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康熙教子
19932400000009

第9章 养性(4)

在母亲的支持下,徐霞客从22岁开始,先后游览了太湖、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华山等地。因为老母在家,每次都是定向而往,如期而归。

勤劳善良的徐母在院里搭架种豆,又能织出像蝉翅一样漂亮的布匹,卖了布,积攒起来供霞客外出作旅费。由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加上有时还被盗、被骗,霞客常常困难得吃不上一顿饱饭。这种情况下,他回家时,只能两手空空。看看上有母亲,下有儿子,霞客往往感到惭愧。这时候,母亲就笑着说:“你外出顺利归来,我就心满意足了。我马上用布去换米,摘豆角做菜,咱母子喝口欢喜酒,吃顿团圆饭。”

在30多年的探险旅行主涯中,徐霞客记下了60多万字的日记,经后人整理成书,即著名的《徐霞客游记》。此书被称为“千古奇书”、“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是一部内容极其丰富、科学价值极高的著作,是徐霞客为科学而探险、为事业而献身的精神的结晶。

要想让孩子从小抛弃私欲杂念,树立远大志向,父母教育子女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使孩子真正懂得“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

一切不平凡的伟业都是有志者创造、发明、成就的。一定要帮助子女树立正确而较高的目标。因为人的能力比自我想象的要大得多,但人要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就需要树立较高的目标并向这个目标拼搏才能取得成功。

立志要从子女年小时就开始,不能慢吞吞地拖到晚年。

虽然常言讲“从小看大,三岁到老”但这种说法不科学,不可取,太绝对。“教子趁小,练功趁早”也是世人的名训。基础打的正,打的牢,打的好,对子女一生的健康成长定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让孩子明白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挫拆和失败都是不可避免的,暂时的,它是通向成功的桥梁。

失败和成功具有同样的价值。只要不气馁,做到“发愤和坚韧”,总有一天会成功,只想不行动的人,是没有失败,但更没有成功。

天变灾异深自儆省

康熙教子经

朕自幼登极,迄今六十余年,偶遇地震水旱,必深自儆省,故灾变即时消灭。大凡天变灾异,不必惊惶失措,惟反躬自省,忏悔改过,自然转祸为福。《书》云:“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固理之必然也。

译文

从我小时候登基坐上皇位算起,到现在已经六十多年了,这期间,有时会遇上地震和水旱灾害,我就一定会自己深加反省,所以灾害和变异马上就消失了。大多时候有了天灾变异,不要惊慌失措,只要回过头来对自己多加反省,忏悔改过,一定会转祸为福的。

《尚书》中说:“顺从道的吉利,悖逆道的凶险,这吉凶的回报,就如同影之随形、响之应声一样。”这本来就是必然的道理。

成功教子黄金法则

孔子说:“君子日三省乎己。”反省,能让一个人明白自己做了些什么,取得了哪些成绩,犯了哪些错误。在反省的同时,积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这种方法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反省,是指用一段时间,把孩子从令人烦恼的处境、诱惑中转移出来;是他平静下来,回想起长辈对他的期望,回复常态的机会。如果反省期间引起孩子更多的注意、精力、不快,或与父母、监护人斗嘴,就注定会失败。

“反省教育法”适用于从18~24个月至5岁左右的孩子。每个孩子情况都有所不同,但一般来说,小于18个月的孩子不能真正明白为什么要反省;而大于5岁的孩子通常需要更复杂的方法去纠正他的行为。

反省期间,孩子不应当和父母或监护人相互影响。反省是一种轻微的、使之暂时孤立的教育方式,其实是想说,“当你这样做之后,你就不能成为我们当中的一员。”

有一位父亲在孩子闯下大祸之后,强压住自己内心的气愤,对着他的孩子说了一则圣经上的故事:“从前有一个非常贪心的不孝子,欺骗父亲说:‘我要从此改过自新,出外做生意。’父亲听信了他的话,于是把所有的家当变卖掉,给他做盘缠。可是因为他好吃懒做又挥霍无度,终于坐吃山空。当他穷困潦倒的回到家时,父亲不但不生气,反而交代太太:‘快去准备洗澡水,再把干净的衣服拿出来。’说完,一点也不嫌弃地就把脏兮兮的孩子一把揽进怀里……”

父亲只说到这里就不再往下说了,儿子也低着头不吭一声。经过一段时间的沉默之后,父亲发现孩子的肩膀竟微微地颤抖着,接着抽抽噎噎地哭了出来。

需要父母注意的是,“反省教育法”都是指向子女的,都是你怎样怎样,我们不妨变换一种方式,指向自己,将“我”的感受告诉对方:

“你这么大声吵闹,妈妈怎么休息呀?”

