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有产者启示录
20148900000019

第19章 超前利润

联合焦化厂的焦炭生产出来了,可1000吨的焦炭堆在厂区里,产品不能迅速地转化成商品,不能迅速地卖出去,不能产生利润,那就什么也不是,李海仓看着堆积如山的焦炭,心情就象高炉中的焦炭一样。

他和辛存海商量再三,决定“家里”的生产由辛存海管理,他要亲自出马到市场上去,把焦炭卖出去。

李海仓从朋友手中借了一辆破吉普车,拿上焦炭样品去找用户。他要挨家逐户地推销他们生产的焦炭,并要和用户建立永久的供需关系。

他从闻喜到临汾,从临汾又跑到运城,从运城跑到西安,又从西安跑到三门峡,去洛阳、去焦作、去新乡、进北京。和用户一接触,他发现现实和他想象的完全不一样,他们生产的焦炭没人要。原因很简单,普遍的用户用的是机焦,还有的用的是比较便宜的土焦,可李海仓生产的既不是机焦,也不是土焦,而是把煤洗了之后在萍乡炉上炼的焦。其实用萍乡炉炼的焦质量要比机焦好得多,但很多用户既不买账也不识货,李海仓说破了嘴也无济于事,人家该不买还是不买。

李海仓搞了这么多年的流通,也没遇到如此难办的事。他不信天底下就找不到识货的人。他跑到河南济源钢铁厂,这回他决心已下,说什么也得打开一个突破口。供销科的人见李海仓又来了,对他说,你这焦我们不能要,你说质量好,但我们没用过,更何况,你这么大的量,我也做不了主。李海仓要求见厂长,可厂长找不到。星期天,他事先打听好厂长的住处,就在厂长家门前等,等了一个多小时,终于见到了厂长。厂长把李海仓让到了家,李海仓随身给厂长带了山西的特产,两瓶汾酒,两瓶山西老陈醋,李海仓十分真诚地说:“这两样东西你留下,这也不算给你送礼。我今天特意上你家里来就是让你看看我厂的产品,你是行家,我就是想听昕你的真心话,产品用不用你先不用定,你先看。”厂长见李海仓如此真诚,就拿起李海仓带来的两块焦炭敲了敲,一听声音,就说:“你厂里的焦炭都是这样吗?不是特意挑几块做样品吧?”李海仓一看厂长的表情心里就有了底,赶紧说:“都是这样。”厂长说:“如果都是这样,你有多少,我要多少,别说是一万吨,就是两万吨我也要,明天我让副厂长和你一块儿到闻喜去看货。”就这样,李海仓的焦炭济源钢铁厂全包了。但对方硬是每吨压价30元,李海仓为了收回资金,只好“忍痛割爱”了。

最好的产品没卖上个好价钱。李海仓心也不平衡,但市场打开了。

同时价格也在用户中传开了,很多用户跑来要他们的焦炭,李海仓无奈,就只能从生产成本上做文章,降低成本,虽然卖得相对便宜了,但仍能有利润。李海仓生产的焦炭不愁卖,在李海仓自己看来,吃亏是福。当时,市场上焦炭的利润空间是很可观的,每吨焦炭的生产成本不超过100元,而销出去的焦炭每吨在400元左右,年生产能力在1万多吨,除去运费和经销商的分成,利润也不少,这样联合焦化厂成立的第一年,就实现利润100万元。

海鑫集团的总会计师孟景忠在与记者聊起当年的情形时说:“海仓就是能折腾,只要手里有钱,他就想更大更远的事,他什么都敢想呢!”

生产的焦炭要马上发出去,李海仓的经营思路就是货不能在家里放着。

可车皮计划又十分紧张,焦炭运不走,就产生不了效益。那时乡镇企业还属于“受气儿媳妇”,计划中就没有乡镇企业的份,尤其是在山西这样一个煤炭大省,像车皮这样的问题,全得靠企业自己想办法解决。李海仓为了解决“出口”问题,跑到三门峡车务段,他心里想的是,要建立一个长久的利益关系,仅靠过去的有困难就找人说小话的办法不行,必须要把车务段的利益绑在一个战车上不可。他和车务段领导开诚布公地说:“你们给我运焦炭,也不容易,我除了按规定付运费外,每吨我再多给你们段里30元,就算给段里的职工谋福利。”车务段的领导一听,也来了兴致:这样的交道可打,那就按你李海仓提的办。可李海仓早在心里把账算好了:每吨我最少赚100元,多给你们30元,我还剩70元,更何况我从根本上解决了运输问题,我早一天把货发出去,我早一天回现钱。

在同行业中,李海仓的车皮优势,只有李海仓自己最清楚,这给企业带来的是同行业所没有的“超前利润”。李海仓清楚,搞焦炭,铁路车皮这碗饭是吃定了。那就得和铁路成为“共同体”,为什么不和铁路也搞联合呢?他等想法成熟了,就和车务段的领导谈。多年来,李海仓的为人,段上的领导没一个不了解的。李海仓说:“咱们联合起来再建个焦化厂,两家共同投资60万元,各家出一半,建一个年产3万吨的大厂子,流动资金我想办法解决,建成投产后,我生产,你们发货,生产、经营的事,你们不用过问,只要你们放心,一个人也不用出,到年底,利润对半分。除了运费,每吨我再给站里补20元。”车务段的领导一听,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好事,马上表态:“行,对你李海仓,我们是一百个放心。”在很多常人看来,实在的人未必有头脑和精明,而有头脑和精明的人也未必都很实在。而在三门峡车务段的人看来,李海仓是这两方面都占全的人,所以,他们没有任何后顾之忧。这样,在1988年8月,李海仓和三门峡车务段联合成立了三铁焦化厂,当年投资建厂,当年就投产使用。产量也由原来的l万吨,增加到5万吨。1988年至1989年,两个焦化场的综合生产能力达到8万吨以上。两个焦化厂生产出的焦炭,一出炉,就被运走,车皮畅通无阻,企业的效益大增。而且,当时正赶上焦炭的价格不断上涨,市场最高价可卖到每吨600元左右,这样李海仓一年就实现利税13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