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
17105000000018

第18章 朝鲜战争(3)

为了制衡美国在远东的扩张,苏联政府向中国提供了大量的援助,这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工业体系整体输出,中国由此开始走上了工业化道路。正是朝鲜战争让苏联相信,它的投入不会像美国援助国民党那样打水漂。对中国更重要的是,朝鲜战争重新树立起了民族的自信心,很多身居海外的科学家选择归国投入建设,正是受了这一鼓舞。

对朝鲜半岛的南北双方而言,他们都没有“统一”掉对方,不过好在也都没被对方给“统一”了。与现在人们的印象恰好相反,在停战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朝鲜经济因为被纳入到了由苏联所主导的“经互会”体系中,加上中苏常年给予的各类援助,经济状况其实还要好于韩国。相对北方而言,韩国就比较“倒霉”一些:日本殖民时期,朝鲜半岛的工业设施基本都集中于北部,南部则以农业为主,再加上后来战火的破坏,自建国伊始,这个国家就面临“底子薄、基础弱”的问题。停战之后,南北双方又长期处于军事对峙的状态,到了1968年还发生过“青瓦台事件”,因此韩国的军费开支长期居高不下。这样一来,韩国可以用来搞经济建设的钱自然也就比较紧。因为缺钱,后来韩国政府在经济起飞阶段,选择了以优惠贷款为主的模式对国内主要企业加以扶持,韩国的大企业多是在高负债的情况下运作的,1998年金融风暴之前,韩国的几家支柱企业负债率多在300%~400%之间,这就为后来的经济危机埋下了隐患。

对苏联而言,朝鲜战争牵制了美国在西方的手脚,减轻了苏联在冷战“主战场”欧洲的压力。但斯大林在远东地缘上的谋划最终没能实现,后来赫鲁晓夫提出要和中国搞“联合舰队”,其实还是想从中国得到不冻港,还是想部分恢复国民党时期苏联在华的利益,这成了后来中苏决裂的一个“起爆点”。

对美国而言,美国保住了南朝鲜,以此为屏护,日本被牢牢地掌握在了美国手中。但同时,朝鲜战争中中国人的表现,也彻底断了日本再次和中国正面交手的念头。后来在越南战争中,正是对中国的顾忌严重束缚了美军在战场上的手脚。而中国人民在朝鲜战争中的胜利,也宣告了在台湾地区的蒋介石乘“第三次世界大战”的“东风”反攻大陆的美梦落空。

日本则是这场它所不能主导的战争的获益者,战争期间来自美国的订单成了日本经济重启的催化剂。更绝的是,战争停止在了三八线上,这对日本而言是恰到好处的:如果朝鲜半岛由北方统一,日本就是美苏争霸的前沿,那么前面提到的韩国的窘境就会落到日本人头上;如果美军一举攻占全朝鲜,日本成为美国的“后方”,那情况更糟,因为日本在美国的战略布局中的重要性就会下降,按美国最初的设想,日本会被“改造”成一个农业国。朝鲜战争止于三八线,韩国替日本顶着来自苏联的军事压力,美国则在经济上给日本“松绑”,使其得以重新工业化。

抗美援朝与“懦夫博弈”

所谓“懦夫博弈”(Chicken Game)[7],是博弈学中一个非常简单的模型。假设有两人狭路相逢,每人有两个行动选择:一是退下来,一是进攻。如果一方退下来,而对方没有退下来,对方获得胜利,这人就很丢面子;如果对方也退下来,双方则打个平手;如果自己没退下来,而对方退下来,自己则胜利,对方则失败;如果两人都前进,那么则两败俱伤。因此,对每个人来说,最好的结果是,对方退下来,而自己不退。在分析大国博弈时,这个模型常常会被用到。

在朝鲜战争最激烈的时候,美国曾扬言要使用核武器。毛泽东的回应则是,“你打你的原子弹,我打我的手榴弹!”如今这种行为被一些人称为是战争疯子,是不顾人民安危的举动,但真实的历史是——原子弹最终没有落到中国人头上,相反中国在中美对抗中获胜了,这是为什么呢?

从懦夫博弈的模型来看,双方在最后关头总会有一方选择妥协,而由谁来妥协,则取决于双方的意志力,谁显示出的决心更加坚定,谁就是最后的胜利者。所谓懦夫博弈,说白了就是“狭路相逢勇者胜”。这并非是什么血气之勇,而是真正基于冷静、理性的思考。中方是非常理智的,如前所述朝鲜半岛关系中国东北乃至华北的地缘安全——日军侵华走的就是先朝鲜再东北进而华北的路线,此时距抗战结束不过五年而已。三八线是中国的底限,如果战争在三八线以北什么地方结束,只是给中方留出了数百公里战术上的缓冲区,那么从地缘上说,朝鲜北部多山地形所带来的屏护作用将大大减小——只要美军站稳了,日后就可以搞战场建设慢慢经营;而从心理上说,这和推进到鸭绿江边比,不过是个度的问题,一场仗打完了人家照样把防线向北推了,无非是大胜和小胜的区别,这样一来后面人家无非把鲸吞改成切香肠,你照样太平不了。

