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常识
18113800000008

第8章 历代作家作品

历代的作家作品可谓汗牛充栋,仅一部《全唐诗》就包括2000多位作者,将近5万首诗。后世文化更加普及,而先进的印刷术又使文学作品得以在更广的范围传播,因此宋以来传世的文学作品就远远超越前代。但是,最优秀的作家作品总是有限的,就唐诗而言,留下作品超过100首的诗人就只有114人,而入选《唐诗三百首》的诗人则只有75人。我们这里介绍的是经过历史淘洗,最值得我们了解的那些名家名作。

风骚

“风”即《诗经》中的《国风》,“骚”即《离骚》,“风骚”代指《诗经》和《楚辞》,它是中国诗歌的两大源头。

《诗经》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本名《诗》,或《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共收录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共305篇,按音乐性质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诗经》内容十分广泛,几乎涉及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深入到当时人们内心情感世界的各个层面,堪称周代社会历史的形象画卷,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主要采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语言朴素优美,韵律和谐,句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多采用重章叠句,写景抒情极具感染力。《诗经》中的《关雎》、《蒹葭》、《君子于役》、《伐檀》、《采薇》等名作,如今进入了各级教材,各年龄段、各文化阶层的人都爱诵读这部诗集。

屈原(前340?—前278?)

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战国时楚国杰出的政治家,伟大的爱国诗人,楚辞的创立者。官楚怀王左徒、三闾大夫,博闻强识,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为楚怀王所倚重。主张修明法度,举贤任能,联齐抗秦。后受到显臣靳尚等的谗毁,被怀王疏远。顷襄王即位后屈原还遭到放逐,最终自投汨罗江而死。屈原坚持真理、独立不迁的人格魅力,鼓舞和感召了华夏无数儿女。我国民间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的习俗源于对屈原的纪念。屈原开创了“楚辞”这一新诗体,他的作品大量使用香草美人的象征手法,把浓烈的激情和奇幻的想象结合在一起,充满着浪漫主义色彩。《离骚》是一首带有自传性质的长篇抒情诗,为中国诗歌史上的绝唱。其他重要作品如《九歌》包括《国殇》、《山鬼》、《湘君》、《湘夫人》等11首诗,《九章》包括《涉江》、《哀郢》、《橘颂》等9首诗,而《天问》一诗则一连向苍天提出172个问题,是中国诗歌史上的奇作。

屈宋

楚辞代表作家屈原和宋玉的并称。宋玉继承屈原,对楚辞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他有《高唐赋》、《九辩》等名作,后者是中国文学“悲秋”情感的源头。

贾谊(前200—前168)

河南洛阳人。西汉著名文学家。曾官至大中大夫,因力主改革受权贵中伤,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后改为梁怀王太傅。贾谊以政论散文和骚体赋著称于世。《过秦论》和《陈政事疏》(一称《治安策》)是其散文的代表作。前者由秦之兴亡,论及治国之道,开“史论”之先河。贾谊继承楚辞的风格,写有《吊屈原赋》、《鸟赋》等骚体赋,对汉赋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司马相如(约前179—前118)

字长卿。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西汉著名文学家,汉代辞赋家的代表。少年时好读书、击剑,汉景帝时游梁孝王门下。奏《子虚赋》和《上林赋》,名动一时。他的辞赋名作还有《长门赋》、《大人赋》等。这些作品结构宏大,辞藻富丽,气势恢弘,为汉大赋的典范。

枚马

汉赋著名作家枚乘、司马相如的并称。枚乘(?—前140),字叔,淮阴人。其《七发》是标志汉大赋正式形成的作品。

东方朔(前154—前93)

字曼倩。西汉辞赋家。东方朔上书自荐,汉武帝诏拜为郎。他性格诙谐,言词敏锐,滑稽多智,常在武帝前谈笑取乐,“然时观察颜色,直言切谏”。代表作有《答客难》。

扬雄(前53—前18)

一作杨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西汉辞赋家、哲学家、语言学家。其辞赋与司马相如齐名,二人并称“扬马”。扬雄辞赋名作有《甘泉赋》、《羽猎赋》。

汉赋四大家

指汉赋著名作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班固的《两都赋》开创了京都大赋之体,张衡的《二京赋》也是京都大赋代表作,二人并称为“班张”。

蔡琰(177—?)

字文姬。陈留(今河南开封杞县)人。汉末女诗人,蔡邕之女。博学,有才辩,通音律。其《悲愤诗》叙写个人悲惨遭遇,反映了当时人民在战乱中所经受的痛苦。

《古诗十九首》

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集,共19首,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所编《文选》。这组诗虽非一人一时一地所作,但大多以简短的形式、朴素白描的手法抒写离情别绪,充满着感伤和悲苦的情调,感染力很强。《古诗十九首》是中国五言诗成熟的标志。其中的《涉江采芙蓉》写失意游子怀念妻子,《迢迢牵牛星》从女性角度写相思,都深婉感人。

三曹

指曹操及其子曹丕、曹植。他们是汉末建安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因他们特殊的政治地位而成为建安文学的领袖和杰出代表。

曹操(155—220)

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在汉末军阀兼并战争中,挟天子以令诸侯,建立起割据势力,封魏王。他写有乐府诗20多首,名作有《短歌行》等。曹操还是开魏晋六朝文章风气的作家,其散文《述志令》也很有特色。

