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从秦皇到汉武:品读《史记》中的两大强者
20149100000028

第28章 要有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1)

【历史追踪】

秦始皇三十二年,北方的云中、九原等郡纷纷传来匈奴入侵的消息。

为了解决匈奴问题,秦始皇决定亲自巡视北边,丞相李斯和将军蒙恬随驾前行。朝中由右丞相冯劫和蒙毅留守。

秦始皇一行沿德水北上,直达九原郡。在九原,秦始皇召集文武大臣和当地了解匈奴习俗的专家学者召开了一次会议,讨论解决匈奴问题的办法。

首先发言的是韩广,他介绍了匈奴的生活习俗、物产、民风、社会组织、作战方式等。

接着,九原郡尉报告了当前的敌情,说边防最痛苦的就是防线太长,人员分散,而匈奴骑兵的机动性非常强,常常突然集结重兵攻击一点,一阵烧杀掳掠后又像一阵风飘去这就好比蚊蚋吸血,临时驱散,无从根绝,边境守军不胜其烦。

随后,其他官员也相继说了一些匈奴难缠的事情。

始皇听后非常气愤,决心要从根本上解决匈奴为患边境的问题。

几天后,始皇将李斯等文官留在九原,让他们与郡监御史一起讨论民政兴革的问题,自己则带着蒙恬、郡守任嚣、郡尉以及6000虎贲军和6000郡卒巡视边境。

一路上,他们看到了很多匈奴人侵时留下的惨状。沿途没有城市,只有一些村落,大的村落有上千人,小的只有数十卢。这些人家都以土砖筑墙,构成壁垒,一有匈奴入侵,便相互示警,小村庄的人则全退入大寨,既是为了保命,也是为了协力抵抗。尤其是年轻男女,个个奋勇杀敌,义不顾身。

一路上,始皇常常与当地的父老交谈,在交谈中,他发现边境的情形比他想象的还要糟。

河南一带属偏僻荒凉,内地人都不肯迁移到此,因此造成人口稀少、兵力薄弱。以往匈奴每年春秋两季按时南下牧马,每每有留下来过冬的。后来,匈奴人看到九原郡无力对抗他们,胆子就越来越大,索性扎根于此,专以抢掠秦人家畜为生。这类匈奴人年年都在增加,地方政府无力征讨,只好闭关自守,老百姓则求告无门,要么竭力抵抗,惨遭屠杀,要么自行筹钱向这些匈奴人示好,并按时缴纳赋税,以保住自己的性命。

了解了这些情况后,始皇问蒙恬说:“蒙将军,你认为该如何彻底解决这些事?”

蒙恬说:“我认为,对付匈奴的ˋ麻雀战法ˊ,地方政府应实施全民皆兵和ˋ坚壁清野ˊ的策略。散居的民众应纳人大寨,无论男女老幼,皆应接受军事训练,并以行伍编组,平时各行其业,战时各自有任务。一旦有匈奴入侵的消息,牛羊家畜应赶人大寨,农作物需提早收割,来不及收割的农产品彻底销毁,不让敌人得到任何东西。匈奴被逼攻坚的话,我们就可以根据人侵敌人的多少强弱,或者集合数寨、数县的兵力加以围歼,或者集合全郡的兵力予以歼灭或驱逐。此外,要想彻底解决胡患,为千万年子孙作长远打算,朝廷必须调动大量的兵力扫荡河南之地,然后以河为塞连接原燕、赵、魏所筑长城,阻挡匈奴骑兵。最要紧的是沿河两岸,将内地老百姓移来,一来可以开垦,将荒原变为良田,二来可以担任边境防卫,这样一来,即使匈奴胆敢入侵,也不至于像现在这样如人无人之境!”

