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君者,岂可诿过
康熙教子经
曩者三逆未叛之先,朕与议政诸王大臣议迁藩之事,内中有言当迁者,有言不可迁者。然在当日之势,迁之亦叛,即不迁,亦叛。遂定迁藩之议。三逆既叛,大学士索额图奏曰:“前议三藩当迁者,皆宜正以国法。”朕曰:“不可。廷议之时言三藩当迁者,朕实主之。今事至此,岂可归过于他人?”时,在廷诸臣一闻朕旨,莫不感激涕零,心悦诚服。朕从来诸事不肯委罪于人,矧军国大事而肯卸过于诸大臣乎?
译文
当年“三逆”没有发动叛乱之前,我和各位大臣就撤消吴三桂等藩王时进行过讨论。会议中,有人说应当撤销,也有人不主张撤消。然而,就当时的形势来看,撤藩,“他们”要反叛;不撤藩,他们同样也要反叛。于是就定下了撤消藩邦的决议。吴三桂等“三逆”以此为借口,发动了叛乱,大学士索额图上奏说:“此前提议应当撤消‘三藩’的大臣,都应当处以国法。”我说:“不行。朝廷议事之时提议‘三藩’应当撤消的人,实际是我给他们出的主意。现今事态已经这样了,怎么能够归罪他人呢?”当时,许多大臣听说是我的旨意后,无不感激涕零,由衷地信服我。我从来不把任何事情的过失推委于他人,何况是军国大事,怎能把过失推却给诸位大臣?
成功教子黄金法则
随着物质文明的日益丰富,父母对孩子近乎于一种溺爱,这就使在温暖窝中成长的孩子,将自己的责任淡忘了。
实际上,在较艰苦的环境中,孩子们可以更多地参与家庭的生活筹划,帮助父母持家守业,照顾兄弟姐妹,这些都会使孩子幼小的内心深处萌发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一定要努力学习,帮助妈妈分担一些家务;并且将照顾弟妹视为自己的责任与义务,省吃俭用为家里减少生活负担。看见父母为照顾一家生活而辛苦劳作,感到自己肩上的责任,希望有一天能够为父母分忧解愁,这一切都使孩子从小看到自己生活的价值,看到自己的行为能为他人带来的影响,感到自己是为人所属的,是有用处的,从此而生自豪感和责任心。这些都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利,促进自己更加努力奋斗,因为自己肩负责任。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与社会接触面的扩大,这种责任心与自豪感的内容也会增长、扩大,不只局限于自己的小家庭。但从小家庭中培养出来的这种感觉,却是增长未来责任感的基础。
曾经荣获普利策奖的詹姆斯·赖斯顿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应聘到《纽约时报》的,初为此报效力的他在伦敦工作了一段时间。他亲历了德国纳粹分子对伦敦进行的狂轰滥炸。孤身一人在战火纷飞的伦敦工作的詹姆斯·赖斯顿非常想念妻子和3岁的儿子。在给儿子的信中,詹姆斯这样写道:
“我周围这些生活紧张之中的人们,大都有了一种更加强烈的责任感。他们更具爱心,做事更多地为他人考虑,与此同时他们也日益坚强起来。他们在为超越他们自身的理想而作战。我觉得那也是你应该为之而努力的理想。我想向你强调的就是,一个人必须承担他应该承担的责任。这场战争爆发于一个不负责任的年代。我们美国人在本世纪第一次大战要结束的时候,并没有承担自己的责任。当这个世界需要我们把理想的种子广为撒播的时候,我们却退却了……因此,我请求你接受你自己的责任——把美国创建者的梦想变为现实,为着生你养你的这个国家的前途而努力奋斗……简朴人生,勿忘责任。”
詹姆斯告诫儿子,作为国家的一员,他要背负为国家的前途而努力奋斗的责任。责任能激发人的潜能,也能唤醒人的良知。有了责任,也就有了尊严和使命。有这样一则故事:
在飞驰的火车上,有一位孕妇即将临盆,列车员通知了全车旅客,紧急寻找妇产科医生。这时,一位妇女站出来,说她是妇产科的。列车长赶紧将她带进用床单隔开的病房。毛巾、剪刀、热水、钳子什么都到位了,只等最关键时刻的到来。产妇由于难产而非常痛苦地尖叫着。那位自称妇产科的女子惊恐异常,将列车长拉到产房外,告诉列车长她其实只是妇产科的护士,并且由于一次医疗事故已被医院开除。今天这个产妇情况比较危急,人命关天,她自知没有能力处理,建议马上送往医院抢救。
列车行驶在京广线上,距最近的车站也还要行驶一个多小时。列车长郑重地对她说:“无论你过去发生过什么事,现在你虽然只是一个护士,但在这里你就是医生,你就是专家,我们相信你,你也要负起一个医生的责任。”
列车长的话感染了护士,她准备了一下,走进产房时又问:“如果出现意外情况,保小孩还是保大人?”
“我们相信你。”
护士明白了。她坚定地走进产房。列车长轻轻地安慰产妇,说现在正由一名专家在给她助产,请产妇安静下来好好配合。
出乎意料,那名护士几乎单独完成了她有生以来最为成功的手术,婴儿的啼声宣告了母子平安。
因为责任,因为信任,她终于战胜了自我,完成了使命,也找回了自己的信心与尊严。
与过去的孩子相比,身为家长的您是否发现了自己的孩子少了一份责任心?既然责任心对孩子成长具有重要意义,那么,父母应该如何提高孩子的责任心呢?