“妈妈累了,等一会再玩好吗?”

“时间来不及了,东西却还没收拾好,我真为你担心!”

这样一来,孩子感到亲和,不会产生抵触,便能促使孩子进行反省,考虑怎样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

有一个念初中的小女孩,每天都为了在考试中名列前茅而挑灯夜战,因此两个眼睛经常是又红又肿,当母亲的看了自然十分心疼,就要父亲去劝劝她。到了第二天早上,在餐桌上,父亲对女儿说了这么一则故事:

“箭喻经中有一篇文章描写弓与弦的关系。人也像弓与弦一样,如果经常将弦绷得很紧,就会非常容易断掉。为了避免发生这样的情形,因此只在要射出箭之前把弦拉紧就可以了。”

听完了这些话,女儿的神情似乎爽朗多了,从此她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但学习成绩提高了,而且乐于参加学校里的各种社团活动,生活也充实多了。

那么,我们在教育子女对自己的错误进行反省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切忌讽刺挖苦

“这个都干不了,还能干什么?”

“你真不害臊?看看人家邻居的孩子。”

“你能考出好成绩,除非太阳从西边升起!”

类似这样尖酸刻薄的语言,孩子会长期记在心中,接受教育的抗拒性也会长期不能消失。

避免唠叨

某个道理,孩子明明已经知道,仍唠唠叨叨地说个没完,从心理学上来讲,这种唠叨是一种重复刺激,会对大脑皮层产生保护性抑制,因此你越说他越听不进去,甚至还会冲撞。

不可“张冠李戴”

把别人身上出现的不良倾向和坏事,不分青红皂白地迁移到孩子身上,想当然地千叮咛万嘱咐,这就把他过于看“坏”了。这显然与青少年富有的上进心和好胜心相悖,从而把孩子的感情推向对立面,造成孩子对你的说教充耳不同,甚至还会反唇相讥。

不可威胁呵斥

“大人在说话,小孩子少插嘴,真不懂礼貌!”

“你要再不听话,非打断你的腿不可。”

这样的语言会使孩子产生恐惧和反感,久而久之,会在心灵上烙下抵触的印痕。

虚名无益有实则名

康熙教子经

程子云:“有实则有名,名实一物也。若夫好名者,则徇名为虚矣。如‘君子疾没世而名不,’谓无善可称耳,非徇名也。看来有一等好名之人,惟名是务,不着一毫诚实之处,只管行去,不惟无分毫之实,究至于名亦不能保。”程子此言,可谓力行之要道也。

译文

程子说:“能够做事,把事做好,立了功,就自然有了好名声,名声和事功其实就是同一件事,至于那些喜欢名声的人不顾一切地去追求虚名,结果是什么也得不到。正如孔子所说的那样:‘到死而名声不被别人称述,君子引以为恨。’意思是说,由于没有美好的品德而不能被别人称颂,是君子一生中最遗憾的事情;而不是说君子会不顾生命去追求名声。有一种喜欢重视名声的人,把名声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却不肯在诚实上花一分力气,结果不只是没有一分一毫的事功,甚至连自己原有的名声也保不住。”程子的这些话,可以称得上是重视实践的关键语言。

成功教子黄金法则

在充满诱惑的纷繁世界里,名利和私欲是可卡因,是美酒,而淡泊是矿泉水,是清茶。安守淡泊的生活,并且能以淡泊为心态来对待生活的诱惑和干扰,就会让自己的灵魂安然如梦。淡泊名利,并不是不思进取、碌碌无为,而以一颗平常的心来泰然面对人生。

喜剧大师查理·卓别林于1927年与妻子林达·格雷宣告离婚。这时,他的资产高达60万美元,这在当时的美国,堪称十分富裕了。离婚后,卓别林的两个儿子,小查理和西得尼跟母亲生活。在随后的几年内,卓别林很少与两个儿子联系。

1932年夏天,林达安排两个儿子和她一起出演《小老师》这部影片。这件事在媒体当中引起了很大的轰动,成群的摄影师和记者把他们团团围住。

7岁的小查理在众人面前宣称,他喜欢西部牛仔之类的角色,将来会往这方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