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有产者启示录
20148900000025

第25章 资本“魔术”(2)

在采访中我还了解到,海鑫在企业的管理中,非常艺术地处理了产前成本、产中成本及产后成本。产前成本是指在海鑫集团的所有项目投资建设过程中,全部形成工期的最短化,也就是早一天投入生产早一天见效益;产中成本也就是用最短的时间达产,如有的技改在国有企业当中将用2000万,而海鑫集团用几百万就可以实现;产后成本意味着海鑫始终掌握着客户的大量预付款。这些预付款的实现主要依靠海鑫的产品质量有保障及让利销售等方面。从海鑫集团的财务报表及资金走向来看,海鑫公司每个月大约都有1亿的预付款趴在帐上。目前,海鑫生铁成本每吨840余元,钢坯制造费用每吨310—340元,轧钢制造费用每吨130元,财务、销售、管理三大费用吨均70元,终端产品钢材含三大费用含税成本每吨。1615元,比行业平均水平低300—350元。以国际上最具可比性的钢坯为例,美国成本最高,每吨1970元,欧洲次之,为1710元,日本为1690元/吨,俄罗斯、韩国的每吨成本还要低100多元,而海鑫钢坯的吨成本仅为1150元至1180元。这就可以实现海鑫公司多年来超常规地不断扩大自己的投资建设的目标。同时我们还发现,多年来海鑫的产品成本在市场同类产品中是最低的,这就决定了海鑫的市场压价空间的巨大。同时,海鑫用别人的钱发展自己,这样既不增加负债,也不增加利息。在海鑫所有项目的施工方案中可以发现,施工单位的质量保证金占整个项目施工款的5%。

著名经济学家钟朋荣曾对李海仓有个评价:

李海仓不仅仅是一个现代企业家,同时他还是一个民间的经济学家。

当我们去梳理海鑫跳跃式的发展时不难发现,海鑫集团从1992年至今,几乎年年都在搞项目。所使用的土地年年在增加。而李海仓充分盘活了土地。

李海仓还能充分利用、用活国家的税收政策。在采访中我发现,运城各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的领导,都一致地认为,海鑫集团这些年来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党的富民政策、得益于当地发展经济的各种优惠政策。李海仓也多次深有感触地说:海鑫能有今天,靠的就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政策,靠的就是运城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措施。

海鑫公司自1987年以来,累计纳税6亿元,2002年上缴国家税收2.2亿元。

当地政府规定,投资建一个新厂,免交三年所得税、一年产品税。

就当地所制定的三年免交所得税的政策,税务主管部门解释说,根据国家关于减免企业所得税的相关规定,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要求的企业、贫困地区的企业、对福利做出贡献的企业、有利于安置下岗职工等相关条件的企业,可以减免企业所得税,但一般情况下,免税期不能超过3年。闻喜县地方税务局对此也做了说明: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字(94)001号)文件中第一条第四款的规定精神,为促进闻喜县乡镇企业壮大发展,更好地涵养税源,振兴经济,免征海鑫轧钢公司的企业所得税。海鑫轧钢公司近三年来共实现利润238692030.07元,免缴企业所得税78768369.92元;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国税发(1994)216号《关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若干问题的通知》第一条的规定精神,海鑫公司符合中西部地区免征乡镇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的条件,免征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87400632元。

我在对山西省主要领导的采访中了解到,闻喜县多年来一直是国家级的贫困县,上一世纪90年代初,由于海鑫集团的不断发展壮大,带动和影响了全县的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海鑫集团所在的东镇已成为该县最先富起来的乡镇,而川口村也被称为“河东第一村”。海鑫公司的迅速崛起,还带动了闻喜县及东镇地区的相关产业和行业,使闻喜县在2000年摘掉了全国贫困县的帽子。

今天看来,李海仓在充分地把这些政策用活的同时,还充分利用了海鑫集团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扩大规模所需要的“时间差”。这也就是李海仓一年搞一个企业,一年上几个项目及产品的“茶壶理论”的又一翻版。海鑫集团充分地利用了国家的税收政策,使企业不断地扩张和跳跃式地发展,反过来又为税收做出了更大的贡献。我在运城市及闻喜县税务部门了解到,海鑫集团在税收上给运城市、闻喜县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当地的税官任建新介绍说:李海仓对税法的精通都超过了我们税务人员。如我国在税收上的一些大的政策变动和优惠政策,李海仓早就研究得头头是道。如1993年的增值税改革,在税务部门很多干部还在学习研究时,他已能熟练地运用,并能准确地计算出这次改革对企业的利与弊。正因为如此,所有的优惠政策他都享受了,所有能规避的他都合理规避了。

我国在市场改革开始后,就对民营企业陆续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从最初的“四个轮子”一起转,到1994年国务院001号文件对国家级贫困县非国有企业的所得税减免,李海仓无一遗漏地都充分利用了,这也是他资本积累快速完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还记得有一年县政府的主要领导在群众大会上宣布:“我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们是国家级贫困县了”。当时许多人还在讥笑这位领导没有本事,也正是这位领导的“没本事”,促成了海鑫等一批闻喜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

海鑫是1994年从炼焦转向炼铁的,在此之前,全球钢材市场处于经济周期的高峰,从1995年到2000年钢材市场一路走低,但这也是企业投资的最佳时期。在钢铁企业有句行话:穷炼铁、富炼钢。钢材的利润点是最好的。但究竟什么时机是最好的,没人去告知你,就如李海仓自己所说的:至今也没有一个经济学家敢说他有把握告诉你投资的最佳时间,投不投资是企业家自己的事,这需要企业家对全球市场的把握和冒险精神。从124立方米的小高炉,发展到现在的1380立方米高炉,从15吨转炉,发展到现在的90吨转炉,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民营小厂,发展到现在年产260万吨铁、260万吨钢,并拥有50多亿元资产的大型钢铁企业,形成了规模经营,实现了资产的最佳配置。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说:“民营企业的发展关键在融资,靠自我积累发展太慢。”应该说,中国的民营企业是很好地抓住了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这一“历史空间”,很多在今天称为“胆大”的人,就是敢于冒险,抓住了这一“空间”中的利益。李海仓不能不说是这一“空间利益”的受益者之一。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银行也不断向商业银行转变。一方面国有企业效益不好,另一方面是民营企业规模不大,同时也不够规范,这就形成银行有钱放不出去,而民营企业贷款难“叫声一片”。应该说,中国民营企业贷款难主要还表现在中小企业,而大的民营企业仍是能采取各种办法“化缘”。从表面上看,银行对民营企业不存在歧视政策,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有很多具体问题没有解决,所以从整体来说,对民营企业的放贷大门还没有打开。而对银行来说,放100万和一个亿的成本相对是一样的,因此银行在核算成本的情况下,对不具规模的企业,尤其是在没有绝对好的项目时,更是连考虑都不考虑。而李海仓正是找到了这把开启银行的“钥匙”。在企业发展初期,李海仓为了能从银行贷款,曾蹲在银行的大门前等银行的行长,而当海鑫的规模上来的时候,很多行长都找李海仓,希望能把钱放给海鑫集团。

在海鑫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海鑫在银行有很好的“银行记录”,当地所有银行都主动给海鑫贷款,当海鑫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正如李海仓自己所说:资金已不是海鑫发展的主要问题了。

当魔术师把一切都告诉给你时,其实一切奥秘也就不存在了,但魔术师是很少说魔术的,而高端魔术就是魔术师告诉了你,你也未必就能做得好,这也可能正是魔术的魅力所在。

李海仓的魅力也可能就在这里吧。

李海仓耍的“魔术”没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