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棒喝中国:品味当代禅师王绍璠
2013600000005

第5章 中国男人头上是“肿瘤”,女人头上是“菜花”(1)

王绍璠

中国人怎么啦?有些男人们的头,不是头脑,是“肿瘤”;有些女人们的头,不是头脑,是“菜花”。通俗地说,这话是指部分中国人“没有头脑”或者说“思维出了问题”。王老师“骂”人,真是不带脏字。说中国人没有智慧,许多人还能勉强接受,毕竟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跟发达国家比起来差远了。如果说中国人没有头脑、不会思维,许多人就要跳起来了。他们会争辩说:“我们天天都在用脑,我们是世界上最聪明的族类,你怎么敢说我们没有大脑?”

让我们冷眼观察一下周边的世界,当前中国人说话做事不用大脑或者不会用大脑的现象,可谓比比皆是。在明眼人看来,正如禅宗一句话,“盲人骑瞎马,半夜临深池”,很吓人啊!

譬如成功文化。大家都希望成功,都在追求成功。顺应这种心理,西方“成功学”成功登陆中国。成功学的培训风靡全国,参加成功学培训的国民越来越多,而真正由此成功的人却是凤毛麟角。然而,有一点似乎可以肯定,那就是传播“成功学”的机构及其模仿者却“很成功”,他们赚了个盆满钵溢。成功的定义究竟是什么?成功的标准是唯一的吗?有钱就算成功吗?有名就算成功吗?成功是有“秘诀”的吗?成功是可以模仿的吗?成功是可以培训的吗?成功了以后又怎么样?今天成功明天失败怎么办?为什么要成功?还有没有比成功更重要的?什么是成功的“因”?什么是成功的“果”……等等这些问题,没人思索,没人反省。“我就要!”成了流行语。

譬如培训文化。培训本是好事,可是许多“好事”到了中国,就变为怪事,甚至坏事。培训热潮一波接着一波,有钱人争相来培训。让我们来考察一下培训动机吧。有的人参加培训是为了拿张文凭,毕竟以前没有多高的学历,现在有钱了,也想拿一张像样的文凭;有的人参加培训是为了扩张人脉,所谓“人脉就是钱脉”,认识的人越多,机会就越多;还有一些人参加培训是为了聚集精英,大家在一起做项目……当然,也不乏想通过培训学点东西的。他们之中,有些人希望通过培训快速学习,因为他们看书太慢了,也不喜欢看书;有些人希望学习“拿来就能用”的东西、喜欢“理论联系实际”的东西,特别不喜欢“理论”;还有些人希望找培训的感觉,最好从头至尾都舒舒服服、高高兴兴、清清楚楚,每句话都要有感觉,每一分钟都要有收获;还有些人希望老师必须是成功的、有名的,必须是有表演才能的,必须是听话的(善于迎合学生的),必须是会讲故事的,必须是让所有人都满意的……至于培训的目的究竟为何?培训的意义与规律是什么?如何达到培训效果?什么是真正的培训效果?什么是好的培训?什么是坏的培训?培训与教育、训练、修炼、读书、实践、实证、实验等有何异同?它们之间可以相互替代吗?等等这些问题,大家是没时间思考的!

譬如国学热。“国学热”的流行,也是让人哭笑不得。于丹的书卖了几百万册,北大有一群老板来学“国学”,有人就喊“国学热”来了。“国学”真的热了吗?我们看看整个社会,哪儿有国学的影子?我们的建筑?我们的家庭?我们的生活?我们的行为?我们的言语?我们的思维?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医学?我们的主流?即便是穿着唐装、举着“国学”大旗的人们,他们真的在搞“国学”吗?他们懂“国学”吗?“国学”是什么?有人在研究吗?有人在传承吗?有人在实践吗?譬如,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个名词是“天下”,无论是儒家、墨家、道家、法家还是兵家,无论是先秦还是晚清,无论是黎民百姓还是帝王将相,他们的表述方式尽管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都有着“天下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通天下一气耳”等观点,在当今所谓的“国学热”中,连个“腥味”都闻不到!有的只是断章取义、坐井观天、舍本逐末、瞎子摸象、滥竽充数、附庸风雅、抱残守缺、盲目迷信、自欺欺人,如此“国学热”,真是让日本人、韩国人笑话。

