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八闽魅力:福建文化特色与形态
18680800000009

第9章 韩琦勇担三朝社稷之臣

韩琦,字稚圭,自号赣叟。1008年出生在世宦之家,其父韩国华任泉州剌史时生下韩琦。韩琦3岁父母去世,由诸兄扶养。

史载韩琦“既长,能自立,有大志气。端重寡言,不好嬉弄。性纯一,无邪曲,学问过人”。

1027年,韩琦弱冠之年考中进士,名列第二,授将作监丞、通判淄州。入直集贤院、监左藏库。1034年月迁开封府推官。1035年,迁度支判官,授太常博士。1036年,拜右司谏。

韩琦在担任谏官的三年时间内,敢于犯颜直谏,诤言谠议,“凡事有不便,未尝不言,每以明得失、正纪纲、亲忠直、远邪佞为急,前后70余疏”,尤其以1038年所上《丞弼之任未得其人奏》最为知名。

当时灾异频繁,流民大批出现,而当朝宰相王随、陈尧佐,参知政事韩亿、石中立却束手无策。韩琦连疏4人庸碌无能,痛陈宋朝80年太平基业,绝不能“坐付庸臣恣其毁坏”,结果4人同日罢职。韩琦一时名闻京华。

韩琦还严厉抨击当时的社会风气和官场腐败作风,建议宋仁宗先从朝廷内部“减省浮费”、“无名者一切罢之”。名相王曾称赞他说:“今言者不激,则多畏顾,何补上德?如君言,可谓切而不迂矣。”

1039年,四川旱灾严重,饥民大增,韩琦被任命为益、利路体量安抚使。他到四川后,首先减免赋税,“逐贪残不职吏,汰冗役数百”,然后将当地官府常平仓中的粮食全部发放给贫困百姓,又在各地添设粥棚,救活饥民多达190万人,蜀民无不感激地说:“使者之来,更生我也。”

1043年,韩琦、范仲淹奉调回京,同任枢密副使。当时国子监直讲石介听说韩、范两人来朝中供职,特意写了一首《庆历圣德诗》,其中称赞韩琦说:“予早识琦,琦有奇骨,其器魁落,岂视店楔。其人浑朴,不施剞劂。可属大事……。”

面对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国势,韩琦提出以整顿吏治,选拔人才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措施,于当年范仲淹在《答手诏条陈十事》中所列出的10项改革方案基本一致,切中时弊。

这次由范仲淹主持,韩琦、富弼等人积极参与的政治改革,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庆历新政”。

韩琦在地方官任上,治军有方,理民得法,“所至设条教,葺帑廪,治武库,劝农兴学,人人乐其恺悌”。1047年,韩琦为京西路安抚使,自扬州徙知郓州。年末,韩琦徙知成德军,后又移知定州。

定州久为武将镇守,士兵骄横,军纪松弛,韩琦到任后首先大力整顿军队,采取恩威并行办法,对那些品行恶劣的士兵毫不留情地诛杀,而对以死攻战的则予以重赏,后来他又研究唐朝名将李靖兵法,仿作方圆锐三阵法,命令将士日月操练,结果定州军“精劲冠河朔”。

1055年,韩琦以身体有病自请改知相州。在家乡,建造昼锦堂于州署后园。1056年,韩琦被召还为三司使。八月,拜枢密使。当年,韩琦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1059,迁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

1063年,宋仁宗病死。赵曙即帝位,是为宋英宗。英宗即位之初,因病由慈圣太后曹氏垂帘听政,太后与皇帝之间关系颇为紧张。

为了调解两宫矛盾,韩琦和欧阳修费了不少精力。韩琦、欧阳修进见太后,太后呜咽流泪,诉说自己的委屈,并说:“老身殆无所容,须相公做主!”

韩琦说:“此病故耳,病已,必不然。子疾,母可不容之乎?”

见到英宗,英宗则又对韩琦说:“太后待我无恩。”

韩琦劝慰道:“自古圣帝明王,不为少矣。然独称舜为大孝,岂其余尽不孝耶?父母慈爱而子孝,此常事不足道;唯父母不慈,而子不失孝,乃为可称。但恐陛下事之未至尔,父母岂有不慈者哉。”

从此以后,两宫关系渐渐缓和。

1064年,英宗病愈,在韩琦的劝说催促下,皇太后撤帘,降手书还政。后来,韩琦进右仆射,封魏国公。

1067年,英宗病死,赵顼即位,是为宋神宗。韩琦拜司空兼侍中。

1073年,韩琦还判相州,第三次为官家乡,终于实现了“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的愿望。1075年在相州溘然长逝,享年68岁。神宗御撰墓碑:“两朝顾命定策元勋”。谥忠献,赠尚书令。

韩琦“相三朝,立二帝”,当政10年,与富弼齐名,号称贤相。欧阳修称其“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

除政事之外,韩琦著作有《二府忠论》5卷、《谏垣存稿》3卷、《陕西奏议》50卷、《河北奏议》30卷、《杂奏议》30卷、《安阳集》50卷等。一生写了大量诗文,大多收入《安阳集》行世。

[旁注]

弱冠之年 古代表示已成年,指年纪刚到成年的时候。古代男子,至20岁,便要在宗庙中行加冠的礼数。加冠后,由贵宾向冠者宣读祝辞,并赐上一个与俊士德行相当的美“字”,使他成为受人尊敬的贵族。

谏官 我国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谏官的设置比监官早。春秋初年齐桓公设大谏,为谏官设置之始。宋改补阙为司谏,改拾遗为正言,并置谏院,作左右谏议大夫为长官,司谏、正言为其所属。

范仲淹 字希文,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宋仁宗亲政后,担任右司谏一职。后与富弼、韩琦等人参与“庆历新政”。提出了“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等10项改革建议。

国子监 我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明朝时期行使双京制,在南京、北京分别都设有国子监,设在南京的国子监被称为“南监”或“南雍”,而设在北京的国子监则被称为“北监”或“北雍”。

李靖 字药师,隋末唐初将领,是唐朝文武兼备的著名军事家。后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李靖善于用兵,长于谋略,著有数种兵书,惟多亡佚。

枢密使 我国古代官职,始置于唐后期,以宦官充任,五代时改由士人充任,后又逐渐被武臣所掌握,办事机构也日益完善。后来,枢密使把军政大权握于一己之手以便宜从事,枢密使的职掌范围扩大到了极限,枢密使的地位迅速上升。

欧阳修 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阅读链接]

韩琦历官将作监丞、知制诰、任扬州、郓州、定州、相州知府,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司空兼侍中,官至宰相,与范仲淹并称“韩范”,名重一时。

而且家中聚书万余卷,皆经其点校,丹黄粲然,列屋而藏,在安阳故里筑“万籍堂”藏书楼,与欧阳修“六一堂”、司马光“读书堂”均为大臣中藏书最多者之一。子韩忠彦、孙辈韩侂胄均能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