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常识
18113800000030

第30章 住宅

古代建筑因其功能不同,其式样也有较大不同,但其中住宅是基础。早期贵族住宅有堂有室,称为堂室布局。

穴居

《易·系辞》说:“上古穴居而野处。”人类早期以天然洞穴为家,考古发现已证实了这一点。后来,逐渐为人工洞穴所代替。至殷商时代,已有土室,即为半地穴住宅。穴居和半穴居方式,后世还在某种程度上保留着。直到今天,黄土高原仍有不少乡村习惯住窑洞。

半穴居

考古资料显示,殷商时代较典型的为半地穴住宅。据《诗经·大雅·绵》记载周的先祖古公亶父建造的住所,就有“穴”和“复”。其形制大概是:先挖一个地穴,穴的四周为土墙,在穴的中央立一木柱,以草盖顶,此顶称为“复”。

巢居

上古之人有在树上筑巢而居的方式,较多出现于南方。据说,巢居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为了避猛兽,二为防潮。这种巢居方式,与后世的楼房、吊脚楼有一定的联系。

日常居住的地方,并指人居住的整个范围,不光指人们居住的房屋,还包括房屋前后左右的地方。

相关知识

【宅第】又称府第,指贵族官僚或士绅人家的住宅。与一般住宅相比,其规模较大、规格较高、装饰更考究更豪华。

【猩宅】高级官员的官邸(dǐ)。

舍、馆

指人的临时住处,在古代是接待人的地方。二者的区别在于,舍是指临时居住的处所和一般的客室,作房屋时,往往指简陋的房屋;馆则是固定接待宾客的客舍,要比舍华丽。

庐、寓

庐是指临时搭建的简陋住室,没有梁柱,没有门楣,类似今人所说的茅屋、窝棚;寓本是寄居的意思,后来称自己家居之外的住所叫寓所或某寓。

板筑

又作“版筑”。中国早期土木建筑多捣土为墙,称为筑。筑土前先夯实墙基。筑墙时,以两板相夹,填土于其中,用杵捣实。这种方式在民间长期存在,一直到现代仍然继续使用。

相关知识

【傅岩】古地名,相传商代贤士傅说为奴隶时版筑于此。后来,武丁举以为相。后世因以泛指栖隐之处或隐逸之士。

基础

指建筑物的根脚,墙基的夯土称基,柱子所立的石墩称础。基础是整个建筑赖以竖立的依靠。后喻指一般事物发展的根本或起点。

屋脊

传统木结构房屋多为人字形屋顶,屋顶中间高起的部分称屋脊,指屋顶相对的两斜坡在顶端的交会线。也用以指屋栋、栋梁。

栋梁

梁,指架在墙上或柱子上支撑房顶的横木,亦泛指水平方向的长条形承重构件。栋则指房屋的正梁,即屋顶最高处的水平木梁,支撑着椽子的上端。

相关知识

【栋宇】房屋的正中和四垂。亦可指代房屋。

【脊檩】架在木结构屋架上面最高的一根横木。俗称大梁。

椽桷

放在檩上架着屋顶的木条,其作用主要是承屋瓦。圆的木条叫椽,方条叫桷(jué)。

相关知识

【椽笔】如同椽子一样的大笔。用以称誉他人文笔出众。

楹柱

较大的房屋需在屋中立若干承重的柱子。楹,指厅堂前部的柱子。后世人们往往在此挂贴对联,称为楹联。

门楣

楣,房屋的横梁,即二梁。又指屋檐口,即椽端的横板。又指门框上的横木。门楣,亦作“门眉”,即门框上端的横木。又指门庭,故有“光大门楣”之说。

门户

古代门和户有别,双扇的为门,单扇的为户。宫室从外到内,凡正中的门都是双扇大门,其他的室门则是单扇的户。周人称外大门为皋门,中大门(即堂门)为应门,室的大门为路门或寝门。

相关知识

【蓬户】又称席户,指贫寒之家。

【垂花门】亦称“垂花二门”,体现四合院典型特征。这种门有像屋顶样的盖,四角有下垂的短柱,不落地,悬在中柱穿枋上,柱的顶端雕花彩绘,故称。

窗牖

士大夫以上的人住所既有门、户,又有窗牖。窗牖泛指窗子,二者一般没有笼统言之,没有区别。若加区分,户边的窗叫牖,北向的窗叫向。《诗经·七月》的“塞向墐户”,是说农夫的住室为了避风,到冬季要用土糊住北窗,又用泥抹严室门的缝。

