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大学》、《中庸》全都以谨慎独处作为训诫,这是古代圣贤视为最重要的礼节。后人把它引申解释为“不欺暗室”,也就是在别人见不到的地方,也不做那种见不得人的事。所谓的暗室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在一个人单独生活的时候;一是指一个人内心深处的隐秘。当一个人独自生活时,别人就看不到他的言行举动,深藏隐秘的内心深处就更使别人很难了解和看清楚。只有那些有德行的君子才能认识到,在这种时候,尤其要严格注意自己的言行和思想,事事谨慎小心不越礼法,时刻保持警惕,即使任何事都不做,也保持一种令人恭敬的态度,即使什么也不说,也使人感到可以信赖,这才真正是不欺暗室的正人君子!
成功教子黄金法则
修行最重要的在于端正自己的心行,即使只是微细的念头或行为,或者是没有人看得到的地方,都不能够放纵。自己以为没有人看得到,但是天地鬼神看得到,因此古人说“举头三尺有神明”。一个人可以自欺,但是绝对无法欺人。念头即使再微细,总有被人看穿的时候。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仁义礼智信”中的“信”就是指“诚信”。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城市里高楼林立,马路上车水马龙,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使人与人的交往淡化了许多,但诚信之本不能丢。“士无信不立”,诚信既是做人的根本,又是立足社会的基础,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学习做人的过程,可以说,诚信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必修课”。
美国教育家芭芭拉的儿子告诉她,他的拼写得了个好成绩。芭芭拉知道,她的反应将决定下回孩子是否想告诉她,他写了十一个单词,结果错了十个。
一般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说:“我为你骄傲,你真是个用功的孩子,我们会把这个成绩贴在冰箱上,让每个来咱们家的人看看。”
如果这样做,你就是在鼓励孩子把错误看成对自己的否定,下次他考的不好时,就不会把试卷带回家。
芭芭拉认为,不管考试成绩如何,都应该让孩子说实话。她说:“当孩子通过努力得了A时,你要自然地表达出喜悦,并提醒他那些错误的地方不容忽视;当孩子告诉你,他已经努力学习了,但还是错了十个,这真叫人失望时,告诉他不要灰心,每个人都有不如意的时候,坚持下去,成绩一定会有所提高;当他向你解释,现在他意识到了自己没认真对待这次考试,并且说他计划在下周提高拼写成绩时,你要让孩子相信,你相信他的能力,并期待他下一次能取得好成绩。并告诉孩子,错误并不是一件丢脸的事,每一次错误都是一次学习的机会,关键是他能否说实话,而不是为自己的错误找借口。”
孟子把“诚”看作是发扬人的先天善性后所达到的一种最高境界。认为尽心、知性、知天,就是“恩诚”的结果。荀子也把“诚”当作修养的重要方法和内容。他说“养心莫善于诚”,意思是说,培养自己的心,最重要的是要培养诚挚的品德。一个人诚实,优于黄金,重于珍宝。只要能以诚心待人,就会使人感动,因此触及到任何地方都会把事情办好。因为人诚实,一般就不易发生大的差错;诚实就会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真挚纯正,就会得到别人的信服。同样,如果一个人一向说话办事可信可靠,即使偶然一两次说错办错了事别人也会谅解,如果言行不一致,一向不诚实,常用自己的行动“毁自己的诺言”,或喜欢捏造事实,有时说了些真话,也会被认作撒谎。“食言”不但害人,而且害己。是不够自尊、自爱、自重的表现,自己降低了自己的价值。信诚乃做人之本,在这个问题上最能鉴别一个人的灵魂。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世界上惟有诚信,才能发出闪光的青春之光,结出甜美的人生之果。
小列宁8岁时,有一次到姑妈家做客,他不小心打破了一只花瓶,由于害怕,他否认了这件事,母亲对此装作相信的样子,沉默了整整3个月,而在这3个月中撒谎的羞愧感时时折磨着小列宁的心。终于有一天他再也忍不住了,他哭着向妈妈说出了真相,妈妈这才安慰了他,说要写信告诉他的姑妈,姑妈一定会原谅他的,小列宁这才露出了轻松的笑容。在这场激烈的思想斗争中,诚实的高尚品德终于取得了胜利。
一位美国心理学家的调查统计数据令人震惊:在美国7岁的孩子中,98%的孩子都承认自己有过撒谎的经历。对于孩子撒谎,究竟该怎么办呢?
