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八闽魅力:福建文化特色与形态
18680800000010

第10章 蔡襄为官清廉书艺高深

蔡襄,字君谟,原籍福建仙游枫亭乡东垞村,后迁居莆田蔡垞村。

先后在北宋王朝中央政府担任过馆阁校勘、知谏院、龙图阁直学士、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等职,出任福建路转运使,知泉州、福州、开封和杭州府事。他为官清廉,深为人们所敬重。

蔡襄为人忠厚、正直,讲究信义,且学识渊博,书艺高深,宋代书法素有“苏、黄、米、蔡”四大书家的说法,蔡襄书法以其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

蔡襄的先祖蔡谟后裔蔡用元、蔡用明兄弟在唐懿宗时举家南迁于仙游,传至第五代蔡宗盛,晚年请了一位地理先生,择地建茔于“五龙盘珠”中座山峰山腰。百年之后,蔡氏族人子孙昌盛,出人头地,蔡姓遂成望族。

其父蔡诱为人笃实憨厚,勤劳俭朴,其母卢氏端庄贤淑,性情温柔、知书达理,夫妻相敬如宾,过着男耕女织的自耕农生活。且好善乐施,修桥铺路。

一天夜里,卢氏得一梦,梦见青泽亭泗州文佛对她曰:“多行善举,可得三子,将来必成大器。”卢氏醒后,把梦语告知夫君,相信无疑,自此之后扶贫济困,更为不吝,名闻乡里。

1012年,卢氏临盆将至,忽见夜空霞光闪烁。一道红光从卧牛山峰顶射至室里,晶辉夺目,并有香氤氲不散。此时卢氏腹震,婴儿“哇!哇!”坠地。母子平安,夫妇眉开眼笑,希望此子将来亦学父辈,共襄义举,故取名“蔡襄”。

蔡诱虽是农家,却含辛茹苦把儿女抚养长大,精心教诲。他们又都是有文化的,蔡襄父母对子女从小就给予文化知识启蒙教育,蔡襄4岁始就跟父母读书识字。

蔡襄少年时在积善寺读书,因为家境贫寒,许多人看不起他。有一天,寺里的一只白鸡不见了,其实这只鸡是窜到山洞里吃蚯蚓,整天不出来,但一些人硬说是他偷走了。

蔡襄一再解释,那些人依然不相信他。蔡襄只好离开该寺。后来,他考中进士,功名出仕知泉州府,为表白自己昔日清白和受冤之误,便捐钱重修积善寺,并把该寺名改为太白峰寺,还亲笔题写了“太白峰”3个字,寓意为判断问题时要有根据,不要凭空想象,造成误会。

1043年,蔡襄主持谏院衙署,遇事从不回避,奏疏忠诚恳切,大都关系天下利弊、一时缓急。他认为国家安危取决于人事,国君要知人善任、辨别邪正。

由于有蔡襄这样的人直言敢谏,那些权贵心怀畏惧,多有收敛。后来,蔡襄调任福州知州、福建路转运使等。1051年,蔡襄回朝修《起居注》,参加政事。

蔡襄曾两次知泉州,他在泉州任上,首先整顿吏治,又修建沿海州县城池,加强军事防备,教习舟船熟记水势,防备海寇。

泉州城东郊有洛阳江,下游出海口江面宽五里,有渡口名万安渡。“每风潮交作,数日不可渡”,“沉舟被溺,死者无算”。

1053年,王隽首倡建造石桥,蔡襄主持这项工程,费时6年多,称名万安桥,又称洛阳桥。于是“渡石支海,去舟而徒,易危为安,民莫不利”。

洛阳桥建成后,蔡襄亲自撰写《万安渡石桥记》,刻碑立在左岸。此碑文章简约,书法遒劲,镌刻传神,被誉为“三绝”。

宋代书法素有“苏、黄、米、蔡”四大书家的说法,他们四人被认为是宋代书法风格的典型代表。前三家分别指苏轼、黄庭坚和米芾。

蔡襄书法在其生前就受时人推崇备至,极负盛誉,最推崇他书艺的人首数苏东坡、欧阳修。苏东坡在《东坡题跋》中指出:“独蔡君谟天资既高,积学深至,心手相应,变态无穷,遂为本朝第一。然行书最胜,小楷次之,草书又次之……又尝出意作飞白,自言有翔龙舞凤之势,识者不以为过。”

欧阳修对蔡襄书法的评价真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欧阳修说:

自苏子美死后,遂觉笔法中绝。近 年君漠独步当世,然谦让不肯主盟。

黄庭坚也说:“苏子美、蔡君漠皆翰墨之豪杰。”

蔡襄挥亳作书必以茶为伴。对这样一位十分喜爱茶叶,尤其是对福建茶业有过重要贡献的朝廷命官,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古代的茶学家。

蔡襄的《茶录》以记述茶事为基础,分上下两篇。上篇茶 证:“论茶的色、香、味、藏茶、灸茶、碾茶、罗茶、候汤、盏、点 茶”;下篇器论:“论茶焙、茶笼、砧椎、茶铃、茶碾、茶罗、茶盏、茶匙、汤瓶”。

《茶录》最早记述制作小龙团参入香料的情况,提 出了品评茶叶色、香、味的内容,介绍了品饮茶叶的方法。是继唐代陆羽《茶经》之后最有影响的茶书。

[旁注]

翰林学士 古代官名。学士始设于南北朝,唐初常以名儒学士起草诏令而无名号。唐玄宗时,翰林学士成为皇帝心腹,常常能升为宰相。北宋翰林学士承唐制,仍掌制诰。此后相沿至明清,拜相者一般皆为翰林学士之职。

进士 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此称始见于《礼记·王制》。

苏轼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词开豪放一派,书法擅长行书、楷书,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

米芾 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天资高迈、人物萧散,好洁成癖。被服效唐人,多蓄奇石。世号米颠。书画自成一家,能画枯木竹石,时出新意,又能画山水,创为水墨云山墨戏,烟云掩映,平淡天真。

黄庭坚 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之称。

《茶经》我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由中国茶道的奠基人陆羽所著。此书是一部关于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著,它将普通茶事升格为一种美妙的文化艺能,推动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

[阅读链接]

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评论蔡襄的草书道:“以散笔作草书,谓之散草,或曰飞草,其法皆生于飞白,自成一家。存张旭怀素之古韵,有风云变幻之势,又纵逸而富古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