相关知识

【窗棂】窗格子,即雕有图案的格子。

【绳枢户牖】古代穷人住所简陋,虽有户有牖,但只略具该项功能而已:用绳系住门框,用破瓮塞在墙上当窗。

墙、垣、墉、堵

凡用砖石等砌成的承架房顶的建筑体,或用以隔开内外的建筑体,都称为墙。垣为矮墙,如称短垣,一般指院墙、围墙。墉,本义为城墙,引申指高墙。堵,本义亦为墙,亦为矮墙。

相关知识

【环堵】《说文解字》:“五版为一堵。”后有学者折算一堵为长一丈、高一丈。环堵即四周环着仅一方丈的土墙,形容狭小、简陋的居室。又借指贫穷人家。

【谏垣】垣,可代指官署。谏垣,即谏官官署。

宫室

宫、室都是房屋的意思。二字常混用,分别言之,则宫是总名,指整所房子,包括房屋外面的围墙;室侧重于房屋内部,只是整所住宅的一个居住单位,即住室。故围墙称“宫墙”,“升堂入室”不可改为“入宫”。另,先秦时期,宫室指一般住宅,没有贵贱之分。秦汉以后,只有帝王的住所才叫做宫,如皇宫、宫殿。后来,宗庙、神庙也叫宫。从此,宫、室二词意义就有比较大的差别了。

殿堂

殿本为高大的房屋,后又特指帝王所居住和朝会的地方,或供奉神佛的地方。堂指建筑物前部对外敞开的部分。殿、堂为皇室建筑中的主体部分,二者区别较大:堂只有阶,殿则不仅有阶,还有陛。另外,殿除台基之外,下面还有一个高大的台子做底座,由长长的陛级联系上下。

堂、室、房

古代建筑的主体由堂、室、房组成,都建筑在高台之上。堂的位置是在住室的前面,不住人,是古人行吉、凶大礼的地方。堂的后面是室,是住人的地方。帝王的室叫路寝(路,大也),大夫以下称正寝。室的东、西两侧有屋,叫东、西房。堂前有台阶。

相关知识

【东西序】周代典型的宫室,堂的东西两侧的墙分别称为东序、西序。

【东西夹】堂的东西两侧,即序之外各有一个小夹室,叫东夹与西夹,又称为阁。

厢指堂的东西两侧的夹室前小屋,后世多指堂和室之间的左右两侧房屋。堂、室都朝南,后世的东厢、西厢则朝西东。

四隅

寝室内的四角,分别称之为奥、窔、宧、屋漏。室内的西南角称做奥,此处为尊者居坐之处。西北角施设小帐,安藏神主,为人所不见的地方,称做屋漏。东汉学者郑玄解释说:“屋,小帐也。漏,隐也。”此外,东南角称窔(yào),东北角称宧(yí)。四隅都有幽深、隐蔽之意。

相关知识

【奥阼】室之西南隅,为尊者、主人之位。

【奥主】国内之主,比喻国君。

【宧奥】深奥不明处。

阶陛

堂前的台阶有两个,分东、西阶。东阶是主人行走时用的,而西阶是留给宾客行走时用。宫殿的台阶有级数规制,称为陛。

影壁

在院落的大门内迎面处,或大门外正对门之处所立的一道短墙,做屏障之用,又称萧墙、照壁。影壁能在大门内或大门外形成一个与街巷既连通又有限隔的过渡空间。明清时代影壁从形式上分有一字形、八字形等。

相关知识

【萧墙之祸】指内讧。

廊庑

庑(wǔ),堂下周围的走廊、廊屋。廊庑泛指在屋檐下面、正房两旁所建的有顶的通道,包括回廊和游廊,基本功能为遮阳、防雨和供人小憩。在廊的细部常配有几何纹样的栏杆、坐凳、鹅项椅(又称美人靠或吴王靠)、挂落、彩画,隔墙上常饰以什锦灯窗、漏窗、月洞门、瓶门等各种装饰性建筑构件。

楼阁

泛指多层建筑物。阁,下部架空的小楼房。阁一般平面近方形,两层,有平坐,在建筑组群中可居主要位置,如有的佛寺以阁为主体。阁通常四周设隔扇或栏杆回廊,供远眺、游憩、藏书和供佛之用。楼则多狭长曲折,在建筑组群中常居于次要位置,如佛寺中的藏经楼,王府中的后楼、厢楼等。后世楼阁二字互通,无严格区分。

相关知识

【山阁】又称为阿阁。建在山上的下层跳空的小楼房。

【飞阁】高阁,四角有突出如鸟翼形的屋檐。又指楼阁间架空的通道,又称为阁道、复道。

庭院

庭是指堂前的露天空地,面积一般较大。王宫的庭是群臣朝见君主的地方,故称朝廷。庭中一般还种植槐树、柏树等。堂后与室之间,一般也有露天空地,称后庭,后世或称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