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康熙教子
19932400000010

第10章 养性(5)

小查里的弟弟西得尼则向众人声称,他将来要扮演米老鼠的这一角色。卓别林知道这件事后十分恼火,马上诉讼于法律,反对年幼的孩子们涉足影片的拍摄制作。

在听证会上,法官的判决对卓别林十分有利。判决不但对他的起诉表示支持,而且同时判决小查理和西得尼在动画片制作中的表演无效。兄弟两人听到了这个消息之后,对他们来说不亚于晴天霹雳。可是,他们的父亲却很严肃地向他们说明了这件事的后果:

如果你们真的打算在演艺界发展,就不应该这么小的年纪就开始步人,这对你们来说没有任何好处。你们会被炒作为儿童演员。等你们长大成人后,再想登台表演时,没有人会喜欢你们。如果真是这种情况,你们就得从头干起,你们肯定要度过一段痛苦的日子,因为在所有人的心目中,你们只是讨人喜欢的小演员。如果等你们长大成人之后,真要想在演艺圈发展,那时候我绝对不会再干涉你们,而且还支持你们。

当时,兄弟俩对父亲的这一举动肯定不理解,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相信他们会逐渐理解父亲的良苦用心。在我国古代,也有许多有识之士教育孩子“不求名利,注重实效”。

徐大椿(1693-1771年),又名大业,字灵胎,晚号洄溪老人。清代江苏吴江县松陵镇人。祖父徐釚,为翰林院检讨,曾纂修《明史》。父徐养浩,精水利之学,曾聘修《吴中水利志》。徐大椿自幼习儒,旁及诸子百家,凡星经、地志、九宫、音律、技击无不探究,尤嗜《易经》与黄老之学。三十多岁的时候又改习武,精通技击及枪棍之法,可以举起三百斤重的大石头。由于自认为文武双全,徐大椿渐渐滋生了骄傲自满的情绪。父亲见到这种情形非常担心,于是经常教导他说:人生天地之间,应以忠信为本,不要贪图功名利禄,只有忠厚诚实,有真才实学,才能造福人类。在父亲的开导下,徐大椿对自己进行了深刻反省,觉得离那些贤仁之士差得很远,于是不畏寒暑,发奋读书。由于他父母体弱多病,大椿习医救人,医术颇高。

灵胎小时候就考中了秀才,不少人劝他步入仕途,光宗耀祖。但他看透官场的腐败,不肯与那些欺压百姓的官吏同流合污。他轻视名利却留心经济,曾两次协助地方兴修水利,取得很大成绩。

有一年,地方乡试,他在亲友的劝说下进了考场。但他认为,科举仕途,功名利禄,只是不屑之事。于是他在考卷上写道:“徐郎不是池中物,肯共凡鳞逐队游?”丢下考卷,扬长而去。

乾隆年间,大学士蒋溥病重,朝廷命召天下名医诊治。灵胎被召入京。他治后,直言不讳地说,蒋溥的病已回天无力。朝廷赞赏他的诚实,要留他在太医院供职,灵胎借故推辞了。回到乡下后,他一面为百姓看病,一面著书立说,批阅了一千多种医著。

我国著名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非常重视德育教育,他从小教育孩子淡泊名利,不慕虚荣,他说:“我始终认为弄学问也好,弄艺术也好,顶要紧的是‘人’,要把一个‘人’尽量发展,没有成为×××家××家之前,先要学做人;否则那种××家无论如何高明也不会对人类有多大贡献。”傅雷先生的话充满哲理,对我们当今社会的父母教育子女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

忍耐一时便觉无事

康熙教子经

天下未有过不去之事,忍耐一时,便觉无事。即如乡党邻里间每以鸡犬等类些微之事,致起讼端,经官告理;或因一语戏谑,以致角口争斗。此皆由不能因一时之小忿,而成争讼之大端也。孔子曰:“小不忍则乱大谋。”圣人之言,至理存焉。

译文

天下不存在过不去的事情,只要忍耐一时,自然就能把事情平息了。就像邻居之间经常因为鸡犬之类的琐碎小事,以致去经官,经过官员诉讼审理;或者因为一句玩笑话,以致于引起口角争斗这都是因为不能忍耐一时的小忿怒而酿成告官诉讼的大事端。孔子说:“小事不能忍受,就要败乱大的谋划”。圣人的话,最深切中肯的道理就含在其中。

成功教子黄金法则

在中国人眼里,忍耐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成熟的涵养,更是一种以屈求伸的深谋远虑。“吃亏人常在,能忍者自安”,是提倡忍耐的至理名言。孔子说:“小不忍则乱大谋”,生活在世上,要想成就一番事业,谁都难免经受一段忍辱负重的曲折经历。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不仅要靠自我教育、自我磨炼,更要靠社会和家庭的教育。

