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三国演义语典
16041600000030

第30章 八画(2)

例句

元·无名氏《隔江斗智》第2折:“周瑜,周瑜,休夸妙计高天下,只教你赔了夫人又折兵。”明·冯梦龙《万事足》第26折:“你早知今日遭刑苦,应悔当初使心谋娶。[小净]周郎妙计高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25:“当初桂生欺负施家,不肯应承亲事,谁知如今不为妻反为妾,虽是女孩儿命薄,也是桂生欺心的现报。分明是:周郎妙计高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8:“那知孙寡妇已先参透机关,将个假货送来。刘妈妈反做了:周郎妙计高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卷10:“又害那赵孝打了屈棒,免不得与金朝奉共出些遮羞钱与他,尚且喃喃呐呐的怨怅,这叫做赔了夫人又折兵,当下各自散讫。”明·罗懋登《西洋记》第64回:“三太子反吃一惊,说道:‘反把自家的船烧得七打八哩。’这叫做:周瑜妙算高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明·吴拱宸《鸳鸯针》卷4第3回:“从此,他家生意渐渐冷淡了。这正是:只图夸官腰缠去,赔了夫人又折兵。”明·无名氏《梼杌闲评》第45回:“凡内中有线索的才收得一二件,便得意夸张道:‘魏祖爷与他交好,才收他礼的。正是:昏夜乞哀堪愧死,赔了夫人又折兵。’”清·梅痴生《玉燕姻缘全传》第6回:“贤弟不必忧虑。明日黄、李二人不来相请便罢,倘若再到尊府相请,可着门上的人如此如此回他。想他们见贤弟不在家内,亲到舍下探听,愚兄自有道理。管教他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清·樵云山人《飞花艳想》第10回:“好计,好计!若如此,任教那柳生妙句高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23回:“周郎妙计高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大造若无速报应,人间何事得公平?”清·王浚卿《冷眼观》第29回:“只算是做了一世的收生婆,还把个肚脐带子割断在人手里,弄得赔了夫人又折兵,大哭一场了事。”清·曹去晶《姑妄言》第17回:“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奈何,奈何!他真是王郎妙计高天下,赔了娇儿又折官。”清·陈忱《水浒后传》第10回:“他果然落了圈套,来答拜时,叫弟兄们封住袍口,将利刃架在颈上,料他要性命,决不敢违拗,反要他三千银子,教他做个赔了夫人又折兵。”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51回:“那丝客人有些认得,上前说了几句,拍着他肩头道:‘你如今赔了夫人又折兵,还是造化哩!’”清·杨潮观《灌口二郎初显圣》:“我但略施小计,有一个有情有趣、千伶百俐的周公瑾,逼得来死不明活不成,赔了夫人又折兵。”清·无名氏《说呼全传》第6回:“你倒忘了,这教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清·无名氏《听月楼》第15回:“好笑蒋相,赔了夫人又折兵,越发没趣,站立一旁,十分痛恨。”清·无名氏《闽都别记》第293回:“我挥金如关公破壁为光,能会桃园旧兄弟。汝五个挥金如周瑜诈招亲,赔去夫人又折兵。”清·无名氏《照世杯》卷4:“太公虽然思想儿子,因为二者不可得兼的念头横在胸中,反痛恨儿子不肖,说是带累他赔了夫人又折兵。”

呼兄唤弟,觅子寻爷

原著

《三国演义》第76回:“关公遥望四山之上皆是荆州士兵,呼兄唤弟,觅子寻爷,喊声不住,军心尽变,皆应声而去。”

释义

在两军混战拼杀时,将士们纷纷呼喊自己的兄弟父子,以求得救助增援。意指战争残酷,场面惨烈。

例句

元·高文秀《渑池会》第4折:“霎时间尸首积山高,鲜血滚波涛。觅子寻爷叫,呼兄唤弟号。”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2回:“背后官军协助,一掩过来,赶得林冲等军马,星落云散,七断八续,呼兄唤弟,觅子寻爷,五千军兵,折了一千余人,直退回五十里下寨。”明·施耐庵《水浒传》第77回:“军士抛金弃鼓,撇戟丢枪,觅子寻爷,呼兄唤弟,折了万余人马,退三十里外扎驻。”明·施耐庵《水浒传》第95回:“乔道清招兵掩杀,赶得宋江等军马星落云散,七断八续,呼兄唤弟,觅子寻爷。”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06回:“李俊等夺了水门,当下鲍旭等那伙大虫,护卫凌振施放轰天子母号炮,分头去放火杀人。城中一时鼎沸起来,呼兄唤弟,觅子寻爷,号哭振天。”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09回:“贼兵抛金弃鼓,撇戟丢枪,觅子寻爷,呼兄唤弟,十余万贼兵杀死大半,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国不可一日无君