孩子说假话的原因有许多,除了害怕受到惩罚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孩子由于年龄小,分不清是非,他们的多数行为是从成人那里学来的,因此常常说假话。换句话说,就是“有撒谎的父母,就会有撒谎的孩子。”要想帮助孩子改掉撒谎的缺点,父母必须以身作则,自己首先不撒谎。除此之外,还应该掌握以下的一些技巧。
如果发现孩子撒谎时,首先要弄明白孩子隐瞒真相的原因,是怕你生气、怕你不爱他或者只是怕受惩罚,这是相当重要的。
作为父母,应该考虑一下,当孩子犯了错,他除了撒谎,是否就没有其他逃脱或减轻受惩罚的方法呢?
如果在证据确凿时,孩子仍坚持不承认撒谎,你强调的重点在于讨论当事实已经摆在眼前时,他为什么还要坚持否认。这时,父母要尽量控制自己的怒气,否则只会让他更没有勇气去面对真相。
当他对很多事情不断撒谎,或者超出常理地坚持某个特定谎言时,要提醒孩子谎言是经不起时间考验的,可以这样说,“如果真相大白,你想你会怎么样?”
如果你的孩子告诉你实情,一定要记住称赞他,但也不要忘记惩罚。可以说:“很高兴你告诉我了,相信你是可以信任的。如果不说实话,我会罚你两天不准看电视。但现在,你只需要为那个错误承担一定的责任,我把惩罚减少一天。”
处理孩子的说谎,千万不可把孩子的撒谎视为背叛。听着孩子捏造的故事,会让人感到特别痛苦,觉得孩子好像是在愚弄自己。孩子的目的只是要保护自己。作为父母一定要沉住气,不妨这样来问孩子:“如果我如何如何的话,你会有什么感觉?”这会有帮助的。
身为父母,如果丝毫不能接受孩子的坏消息,或者听到来自孩子的坏消息,有着令人恐惧的心理反应。那么是你自己给孩子奠定了撒谎的基础。说谎并不是悲剧,不过这种行为表示孩子有所隐瞒。他不是害怕他的所作所为,就是害怕你。无论孩子说谎属于哪种情况,你只要让孩子体会到你能够适当地处理不当行为,并且考虑他的需要,那么说谎的情形就能得到很大的改善。
立志于道犹入圣域
康熙教子经
子曰:“志于道。”夫志者,心之用也。性无不善,故心无不正。而其用则有正不正之分,此不可不察也。夫子以天纵之圣,犹必十五而志于学。盖志为进德之基,昔圣昔贤莫不发轫乎此。志之所趋,无远弗届;志之所向,无坚不入。志于道,则义理为之主,而物欲不能移,由是而据于德,而依于仁,而游于艺,自不失其先后之序,轻重之伦,本末兼该,内外交养,涵泳从容,不自知其入于圣贤之域矣。
译文
孔子说:“立志于学道。”所谓的“志”就是志向,用心的意思。人本性没有不向善的,因此,人心也没有不正的。但人心的功用则有正和不正之分,这一点大家不能不清楚。
孔夫子有上天所赋予的圣明,还在十五岁时就已立志于学。因此说,“志”是发展道德修养的基础,以前的圣贤没有不是从这里开始的。志向的发展,无论多远大,没有达不到的;志之所向,无论有多大的困难都能克服。一个人如果立志于道,那么,他将以义理作为根本,那么,任何物质欲望都无法改变他的志向。从这点来看,一个人的志向以德为依据,以仁为依托,又有良好的学术修养,自然不会弄错了主次,先后,使主要的和次要的都能照应到,内的、外的都能得到陶冶,还可以从容不迫地深入领会一切。达到这种境界,就已经在不自觉之中渐渐进入了圣人的行列。
成功教子黄金法则
立志与立德向来是密不可分的,正如康熙所说:“立志于道,犹入圣域。”每一位父母都要及时发现孩子的志向,帮助孩子明确自己的志向,然后指导孩子树立志向,并向着志向而不断努力。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孩子取得事业上的成功,而且还可以培养孩子的高尚道德情操。
谢觉哉是我国著名的革命家、新闻家,在他60岁诞辰时,董必武在赠诗中写道:“传家绝业诗千首,报国多方笔一枝;屡有文章惊海内,从无渣滓扰襟期。”这是对他多年从事新闻工作的写照。谢觉哉的儿子亚旭,1971年元旦刚过,就参军了。这时候他的哥哥姐姐都在外地工作,父亲又长期因病住院,所以母亲建议把他留在近处。谢觉哉却不同意,说:“青年人志在四方,父母要支持孩子实现革命理想,还是让他到艰苦的地方去。”亚旭临行前,谢觉哉又叮嘱他说:“亚旭啊,光立志还不够,要坚其志。到社会中去冲、去闯,到部队里去学习锻炼,不要挂念我和家里。”
亚旭所在部队驻扎在一个条件艰苦的山沟沟里,经过一段时间后,他开始流露出后悔的情绪。谢觉哉发觉后,又写信勉励儿子说:“你要立其志,坚其志,这还没有完,更重要的是恒其志,要有恒心,不为开始的一点点困难吓倒,青年人要有志气、勇气,要藐视任何困难,敢于克服一切困难。亚旭,你要有坚定的毅力啊!”