如果孩子无法在小时候得到正确的“耐性”教育,长大后就要承受缺少耐性所造成的恶果。最明显的是,孩子会变得霸道,无法遵守社会规范,凡事以自我为中心。此外,孩子容易被自己的情绪牵制,当事情不符合心意时,无法忍受,不能静心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承受不起挫折,甚至可能对自己没有任何要求,生活欠缺目标,进而影响社会交往。

只有胸怀大志者才会有积极的忍耐之心。如韩信当初曾受胯下之辱,他不是打斗不过别人,而是胸中有报国之宏愿,认为与小人争斗,斗赢斗输都与远谋不利,在小的问题上若不忍让一些,必定会搅乱整个计划,因此,既受辱于胯下,以后还落下被攻击的话柄。当然,忍耐这种形式和内容对人来说是不快的、痛苦的,但是它结出的果实却是甘甜的。

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到处可见。比如,在公共汽车上,因急刹车踩了对方的脚,只要是无意的,踩人的人道个歉,被踩的人,通情达理地看到这是无意的,忍让一点也就过去了。但若两人都不冷静,不忍让,互相指责,咒骂对方甚至大打出手,既污染了社会风气,也互相都气得鼓鼓的。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些古人处世的品格,都值得后人学习,如“后布王石勒不记布衣之恨”就是一例。

一天,后赵王石勒召请武乡所有有声望的老人到襄国来,他们一起欢会饮酒。当初,石勒贫贱的时候,与李阳是邻居,屡次因为争沤麻池互相殴打。而今,李阳因为这样,就不敢进来。石勒说:“李阳是个壮士,争沤麻池一事,那是当老百姓时的怨恨。我正在兼收并容天下,怎能仇视一个普通汉子呢?”立刻传召李阳和他饮酒,石勒拉着李阳的手说:“我以前挨够了你的硬拳头,你也饱尝了我的毒手。”并任命他为参军都尉。石勒胸怀大业,不记前兼忍让昔怨,量才用人的精神,不是多数世人能做到的。

孩子的忍耐力,与其年龄是成反比的。然而,“耐性”这种特质,却必须从小开始培养,否则孩子长大后,他的表现,就很难再符合父母的期望了。父母不能就耐性这一问题,突然对孩子提出要求,孩子从来不曾有过这方面的意识,当然也就无法立即做到。因此,应在幼儿至小学阶段,便开始着力培养孩子的忍耐力、耐性及坚毅能力。具体来说,可采取以下方法:

要教育孩子从观念上明白,积极的忍耐精神是一种高尚的品德修养,不是弱者的表现,而是强者的表现。

俗话说:“弱者不让,让者不弱。”不能认为“忍耐”是无能的表现而被人欺。认为现在这这个社会,软的怕硬的,硬的柏愣的,愣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就是要学拼命三郎,才不吃亏。这样不仅养不成积极忍耐的好品德,还会走向自己良好愿望的反面。

让孩子多参与挑战活动

孩子的兴趣愈广泛,就愈容易磨练出个人耐力。其实,要培养个人耐性,关键就在于建立延迟满足欲望的能力,而在这一过程中,若时间和精力容易消磨,情绪也不会容易波动,耐性自然也就建立起来了。因此,父母不妨安排孩子多参与一些不同类型的兴趣活动。

在游戏中锻炼专注力

专注力是忍耐力的基础,如果孩子的专注力好,自然容易有耐性。  因此,妈妈可多与孩子进行一些有助提高专注力的游戏,例如“找不同”、“找出错”、砌图游戏,甚至简单的聆听故事,让小朋友集中注意力,长时间地专注做某一件事。

教育孩子懂得积极的忍耐是解决复杂尖锐矛盾的良法。

那种遇事不冷静,以争吵反对争吵,以打斗反对打斗,针锋相对,寸利不让的行为只能是推波助澜,火上浇油;以无礼对待无礼,这不仅得不到“礼”和“理”,只能是与无礼和无理的人平分错误的拙劣表演。

建立跳跃可达到的目标

父母可选择一些孩子当下做不到,但本身有能力做到的事情,引导他完成,不要随便让他轻言放弃。与孩子一同订下目标,帮助他不断尝试挑战自己,建立进取之心,例如每星期练习踩单车两次。

另外,亦可安排孩子多参加一些“自我挑战”活动,如军训、历奇训练、野外定向等,磨练个人意志及耐性。

制定目标,适当奖励

孩子拥有目标,做事自然有毅力。当孩子渴望得到某些东西,父母可要求他先达到某些目标,作为正面回报。比如:孩子为画一幅画付出了努力,就奖励他一件玩具。孩子愈大,要求也就可以更加复杂一点,最重要是所订下的目标,必须是清楚、明确及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