给孩子分配一些劳动任务。
在家庭中,父母应放弃这种想法:“自己有空闲时间,为什么要劳累孩子呢?”而应该将其视为对孩子的一种教育手段。有意识地分派给孩子一些力所能及并与其年龄相当的劳动任务,如打扫卫生、负责为花草浇水等等。
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事情负责。
当要孩子记住做某事时,与其大人经常提醒,还不如让孩子自己记下要做的事情,这样孩子也慢慢地学会了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孩子只有学会了对自己的事情负责,才能逐步地发展为对家庭、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负责。
让孩子对自己的责任心引以为荣。
有位12岁的小男孩,他负责倒家中的垃圾已经6年了。在他6岁那年,突然对倒垃圾产生了兴趣,一听到收垃圾的铃声就提着垃圾桶去倒。父母为了支持他参加家务劳动的兴趣,对他倒垃圾的事予以表扬,还经常在外人面前称赞他。这样就激发了孩子主动倒垃圾的自豪感,慢慢地形成了习惯,把这项劳动看成一种责任。
让孩子对自己某些行为造成的不良后果设法补救。
如小孩损坏了别人的玩具,一定要让孩子买了还给人家,也许对方会认为损坏的玩具没多少钱,或认为小孩子损坏玩具是常有的事,或者不好意思收下孩子的赔偿,但家长应坚持让孩子给予对方补偿,这样可以让孩子知道,谁造成不良后果,就该由谁负责。
订立责任合同,让孩子明白该做什么、怎样做,否则将会受到哪些惩罚。
孩子做事往往是凭兴趣的,要让孩子对某件事负责到底,必须清楚告诉他做事的要求,并且与处罚联系在一起。如把洗衬衫的家务活承包给孩子,要是没做好,就罚他穿脏衬衫。这样,孩子才知道一个人是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
言而有信,为人守秘
康熙教子经
朕决不欺人。即如今凡匠役人等,各有密传技艺,决不肯告人。而朕问之,彼若开诚明奏,必密之,不告一人也。
译文
我绝不会欺哄他人。就好像现在的手艺匠人等,他们都各有自己秘密相传的某种技艺,一定不愿意告诉给别人。但我问他们,他们如肯告诉我,我一定会为他们保密,不告诉任何人。
成功教子黄金法则
讲究信誉,言而有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孔子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意思就是信用是为人的根本,不讲信用,难以在社会上立足。今天,我们做家长的应让涉世不深的孩子懂得,人活在世上,必然要和周围的人打交道,而同学与同学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友情,需赖信用维系。自古及今,人们往往痛恶尔虞我诈、轻诺寡言的行为;崇尚“言必信,行必果”、“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说话算话的君子作风。为人处世恪守信用,才能交到知心朋友。有了知心朋友,在学习上才能取长补短,在事业上才能互相帮助、互相鼓励。
言而有信是家长对子女施教的一条重要原则,也是家长以身作则的一个重要标志。在这个问题上,我国历代名人的一些见解和做法是值得每一位父母学习的。
曾子,名参。孔子的得意门生,儒家思想就是孔丘通过曾参传给嫡孙子思,再传孟柯,形成孔孟之道的。所以,曾参被儒家尊为“宗圣”。
曾参由于受父亲曾点的影响,从少坚持言必信,行必果的做人原则,他教育孩子,也是采取这样的态度,曾子杀猪取信于子的故事,在我国广为流传。
一个晴朗的早晨,曾子的妻子梳洗完毕,换上一身干净整洁的蓝布新衣,准备去集市买一些东西。她出了家门没走多远,儿子就哭喊着从身后撵了上来,吵着闹着要跟着去。孩子不大,集市离家又远,带着他很不方便。因此曾子的妻子对儿子说:“你回去在家等着,我买了东西一会儿就回来。你不是爱吃酱汁烧的蹄子、猪肠炖的汤吗?我回来以后杀了猪就给你做。”这话倒也灵验。她儿子一听,立即安静下来,乖乖地望着妈妈一个人远去。
傍晚,孩子远远地看见妈妈回来了,他一边三步并作两步地跑上前去迎接,一边喊着:“娘,娘,快杀猪,快杀猪,我都快要馋死了。”
曾子的妻子说:“一头猪顶咱家两三个月的口粮呢,怎么能随随便便杀猪呢。”
孩子哇地一声就哭了。
曾子闻声而来,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以后,二话没说转身就回到屋子里。过一会儿,他举着菜刀却径直走向猪圈。
妻子不解地问:“你举着菜刀跑到猪圈里干啥?”
曾子毫不思索地回答:“杀猪。”
她急忙上前拦住丈大,说道:“家里只养了这几头猪,都是逢年过节时才杀的。你怎么拿我哄孩子的话当真呢?”曾子说:“在小孩面前是不能撒谎的。他们年幼无知,经常从父母那里学习知识,听取教诲。如果我们现在说一些欺骗他的话,等于是教他今后去欺骗别人。虽然做母亲的一时能哄得过孩子,但是过后他知道受了骗,就不会再相信妈妈的话。这样一来,你就很难再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了。”曾子的妻子觉得丈夫的话很有道理,于是心悦诚服地帮助曾子杀猪去毛、剔骨切肉。没过多久,曾子的妻子就为儿子做好了一顿丰盛的晚餐。
曾家的这口猪,当时杀了也许很可惜,可是,换来的却是在孩子面前树立了一个诚实的形象,从而也使孩子受到了诚实不欺的良好教育。作为家长,在子女面前更要讲信用,因为孩子往往容易直感地接受父母在生活中不自觉地表现出来的言行的影响,可父母却常常容易忽略这种影响,这是很危险的。如果父母多次失信于孩子,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就会认为哄骗、不诚实是正当的行为,孩子就会养成爱撒谎的不良习惯。
那么,父母应该如何培养孩子言而有信的良好品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