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常识
18113800000010

第10章 古汉语工具书

在了解一些汉语汉字的基本知识之后,我们阅读古籍时,还要经常查阅一些工具书,也即是字典、词典、典故类的工具书。下面介绍其中最为常用的。

《说文解字》

我国现存最早的字典,东汉许慎著。作者创立了540个部首,按照形体相似或者意义相近的原则,将所收9353个汉字排列组织为秩序井然的系统。它所开创的以部首统帅汉字的字典编排法,又称“部首检字法”,一直为后世的字典所沿袭。作为一部字典,《说文解字》主要解释字的形、音、义。它的体例是:一般先列小篆形体,然后进行说解;说解中先释字义,次释字形的构成,多数字还用“某声”或“读若某”说明其读音。突出特点是:通过分析汉字的形体结构说明每个字的造字本义。《说文解字》是语言文字学的经典著作,历代研究《说文解字》的人不计其数,形成了一门“说文学”,其中以清人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成就为最高。

《玉篇》

我国现存的第一部楷书字典,南朝梁顾野王著。是《说文解字》之后又一部大型字书,全书收22000余字,采用的就是许慎所创设的编排方法,只是部首略有调整归并,分为542部。

《康熙字典》

成书于康熙年间(1662-1722)的御定大型字典,收字47035个,是在《汉语大字典》编定之前收字最多的一部字典,由总纂官张玉书、陈廷敬主持完成。全书在明梅膺祚的《字汇》与张自烈的《正字通》二书的基础上再加增订。仍采用部首分类法,采用梅膺祚所归并的214个部首,每字均列出《广韵》等韵书的注音,释义一般都同时引录例句。《康熙字典》问世以来一直受到读书界的重视,时至今日,它仍是阅读古籍、从事古文化研究的重要参考书。新近重新修订的《康熙字典》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对原版进行了大量增补与修订,收录汉字达57557个,比《汉语大字典》多。

《尔雅》

儒家的“十三经”之一,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书,是中国古代的词典。作者不详,产生于战国末至汉初。书名“尔雅”的意思是:用近前的、统一的规范语言解释古代的与各地方言的词语。全书19篇,前3篇解释普通语词,编排方式是将同义词排列在一起,最后用一个较通行的同义词作解释。第4至7篇解释社会生活的名词,包括称谓词,以及与居住、器物和音乐等相关的语词。第8篇开始直到最后,解释自然万物的专名。此书实际上建构了一个自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从人际关系到日常生活,从衣食住行到山水景观之物再到人类视野的生物。在这个知识体系中,自然知识占的比重非常大,所涵盖的古代生物学的知识尤其丰富。所以,《尔雅》成为古代博物学家的重要典籍。

《辞源》

兼有字典、词典、类书等性质的古汉语工具书。陆尔奎等几十人编纂,1915年出版正编,1931年出版续编。以收古书上的词语典故为主,又兼收百科知识词条。1958年以来,开始对旧版《辞源》进行修订。修订时确立了与《辞海》、《现代汉语词典》分工的原则,删去原版中的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应用技术的词语,专收古代文史的词语及与此有关的百科词条,1979年修订本出版。该书字头的排列,全依《康熙字典》的排列方法,分214部部首,以字系词。字词释义,注重征引较早的用例,注重溯源。因此,是阅读古书的基本工具书。

《广韵》

全称《大宋重修广韵》,是北宋时代官修的一部韵书,由陈彭年、丘雍等奉旨在前代韵书的基础上编修而成,是完整保存至今并广为流传的最早、最重要的一部韵书。韵书是指按汉字的韵来编排的字典。《广韵》一书收录26194个汉字,分206韵,按声调分为五卷。每个字均用“反切”方法注明读音,按照字音对字义作出解释,有的还引经据典,解释得十分详细。此书最大的价值在于记录了从六朝到唐代(这时期,人们习惯称之为中古时期)汉语的字音和字义,为后人研究这一时期的语音面貌保存了完整而详细的资料。因此,此书被视为古汉语专业的经典著作。

《佩文韵府》

清代官修的大型辞藻典故辞典,专供文人写诗作赋时选词和寻典之用的工具书。清张玉书、陈廷敬、李光地等奉敕编纂。全书收单字约1万个,把单字按韵分为106部,每一字下标注读音和较早的字义,下收尾字与标目字相同的词。如在“上平声七虞韵”下“珠”字头,收录了贯珠、宛珠、照乘珠、买椟还珠、甓社湖珠等351个词。每个词均列出出处,如“宛珠”下引书是《史记》中所录的李斯《谏逐客书》。为利于写诗作赋,该书所收的多数字都有“对语”一项,收录可供该字的对偶用例,如“珠”字下收有“虹玉”与“凤珠”、“月镜”与“风珠”等对例。此外,还有“摘句”一项,收有“波月动连珠”、“照乘走隋珠”等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