曹丕(187—226)

字子桓,曹操次子。公元220年代汉自立,国号“魏”,史称魏文帝。他的诗也有成就,所作《燕歌行》是现存较早的比较完整的、成熟的七言诗。他著有《典论》一书,其中的《论文》篇是影响很大的文学理论专论。

曹植(192—232)

字子建。三国著名诗人、辞赋家。年十余岁,便出言为论,下笔成章,深得曹操的宠爱,几为太子。因恃才傲物,饮酒不节,屡犯法禁,而失宠于曹操。曹丕继位后,曹植屡遭迫害,贬爵徙封,过着名为藩侯、实同囚徒的生活,终于在抑郁忧愤中死去。因最后的封地在陈郡,谥号为“思”,后人称之为陈王或陈思王。他是第一个大力写作五言诗的文人。其诗风骨与辞采兼备,名作有《白马篇》、《野田黄雀行》、《美女篇》、《杂诗》、《赠白马王彪》等。另外他的《洛神赋》是辞赋的千古名篇。

建安七子

又称“邺中七子”。建安年间(196-220)七位文学家的合称,指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刘桢。七人中除孔融年辈最高,因与曹操政见不合而被杀外,其余六人都依附曹操、曹丕,他们的作品反映了动乱的现实,表现了建功立业的精神,具有建安文学的共同特征。王粲是“七子”中成就最高的作家。

竹林七贤

指魏末晋初的阮籍、嵇康、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七位文士。他们互相友善,游于竹林,史称“竹林七贤”。文学成就以阮籍与嵇康最高。

嵇康(224—262)

字叔夜。深通乐理,擅长鼓琴,有极高的音乐天赋。身长七尺八寸,时人以为“龙章凤姿”。不与西晋政府合作,以“非汤武而薄周孔”的言论来曲折表现对司马氏的讽刺,遭杀身之祸。嵇康擅长四言诗,有《幽愤诗》、《赠秀才入军》等名作,其中“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几句,托意清远,风神高迈,被人推为中国文学艺术的最高品格。此外,《声无哀乐论》、《养生论》、《与山巨源绝交书》等为其散文名作,也有重要影响。

阮籍(210—263)

字嗣宗。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竹林七贤”之一,魏晋之际杰出的文学家。所作《咏怀诗》82首,多用比兴、象征手法,或借古讽今,或借游仙讽刺世俗,或借美人寄托怀抱,曲折隐晦地表达政治黑暗时代的文人的人生悲叹,影响很大。散文《大人先生传》也是其名篇。

三张二陆两潘一左

指西晋太康时期(280-289)的七位文学家。“三张”指诗人张载与其弟张协、张亢。“二陆”指文学家陆机与其弟陆云。“两潘”指文学家潘岳与其侄潘尼。“一左”指诗人左思。

陆机(261—303)

字士衡。吴郡华亭(今上海松江)人。西晋太康时期(280-289)的代表作家,与其弟陆云并称为“二陆”,又与潘岳并称为“潘陆”。诗风典雅,文辞繁缛。所作《文赋》探讨文学创作的心理奥秘,是古代文学理论的重要篇章。有《陆士衡集》传世。

左思

字太冲,生卒年不详。临淄(今属山东)人。西晋著名作家。他以十年时间写成的《三都赋》轰动当时,洛阳为之纸贵。他的《咏史八首》、《娇女诗》是六朝诗歌的名作。

陶渊明(约365—427)

字元亮,后改名为潜,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文学家,有“千古隐逸诗人之宗”之称。曾入仕,做过州祭酒、参军一类小官,后在任彭泽县令时,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从此耕读自娱,不再入仕。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代表作有组诗《饮酒》、《归园田居》、《拟古》、《和郭主簿》等。此外,他的《桃花源诗并记》、《归去来兮辞》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名作。他的作品大多表现诗人对污浊现实的厌烦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语言朴实,诗味无穷。

谢灵运(385—433)

字号不详。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一带)。东晋诗人,与陶渊明齐名,并称“陶谢”。山水诗的开创者。东晋宰相谢玄之孙,袭封康乐公。谢灵运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个把山水大量写入诗中,且对之进行工细刻画的诗人,山水诗从此正式确立。他的诗中有很多自然清新的佳句,如写春天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写秋色的“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写冬景的“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等,都是历来被人称颂的名句。有《谢康乐集》传世。

鲍照(约414—466)

字明远。原籍上党(今属山西)。南朝著名文学家。与谢灵运、颜延之同时,皆以诗著称,合称“元嘉三大家”。出身寒门,仕途坎坷。有《鲍参军集》传世。诗歌成就为最高,其名作《拟行路难十八首》对李白、高适、岑参等人有重要影响。辞赋以《芜城赋》最为著名,为六朝辞赋的名篇。

谢(464—499)

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南朝齐著名诗人。与谢灵运同族,二人并称为“大小谢”。曾任宣城太守,故又称“谢宣城”。他的诗写景细腻,清丽自然,对山水诗的发展有较大贡献。

庾信(513—581)

字子山。祖籍南阳新野(今属河南)。先为梁宫廷诗人,后出使西魏,被强留于长安,历授西魏、北周显位。后期诗多写故国之思、亡国之痛,组诗《拟咏怀》是其诗歌代表,他的《哀江南赋》、《小园赋》是辞赋史上的杰作。

