和谐发展,也应该包括个人才能、志趣和个性的充分发展。在教育目标上,我们必须改变过去过分强调一致性的做法,兼顾多样性和个人需要,正确处理好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

(二)在教育方法或形式上,体现班级教学和个别化教学相结合的原则

班级教学不能充分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难以顾及每个人的要求;恰当而有效地进行个别化教学,也非易事。在教学中,我们一方面不能片面强调班级教学而无视个别化教学;另一方面也不能完全废除班级教学而实施个别化教学。早在1921年,美国佛蒙特大学教育学教授福斯特就说过:“个别教学与班级教学不是根本对立的,两种形式可以在相同的活动中协调地运用。”教育的发展历史刚好显示了班级教学和个别化教学正在朝着日益结合和协调的方向前进。道尔顿式的个别教学形式已不多见了,代之而起的是像小队教学这样,既有大班教学,也有独立学习和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教学形式。由于各种原因,个别化教学在我国的推广还不宜过快。也即是说:班级教学不仅不能废止,而且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是我国普通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最符合实际的措施是:在教学中贯彻班级教学和个别化教学相结合的原则。

(三)加强教师素质的训练,使更多的教师认识到个别化的意义

加利福尼亚大学教育学教授泰勒和教育学院院长布劳内尔,在《个别化教学》一书的结论部分指出:“教师是个别化的关键因素,正是教师决定了教学的成功或失败。”美国由于多数中小学教师的素质不甚理想,给个别化教学的推广和普及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因此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使教师在文化知识素养和教育理论素养两方面得到显著提高,实施个别化就是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