在父亲的教育和勉励下,亚旭增强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坚定了为人民做贡献的远大志向。
北宋大诗人、文学家苏轼说:“宜守不移之志,以成可大之功。”他还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确立了远大志向,就要为之奋斗终生,始终不渝,直至实现预定的目标。可见矢志不移是成就大事的一个重要条件。
在古人的心目中,树立远大志向是非常值得称颂的,“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等名言,直到今天仍为人们所传诵。
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如果孩子树立了远大的志向,他就能够用这个志向去激励自己勤奋,从而实现自己的志向。
有一次,李云经带着儿子李嘉诚到了汕头的海边。他一边指着港口来往如梭的巨轮,一边给李嘉诚讲生活的道理。但是,年幼的李嘉诚对父亲讲的生活道理并没有放在心上,反而对停靠在码头的巨轮产生了兴趣。
他觉得这么大的轮船可以稳稳当当地在海上航行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于是,他指着大船对父亲说:“爸爸,我将来也要做大船的船长!”
父亲高兴地对儿子说:“好孩子,真有志向!但是,做一个船长非常不容易,他必须考虑很多问题,思考必须很全面。”父亲把手放在李嘉诚的肩膀上,说:“你看,现在天气很好,船只在海中航行就比较安全。但是,如果出海后,风暴来了怎么办?做船长的人,就得提前想到这种情况,提早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其实,做任何事情都要像做船长一样,预先考虑周全,随时准备应付一切问题。”
李嘉诚从小就树立了做船长的意识,并向着这个目标而不断努力。虽然,他最终没有做成船长,但是,他一直以船长的意识去经营他的公司和人生。他喜欢把自己的人生比做一条船,喜欢把自己的李氏王国比作一条船。他曾经自豪地说:“我就是船长,我就是这条航行在波峰浪谷中的船的船长。”
魏晋时期思想家、文学家嵇康,是“竹林七贤”之一。他在《家诫》中就教导儿子立志做高尚的人,而且一直做下去,不要半途而废。
嵇康说:“人无志,非人也。但君子用心,所欲准行,自当量其善者,必拟议而后动。若志之所之,则口与心誓,守死无二,耻躬不逮,期于必济。若心疲体懈,或累于外物,或累于内欲,不堪近患,不忍小情,则议于去就,议于去就则二心交争,二心交争则向所见役之情胜矣。或有中道而废,或有不成一篑而败之。”
这段话的意思是:“人如果没有立志,不能算是‘人’。品德高尚之人的心境,是想要做什么就一定要实现。当然要效法好的,须在认真思量议论后,再付诸实施。志向一旦确定,就要心口如一,不要更改。虽然目前自身力量达不到,只要志坚,将来在一定时期内必然成功。如果身心疲倦懈怠,或因外物的牵挂,或受私欲的拖累,对小事和私情摆脱不开,就会考虑去做还是不做,心里引起矛盾斗争,那么小事私情就会占上风,对立志要做的事,有的半途而废,有的功败垂成。”
嵇康的这段教子书,要儿子立志做高尚的人,而且要坚持到底,不为外物私欲所移,在今天看来,仍有积极意义。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学生认为考上大学就可以高枕无忧,因而在他上大学的时候不思进取,更不用功学习了,这就是因为他没有了新的志向,找不到前进的方向;没有了新的追求,上进心自然也就丧失了,当然更谈不上道德修养了。人只要还在成长着,他就必须不断地从一个目标走向下一个目标,没有了远大志向,他的成长和进步就会停滞,人生的辉煌也就不再拥有。“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若没有志向,人生的路也只能走下坡了。所以说,教育孩子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是培养孩子上进心和道德修养的重要手段,是帮助孩子成才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