《世说新语》

记录汉末至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轶事,反映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风气的作品,今人称之为轶事小说。南朝宋刘义庆撰。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36门。此书往往以简约语句描写人物,或写形貌,或写才学,或写心理,有时就一个细节,有时则抓住人物主要特征作漫画式的夸张,都能写出独特的性格,生动传神。

初唐四杰

唐代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四人均官小而名大,年少而才高,有不少刚健清新、感情质朴的诗文,是唐代勇于改革南朝浮艳文风的先驱。

王勃(650—676)

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初唐四杰”之一。其诗风格清新,骈文尤为有名。他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是骈文史上的巅峰之作,序末所附的七言古诗《滕王阁诗》是唐诗精品。其五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亦为送别诗的绝唱,其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是千古名句。

杨炯(650—693?)

曾任盈川令,世称杨盈川。华阴(今属陕西)人。“初唐四杰”之一。以边塞诗著名。《从军行》、《出塞》等诗表现了为国立功的战斗精神,气势雄迈,风格刚健。

骆宾王(627?—684?)

字观光。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初唐四杰”之一。长于骈文。《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斥责武则天的罪行,号召天下共同讨伐。此文当时广为传诵,连武则天都赞叹他的文才。早年所作《帝京篇》为初唐罕有长诗,当时以为绝唱。又有小诗《鹅》,长期为幼童习诵。其五律《在狱咏蝉》以幽栖高树、餐风饮露的蝉寄寓自己高洁之志,也是名作。

卢照邻(634?—686?)

字升之,自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北京)人。曾任邓王府典签,晚年不堪贫病,投颍水而死。其名篇《长安古意》借汉赋手法铺叙长安繁华,发泄寒士不遇的牢骚,托古意抒今情。

陈子昂(659—700)

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人。因曾任右拾遗,世称陈拾遗。唐代前期诗文名家。为官以直言敢谏著称,解职回乡后,被陷害而死,年仅42岁。有《陈伯玉集》传世。诗风刚健质朴,名作有《感遇》组诗38首。此外最负盛名的是《登幽州台歌》。

边塞诗派

盛唐诗歌的主要流派之一。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最为知名,而高适、岑参成就最高,是边塞诗派的代表。此外,如王之涣、王翰、崔颢、张谓等也属于边塞诗人。边塞诗人大都有从军入幕的戎马经历,他们的诗多表现边塞生活以及驰骋沙场、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反映征夫思妇的悲怨。

山水田园诗派

唐代诗歌的主要流派之一。以盛唐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盛唐诗人储光羲、裴迪、常建,中唐柳宗元、韦应物也是成就较高的山水田园诗人。这个诗派的诗人喜宁静的山水田园生活,诗也因此显现出清丽自然的特色。

王昌龄(690—756)

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诗名早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与李白、孟浩然、高适、王维等一批著名诗人都有交谊。其诗作气势雄浑,格调高昂。最擅长七言绝句,后世称为“七绝圣手”。其名作《出塞》、《从军行》、《芙蓉楼送辛渐》、《长信秋词》、《闺怨》都是诗歌史上的优秀作品。

王维(701——761)

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与孟浩然并称为“王孟”,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晚年崇奉佛教,过着亦官亦隐的闲适生活,人称“诗佛”。有《王右丞集》传世。前期诗歌富于进取精神,充满英雄主义豪情,有《使至塞上》、《观猎》、《送元二使安西》等名篇。后期诗歌多描写田园山水景物,表达天人合一、主客观浑化的体验。苏轼曾评价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的《山居秋暝》、《鸟鸣涧》、《辛夷坞》等诗历来为人赞赏。

孟浩然(689—740)

襄阳(今湖北襄樊)人。盛唐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齐名,并称为“王孟”。早年有用世之志,最终却以隐士终身。长于五言,名作有《过故人庄》、《晚泊浔阳望香炉峰》、《春晓》等。《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名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雄阔壮伟,堪称盛唐气象的代表。

李白(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人。盛唐最杰出的诗人,有“诗仙”之称。年轻时漫游各地,天宝年间(742-756)入长安供奉翰林,不久遭谗去职。“安史之乱”起,隐居庐山,被邀入永王李璘幕府。后受牵累流放夜郎,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一生经历坎坷,思想复杂,既是天才诗人,又有游侠、隐士、策士等气质。今存《李太白集》。长期选入中小学课文的名篇有《静夜思》、《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将进酒》、《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等。

杜甫(712—770)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河南巩县(今河南巩县)人。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中国古代享有最崇高地位的伟大诗人,号称“诗圣”。曾漫游各地,寓居长安十年。“安史之乱”中陷于京城,逃出后任左拾遗。后弃官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畔。又辗转避乱,漂泊湘江,病逝于湘江小舟中。存诗1400余首。有《杜工部集》传世。杜甫的诗歌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是唐帝国由盛转衰的艺术记录,被称为一代“诗史”。他的“三吏”、“三别”和《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诗,爱国爱民之心极为炽热。《兵车行》、《丽人行》则无情地揭露了统治阶级奢侈荒淫的面目和祸国殃民的罪行。其诗风格多变,众体皆备。律诗造诣最为人称道。《登高》、《秋兴八首》等诗艺术造诣精湛,诗风沉郁顿挫,雄浑的境界与精细的表现手法和谐统一,是典范之作。

