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山河长吟
19229500000024

第24章 火卷:黄土风物(5)

数百年过去了,白云山的香火越浓盛,每年的三月初三,真武祖师降生日;四月初八,白云观修成之时;九月初九,真武祖师飞升之日;这里都要举行盛大的庙会,朝山的香客如滚滚之黄河水。观里主持进行浓重的宗教仪式,来自陕、晋、蒙、宁等地的群众则观光拜圣,求神赐福,物资交流,联络友谊。

白云观的真武祖师殿前可以抽签,都说很灵验。多少年来,不断有人登山求教,预测心事。应验者便纷纷捐款续建,当朝者更不拂民意拨资补葺,使道观规模越来越大,共建起大小庙堂99座,占地8、1万平方米,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明清古建筑群。明神宗皇帝朱翊钧当年颁施给白云山的圣旨原件,现依然完好地保存在山上。

20世纪中叶,大概是1947年秋天,伟人毛泽东转战陕北闹革命,曾两次登上白云山,赏古迹,揽名胜,展望北国风光,连绵起伏的黄土高原和滚滚向前的黄河波涛使他激情满怀,在山上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共渡了重阳佳节。据说他当时正准备东渡黄河领袖于朝,兴之所至便在真武祖师殿前抽了一签,结果是“日出扶桑”上上好签,一路顺利打进了北京城。

领袖亦人,因之有常人的一面,况且毛泽东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深谙其道。后来毛泽东也成了神,这个签事就只能当野史来传闻了。

土生土长的陕北著名作家路遥,躲在故乡的一个山中写完了小说《人生》之后,也曾到白云山上来抽过一签,曰“鹤鸣九洲”,于是一炮打响,闻名全国。

我的文友和邻居黄河浪,也是陕北的一位浪侠才子,他曾在白云山上抽过一签,签语上说他是天上飞的鸟儿,找不到落脚的地方。果真他多年流浪于西安、深圳的文坛,虽著述不少,可最终没有一个固定的单位,颇让人感到遗憾,只有在他壮心未竟英年早逝后,才长眠于故土。

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纷纭人事,我不能一一例说了……

这些趣事,为白云山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其实,人生无常,福祸有之,巧不巧在于机缘,信不信在于自己。不过,白云神山的秀姿灵韵却是有目共睹的。

白云山道教的音乐,被誉为圣境仙乐。明代有北京的道士前来协助教务,因此在民间古朴悠徐的传统音乐之中,渗进了庄重肃穆的宫庭之味。后来,白云山的道士云游江南,又带回了婉转秀美的南方之韵。并且在长期的演出活动中,道士们吸引了晋剧、唢呐、民歌中的一些技巧,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堪称白云神韵。

坐在空旷的黄河滩上,聆听山间飘来的缕缕仙乐,是莫大的享受。白云凝结、时空停止,我们的灵魂得到净化……

西津寺

黄河西岸的断壁上,雄立着一棵身杆苍劲、枝叶繁茂的古柏树。树上挂着一口大钟,钟下蹲着两只石狮子。狮子背后有一块平地,平地上座落着一个小庙堂,这就是西津寺。

在老树下,可以眺见山脚黄河波涛的走势,这儿是秦晋峡谷的上段,黄河大气自信地开山劈道,与中游延川那儿的急迫多弯相比,显得从容多了。因此,人的心胸也跟着开阔,豪气陡然而升,敲一敲大钟吧,清亮的佛音便随着你的手指传开去,于峡谷中悠悠而旋。西津寺的对岸是山西地界,那儿的山头本来还有一座东津寺,都是清代所筑,都寄托着人们祈求平安的心愿。然而,东津寺早已毁掉,灾祸也就降至。

多半个世纪前,日本侵略军长车直入,自东北捣中原,最后来到黄河边,遭到强烈阻止。日军的部队就活动在山西的河岸上,而八路军的指挥部,则驻扎在西津寺。面对面的战斗,打了不知多少次,最终,日军没有过得了黄河。尽管他们有飞机大炮,可黄河西岸的防线巍然不摧,西津寺的老树古庙高耸于崖。后来,人们说:有西津寺的佛保佑咱们呢。究竟是佛法无边,还是母亲河的巨浪发挥了作用,反正黄河以西的半壁土地没有受到践踏。其实,在老百姓的心目中,那时的红军、八路军就是佛、就是神、就是救星。西津寺只是象征,只是山里人模糊的纯朴的代码罢了。

西津寺背后的高山上,有一系列大自然的风蚀杰作,有的像驼队远行,有的似跪猴望月;有的俨若壁画,有的酷如天书。岩石间长起一棵绿树,添了盎然诗意;乱岗上盛开几丛野花,绽出许多浪漫。这些风雕岩塑洋洋大观地排列在河岸高处,透着神秘的情致。当地土著说:刘秀曾在这儿藏身过哩。那儿还有他留下的什么什么……

