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竹影清风
17537200000041

第41章 云峰山记

云峰山位于莱州市城区东南8公里处,东西横卧,绵亘约5公里。这里九峰毗连,层峦叠嶂,气势磅礴,巍然壮观,是遐迩闻名的风景名胜游览区。初冬的一个下午,我和北京《时代风》大型文学艺术丛刊社主编王明昭先生、记者小乔、史悦华一行四人,游览了这座文化名山。

云峰山,又名文峰山,也叫“笔架山”。这里岩石嶙峋,沟壑纵横,丛林茂密,景色宜人。云峰山风景区分为赏古碑和山顶眺海两大风景区。由于此山存有被称为稀世瑰宝的郑道昭摩崖刻石,且有观赏和研究价值,故有许多中外学者,文人墨客纷纷涌来,一时间为这座文化名山平添了七分秋色。

云峰山北坡,屹立着一座高大的牌楼。横跨山道,巍然嵯峨。牌楼仿明清时建筑式样,拥有三门、四柱、七楼。主楼匾额的北面是我国著名书法大师刘海粟题写的“山碧争辉”四个大字,牌楼南面是著名书法家、原文化部副部长王济夫所书“云峰”二字。两位书法家的题字,酋劲苍朴,咄咄有声,勾勒出名山神韵,凝哉重哉!

车过牌楼,沿路上行,即到云峰山殿前。这是一座建造的古式四合院。它依山而出,红墙金瓦,高棉飞扬,古朴典雅,庄重肃穆。登上大段,远观山壁幽峭,心潮澎湃。这里真是一个环境幽淡、草木繁茂的好去处。

穿过云峰殿,拾级而上,跃人眼帘的是一座仿宋式六角双层挑檐碑亭。碑亭四周用汉白玉栏围成,雕刻精美,朱柱画梁,有古香古色之感。横额“郑文公碑亭”出自赵朴初先生之手笔。牌亭内是“字发幽光”的“荧阳郑文公之碑”。当代书画名流、艺术大师在这里留有众多书画题咏,与历代摩崖刻石交相争辉。

碑亭右侧,巨石矗立,有的直挺,有的斜依,均较平滑、馒圆,是书刻佳石。相传,郑道昭的《观海童诗》、《论经书诗》以及历代刻石约三十七处,均由这里连绵至山巅,形成气势雄伟的天然碑林。

纵观满山浑浑石木,如组合家具,排列的位置均恰到好处。云峰山中陡峭的绝壁,幽静的山谷,茂密的树林,仿佛使人置身于一J幅凝重的山水画中,令人神怡、留恋。

越过“虎头岩”,走过“神泉洞”,再顺曲径沿阶而上,一山树木,一路鸟语,山势愈是幽僻,树木愈是紧凑。越过树冠,登上山巅,立刻觉得云雾飞绕,山风呼啸,俯瞰山下,村舍整齐,万方人家,俱收眼底。平身远望,但见北海三山屹立,山海茫茫,水天二色,无限空白,顿有心头尘土荡涤一清,天地悠远,无终无限之感。这里也是前头所说的山顶眺海一大风景。

云峰山的寂静、单纯加之满满一山黛色,和名胜古迹的交映,成了一座名副其实的文化名山。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其实,这“仙”就在每一个游客自己的心中,一座看来很普通的山,给你看出了风光,悟出了味道,领略了大自然的巧手匠心,你的心情一定会更好、更润!

(原载远方出版社《乡村季风》新闻文学集2000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