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三国演义语典
16041600000007

第7章 三画(2)

例句

元·关汉卿《五侯宴》第4折:“孩儿十八岁也,学成十八般武艺,无有不拈,无有不会,寸铁在手,有万夫不当之勇。”元·关汉卿《单鞭夺槊》楔子:“他手下有一员上将,复姓尉迟,名恭,字敬德,此人使一条水磨鞭,有万夫不当之勇。”元·张国宾《薛仁贵》第1折:“近来手下得一员大将,姓葛名苏文,官封摩利支,他有万夫不当之勇。”元·李文蔚《蒋神灵应》第2折:“某乃前部先锋刘牢之是也,每回临阵,无不成功;寸铁在手,万夫不当之勇。”元·郑光祖《三战吕布》第1折:“此人好生英勇,搠戟勒马,有九牛之力、万夫不当之勇。”元·杨梓《敬德不伏老》第3折:“我手下有一大将,名唤铁肋金牙,此人有万夫不当之勇。”元·朱凯《黄鹤楼》第1折:“凭着俺三叔叔坐下乌骓马,手中丈八矛,万夫不当之勇。”元·施惠《幽闺记》第4出:“此子六韬三略皆能,有万夫不当之勇。手下见有三千忠孝军,人人敢勇,个个当先,可退番兵。”元·无名氏《千里独行》第4折:“某身披二铠,刀重百斤,马行千里,但寸铁在手,有万夫不当之勇。”元·无名氏《射柳蕤丸》第2折:“久闻将军雄才大略,弓马娴熟,有万夫不当之勇,千战千赢之力,真为世之虎将。”元·无名氏《连环计》第2折:“老夫想来他权势重大,况兼吕布有万夫不当之勇。展转寻思,并无一计,怎生是好?”元·无名氏《小尉迟》第1折:“凭着我坐下马,手中枪,有万夫不当之勇,料他到的那里!”元·无名氏《衣袄车》第1折:“自幼学成十八般武艺,寸铁在手,有万夫不当之勇。”元·无名氏《博望烧屯》第1折:“凭着你兄弟坐下马,手中枪,万夫不当之勇,觑那曹操,掌上观纹。”明·杨柔胜《玉环记》第21出:“此人有万夫不当之勇,十八般武艺,件件皆能,曾在颍阳山徒搏一虎,才过山西又打死一虎。”明·朱鼎《玉镜台记》第23出:“探子,你休得张皇!石将军有万夫不当之勇,必然并兵往敌,何惧之有?”明·单本《蕉帕记》第33出:“只是那厮有万夫不当之勇,书生临阵,怕道抵敌不过。”明·汤显祖《牡丹亭》第19出:“自家李全是也,本贯楚州人氏,身有万夫不当之勇。”明·郑若庸《玉玦记》第9出:“想我有万夫不当之勇,与耿元帅起兵,指望封侯列土。”明·姚茂良《精忠记》第3出:“他手下新得四将,内有一将,姓岳名飞,此人有万夫不当之勇。”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31:“你二人都有万夫不当之勇,与刘备桃园结义,共立基业。”明·罗懋登《西洋记》第9回:“这十八个大国,各国有谋士,各国有军师,各国有番将,番将有万夫不当之勇。”明·罗贯中《残唐五代史演义传》第52回:“手下有大将二员,一员姓史名弘肇,郑州荣泽人,生得浓眉大眼,声似洪钟,使一把大刀,重七十余斤,有万夫不当之勇。”明·施耐庵《水浒传》第34回:“因他性格急躁,声若雷霆,以此人都呼他做霹雳火秦明。祖是军官出身,使一条狼牙棒,有万夫不当之勇。”明·施耐庵《水浒传》第47回:“又有一个教师,唤做铁棒栾廷玉,此人有万夫不当之勇。庄上自有一二千了得的庄客。”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4回:“此人乃开国之初,河东名将呼延赞嫡派子孙,单名呼个灼字,使两条铜鞭,有万夫不当之勇。”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7回:“我有万夫不当之勇,便道那厮们全伙都来,也待怎生!只与我好生喂养这匹马。”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7回:“我闻二龙山宝珠寺花和尚鲁智深在彼,多有人伴,更兼有个什么青面兽杨志,又新有个行者武松,都有万夫不当之勇。”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3回:“且梁中书又是蔡太师女婿,更兼手下有李成、闻达,都有万夫不当之勇,不可轻敌。”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3回:“此人乃是汉末三分义勇武安王嫡派子孙,姓关名胜。生的规模与祖上云长相似,使一口青龙偃月刀,人称为大刀关胜。见做蒲东巡检,屈在下僚。此人幼读兵书,深通武艺,有万夫不当之勇。”