原著

《三国演义》第3回:“崔毅引贡见帝,君臣痛哭。贡曰:‘国不可一日无君。请陛下还都。’”《三国演义》第80回:“孔明与太傅许靖、光禄太夫谯周商议言,天下不可一日无君,欲尊汉中王为帝。”《三国演义》第85回:“孔明曰:‘国不可一日无君。请立君嗣,以承汉统。’”

释义

又作“天下不可一日无君”。古人认为,无论任何时候,国家都不能缺少执掌朝政的皇帝。

例句

明·冯梦龙《酒家佣》第4折:“下官蠡吾侯,是我妹夫,况且柔弱可欺,立之有益,争奈朝臣都要立清河王。自古道:国不可一日无君。此事须索早定。”明·罗懋登《西洋记》第21回:“天不可一日无日,国不可一日无君。既是前言要践,莫若张挂榜文,召集天下僧人,内中拣选个有德行的,代万岁取经,庶可两善。”明·罗贯中《残唐五代史演义传》第59回:“国不可一日无君,请早立明君以安天下。”明·吴承恩《西游记》第40回:“教太子拿出白玉圭来,与他执在手里,早请上殿称孤。正是自古道:朝廷不可一日无君。”明·无名氏《南海观音全传》卷4:“有这等大变!国中不可一日无君。今日君父有难,我等如何是好,枉为臣子。今日上天下地,也要寻来。”明·无名氏《南北两宋志传》第25回:“即请进入堂上叙问议立之事。冯道具其所由以对,且曰:‘朝廷不可一日无君。’”明·无名氏《开辟演义》第66回:“今桀穷矣,追之无益。国不可一日无君,我主可同众诸侯回兵,入帝都以正大位,而安百姓。”明·无名氏《隋炀帝艳史》第4回:“既先帝有诏,又臣民拥戴,天下不可一日无君。今日吉时良辰,就登大宝。”清·陈树基《西湖拾遗》卷12:“圣驾失陷,臣等不共戴天,誓当迎请还朝,但社稷为重,国家不可一日无君,乞太后降旨立皇子为皇太子。”清·江日生《台湾外志》卷4:“但江南诸臣于二月二十五日闻京师陷,帝、后殉社稷,齐集魏国公徐弘基第,以太子、二王不知存亡,天下岂可一日无君,议立亲藩讨贼。”清·吴璇《飞龙全传》第33回:“国不可一日无君。请早立明主,以安天下。”清·邱心如《笔生花》第18回:“但国不可一日无君,志国大德并伊周,功起卫霍,亘古以来未有过者。”清·陈忱《水浒后传》第34回:“国主晏驾,又无世子,国不可一日无君。如今该是何人嗣位?众卿可有个主见么?”民国·蔡东藩《元史演义》第43回:“略言天下不可一日无君,神器不可一夕虚悬,先皇帝奄弃臣庶,已逾数日,伏望皇上早正宸极,上奠宗社,下安兆民,俾中外有所依归等语。”

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原著

《三国演义》第87回:“两川之民,忻乐太平,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释义

夜里睡觉不必关门闭户防人偷盗,路上遗物不必格外担心被人捡拾。意指社会安宁,民风淳朴,秩序良好,世事太平。这是中国古代社会民众渴望天下太平的基本理想。

出典

战国·韩非《韩非子·内储说下》卷10:“仲尼为政于鲁,道不拾遗,齐景公患之。”