“好!调动大军扫荡不成问题,但移民及修筑长城耗费太大!”秦始皇在兴奋之余,又不免有些担忧。

“陛下,如果不这样,恐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胡患!”蒙恬坚持自己的看法。

“既是这样,那么就这样做吧!具体细节回咸阳后再讨论。”

回到咸阳,秦始皇召集文武大臣商议此事。蒙恬别出心裁地在殿中央设置了一个沙盘模型,以便讲解北方边境的形势。

秦始皇让蒙恬向文武大臣讲解进攻匈奴的作战计划。蒙恬说:“我们的计划是用30万人马扫荡河南地区的胡人,以消灭胡人的有生力量为主,不拘一城一地的得失e再配合运用民间的‘全民皆兵’和‘坚壁清野’策略,防止胡人的流窜,胡人受到重大伤亡及无处可去的打击后,一定会逃回河北山区恢复休养,以图再举。而我们将胡人驱逐出河南之地以后,以河为堑,再在河北将原燕赵一带的长城连接起来并加以延伸,由燕地辽东渤海边一直到秦地临洮,形成万里屏障,以阻挡胡人的进兵。并将前置部队派至阳山,设立烽火台及巡骑,侦察胡人行动,若胡人以小股部队入侵,则加以阻挡歼灭;若以大股部队人侵,则可以利用烽火台向后传达警讯,并设法阻敌,使河南的守备部队有充裕的时间准备应战。然后,要有计划地移民,匈奴族在河南地区之所以如此猖獗,主要原因在于河南人口太少,尤其是德水沿岸,数百里见不到人烟,匈奴骑兵去来如人无人之境。长城筑好后,可以沿长城一带设立一些城镇。在战争时代,这些城镇既是边境上的第一道防线,也是开发河南肥沃土地及畜牧的初步据点;而在和平年代,如果胡人愿意与我们和好时,那么这些城镇也可以作为边贸的集散地!”

众大臣听了后,议论纷纷。

秦始皇让大家讨论,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太尉尉缭提出反对意见,说秦朝已在南方驻军50万,在原诸侯各国驻军50万,根本无力再动员30万军队,也无力筹备粮草。

丞相冯劫也表示:“天下久战之余,最要紧的是与民休息,经略河南的事应该稍待时日。”

继二人发言之后,群臣纷纷发表反对意见,说河南地广人稀,匈奴来来去去并不作长久停留,也没有侵占领土的野心,只是顽癣之疾,犯不着动用这么多财力、人力去经营。

秦始皇大怒说:“假若你们住在北方边疆地区,你们还说得出这样的话来吗?”

群臣震恐,一时胆战心惊。过了一会儿,始皇对尉缭和冯劫说:“太尉尉缭和丞相冯劫为国事操劳日久,如今年老了,也该休息了。从明日起,你们回家养老去吧!”

此言一出,大殿鸦雀无声。

对匈奴的政策就这样定下来了。

始皇帝三十三年,蒙恬率军30万收复河南地区,只用了几个月时间就将匈奴赶出河南境外,然后又乘胜追击,“却匈奴七百余里”,此后近20年的时间里,匈奴人不敢再率军南侵。

与此同时,秦始皇又将原六国的俘虏和反抗分子,以及一些犯罪人员移民实边,构筑长城。同时,秦始皇又授意全国的司法体系,有罪者尽量不判监禁而判死刑,然后减罚一等改成发落边境,终身不得归来。受罚者因为能够得免一死,全都乐意前往边疆开垦,国家也因此增加了移民实边的来源,内地监狱人满为患的状况也得到疏解,可谓一举三得。

事情进行得非常顺利,再加上此前秦始皇曾得到图谶,上面有“亡秦者胡”的字样,这使得他更加坚定了解决胡人问题的决心。

【点评】

秦始皇是一位具有忧患意识的雄才大略的君主,他知道要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必须要保证边境地区的安宁,御敌于国门之外。基于这一战略考虑,他派蒙恬率兵30万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区,并移民实边,修筑长城。这些措施显然体现了他对于国家战略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虽然后世的历史学家对他修筑长城颇多非议,但多半是书生之见。事实上,从整个历史来看,长城对于防范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确实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一直到明朝时期,明朝著名将领徐达为了防止蒙古族的入侵,还在辽东一带继续修筑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