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9回:“此人姓董名平,善使双枪,人皆称为双枪将,有万夫不当之勇。”明·施耐庵《水浒传》第78回:“一个唤做党世英,一个唤做党世雄,弟兄二人,见做统制官,各有万夫不当之勇。”明·施耐庵《水浒传》第83回:“此四员战将,皆有万夫不当之勇。闻知宋朝差宋江全伙到来,一面写表申奏郎主,一面关报邻近蓟州、霸州、涿州、雄州求救。”明·施耐庵《水浒传》第83回:“两个乃是辽国上将,又是皇侄,皆有万夫不当之勇。引起一万番军,救檀州。”明·施耐庵《水浒传》第85回:“上阵时仗条浑铁点钢枪,杀到浓处,不时掣出腰间铁锏,使的铮铮有声,端的是有万夫不当之勇。”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16回:“正指挥白钦、副指挥景德两个,都有万夫不当之勇。来到富阳县,和宝光国师等合兵一处,占住山头。”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18回:“这方杰平生习学,惯使一条方天画戟,有万夫不当之勇。”明·吴承恩《西游记》第33回:“二魔道:‘你们不曾见他那条钢铁棒,有万夫不当之勇。我洞中不过有四五百兵,怎禁得他那一棒?’”明·吴承恩《西游记》第38回:“那太子告诵我说,那妖精有件宝贝,万夫不当之勇。我们明日进朝,不免与他争敌。”明·无名氏《开辟演义》第64回:“兵来将对,水来土掩,何必惧之!我主有万夫莫当之勇,况兵精粮足,臣等四人为左右翼,陛下亲临阵前,见诸侯先以君臣之礼说之,罢兵息战。”清·孔尚任《桃花扇》第13出:“俺左良玉立功边寨,万夫不当,也是天下一个好健儿。”清·古吴墨浪子《西湖佳话》卷7:“原来岳公部下,有大将两个,一名叫牛皋,一名王贵,并女婿张宪,儿子岳云,四人俱有万夫不当之勇。”清·杨潮观《黄石婆授计逃关》:“那张良,身长一丈,腰大十围,虎背熊肩,铜头铁额,有万夫不当之勇。”清·张南庄《何典》第10回:“那守界的两个将官:一个叫做倒塔鬼,骑一只豁鼻头牛,使一把花斧头,有万夫不当之勇。”清·江洪《草木春秋》第12回:“那个九皮将,厉害不过的,乃是生成的牛皮身子,刀砍不入,箭射不疼,皆用大枣刀棍,都有万夫不当之力。”清·汪寄《希夷梦》第16回:“芙蕖镇守将军姓何名舟,有万夫莫当之勇。”清·张士登《三分梦全传》第15回:“三人乃是同门弟兄,高贵之交,赋性坚刚,皆有万夫莫当之勇。”清·陈朗《雪月梅传》第23回:“其妻赤凤儿,使两口苗刀,有万夫莫敌之勇。”清·吴璇《飞龙全传》第49回:“那丁贵乃山后人氏,号为三手将军,使一口大刀,有万夫不当之勇,刘崇倚为心腹之臣。”清·吴沃尧《九命奇冤》第13回:“在下何足道!敝友李阿添,真有万夫不当之勇。大爷礼贤下士,早晚当带来相见。”清·俞万春《荡寇志》第89回:“闻得狄雷那厮,使两柄赤铜锤,有万夫不当之勇,不可轻敌。”清·陈忱《水浒后传》第5回:“那李应有万夫不当之勇,又曾授过都统制官职,不容易拿来。”清·徐震《后七国志》第1回:“又善疾走,疾步可以追及猛兽。使一柄浑铁槊,有万夫不当之勇,又善夤缘。”清·无名氏《闽都别记》第259回:“常将军有万夫不当之勇,怎怯一夫人,不敢还手?是还手不得,重则致命,轻则加撒泼,不得不听之自打自歇,始得平静。”清·无名氏《征西说唐三传》第34回:“那朱崔关守将姓邹名来泰,生得红面青须,蛾眉凤眼,用的花月斧,有万夫不挡之勇。”清·无名氏《九云记》第14回:“倭酋洛正、吉乎飞,俱有万夫不当的勇,智略巧谲,人莫不堕其谲中。伏乞圣上亟遣大兵,以救生灵于涂炭之中。”清·无名氏《彭公案》第258回:“我自生人以来,还未曾遇见敌手,今天遇见金清这厮,真有万将难敌之勇。”清·无名氏《说唐演义全传》第1回:“这杨林生得面如傅粉,两道黄眉,身长九尺,腰大十围。善使两根囚龙棒,每根重一百五十斤,有万夫不当之勇,在大隋称第八条好汉。”清·无名氏《锦香亭》第15回:“可怜尹子奇有万夫不当之勇,到此时一双眼睛俱被射瞎,好像木偶人一般缚来,与史思明一齐跪在堂前。”清·无名氏《岭南逸史》第4回:“其义子李刚善使一口大刀,有万夫不当之勇,自号都贝大王,拥众十余万雄据此岭。”清·无名氏《玉蟾记》第8回:“先锋大将名叫铁骨打,有万夫不当之力,生擒上将如虎抓羊。”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原著