白居易(772—846)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渭南)人。中唐伟大诗人,有“诗魔”之称。曾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因言事忤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早年热心济世,诗歌多讽刺现实之作。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以新乐府的形式、通俗浅易的诗风,反映民生疾苦,讽刺社会弊端,元稹、张籍、王建、李绅等诗人桴鼓响应,在当时形成一大流派,号为“新乐府诗派”。最有影响的是《秦中吟》、《新乐府》两组作品,后一组中的《卖炭翁》、《轻肥》尤为著名。白居易的诗歌除了新乐府等类之外,还有感伤诗、闲适诗。前者有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代表了白居易艺术上的最高成就。此外,他还有《忆江南》、《花非花》等词,传诵颇广。

元稹(779—813)

字微之。河内(今河南洛阳附近)人。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元白”。他的悼亡诗《遣悲怀》很是知名。他所写的《会真诗》、传奇《莺莺传》,为《西厢记》的源头。

韩孟

指中唐作家韩愈和孟郊。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诗多抒写穷愁孤苦之情,其诗友韩愈发展了孟郊的诗风,开拓出以古文之法写诗的新道路,当时形成“韩孟诗派”。韩愈以文著称,孟郊以诗知名,故时有“孟诗韩笔”之誉。“笔”是六朝人的用语,指韵文之外的文章。

韩愈(768—824)

字退之。祖籍昌黎(今属河北),世称韩昌黎。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自幼勤勉好学,累官至礼部侍郎,后几度被贬。穆宗朝,历官国子监祭酒、京兆尹等,官至吏部侍郎。有《昌黎先生集》存世。韩愈崇尚秦汉散文,反对六朝以来的骈文,和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领袖。韩愈诗文成就均高,尤以文章著称。苏轼称赞他“文起八代之衰”。议论文名篇有《原道》、《谏佛骨表》、《师说》等,杂文名篇有《送穷文》、《进学解》、《送孟东野序》、《答李翊书》,记叙抒情的名篇有《张中丞传后叙》、《祭十二郎文》等。在诗歌领域,他与孟郊一起求新求奇,又以古文入诗,开拓了一条新的诗歌道路,有“韩孟诗派”之号。

柳宗元(773—819)

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少有才名,早有大志,参与“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十年后迁为柳州刺史。有《柳河东集》。柳宗元的散文成就与韩愈齐名,两人合称“韩柳”。其寓言散文《三戒》(包括《临江之麋》、《永某氏之鼠》、《黔之驴》)、《(fù)蝂(bǎn)传》,山水游记《永州八记》(包括《小石潭记》等),以及《捕蛇者说》、《种树郭橐驼传》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柳宗元诗歌与韦应物齐名,合称“韦柳”。其诗风格清峭淡雅,自成一格,《渔翁》与《江雪》尤为著名。

刘禹锡(772—842)

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曾参与“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后为主客郎中、太子宾客。有《刘宾客集》传世。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刘白”。有“诗豪”之称,其诗雄豪苍劲,尤擅长于咏史怀古诗,名作有《乌衣巷》、《西塞山怀古》、《蜀先主庙》等。又有《竹枝词》及散文名作《陋室铭》等。

贾岛(779—843)

唐代诗人。范阳(今北京附近)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曾任长江主簿,世称贾长江。有《贾长江集》传世。其诗多抒发科考的失意和窘困生活的哀叹,诗风清苦奇僻,与孟郊并称“郊岛”,有“郊寒岛瘦”之称,又与姚合并称“姚贾”。贾岛虽贫病交加,却苦吟成癖,视诗歌如生命,自谓“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题诗后》)。“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的“推敲”故事也与此有关。当时,生计困顿而爱诗若命、苦心推敲的诗人,还有孟郊、姚合、李贺等,文学史上称之为“苦吟派”。

李贺(790—816)

字长吉。河南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唐宗室后裔。唐代继李白之后的又一浪漫主义诗人。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三年的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有《李长吉歌诗》存世。名篇有《梦天》、《金铜仙人辞汉歌》、《雁门太守行》等。

杜牧(803—约852)

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晚唐杰出诗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有《樊川文集》存世。杜牧诗将忧国忧民的怀抱与伤春伤别的情思交织在一起,形成“雄姿英发”的特色。其七绝成就尤高,如《赤壁》、《泊秦淮》、《山行》都是历代传诵的佳作。此外,其《阿房宫赋》也是古代赋体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李商隐(约813—858)

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晚唐成就最高的诗文名家。与杜牧齐名,并称“小李杜”。一生沉沦卑职,游幕桂州、徐州等地,潦倒终身。有《李义山诗集》、《李义山文集》存世。李商隐诗歌感情缠绵,意蕴深微,意境迷离恍惚,大量使用典故,语言清丽。这些特点集中表现在他所创造的“无题诗”中。在形式上,李商隐长于七律和七绝。名篇佳作有《锦瑟》、《夜雨寄北》、《乐游原》、《马嵬》和多首“无题诗”。

花间词派

晚唐五代的文人词派,其主要为西蜀词人,故又名“西蜀词派”。因赵崇祚所编的《花间集》而得名。奉晚唐词人温庭筠为鼻祖,主要代表还有韦庄、孙光宪等人。此派多写离愁别恨,描绘景物富丽,构图华美。