譬如经典教育。所谓“读经运动”,尤其是让小孩子读经,不仅滑稽可笑,而且“似是而非”。不错,中国传统经典,字字珠玑,句句哲理,是中华民族万年文明的精华沉淀。然而,请大家用心想一想,是先有圣贤后有经典,还是先有经典后有圣贤?是读经后可以成圣,还是成圣后方可解经?究竟什么是“因”,什么是“果”?经典对于我们,是“知识”,还是“智慧”?我们应该用何种方法学习经典?什么是真正的智慧?什么是智慧的源泉?经典也许可以增长我们的智慧,但并不能保证一定增长智慧。有些人读经典,确实增长了智慧;而有些人读经典,不仅没有增长智慧,反为所害。“经典”是“好”,但不是“绝对”的好、“唯一”的好;“经典”是“好”,但不能代替我们思考,我们必须自己思考、自己消化,并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智慧;“经典”是“好”,但活生生的现实生活、真真切切的宇宙实相更“好”,它们是经典的活水源头。我们从这里,照样可以证悟往圣先贤的智慧,何必一定要读“经典”!总之,那些把“读经”搞得神乎其神的人们,请想想王老师说的那句话吧!

譬如孩子教育。“望子成龙”居然也成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祖先们如果地下有知,对于当今中国的教育,他们不知该作何感想!大多数人已经不知道孝道为何物的时候,倒是对于孩子的教育“很重视”。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家长们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入学,家长们要上下钻营,找最好的学校;上学,家长们要车接车送(主要指城里人,乡下人没这个条件,如果有,他们也会);钢琴要学、奥数要学、经典要学、英语要学,这个要学,那个要学。家长们未完成的理想,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实现。自己虽然不是“龙凤”,但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这是多么“合理”而“伟大”的期盼啊!还有人认为,社会坏了,快“救救娃娃”吧。改良社会风气、构建和谐社会,要从娃娃抓起。这又是多么“合理”而“伟大”的倡议啊!于是,这么多年,希望工程、阳光工程、绿色工程、摇篮工程等,各种以孩子教育的名义发起的各种慈善事业、公益事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上演了一幕又一幕闹剧,然而中国的教育现状依然让人担忧。究竟哪里出问题了?王老师一句话,点醒了我们的“春秋大梦”:“救孩子已经来不及了,要救孩子的父母。”当做父母的“无知、无耻、无德、无能”,孩子怎么会“有知、有耻、有德、有能”?当我们还是一个自私自利的泥鳅的时候,我们的孩子怎么会被教育成兼济天下的巨龙?再好的教育,不如父母的一举手、一投足,言传身教。如果父母做个好榜样,孩子的教育怎么会是问题呢?如果父母不是好榜样,最好的教育又能把你的孩子怎么样呢?请问“望子成龙”的家长们,是不是这个“理”?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譬如养生文化,譬如跟风文化,譬如科学迷信,譬如面子文化,譬如发展文化,譬如“快”文化,譬如三俗文化,譬如形式主义,譬如酒文化,譬如伦理文化,譬如外汇储备……每一个话题,我们都可以找到无数个例证。这些例证都在证明一件事:就是许多中国人说话做事,已经不用“头脑”了,或者说是许多中国人“男人头上是‘肿瘤’,女人头上是‘菜花’”。

如果从严格的学术意义上分析上述种种现象,是非常触目惊心的,也足可以证明中国近代一百多年的堕落历史以及当今中国的种种堕落现实。然而,这不是笔者所能完成的任务。但我可以以自己仅有的一些关于“思维”的认识,对上述现象进行一些总结,试图寻找出共性的原因,供读者参考。

首先,当前许多中国人的思维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不知自己是谁”。许多国人失魂落魄,不知自己是谁,不知自己要去哪里,不知自己想要什么。用学术的语言来说,这叫“主体”不明确。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才没有自信,我们才急功近利,我们才盲目跟风,我们才人云亦云,我们才浅尝辄止,我们才俗不可耐,我们才不敢创新,我们才没有原则,我们才痛苦烦恼,我们才不能找到真正的幸福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