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棒喝中国:品味当代禅师王绍璠
2013600000007

第7章 中国人抬错了棺材,哭错了祖宗

王绍璠

这句话,散见于王老师谈论中国文化的各种讲话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误读乃至鄙弃,同时对西方文化的一味追捧,形成当代许多中国人在面对中国文化的问题上,种种“抬错棺材”、“哭错祖宗”的情形。

笔者一次跟王老师对谈,谈论当代中国文化的问题,想整理一点文字资料。王先生就用了这句话:中国人抬错了棺材,哭错了祖宗!我当时想,应该“温、良、恭、俭、让”一点吧。王老师说,就用这句话!

用“抬错棺材”、“哭错祖宗”这样的字眼形容文化现象,听上去是一种很粗鄙的批评语言,但是从中可以看到王老师对许多中国人种种数典忘祖情形的痛切心情。

首先,谈到中国传统文化,一个被多数人信奉的说法就是,孔子及其儒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思想。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就是孔子及其儒家思想,这是一个巨大的谬误。关于这一点,在下面《孔子算老几?老二。》的文章中将要进行详细说明。在此先略过。

还有一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大误解,那就是,中国传统文化阻碍了中国近代的发展。实际的情形是,正是因为清朝中叶以来,许多中国人丢失了传统文化的精华,当骄傲自大、贪污腐败、闭关自守这些僵化、落后的思想占据了主流地位的时候,中华民族就不可避免地开始堕落了。这种堕落,并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错,反倒是因为我们丢弃了真正文化精华的结果。我们指责中国传统文化阻碍了中国的发展,正是“哭错”了对象。而当代中国很多精英和学者,延续“五四”以来对中国传统文化一味鄙弃的思想,仍旧认为中国传统文化都是糟粕,认为西方文化一切都高明,尤其像《河殇》这样的作品,就是这种心态的体现。

实际上,一直到近代以前,中国文明在整体上都高于西方。从历史中可以看到,中国文化的精髓得到弘扬的时代,就是整个社会、经济都十分发达的时代,像汉、唐、宋、清朝前期等。德国学者弗兰克的著作《白银资本》就论证,一直到18世纪,世界经济的中心是中国。17、18世纪在欧洲还掀起“中国热”,那时候中国其实开始走下坡路,但是仍旧让欧洲自叹不如,并且心甘情愿地向中国学习。欧洲的上流生活、艺术等各方面都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中国文化更是帮助推动了欧洲的启蒙运动。中国文化能有如此的影响力,能够生发出经济社会的富庶繁荣,其根源难道不是中国传统文化有精华吗?

对中国文化这种“抬错棺材”、“哭错祖宗”的结果,更导致了许多中国人对民族文化的鄙弃,导致了一种民族虚无主义,这对于一个希望自强的民族,是一种致命伤。每一个希望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民族,无一不尊重自己的文化传承,无一不尊重自己的历史,并且能够从自己的文化传统中汲取精华,运用在自己所处的时代。当今欧美、俄、日、韩各国,莫不如此。

对自己文化鄙弃的同时,是对西方思想的一味追捧。这种追捧,盛行于各个领域。比如在管理思想领域,西方的管理思想一波一波地被许多中国人众星捧月地拥戴,又因为文化上的水土不服一波一波地消退,尽管如此,仍旧动摇不了许多中国人跟在西方后面亦步亦趋。诸如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课程,标榜“全英文授课”等。这种唯西方马首是瞻的表现,不也是一种“抬错棺材”、“哭错祖宗”吗?几千年的中华文明,难道没有中国管理思想吗?作为中国的最高学府,不能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而一味追捧西方,这是很不应该的。

面对中国文化,我们还有更多的错误认识。例如现在中国的佛教,整体上都是印度婆罗门式的佛教,其中夹杂了很多迷信的东西,远不能体现出释迦牟尼真实的实证智慧,但这种神化的佛教,却被许多人当作真正的佛教来信奉,这不也是一种“抬错棺材”的表现吗?

又比如我们把孔子、老子、庄子、禅宗等当作“哲学”。“哲学”是西方的概念,是近代日本翻译过来的,中国文化在此之前根本没有什么“哲学”的概念。“哲学”是思维,是思辨,是线性思维,而中国文化是超越思维的,是一种体悟性的智慧,是非线性思维,立体思维。由于现在西方文化掌握话语权,我们许多人就跟在西方后面把自己的文化降为“哲学”,从而丧失了对中国文化精髓的把握。这不也是“抬错棺材”的表现吗?

面对整个中国文化系统,我们这一代,真正需要正本清源,需要挖掘我们整个的文化史,从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找到未来的方向。不如此,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又从何谈起?

(郑汉根)

认祖归宗,慎终追远,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然而,在西方人的“文明”教化下,我们许多人居然不认自己的祖宗了,居然可以认“贼”作父,是可忍孰不可忍!当此之时,一定有人会站出来,指责笔者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者,是愚昧落后的保守主义者。认自己祖宗为祖宗的人,成了罪人;认强盗祖宗为祖宗的人,倒成了先进分子。真是岂有此理!