温庭筠(812—870)

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年轻时才思敏捷。晚唐考试律赋,八韵一篇。据说他叉手一吟便成一韵,八叉手即告完稿,所以赢得了“温八叉”、“温八吟”的称号。诗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词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温庭筠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致力于填词的文人,是花间词的鼻祖。其词写思妇闺恨,简洁含蓄,情深意远。词以《菩萨蛮》为最著名。

韦庄(836—910)

字端己。唐末五代诗人。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唐末五代诗词名家。官至前蜀宰相,有诗集《浣花集》。词与温庭筠齐名而风格不同,韦词清新,长于白描。存词50多首,后人辑为《浣花词》一卷。以《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等最为著名。

南唐二主

李璟和其子李煜的并称。两人皆不擅做皇帝,却写得一手好词,是南唐词人的代表。

李璟(916—961)

即南唐中主,著名词人。好读书,多才艺,文学艺术修养较高。常与宠臣韩熙载、冯延巳等饮宴赋诗。他的词感情真挚,风格清新,语言不事雕琢。现仅存词4首,都是精品,其中《摊破浣溪沙》尤为珍品。

李煜(937—978)

李璟第六子,在位15年,世称李后主。南唐最优秀的词人。亡国后肉袒出降,被俘至汴京,封违命侯。后因《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及《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二词触怒宋太宗而被毒死,年仅42岁。现存词46首,最出色的词是亡国后所作,充满深沉的亡国之痛,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如《浪淘沙》、《虞美人》等均为旷世佳作。

冯延巳(903—960)

字正中。广陵(今江苏扬州)人。著名词人。南唐时官至宰相。有词集《阳春集》,存词90余首。最有代表性的词为《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谒金门》(风乍起)。他的词注重写内心体验和忧患意识,艺术成就较高,对宋代词人影响很大。

范仲淹(989—1052)

字希文。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名臣,政治家、文学家。曾戍边数年,名重一时。后主持庆历改革,因守旧派阻扰而未果。去世后谥文正。有《范文正公集》传世。作品数量不太多,但诗、词、文都有杰作。散文名篇《岳阳楼记》,概括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诗歌《江上渔者》被选入很多儿童读物。词虽仅存5首,写戍边生涯的《渔家傲》成为后来豪放词的先声。

晏殊(991—1055)

字同叔。临川(今属江西)人。北宋前期重要词人,与欧阳修并称为“晏欧”,与其子晏几道并称为“二晏”。曾历任要职。他工诗善文,词的成就最大。有《珠玉词》传世。词作多写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感情基调雍容和缓,风格珠圆玉润。《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等最为著名。

柳永(约987—约1053)

原名三变,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作家之一,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有《乐章集》传世。他善于用通俗的语言表现市井人物的生活和心理,又长于写篇幅较长的慢词,受到当时社会各阶层普遍的喜爱,有“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之说。名作有《雨霖铃》等。

欧阳修(1007—1072)

字永叔,晚年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他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又喜奖掖后进,苏轼父子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一生著述繁富,成绩斐然。撰有《新五代史》。又曾主持编纂《新唐书》。《欧阳文忠公集》是他的诗、词、文等的著作合集。欧阳修文章成就最高,为“唐宋八大家”中最重要的成员之一。其文《朋党论》、《醉翁亭记》、《丰乐亭记》、《秋声赋》、《祭石曼卿文》、《泷冈阡表》最为优秀。欧阳修的词与晏殊齐名,并称“晏欧”,内容虽多写男女爱恋、离情别绪,但格调较高。另外,他的《六一诗话》,开古代诗话风气。

晏几道(约1040—约1112)

字叔原,号小山,是晏殊第七子。临川(今属江西)人。北宋著名词人。禀性孤高耿介,虽家道中落,不慕势利。有《小山词》传世。词的成就高于其父。尤擅小令,其词内容多写往事,充满感伤情调。其词《临江仙》、《鹧鸪天》、《阮郎归》等,皆为传诵人口的名篇。

曾巩(1019—1083)

字子固。江西南丰(今属江西)人,世称“南丰先生”。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元丰类稿》传世。曾巩的散文长于议论,语言质朴,说理稳妥雅正,曲折尽意,他的《墨池记》、《越州赵公救灾记》是典范之作。明代唐宋派作家如茅坤、归有光,清代桐城派作家都把他的文章奉为圭臬。

王安石(1021—1086)

字介甫,晚号半山。临川(今属江西)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神宗时实行变法,推行新政,遭司马光等人反对。晚年退居金陵。王安石工诗擅文,他的散文峭拔简练,如著名的《上仁皇帝言事书》、《答司马谏议书》、《读孟尝君传》、《伤仲永》、《游褒禅山记》等都是深受后人喜爱的名作。王安石的诗成就也很高,多用典故,好发议论,《明妃曲》、《书湖阴先生壁》、《登飞来峰》等诗影响很大。王安石词不多,但他的《桂枝香·金陵怀古》为宋词开启了新风。

苏轼(1037—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今属四川)人。北宋大文豪,诗、词、赋、散文均有极高成就。散文与欧阳修齐名,并称“欧苏”,同为“唐宋八大家”的重要成员;词则开创了豪放词风,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善书法和绘画,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是宋代文人画的重要画家。

