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从秦皇到汉武:品读《史记》中的两大强者
20149100000029

第29章 要有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2)

【链接】

北逐匈奴,移民实边,修筑长城,是为了实现边境的长治久安,也是对“亡秦者胡”这一谶语的防范,从很大程度上讲,这一系列措施体现了秦始皇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

其实,不仅对政治家来说需要有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对于企业家来说,也应该具有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俗话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如果一家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缺乏危机意识,那么这是相当危险的事情。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风险和利润是成正比的,机会和危机是同时存在的。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产品的快速升级、企业外部环境的急剧变化……这一切都会给企业带来机遇和风险。因此,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要想在企业经营中有所作为,一定要具有足够的风险意识和危机意识,并以此激励员工努力拼搏,战胜风险和危机,抓住机遇,推动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微软的CEO比尔?盖茨就是一位市场忧患意识十分强烈的人,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微软离破产只有18个月”。

通用电气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韦尔奇说:“我们的公司是个了不起的组织,但是如果在未来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就将走向死亡。如果你想知道什么时候达到最佳模式,那么回答是永远不会。”

英特尔公司原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安德鲁?葛洛夫是世界信息产业的巨子,他有句名言是“惧者生存”,并将他的辉煌业绩归功于这四个字。

德国奔驰公司董事长埃沙德?路透在他的办公室中悬挂着一幅巨大的恐龙画,画的下方写着一句警语——在地球上消失了的不会适应变化的庞然大物比比皆是。

华为公司是世界级通信设备供应商。在2001年,华为的利润是29亿元、利润率是19.08%,比海尔、联想都高。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铁通等通信公司技术改造使用的产品,50%以上都是华为提供的。但是作为经营管理者,华为的CEO任正非是一个危机意识十分强烈的人。在这些荣誉和成功的面前,任正非的态度是“只能高兴3分钟”。

华为公司的危机意识还体现在企业文化中。华为公司的企业文化是一种典型的狼性企业文化,具备狼的三大特性:一是敏锐的嗔觉;二是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三是群体奋斗。最为特别的是狼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在华为表现得相当明显。

了解华为公司的人可能都知道,华为CEO曾经写过《华为的冬天》和《北国之春》两篇充满忧患意识的文章。而写这两篇文章时,正是华为如日中天的时候。任正非面对一个事业正红红火火的企业,能够有如此的危机感,非常难能可贵,这也是华为难免做大做强的重要原因。

在《华为的冬天》中,任正非向华为人敲响了警钟——华为一样可能进入事业的冬天,并提出了华为许多需要改进和注意的地方。例如:1、均衡发展,就是抓短的一块木板;2、对事负责制,与对人负责制是有本质区别的,一个是扩张体系,一个是收敛体系;3、自我批判,是思想、品德、素质、技能创新的优良工具;4、任职资格及虚拟利润法是推进公司合理评价干部的有序、有效的制度;5、不盲目创新,才能缩小庞大的机关;6、规范化管理本身已含监控,它的目的是有效、快速地为业务需要服务;7、面对变革要有一颗平常心,要有承受变革的心理素质;8、模板化是所有员工快速管理进步的法宝;9、华为的危机,以及萎缩、破产是一定会到来的;10、安安静静地应对外界议论。

任正非说:“10多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而是只有危机感。也许是这样才存活了10年。”华为强烈的危机意识,也许应了“哀兵必胜”的话。他们清醒地认识到危机的存在,也在采取措施予以积极防范。这种危机感和超前行动,是华为公司持续发展、做大做强的内在动力。

海尔集团的CEO张瑞敏说海尔是“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正因为具有强烈的市场危机意识,才使海尔集团保持了蓬勃向上的发展势头小天鹅公司也实行了“末日管理”,公司始终坚持“企业最好的时候,也就是最危险的时候”的理念,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结果小天鹅公司始终掌握着竞争的主动权。

在中国经济领域,像这样一批具有市场危机意识的企业,带动了中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并打造出一些国际知名企业。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竞争无处不在,危机无时不有,什么意外都有可能发生。如果一个企业的经营决策者、管理者没有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那么,无论这个企业的实力是多么雄厚,一旦危机来临,往往会手足无措,无所适从,使企业蒙受巨大的损失,严重的,还有可能使企业遭遇灭顶之灾。

瑞士的劳达航空公司经营着瑞士滑雪圣地到世界各地的航线,以优质的、富有特色的服务牢牢地占领着区域市场,是一个竞争力非常强劲的企业。但是,由于它缺乏必要的市场危机意识,很快就昙花一现,消失了。在20世纪80年代,世界航空业的竞争并不是很激烈,劳达航空公司凭着“近水楼台”的优势,巩固了欧洲航线经营的优势地位。正当它准备通过并购壮大规模、大干一场时,公司的客机却发生了空难,机毁人亡。由于事先没有危机意识,更没有处理空难事件的相关准备,罹难者家属纷纷索赔,乘客大量流失,劳达航空公司在这一突发事件面前显得非常被动,无所作为,经营每况愈下,最后只好破产倒闭。

在中国,当年的三株口服液火红一时,无论是销量还是在市场上的声誉都非常看好,号称中国保健品行业的一面旗帜。但是,由于集团高层在企业效益蒸蒸日上面前缺乏必要的危机意识,更缺乏一套应对突发事件的预警方案。当社会上突然传出一个老农喝三株口服液死去的报道后,三株集团不是想办法如何把负面影响降到最低,不是想办法如何通过媒体重塑三株的形象,而是忙着和那位老农的儿子在法庭上打官司。你想想,人家临死前喝了你的口服液是事实,即使不是中毒而死,那也得赶紧通过媒体予以澄清,这是当务之急。如果确实是中毒而死的,消费者更会认为你是在无理取闹,拿消费者的生命开玩笑,谁还敢买你的口服液。就这样,由于缺乏危机意识和对这一突发事件的处理不当,导致员工罢工、买家退货、贷款取消、产品积压等。最后三株虽然赢得了官司,证明老农的死不是由三株口服液引起的,但是判决书下达时,三株已经倒闭了。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不可能不存在危机,尤其是一些迅速发展壮大的企业,遭遇危机的概率更高,这其中既有企业内部的管理不善,也有来自企业外部的环境威胁。但是,对于企业来说,可怕的不是危机,而是企业上下没有危机意识,在危机面前无所作为。

事实上,危机是可以避免的,是可以化解的,只要企业上下,尤其是企业的经营决策者、管理者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只要善于防患于未然,提前做好准备,实施一系列的预防处理措施,一旦危机来临,完全可以有效地战胜危机,度过危机。因此,对于企业的经营决策者、管理者来说,要想做大做强自己的企业,没有一定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是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