例句

汉·戴圣《礼记·礼运》:“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晋·常璩《华阳国志·李特雄寿势志》:“闾门不闭,路无拾遗。”宋·欧阳修等《新唐书·东夷传·高丽》卷220:“降、败、杀人及剽劫者斩,盗者十倍取偿,杀牛马者没为奴婢,故道不掇遗。”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26:“治得县中真个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百姓戴恩怀德,编成歌谣,称颂其美。”明·施耐庵《水浒传》引首:“自天圣元年癸亥登基,至天圣九年。那时天下太平,五谷丰登,万民乐业,路不拾遗,户不夜闭。”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11回:“君臣一心,不肆干戈,不行杀伐,行人让路,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四方瞻仰,称为西方圣人。”明·无名氏《女姑姑》楔子:“自到任以来,颇有政声,喜遇升平之世,府州县各得民心安乐,路不拾遗,门不夜掩。”清·锄月山人《八窍珠》第88回:“众英雄入朝,陛辞请训,一齐出京,各赴镇守之地。不上半年,俱治的封疆之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清·王梦吉《济公全传》第29回:“自到任以来,断事如神,两袖清风,爱民如子,真正治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清·刘鹗《老残游记》第3回:“因为他办强盗办的好,不到一年竟有路不拾遗的景象,宫保赏识非凡。”清·无名氏《带印奇冤郭公传》第6回:“郭公自任灵璧以来,清理积案,严拿盗贼,不到半年,几致夜不闭户,道不拾遗。真是:官清民自安。古语诚不欺人也。”

彼一时,此一时

原著

《三国演义》第2回:“儁曰:‘彼一时,此一时也。昔秦、项之际,天下大乱,民无定主,故招降赏附,以劝来耳。’”

释义

前日是一种状况,今日又是另一种状况。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发生了变化,人们应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不断变化的事物,反映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解决的客观态度。

出典

战国·孟轲《孟子·公孙丑下》:“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

例句

汉·东方朔《答客难》:“是固非子之所能备也。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岂可同哉!”唐·卢照邻《对蜀父老问》:“彼一时也,此一时也,易时而处,失其所矣。”唐·李白《东山吟》诗:“彼亦一时,此亦一时,浩浩洪流,高咏何必奇?”元·王实甫《西厢记》第5本第2折:“此一时,彼一时,佳人才思,俺莺莺世间无二。”元·郑廷玉《看钱奴》第4折:“又谁知彼一时,此一时,这家私原是俺家私,相对喜孜孜。”明·汤显祖《紫箫记》第29出:“彼一时,此一时。如今做神女仙姬罢了。”明·郑若庸《玉玦记》第22出:“彼一时也,此一时也,不比前日了。”明·史盘《梦磊记》第7折:“彼一时,此一时,也拘不得许多了。”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31:“若不是十五年折挫到于如今,这些须之物把与他做一封赏钱,也还不够,那个看在眼里。正是:彼一时,此一时。”明·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卷22:“此一时,彼一时,他如今在天上,我得收拾门下,免死沟壑,便为万幸了,还敢妄言什么?”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37回:“昔时宫中夜遁,如入土之龟,缩头缩尾;今番河上荣归,如出冈之凤,双宿双飞。正所谓彼一时,此一时也。”明·罗懋登《西洋记》第88回:“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前朝的老爷,我怎么会认得?”明·吴承恩《西游记》第51回:“此一时,彼一时,大不同也。常言道:一物降一物哩。你好违了旨意?但凭高见,选用天将,勿得迟疑误事。”明·钟惺《与王稚恭兄弟》:“今日空谷中已渐为轮蹄之所,不止蛩然之音,且不止真有人迹矣。此一时,彼一时,不可作矮子观场。”明·无名氏《鼓掌绝尘》第13回:“休怨着孩儿,古人云:时来风送滕王阁,运去雷轰荐福碑。此一时也,彼一时也。难道做生意必得定要趁钱?”清·洪升《长生殿》第13出:“你只想当日来见我的时节,可是这个模样么?[净]彼一时,此一时。说他怎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9回:“先生,这叫作彼一时,此一时。你这话谈何容易!”

忠臣不怕死

原著

《三国演义》第20回:“忠臣不怕死!吾等死作汉鬼,强似你阿附国贼!”

释义

忠君之臣,不畏生死,誓死忠于朝廷,报效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