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棒喝中国:品味当代禅师王绍璠
2013600000006

第6章 中国男人头上是“肿瘤”,女人头上是“菜花”(2)

其次,当前许多中国人的思维,缺乏深度、广度和高度。就像下棋,有些人下棋考虑十几步甚至二十几步,而有些人下棋只考虑一步、两步,从不考虑超过三步。许多中国人目前考虑问题,就像那个只考虑一两步的下棋人。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可以很容易解释许多社会现象。譬如,外汇储备就是一例。我们跟外国的贸易,永远只考虑一步,那就是“这一笔,赚不赚钱”。改革开放三十年,事实证明,我们几乎“每一笔,都在赚钱”,我们储备了巨额的外汇。然而,三十年过去,当我们回头看时,我们辛辛苦苦“赚的钱”原来都是美国人印的钞票。我们付出的是汗水,他们只需要启动印钞机。当然,他们还付出了“智力”,毕竟他们考虑得比我们深远多了,谁叫我们永远只考虑眼前的“一两步”呢?如此贸易,焉能不吃亏?

第三,当前许多中国人的思维,不符合基本的逻辑思维规律。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相互交流时,首先要碰到的就是西方的“概念”或者说中国的“名”。西方人对于概念通常会给出严格的定义或界定,并在遵守“同一律”的基础上相互交流。譬如,“文化”一词,应该有严格的定义,否则难以交流。张三说的“文化”是这样的,李四说的“文化”又是那样的,他们俩在一起谈“文化问题”,会有建设性的结果吗?中国古人不拘泥于对“概念”的定义,但对于“名”的规律,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譬如,孔子所言:“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要“正名”,如此思维,如此做事,才会有秩序。老子所言:“名可名,非常名。”他非常清楚“名”的重要性和可变性。然而,遗憾的是,在当今中国,还存在不少“张冠李戴”、“偷梁换柱”、“名不副实”的逻辑错误。基本的逻辑常识,不仅在老百姓中无人遵守,就是在严肃的学术殿堂都相当陌生,真的是可怕啊!

第四,当前许多中国人的思维,缺乏基本的推理程序。正常的思维,应该是从模糊到精确,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从因到果,从本到末。而我们许多人,却正好反过来思维:从精确到模糊,从微观到宏观,从局部到整体,从果到因,从末到本;甚至只停留在精确、微观、局部、果或者末,并不进行深入的思维。《大学》里讲:“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某某明星作了一个产品的广告,大家就纷纷去买,最后受骗上当了。大家都指责这位明星道德败坏,为什么就没有人反思:自己的思维出问题了!“某某说这个产品好,某某是明星,所以这个产品就好。”这个思维结论究竟是依据什么原理得出的呢?“明星说某个产品好”,是“这个产品好”既不充分、又不必要的条件,我们为什么就得出“这个产品好”的结论呢?还有,说“某某人成功,是靠某某经验”,于是,大家就一哄而上,去学习某某人的成功经验。殊不知,某某人总结的“某某经验”,不过是他成功的“必要”而不“充分”的条件。他的成功有很多条件,有他自己知道的,有他自己不知道的;有个人努力的原因,也有外在的环境和条件。如果期待学习他的成功经验,就可以取得同样的成功,不是痴人说梦吗?

第五,当前许多中国人的思维,是僵化的、单向的。禅宗里讲“担板汉”,就是形容这些人。担板汉,顾名思义,肩上扛着一块木板,当他放在左肩上时,他就只能看见右半部分世界,看不见左半部分;当他把板子放在右肩上时,他就只能看见左半部分世界,看不见右半部分。“担板汉”形容一个人思维的片面性,又是骂人不带脏字。然而,我们的周围,每天都在上演“担板汉”的错误,大至政策管理,小至家长里短。所谓“担板汉”的错误,就是缺乏平衡观、系统观、整体观,看问题通常只看到一面,没有看到另一面:只看到了利益,没有看到危险;只看到了光明,没有看到黑暗;只看到了“得”,没有看到“失”;只看到了成功的荣耀,没有看到成功的艰难;只看到了“贼”吃肉,没有看到“贼”挨打;只知道前进,不知道后退;只知道安乐,不知道忧患;只知道自强不息,不知道厚德载物;只知道“外求”,不知道“内求”……如此种种,数不胜数。毛泽东以其辩证思维、平衡观念,“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而当前的许多人却只知道毛主席晚年犯错误了,却不知道毛主席的精神财富可以继续指导我们进行新的长征。当我们变成“担板汉”时,我们离“瞎子”已经很近了,如何能打胜仗?