知识点扩展

【苏门四学士】苏轼喜奖掖后学,当时文士都归向于他,在他门下形成一个文人群体,影响最大的是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秦观四人,合称“苏门四学士”。

【苏门六君子】指苏轼门下的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秦观、陈师道和李廌(zhì)等六人,他们都是北宋中后期较有成就的文人。

江西诗派

北宋后期形成的诗歌流派。因北宋末吕本中所作《江西诗社宗派图》而得名。后人提出“一祖三宗”之说,把杜甫作为江西诗派之祖,以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江西诗派三宗。江西诗派最著名的主张是“夺胎换骨”、“点铁成金”。

秦观(1049—1100)

字少游、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北宋词人。工诗词,词颇多感伤身世之作,风格委婉含蓄,清丽雅淡。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传世。最有代表性的词有《满庭芳》(山抹微云)、《鹊桥仙》(纤云弄巧)、《踏莎行》(雾失楼台)等。

贺铸(1052—1125)

字方回,晚年号庆湖遗老。卫州(今河南汲县)人。北宋词人。诗文兼工,诗集今存《庆湖遗老集》。其词富有寄托,部分作品有苏、辛豪雄气象。词集为《东山词》。最有名的词为《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周邦彦(1056—1121)

字美成,号清真居士。与柳永并称为“周柳”,二人皆精于音律,善写长调。周邦彦是北宋婉约词的集大成者,王国维称之为“词中老杜”。出任过专管音乐的大晟府提举之职。有《片玉词》传世。其词多写男女恋情、咏物怀古、羁旅行役等,在艺术上堪称大家,词风富艳精工,对南宋姜夔、吴文英等影响较大。

李清照(1084—约1155)

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南宋著名女词人。世界上唯一一位名字被用做外太空环形山的中国古代女性。曾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整理,编写了《金石录》。北宋灭,赵明诚病故,她颠沛流离于江浙皖赣一带,在孤寂中度过晚年。有《漱玉词》,存词40多首。她的词非常精美,善于白描,语言浅近,音节和谐,有鲜明特色,辛弃疾称之为“易安体”。其《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声声慢》(寻寻觅觅)是最为后人传诵的名篇。

陆游(1125—1210)

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坛领袖。“中兴四大诗人”之一。陆游一生著述宏富,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老学庵笔记》等多种存世。存诗近万首,是我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著名诗人。陆游的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成就很高,有“小李白”之称。其名作《书愤》、《剑门道中遇微雨》、《示儿》、《游山西村》、《临安春雨初霁》等,最为人传诵。陆游的词作不多,但也颇具特色。

范成大(1126—1193)

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吴郡(今江苏苏州)人。与陆游、杨万里、尤袤齐名,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曾出使金国,不畏强暴,全节而归,并写成使金日记《揽辔录》和72首绝句。官至吏部尚书拜参知政事。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等传世。他的诗歌成就尤高,《催租行》等诗继承中唐新乐府传统,思想价值很高。《田园四时杂兴》60首,开田园诗新局,艺术价值更高。

杨万里(1127—1206)

字廷秀,号诚斋。吉水(今属江西)人。南宋爱国志士,对儒家经典用功很深。他是“中兴四大诗人”之一。有《诚斋集》传世。他长于七绝,其诗构思精巧,诗风活泼灵动,充满奇趣,号为“诚斋体”。

辛弃疾(1140—1207)

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最杰出的词人,豪放派词的代表作家。有将相之才,在政治、军事、经济各方面都有精到见解,又有军人的勇武精神和敢作敢为的魄力。他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坚决主张抗金,上过《美芹十论》、《九议》等有关治国方略的奏议。然而受主和派排挤,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有《稼轩长短句》,存词600余首,是宋代词人中存词最多的词人。他的词抒爱国壮志,叹英雄不遇,慷慨悲壮,充满英雄主义色彩。《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永遇乐》(千古江山)、《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是他豪放词中最重要的代表。此外如《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都是优秀之作。

姜夔(约1155—1221)

字尧章,自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属江西)人。南宋著名词人。有词集《白石道人歌曲》传世。其词以冷香幽韵、清空峭拔为特色,开创了骚雅词派,对南宋后期词坛影响很大。其词《扬州慢》抒黍离之悲,为早期名作。此外,姜夔精音律、善鉴赏、工书法,诗、文也有很高造诣,传世有《白石道人诗集》、《诗说》、《续书谱》等。

知识点扩展

【二窗】南宋中期词人吴文英(1200?—1260?),号梦窗。宋末词人周密(1232—1298?),号草窗。周密善于吸收吴文英之长,形成典雅清丽的词风,二人并称“二窗”。

【双白】南宋中期词人姜夔,号白石。宋末张炎词集名《山中白云词》。张炎作词学姜夔,词风清空骚雅,二人并称“双白”,又并

称“姜张”。

文天祥(1236—1282)

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宋末官至丞相。元兵南侵时,他前往元营议和被执,幸冒险逃脱。后组织义军抗元,兵败后被囚,后从容就义。有《文山先生文集》存世。他的诗反映了其坚贞的民族气节和顽强的战斗精神。他最重要的名作为《过零丁洋》、《正气歌》等,其中的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元好问(1190—1257)