美国人同样也没有昏了头,在经过几次战役之后,他们对战场形势同样有了清醒的认识——上甘岭战役让美军得出的结论是照这个打法打下去,没有上千万人根本不要指望打下整个朝鲜半岛[8],而此时美国的战略重心在欧洲和中东地区,显然是没法再加大投入的,那么在三八线结束战争对他而言也是能实现的最优解。

由此还带来一个额外的好处:入朝作战之前中国政府曾反复警告:一旦美军越过三八线中国就出兵,但美军还是毫无顾忌地推进到鸭绿江畔,这是因为1840年以来中国一直都只有逆来顺受的份,所以美国人形成了惯性思维。后来越南战争爆发,基于朝鲜战争的前车之鉴,中国警告美国不得越过北纬17度线,美国就必须视这是有效的威胁,不能越雷池一步。通俗来说,朝鲜战争就是中国给美国的一个“下马威”,有了这个教训,美国在以后判断中国的举动时就会理智得多,这样反倒对中美都有好处。

总之,言战并非就是冲动或是“愤青”,言退、言妥协也并非是理性和冷静。这个道理,过去适用,现在适用,将来同样适用。

注释

[1].1945年之后,国民党政府看似废除了众多之前与列强签署的不平等条约,然而如前所述,“二战”结束初期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段美苏接手西欧国家势力范围的历史,这一点在当时的中国同样也不例外。当时的中国空顶着一个“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的名头,而实际又是什么样的呢?此处先来说中苏之间。1945年8月,国民党政府与苏联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及其《关于中国长春铁路之协定》、《关于大连之协定》、《关于旅顺口之协定》、《关于中苏此次共同对日作战苏联军队进入东三省后苏联军总司令与中国行政当局关系之协定》附件。在《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中的“兹因外蒙古人民一再表示其独立之愿望,中国政府声明于日本战败后,如外蒙古之公民投票证实此项愿望,中国政府当承认外蒙古之独立,即以其现在之边界为边界”承认了外蒙古的独立。不仅如此,《关于中国长春铁路之协定》中包含如下条款:“一、满洲里至绥芬河由哈尔滨至大连旅顺之干线合并成为中国长春铁路,应归‘中华民国’及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邦共同所有,并共同经营。……十、上开铁路仅得于对日本作战时期供运输苏联军队之用,苏联政府有权在上开铁路用加封车辆运输过境之军需品,免除海关查验……十一、经上开铁路由一苏联车站至另一苏联车站过境运输,以及由苏联领土至大连旅顺二港口往返直运之货物,应免中国关税或其他任何捐税……十七、本协议期限为三十年……”在《关于大连之协定》中包含如下条款:“……为保证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邦对大连为其货物进出口之利益获得保障起见,‘中华民国’同意:……三、大连之行政权属于中国。港口主任由中国长春铁路局局长在苏籍人员中遴选于征得大连市长同意后派充之,港口副主任应照上开手续在华籍人员中遴选派充之。……五、由国外进入该自由港经中国长春铁路直运苏联领土之货物,与由苏联领土经上开铁路运经该自由港出口之货物或由苏联运入为该港港口设备所需之器材,均免除关税。以上货物均应用加封车辆运输。……六、本协议期限定为三十年……”在《关于旅顺口之协定》中包含如下条款:“一、为加强中苏两国之安全以防止日本再事侵略起见,‘中华民国’政府同意两缔约国共同使用旅顺口为海军根据地。……五、该区域内之民事行政属于中国。中国政府,对于主要民政人员之委派,将顾及苏联在该区域内之利益。旅顺市主要民事行政人员之任免,由中国政府征得苏联军事指挥当局之同意为之。在该区域内之苏联军事指挥当局为保障安全与防卫起见向中国行政当局所作之建议,该行政当局予以实行;如有争议,则此类事件应提请中苏军事委员会审议决定之。……六、苏联政府在第二条所述之地区内,有权驻扎陆海空军,并决定其驻扎地点。……九、本协议期限定为三十年……”仅这三个附件,就意味着“中华民国”政府如果继续存在下去就将白送给苏联一条铁路一个军港,外带一个旅顺市,而且一送就是三十年,而三十年之后早已形成既定事实,届时的结局也就不难想象了。

[2].结果又签了以《中美友好通商条约》为代表的新的不平等条约。

[3].必须指出的是,自清末开始俄国就在对外蒙进行渗透,之后苏联(俄国)一方步步为营,而中国则一直处于内忧外患之中,雅尔塔会议上罗斯福以出卖中国利益换得苏联出兵东北,至此外蒙独立事实上已经几成定局,之后1945年国民党政府被迫在法律上承认外蒙独立以后,外蒙问题留给中国人的回旋余地已经所剩无几。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无他,国力使然。

[4].“8·15”日本战败后,美军抢先控制了北海道,从而使苏军失去了登陆点,无缘驻军日本本土。

[5].给志愿军的武器多数都是要收钱的,只不过打了个对折,后来中国对苏债务大部分就是由此而来。

[6].蒋介石曾三次向杜鲁门提出派遣3.3万名国民党军参加朝鲜战争。

[7].Chicken在美国口语中是“懦夫”之意,Chicken Game本应译成“懦夫博弈”,而这个词组会被翻译为“斗鸡博弈”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错误。

[8].上甘岭3.7平方公里的战场,美军和南朝鲜伪军共计投入兵力近五万人,公布的伤亡人数为10000余人,志愿军伤亡人数为115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