最后一点,当前许多中国人的思维,是线性思维、习惯性思维,缺乏创造性。笔者在报纸上注意到:一些德国专家从来不跟中国人讨论创意产业,他们认为当代多数中国人的头脑根本就没有创意。真是羞辱啊!中国人有着智慧先民的遗传基因,本来应该拥有世界上最卓越的大脑。今天,因为我们不争气,堕落成世界上“没有创意”的大脑。然而,公允地说,当前中国人的大脑仍然是世界上最聪明的大脑,为什么会缺乏创意呢?是因为当前许多中国人执著于自己聪明的大脑,执著于已经开发的大脑,对于广阔的、未被开发的大脑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也没有努力去开发。大家都在线性思维,都在习惯性思维,都在“耍聪明”“耍小聪明”,致使我们远离了大道,远离了“非线性思维”,远离了“创造性”。“聪明反被聪明误”,非常适合形容当前的中国人。

正是因为部分中国人思维出了问题,而且笔者以为,是出了大问题,所以,才会有法轮功,才会有传销骗局,才会有三聚氰胺奶粉,才会有豆腐渣工程,才会有环境污染,才会有贪污腐败,才会有道德败坏,才会有恶搞乱搞,才会有精神危机,才会有宗教迷信的泛滥,才会有低俗、庸俗、媚俗大行其道,才会有信用危机,才会有堵车,才会有房地产泡沫,才会有各种荒诞不稽、误人误己、祸国殃民、断子绝孙的事件,一而再,再而三地,在这块有着几千年文明文化的沃土上上演!面对这些事件,我们除了用“男人头上是‘肿瘤’,女人头上是‘菜花’”聊以释怀,还能做什么解释呢?

(黄东涛)

人之所以有别于一般动物,是因为人有大脑,进而能有智慧,有创造,有道德,有文化。中国文化更是认为,人跟天地一样,是三才之一,可以参天地化育。而如果一个大脑不再产生智慧,不再有创造,不再产生道德,那么质疑这个大脑是否是真的大脑,就很合逻辑了。

于是王老师说,男人头上是“肿瘤”,女人头上是“菜花”。

当烫着优美卷发的女士,牵着孩子的手一起闯红灯,或者开着“宝马”的女子一路鸣笛不让行人在绿灯时过马路,笔者觉得王老师说这样的女人脖子上是“菜花”,是真的说到点子上了。

当男人叼着烟在餐厅里对着服务员大呼小叫,当职场男性连读十分钟的书都觉得是受罪的时候,说男人脖子上是“肿瘤”,也不为过。

当许多中国人满足于中国作为加工产品的“世界工厂”而不沉心静气努力打造自己的品牌,当许多中国人都沉迷于肤浅戏说的电视剧而不想想韩国人拍出了《大长今》、《商道》、《医道》这样的经典,当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被中国人弄成了只有一本《论语》而且把对其以“心灵鸡汤”的方式所做的解读作为圭臬,当儒释道、经史子集、诗词歌赋所孕育的中国文化被国人遗忘到连上千万人的首都北京城里只有几家像样的书店,说一些中国人头上是“肿瘤”、“菜花”,不是恰如其分吗?

当代的很多中国人喜欢恶搞、戏说。笔者一次写时评文章时,忽然又想起一个词:“浅搞。”中国人也擅长“浅搞”。比如瑜伽现在在中国大城市里很流行。来自印度的瑜伽,其最根本的精神,是一种身心合一的艺术。而现在一些瑜伽学习者,动辄问:“你的腿能不能这样弯过来?”并做艰难弯腿状。身心合一的修养,浅搞成了低级的肢体训练。优秀建筑的价值,在于它的文化内涵,在于它能够让人获得美好的享受,乃至能够提升人的精神,不是有了砖瓦,就有了建筑。现在中国很多地方,凭着想象,用水泥和砖瓦建起仿古建筑,好像因此就保留了传统文化的精华。许多地方的人工古建筑,让人感觉像是吃了蜡。服装只是一个时代精神的外在体现。服装是表,文化是实质。穿上汉服唐装,就认为代表了那个时代的文化,这也是“浅搞”。很多搞国学的人,谈起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于是就想起了这剧那曲,这腔那调,这纸那戏。京剧进课堂就让小学生学到了传统文化的精华吗?剪纸和皮影戏能代表真正的中国文化精神吗?把孔子作为中国文化的唯一精髓,也是“浅搞”中国文化的表现。武术只是技术,它的实质,应该有“道”来支撑,所以真正的中国武术,该是“武道”,至少是“武艺”才对。可是我们十分沾沾自喜于“中国功夫”、“中国武术”,仿佛中国人是好斗的民族。少林拳如果离开了禅的内蕴,那还是少林拳吗?少林寺如果没有禅而只有旅游观光和以其名声办公司搞演出的功能,那还能叫做禅宗祖庭吗?日本和韩国人不浅搞,所以他们有“道”至少他们内心倾心于此,在往这个方向努力-而不是局限在“术”的层面。日本有茶道、花道,韩国人有“合气道”、“跆拳道”。他们的“道”,正是来自中国文化精神。而恰恰是中国人自己,丢失了底蕴。

禅宗说,“不怕念起,就怕觉迟”。头上是“肿瘤”、“菜花”,并不可怕,关键是认识到,并且承认自己现在真的是如此,而且痛彻反省,进而重拾我们的优秀文化和德行,那么“肿瘤”和“菜花”,不就重新成为充满智慧和创造的大脑了吗?

(郑汉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