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鲜卑族拓跋氏之后。金末元初最有成就的作家和历史学家,对金代文学、文献的保存与传播作出很大贡献。他诗、文、词、曲各体皆工。《论诗绝句三十首》影响很大;词则堪与苏、辛媲美,其中《摸鱼儿·雁邱词》“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之句被广泛传诵。著有《元遗山先生全集》,词集为《遗山乐府》。

关汉卿(约1229—约1300)

号已斋。大都(今北京)人。“元曲四大家”之一。元代杂剧的奠基人和领袖。一生创作杂剧60余种,现存18种。他笔下最出色的是一些普通妇女的形象,窦娥、赵盼儿、王瑞兰、谭记儿等各具性格特征。其中选入中学课文的《窦娥冤》是元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写照。此外,关汉卿又是一位著名的散曲作家,今存不少通俗生动、率真本色的名作。

王实甫(约1260—约1336)

名德信。大都(今北京)人。最杰出的元杂剧作家之一。创作杂剧14种,现存完整的仅有3种,其中《西厢记》是王实甫最享盛誉的代表作。此剧一上舞台便惊倒四座,博得男女青年的喜爱,有“《西厢记》天下夺魁”之说。其中的《长亭送别》一折极富感染力。

白朴(1226—1306)

字太素,号兰谷。“元曲四大家”之一。创作杂剧16种,名作以《墙头马上》、《梧桐雨》最有名。《墙头马上》演述女子李千金自择配偶的故事,是中国十大喜剧之一。其《梧桐雨》是白居易《长恨歌》之后有关唐明皇与杨贵妃爱情故事的又一名作。

郑光祖(约1250—1324前)

字德辉。平阳襄陵(今属山西临汾)人。“元曲四大家”之一。创作杂剧17种。他受唐陈玄祐的传奇《离魂记》的影响而创作的《倩女离魂》是杂剧杰作,给明汤显祖《牡丹亭》的创作以有益启迪。

元代四大悲剧

指关汉卿的《窦娥冤》、纪君祥的《赵氏孤儿》、白朴的《梧桐雨》、马致远的《汉宫秋》。

元代四大爱情剧

指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墙头马上》、郑光祖的《倩女离魂》。

曲中李杜

指元代后期元散曲代表作家张可久和乔吉。两人的散曲吸收了词的特点,显得更为清丽。张可久(约1270—1348以后),字小山,庆元(今属浙江宁波)人,以〔卖花声〕《怀古》、〔红绣鞋〕《天台瀑布寺》最为著名。乔吉(1280—1345),字孟符,号笙鹤翁,又号惺道人。太原人,流寓杭州。创作杂剧11种,今存3种,散曲成就高于杂剧,〔水仙子〕《寻梅》最为人传诵。

元诗四大家

指虞集、杨载、范梈(pēnɡ)、揭傒斯四人。四人都是元代中期的馆阁文臣,因长于写朝廷典册和达官贵人的碑版而享有盛名。

《三国演义》

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巨著,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罗贯中(生卒年不详),名本,别号湖海散人。此书依据有关魏、蜀、吴三国的历史记载,在广泛吸取民间传说和各种艺人创作成果的基础上,加工再创作而成。全书以三国矛盾斗争为主线讲述了一个个曲折的故事、一场场大大小小的战争,其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战争故事,场面宏阔,描写丝丝入扣,情节跌宕起伏,读来惊心动魄。此书刻画了许多生动的人物形象,譬如诸葛亮、曹操、关羽三人,分别有智绝、奸绝、义绝之称。

《水浒传》

古代英雄传奇小说杰作,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施耐庵(约1296—1370),名子安,兴化(今属江苏)人。全书以“官逼民反”为线索,表现了一群不堪暴政欺压的“好汉”揭竿而起,聚义水泊梁山,直至接受招安致使起义失败的全过程。金圣叹将《水浒传》称为“第五才子书”,曾给此书作了详细的评点,对书中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给予了高度评价。

《西游记》

中国古代浪漫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四大名著之一。作者吴承恩(约1500-约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今属江苏)人。此书以唐玄奘上西天取经,途中发生的故事为主干,融合佛、道、儒三家的思想和内容,并以丰富奇特的艺术想象、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幽默诙谐的语言,成功地塑造了孙悟空、猪八戒等不朽的艺术形象,今天它们已成为荧幕上经久不衰的形象。

三言

指冯梦龙编著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明代最著名的拟话本作品,明代通俗小说的代表,充分地反映了市民百姓的思想与情感。

二拍

指凌濛初创作的《初刻拍案惊奇》与《二刻拍案惊奇》。明代著名的拟话本作品,与“三言”齐名,而成就低于“三言”。

汤显祖(1550—1616)

字义仍,号海若。临川人(今属江西)。明代最杰出的戏剧家。一生作品很多,有诗、文、赋、曲等,而影响最大的则是“临川四梦”,包括《还魂记》(《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牡丹亭》与《紫钗记》的主题是男女爱情,《邯郸记》与《南柯记》的主题则是宦海沉浮、人生感叹。“四梦”中最有名的为《牡丹亭》,此剧演述少女杜丽娘因情而死,又因情而复生的故事,富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量。

张溥(1602—1641)

字天如。明末复社领袖之一。太仓(今属江苏)人。有诗文集《七录斋集》。在文学观点上,他赞成前、后“七子”,反对公安派。辑有《汉魏六朝百三家集》,这是一部很受人重视的总集。他的文章《五人墓碑记》常被选入各种选本。