《三国演义》第49回:“孔明索纸笔,屏退左右,密书十六字曰:‘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释义

东汉末年,孙权与刘备在赤壁联合抗击曹操大军。东吴将领周瑜谋划火烧曹军战船,当时正值冬季,天不吹东南风,孙刘联军无计可施,一筹莫展。诸葛亮探视生病的周瑜时,密书“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十六字,确立火攻之计。喻指已作好各方面准备,只缺少最后一个重要条件了。

例句

明·罗懋登《西洋记》第66回:“昔日赤壁鏖兵之时,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今日二位帅又欠了西风。”

三军易得,一将难求

原著

《三国演义》第70回:“三军易得,一将难求。张郃虽然有罪,乃魏王所深爱者也,不可便诛。”

释义

要想拥有许多英勇无敌的兵士比较容易,要想拥有一位能征善战的优秀将领却非常困难。表明了人才难得、珍惜人才的思想。

例句

元·马致远《汉宫秋》第2折:“我呵,空掌着文武三千队、中原四百州,只待要割鸿沟。陡恁的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元·郑廷玉《楚昭公》第1折:“从来道要得千军易,偏求一将难。闲时故把忠臣慢,差时不听忠臣谏,危时却要忠臣干。”元·关汉卿《单鞭夺槊》第2折:“可不道千军容易得,一将最难求,怎学那萧何的做手!”元·无名氏《谢金吾》第3折:“臣宰每不劝谏留人,直等到午时三刻,听的那一声叫下手只。可不道一将难求,千军易得。”明·张四维《双烈记》第15出:“荐举恩私厚莫酬,知君谈笑觅封侯。正是千军容易得,果然一将最难求。”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46回:“史臣论秦事,以为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穆公信孟明之贤,能始终任用,所以卒成伯业。”明·罗贯中《隋唐两朝志传》第6回:“方今唐兵至近,国家用人之际,千兵易得,一将难求。今日敬德犯法,虽当死罪,望大王权记过,后以功赎之。”明·无名氏《开诏救忠》第1折:“不想潘仁美这匹夫无礼,常记一箭之仇,只要谋害杨家父子。古云: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清·徐述夔《快士传》卷12:“自古云: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今有常奇为助,既可画策运筹,又能推锋陷阵。”清·吕熊《女仙外史》第20回:“千金易得,一将难求。周公旦接纳贤士,至于一浴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之。”清·吴璇《飞龙全传》第47回:“古云: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臣观怀德有兼人之勇,陛下恕而用之,必能效死以建功也。”清·邹必显《飞跎全传》第13回:“三军易得,一将难求。我曾学过一身武艺,神鬼莫测。烦你代我通报一声。”清·黄小配《洪秀全演义》第31回:“三军易得,一将难求,倘有计策,请留此虎将,以备缓急。”清·无名氏《彭公案》第62回:“庄主好容易得个人,你说不行,如何使得?俗语说得好:千军容易得,一将最难求,这是真话。”清·无名氏《后红楼梦》第7回:“只要有了这么个人来主持主持,只就咱们两府里现在的规模,非但过得来,也还长得起。从古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清·无名氏《杏花天》第10回:“十娘心中暗想:不知何日,再赴阳台。正是:千军得之极易,一将求之甚难。”

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

原著

《三国演义》第77回:“昔曹操得此人时,封侯赐爵,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

释义

以丰厚的奖赏换取人心。意指封赏优厚,款待殷勤,格外关照,给予特殊礼遇和器重。

例句

元·孔文卿《东窗事犯》第1折:“消不得上马金下马银,也合教出朝将入朝相。”元·李寿卿《伍员吹箫》第1折:“今特宣你回来,着你入朝为相,出朝为将,上马管军,下马管民。再赐你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元·无名氏《千里独行》第2折:“某待云长非轻,我与云长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每日筵席管待。”明·罗懋登《西洋记》第76回:“曹公不过只是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上马一锭金,下马一锭银,却只是些口腹财帛而已。”明·无名氏《古城记》第29出:“曹公待我甚厚,上马提金,下马提银,三日小宴,五日大宴,黄金百镒,美女十人,封为寿亭侯之职。”清·吴璇《飞龙全传》第2回:“比那曹操待关公的时节,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上马一锭金,下马一锭银,美女服侍,高爵荣身,其敬爱之情,也不过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