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棒喝中国:品味当代禅师王绍璠
2013600000036

第36章 中国企业更需要“母奶”,而不是“牛奶”

王绍璠

对于新生婴儿来说,最好的营养是母乳。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最好的管理思想也应该是母乳-源自中国本土的管理思想。

MBA、这些是牛奶,是外来的。还有各种各样一波一波进入中国的西方管理思想,我们都可以看作是“牛奶”。实践表明,大部分中国企业吃了这种奶,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消化不良。至于怎么消化不良,为何消化不良,大家可以参阅《是“妓女”》一文。

对于中国人现在动不动就是西方管理思想,王老师曾经发出过这样的棒喝:“没有西洋经济理论之前,我们中国人都死光了吗?!”

我们有“母奶”,而且应该从现在开始认真寻找“母奶”。那么中国企业的母奶,又该从哪里找?

其实,中国有着上万年的历史,其间更有很多文明富庶的朝代,比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更有富甲天下的宋代(世界三分之二的白银在当时的中国),如果中国没有自己的经济思想,那这些时代又是如何产生的呢?对这些时代进行总结,相信可以总结出非常有益的中国特色的经济思想体系。

笔者初步查看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有关资料。首先是有比较系统经济思想的著作:《荀子》中有完整的富国思想,《管子》是一部中国古代经济管理学的百科全书,还有《史记·货殖列传》、《史记·平准书》、《盐铁论》等。而在各种经典著作以及经济实践中,可以整理出诸如“道法自然”思想、义利思想、富国思想、赋税思想、平价思想、奢俭思想等经济思想。

南怀瑾先生在《漫谈中国文化》一书中,还提到《古今图书集成》里面的《食货典》,五千年农业社会的经济、税务的收入、国家财政的给配、商业的行为、政策的安排,都收录其中。

笔者认为,中国文化“言简义丰”,如果以西方研究理论的方式为基准,可能认为中国文化很“虚”,但是如果以中国文化为一个独立体系,进入其中,可能发现中国人的东西更丰富,更全面,更深远。就像“我无为而民自富”,“治大国如烹小鲜”,“因民之所利而利之”,“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这些似乎过于简单的话,难道不是蕴涵着最深的管理思想吗?我们因为过于迷信西方的所谓系统的、细致的思想,所以也就看不到中国文化思想的伟大了。

一个例子就是,近代西方资本主义自由市场思想的诞生,借鉴了中国文化。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是从欧洲启蒙运动时期的重农学派得到启示,而重农学派又是从中国文化中汲取了自然法的思想。斯密强调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思想,就是“道法自然”思想的翻版。

而且,中国文化下的经济思想,更有一种和谐的内涵,一种平衡的思想,比如“义利平衡”的思想。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下,整个社会不会偏颇地只以经济发展为唯一指标,而能保持真正可持续的发展。而现在整个世界,正是由于西方片面的经济学思想指导,已经进入很大的误区了。谈到西方经济学理论,南怀瑾先生认为:“世界上的经济学家,欧美的经济学家,是强盗的经济学家,都是为了一个国家、一个观点,写了许多经济学的书。”

就是在近代中国,也出现了一批有道德、有头脑、有民族担当的民族企业家,诸如卢作孚、张謇等。他们深受中国文化影响,怀着救国救民之心,勤苦、诚信经营,取得了巨大成就,他们也是中国经济商业史上值得骄傲的一页。

其实当代也有很多企业家,在自觉不自觉地运用本土思想,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比如任正非、柳传志、张瑞敏、马云等,都在运用毛泽东思想管理企业方面有很多的心得。而像受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影响比较大的,就有诸如曹德旺等人。

在此引用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的谆谆告诫,以作为本节的总结:

我们现在所讲的经济学,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外国人的经济学。自己的经济学在哪里?同样是人,尤其我们有五千年的文化,没有经济学吗?我觉得我们国家,经济、财经,包括金融、银行,自己要研究研究,建立自己的体系是非常重要的!不要被人家牵着鼻子走。

当然,强调中国企业家应该多多吸收母乳,不表示就应该绝对排斥牛奶。在对自身的经济思想有了充分掌握的基础上,适宜地引进西方经济思想,有何不可?

(郑汉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