年轻的时候,笔者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祭祀文化不甚理解,从内心觉得这是愚昧的表现。我当时想人死如灯灭,搞这些迷信活动有什么意义?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才感受到祭祀的伟大,感受到作为祖宗血脉传承的重要,感受到祖宗其实并没有死,他们依然流淌在我们的血脉中,依然显现在我们的基因中,依然是我们的一部分。有了他们的福荫,才有我们的今天。有些人会说,正是因为祖宗的愚昧,才有我们今天的落后。这里就产生了三个问题:究竟是我们对不起祖宗,还是祖宗对不起我们?即便是祖宗对不起我们,我们就可以不认这个祖宗吗?我们认别人的祖宗为祖宗,就可以解决当前的问题吗?第一个问题,说起来话长,答案也许有分歧,笔者肯定地认为是“我们对不起祖宗”,原因是祖宗曾经太了不起,而当今的我辈却太不争气。第二个问题,恐怕不应该是问题,不管我们喜不喜欢、愿不愿意,祖宗就是祖宗,不认也得认。至于第三个问题,就是本文要详细阐述的主旨内容。

从1840年以来,我们许多人就开始逐步地“抬错了棺材,哭错了祖宗”。一开始,还多少有点不得不为的无奈。毕竟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讲不清;毕竟是“文明人”遇见了“野蛮人”。在坚船利炮的淫威下,许多中国人开始失去了自信,开始怀疑起自己的祖宗、自己的文化。到了1919年五四运动,中国的精英们在泼“脏水”的同时把“小孩”也泼出去了。于是,德先生、赛先生开始大行其道,传教士进来了,西医进来了,哲学进来了,西方的生活方式进来了,西方的“文明”进来了……在引进的同时,我们许多人越来越远地离开了自己的祖宗,离开了自己的文化,离开了自己的传统,以西方的标准为标准,以西方的价值为价值,希望自己跟西方越走越近,并且美其名曰“现代化”。直至今天,许多人甚而至于“抬错了棺材,哭错了祖宗”,把自己的祖宗不当祖宗,把别人的祖宗当祖宗供起来了。可悲啊!可叹啊!

如果把别人的祖宗当祖宗,真的能让中国人民站起来、幸福起来,虽然说有点委屈,其实也还算不错。然而,这种奇迹是不可能发生在中国的。也许对于一些没有多少历史的小国,可以做到这一点;但对于泱泱中华大国而言,其高度的智慧文明曾经引领人类几千年的辉煌,怎么可以降低层次去迎合人类较为低级的“文明”呢?!许多中国人的自甘堕落,不仅对不起祖宗,也对不起人类。因为人类如果还要有未来的话,必然还需要回归到中国的文化。

何以见得,许多中国人“抬错了棺材,哭错了祖宗”?在学术上,完全以西方的标准为标准,西方等同于先进。所有中国的思想、文化、学术,都必须经过“西方中心化”的价值观进行观察、过滤。只有符合西方价值标准的学术,才有资格作为正统学术得以传播。在教育上,许多中国人抛弃了自己几千年教育的精华,一味地跟随西方的教育理念,结果竟然成了“邯郸学步”:西方的所谓先进没有学会,自己的教育传统又给忘干净了,真正地不懂教育了。在医疗卫生上,西医在朝,中医在野。有人甚至提出“废除中医”的愚蠢主张。他们把抬错的棺材、哭错的祖宗都当成“真的”了,而我们真正的祖宗,却被人遗忘甚至抛弃。在社会伦理上,有些人丢弃了传统的伦理道德,废除了规范人伦的三纲五常,试图以西方的伦理为伦理,以西方的道德为道德。然而,我们毕竟不是西方人,心中也没有上帝,因而,很难按照西方的伦理重建我们的社会。于是,又一个“邯郸学步”来了,我们的社会开始丧失伦理道德。在语言上,我们西方化了,西方语言成了时髦名词;在管理上,我们西方化了,似乎只有西方人才懂管理;在思维上,我们西方化了,抛弃了中国人最弥足珍贵的思维方式:模糊思维、宏观思想、整体思维、类象思维、直觉思维;在建筑上,我们西方化了,丢掉了中国人“天人合一”的建筑理念;在生活上,我们西方化了,只知道锻炼身体,不知道修炼身心,只知道快节奏,不知道慢节奏,只知道追求物质,不知道追求精神……西方成了我们的祖宗!

除了哭错了“西方”这个祖宗外,对于自己的祖宗,当代许多中国人也未必搞得清楚。譬如,儒家中心论者,就抬错了棺材、哭错了祖宗。中国文化的代表不是儒家思想,孔子也不是我们唯一的祖宗。又如,日本、韩国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大家都以为是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实际上,应该是受中国禅文化的影响。至于历史中的瓜瓜葛葛、枝枝叶叶,更是扑朔迷离,让人搞不清楚,以致“抬错了棺材,哭错了祖宗”。譬如,如何评价秦始皇?如何评价宋代?如何评价禅文化?如何评价康乾盛世?如何评价五四运动?如何评价毛泽东及其时代?如何评价“文化大革命”?等等。结果不难看见,原因却不易见。现象都已看到,本质藏在哪里?没有智慧,我们不得不抬错棺材、哭错祖宗。

有本则昌,无本则竭。追本溯源、返本开新,寻找自己的祖宗,并且将灿烂的中国文化传承下去,是每一位当代中国人应尽的职责。唯其如此,中国才能真正富强繁荣起来。我们不能继续“抬错棺材、哭错祖宗”了,我们应该找到自己的祖宗,“把上帝的还给上帝,把恺撒的还给恺撒”。到那个时候,我们一定会以“生为一名中国人”为荣。

(黄东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