《红楼梦》

原名《石头记》,四大名著之一,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也是世界文学经典巨著之一。作者曹雪芹(约1715—1764),名霑(zhān),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此书在艺术上达到了中国小说前所未有的高度,鲁迅称赞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全书的中心是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它热情地礼赞了人类的情感生活和富于人性之美的青年女性,描绘出如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美丽聪慧、活泼动人的女性群像,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渴望。

《聊斋志异》

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作者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今山东淄博)人。此书内容十分广泛,以浪漫的鬼狐、花妖故事,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全书幻美、绮丽的故事,简约、精美的文言,给人以无尽的艺术享受。《婴宁》、《促织》、《席方平》、《司文郎》等都是名篇。

《儒林外史》

清代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作者吴敬梓(1701-1754)。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全书故事情节虽没有一个贯穿始终的主干,可是有一个中心贯穿其间,那就是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习。

《长生殿》

清初戏曲杰作。作者洪昇(1645—1704),字昉思,号稗畦,浙江钱塘人。此剧演述唐明皇与杨贵妃的历史故事,热烈地歌颂了他们的爱情,反映了封建社会复杂的矛盾斗争,抒发了作者的爱国思想。它的曲文糅合了唐诗、元曲的特点,清丽流畅,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此剧与《桃花扇》齐名,两位作者并称“南洪北孔”。

《桃花扇》

清初孔尚任苦心经营十余年,三易其稿完成的戏剧杰作,是一部最接近历史真实的历史剧。孔尚任(1648-1718),字聘之,号东塘。此书通过明末文人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爱情故事总结南明灭亡的历史教训,流露出作者强烈的“故国之思”。王国维认为《桃花扇》是中国戏曲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

王士(1634—1711)

名士禛(zhēn),因避雍正皇帝胤禛讳,改为士祯。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新城(今山东桓台)人。清初诗坛主盟,“神韵派”的领袖。26岁开始为官,累官至刑部尚书,是著名的清官廉吏。从政之余勤于著述,著作有《带经堂集》,诗选有《渔洋精华录》,诗话有《渔洋诗话》,笔记有《池北偶谈》、《古夫于亭杂录》、《香祖笔记》等。

袁枚(1716—1797)

字子才,号简斋,晚号随园老人。钱塘(今杭州)人。清代著名诗文作家、性灵派的领袖。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大家”。他的诗多写身边琐事,表现他的真情实感,富有情趣。他的散文和骈文也在当时有名,《祭妹文》堪与韩愈《祭十二郎文》并称。他的诗文集为《小仓山房文集》,有诗话著作《随园诗话》。

纪昀(1724—1805)

字晓岚。清代著名文人,《四库全书》的重要编纂成员。有诗文集《纪文达公集》和笔记小说《阅微草堂笔记》。《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全书主要以篇幅短小的随笔杂记讲述狐鬼神怪故事,语言质朴淡雅,亦庄亦谐,鲁迅对它有很高的评价。此书现有英文和意大利文译本。

龚自珍(1792—1841)

字璱(sè)人,号定庵,又号羽琌(líng)山民。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末思想家、文学家,被后世称为“近代文学开山作家”。有《龚自珍全集》传世。他的诗着眼于现实政治,抒发感慨,纵横议论,是一个历史学家、政治家的诗。他的散文在当时比诗有名。政论文揭露和批判清王朝的腐朽统治。讽刺性寓言小品如《捕蜮》、《病梅馆记》等都是名作。

桐城派

清代中后期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创始人方苞,他与刘大櫆(kuí)和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并称为“桐城三祖”。方苞提出“言有物”、“言有序”和“雅洁”的作文要求。姚鼐是桐城派的集大成者,强调“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合一。方苞的《狱中杂记》、《左忠毅公逸事》,姚鼐的《登泰山记》,都是桐城派最著名的文章。

浙西词派

清初朱彝尊开创。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chàng),号竹垞(chá),晚号小长芦钓鱼师。浙江秀水(今嘉兴)人。工于诗词、古文,尤长于词。《曝书亭集》是他的诗、词、文合集。与李良年、李符、沈皞(hào)日、沈岸登、龚翔麟号为“浙西六家”,和陈维崧并称“朱陈”。此派宗法南宋,崇尚醇雅,以姜夔、张炎为圭臬。

常州词派

清嘉庆时期(1796-1820)张惠言与其弟张琦合编《词选》,开宗立派,倡导比兴寄托。常州词派崇奉周邦彦、辛弃疾、吴文英、王沂孙等四位宋代词人,他们总结了学词者从入门到提高的整套学习方案。常州词派是清代中后期影响最大的词派。

六才子书

金圣叹称《庄子》、《离骚》、《史记》、《杜甫诗》、《水浒传》、《西厢记》为“六才子书”,拟逐一批注,但仅完成后两种,《杜诗解》未成而遭斩。

四大民间传说

指《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与《白蛇与许仙》。牛郎织女故事最早出现于晋人干宝的《搜神记》中;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最早见于《左传》的襄公二十三年(前550);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则可能始于《宁波府志》;白蛇与许仙的故事出于冯梦龙编纂的《警世通言》。这些故事都在民间经过长期传播、演变,在中国民间有很广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