西津寺的脚下,偏北不远处,有一大片开阔的沙滩,生长着密密麻麻的枣树。艳红的枣子伸手可摘,酸甜爽口。尝枣而行,进到深处,临河有一个小院,过去是水管站,现在挂了个黄河渡假村的牌子,里边可以休息,可以吃饭,可以住宿。几把椅子往院坝上一放,人仿佛就坐在了水面上。看着风景,听着涛声,吃着红枣,你突然会感到:黄河是这么可爱啊。

渡假村有个小轮船,专门载客在河上漂流,那又是一番惬意的感受。人在船上,船在河中,河在大峡谷间。船在流,人在流,两边的峭壁也在流,堪称画中之游。

从低处再看西津寺,那棵老树宛如一个历尽沧桑的老人,它在向你微笑,向你祝福,为你做永恒地守望。

黄河乾坤湾

雄奇的黄河以弯折多变著称,向有九曲之誉。其实,在它5464公里的流程中,何止九曲?只不过中国人习惯用九字来代表多而已。在众多的黄河大拐弯中,拐的最秀丽、最漂亮、最有历史感和文化感的,当数陕西延川县境内的乾坤湾了。

早就看过乾坤湾的照片,也早想去目睹它的风采,可一直没有机会。一是杂事缠身抽不出时间(当然还要有心情),二是交通不便(离主要公路较远,下雨天无法通行)。

今年国庆假期,得到延川县李副县长的支持,让他的司机小杨师傅陪我跑一趟。

车出延川县城,沿清涧河南下。路上正在施工,这儿是国家西气东输的干线,只见工人们在地上挖出长长的深沟,然后将粗大结实的天然气管埋下去,由于是土路,车辆多,扬起的灰尘遮天蔽日,前后数米看不清东西。

时行时停,东躲西让,走了约8公里后,来到一个叫马家河的地方,出现三条岔路,小杨说:东边的路去延水关,中间的路本来可以到土岗,可前几天下雨塌方路断,现在只能从西边走。于是,我们离开清涧河,拐上了西边的山路。车在沟里盘旋而上,一会儿就爬上山顶。举目远眺,黄土高原的风光尽入眼帘,那纵横起伏的山峁从脚下铺向远方,沟壑深切,地表破碎,线条的变化交错如人的大脑一样丰富而复杂,给人目不暇接的感觉。黄土高原的山看不出一点儿高峻和巍峨,可它的敦实与深厚让你心襟开阔,它的赤裸与坦荡又使你感到亲近随意。

两个小时后,车开到了简易公路的尽头。尽头处是黄河西岸边一个高高的山岗,三面是陡坡,只有一径可入。这是土岗乡的所在地,短短的一条百米长的街道横在山岗上,人们蹲在几家小商店门前晒太阳,一派安详自在的样子。我们的到来,除了扬起一阵浮灰,气氛再没有任何的变化。待我下车,掏出相机准备拍照时,他们才一轰而散。惊扰了他们平静的生活,我稍稍觉得有些不安。

在乡政府休息、喝茶,打听去乾坤湾的路况,乡长高兴地说:“你们的运气好,路行哩。前几天还下雨,上下都不通。我给小程村的程海村长打个电话,你们今晚就住在他家吧。”车往回折了一公里,然后离开大路,顺一条土便道向东边的黄河峡谷滑下去。路面似乎是随着山势临时挖出来的,有些地方在山包与山包连接处,刚够小车的两个轮子通过,两侧则是悬崖。我的眼睛直视前方,不敢左顾右看,把一切都交给了司机。幸好小杨师傅有丰富的山路驾车经验,他稳稳地打着方向盘,不露丝毫的紧张。

从土岗到乾坤湾只有15公里,我们走了整整一个小时。路上行人很少,基本上是荒坡野岭。终于见到前方一个赶路的妇女并伸手挡车,就停下来带上了她。那妇女的孩子在乡上读高小,她就在学校的旁边租了一间房子为孩子做饭。每个星期天,她抽身回家来照料一下。经常是步行,单程5个小时,来回需一天。偶尔能遇到农民的毛驴车到乡上买东西,就可以搭个方便。

下午6时半,我终于站在了乾坤湾的崖头。这时,太阳已经滑到了山后,没有光芒的折耀,山野变得更加清晰。在天黑之前的这段时间里,视线异常地柔和亲切。我清楚地看到,黄河在面前拐了个“S”形的大湾,湾里藏着两个小村,一边是山西的河怀村,一边是陕西的伏义河村。第一个湾道叫乾坤湾,对面的河怀村像一只巨大的圆圆的葫芦系在那儿,葫芦上的坡地、窑洞、树林充满生机。已是做晚饭的时候,有几缕炊烟淡淡飘起,一阵人喊狗吠声也隐约传来。葫芦的周围是深陷的圆形峡谷、平荡的河水、再远处又是连绵不尽的山峦了。望着这份奇秀和天工造化,你不由地要赞叹黄河真是个大手笔,它随意地在地上划了一下,就勾出了一个千古绝景和微妙的暗示,然后让人们来琢磨和研究大自然中包含的灵韵及天地人之间的关系。

之所以叫乾坤湾,是因为传说中的三皇之一的伏羲,在这儿居住时,常来“S”形的湾道仰观天象,俯视河山,根据自然的风水现象创造发明了八卦图和太极阴阳学理论,开创了华夏文明的先河。他将世间万物划分为阴阳两极,在八卦图上用黑白显示。比如太阳为阳,土地为阴;男性为阳,女性为阴。只有阴阳互合,事物才能生长。从而总结出了气候变化、人类繁衍等自然发展的规律。伏羲的思想提供了人们认识生活的理论基础,影响力久远。现在,中国的太极拳、八卦莲花掌等武术精华,就是在太极阴阳理论上发展起来。农民对于季节变换的掌握,耕种时令的安排,仍然按照阴历来进行。

以上传说不是无稽之谈,有比较充分的依据,因为下游的伏义河村,在远古时可能就是伏羲村,乃伏羲出生、成长的地方。据《延川县志·道光本》记载:今伏义河村,在清代前叫伏羲河村。由于“羲”与繁体的“义”字结构相近,在方言中音也相似,后来人们为了方便书写,就将“羲”字写成“义”了。此外,伏羲的父亲雷神的居住地雷泽,就在延川县土岗乡的雷家岔村,离这儿很近。

我们虽然没有做详细的考察,可眼前这黄河的拐弯形状,正如太极阴阳八卦图中的“S”,而河怀村与伏义河村所在的两个山头,恰似两条平放的“阴阳鱼”,这是极为生动的现实写照。夜幕已经降临,两个小村都亮起了灯火,岁月的发展与生息的延续从未停止。

我们离开乾坤湾,返身去山梁后的小程村。

坐在村长程海的家里,一盘大红枣吃得人肚胀,一碗玉米粥香得人周身舒坦。

在与村民的交谈中我得知,乾坤湾的宣传和研究,与一个人关系很大,他就是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会长、油画家靳之林。2001年秋天,年逾七旬的靳教授从北京来到延川写生,看见乾坤湾后就爱上这地方,于是一住数月,除了画画,他还跑到县上去要经费为小程村拉来电源,又在乾坤湾上树起石碑,刻写了碑文。2002年春节,他又发起在这儿召开了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延川年会,来自国内外的几十名学者共睹了乾坤湾的神采。村里的许多妇女在靳教授的辅导下,剪纸艺术大大提高。我参观了村长邻居冯秀珍的作品,已摆脱了传统的单纯的旧样式,完全是面对乡土现实生活的创作。比如她有个题名为“清水关”的剪纸,上面表现着黄河里的板船工,河岸上的石碾子,正在爬山的农民,还有毛泽东住过的三眼窑,窑前的枣树等等,内容丰富而含意深刻,让人刮目相看。她们的剪纸已开始带来经济效益,被外地的游客购回去收藏或做装饰用。现在,小程村是延川县委县政府命名的“民间艺术村”,延川县则是国家文化部命名的“全国现代民间艺术之乡”。

夜晚,躺在宽大温暖的土炕上,我想着一个艺术家的良知和奉献,想着黄河人民内蕴的智慧,想着黄河的天文景观与古老民族的融合积淀,想着这块保存完好的原生态的民俗文化土壤,竟然久久不能入睡。

第二天清晨,窗户纸刚泛白,我翻身下床,又走到黄河边来。这时,峡谷里罩着一层薄雾,乾坤湾像个刚苏醒的少妇,温柔恬静地躺在高原的怀中。黄河水在人们印象中向来是浑浊的,激荡的,可在这儿呈现出一种安谧平和的阴柔美态。我想,远古的伏羲迷上她,近时的画家喜欢她,国外的游客赞美她,不是没有道理的。

山梁上响起喇叭声,小杨已开车过来。

在崎岖坎坷的黄土便道上继续往前行驶,路旁的枣枝儿不时地敲打着车窗。想着一路的险途,我感到乾坤湾真是一个藏在黄土高原深处的佳人,谁要领略她的美丽可不容易呢。要把乾坤湾开发介绍给国内外的旅人,的确有很多困难。

也或许,就让她保持在原始的氛围中,可能更具有一种旷远的吸引力。

伏羲村

这村子不大,几十户农家,数百口人,一色的土窑洞。它静静地聚集在半圆的黄河滩上,背靠陡耸的山峦,村前的黄河弧形绕过,河水那岸是刀砍斧劈般的断层,悬崖上的两块石头像两只猴子,蹲在那儿注视着沙滩。

由于交通不变,这村子仿佛与世隔绝,很少有外人来,因此也蓄养着一股自在独立的远古之气。不过,近时,村民们平淡的生活氛围正逐渐被打破。在站立着石磨、碾子、果树的湿润的村道上,已辗上了汽车轮胎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