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领导智慧成败之秘
15329200000032

第32章 挫败对手:成败全在抢先一步的谋算本事(2)

恰在此时,突厥南侵,建成向李渊提议由李元吉率兵出征,李渊同意,元吉提出要调世民手中大将尉迟敬德、秦叔宝等,并将世民手下精兵调归自己,李渊又答应了。建成与元吉密谋,待建成、世民为元吉饯行时,派人刺死世民。但太子手下王虫至,将此密谋告知了世民,世民急告父李渊。李渊答应追究此事。李世民从以往李渊袒护建成的前例中,感到不能对李渊寄托太大。于是第二天早上,在建成、元吉入宫早朝之前,伏兵于玄武门,当建成、元吉行至玄武门时,李世民亲手杀死了建成,元吉也被尉迟敬德杀死。建成和元吉部下见大势已去,立刻溃散。李世民率诸将提着建成、元吉人头拜见李渊,说建成、元吉谋反,已被诛杀,特带兵前来保护父王。李渊害怕发抖,三日后立世民为太子,并让他现在就开始执掌国事。两个月后李渊退位当太上皇,李世民即位为唐太宗。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李世民关键时刻,当机立断、先发制人,导致了霸业的成功,可见,先发制人有时可以起到转危为安的作用。

汉朝的青年班超,被派作为外交官的随从武官,带领三十六人,出使西域各国。首站到达鄯善国。鄯善国王头几天热情招待,后几天态度冷淡起来。原来鄯善国位于匈奴与汉朝之间,处于被争夺的地位。班超敏感地觉得这一定是匈奴也派使者来了。现在这些匈奴人一定暗藏杀机。于是班超一行对负责招待他们的鄯善国人进行恐吓,得到匈奴使者的人数和住宿地。然后,班超向手下三十六名武士分析形势,这时只有上中下三策,下策是坐以待毙,中策是逃走,但逃不远仍是死路一条,上策是先下手为强。大家自然选上策,便在当天夜里摸到匈奴使者住处,匈奴使者毫无防备,一百多人全部在睡梦和慌乱中被杀。这样,鄯善国同汉朝亲近了。班超先发制人,既脱了险,又为国建了奇功。

危险显而易见,所谓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谁能抢先一步行动,就能抓住先机,使危如累卵的局势顿时改观,而成为胜券在握的赢局。

4.用各个击破的策略以局部主动赢得全局主动当面临着多个对手,一下子又没有足够的力量将其同时制服时,采用各个击破是最明智的策略。通过各个击破,可以以局部的主动逐步赢得全局的主动,以局部的胜利换取全局的胜利。

各个击破是政治斗争中用以铲除异己的重要手法。汉高祖刘邦就是用此术灭掉异姓王的。刘邦在建汉之初,迫于情势封了八个异姓王。随着楚汉战争的胜利,其统治地位日渐巩固,刘邦并逐一地开始了翦灭异姓王的斗争。首先是诛韩信。韩信归汉后,屡立战功,功高盖世,刘邦对其拥有重兵多有疑忌,当刘邦自身实力雄厚之后,便开始一步一步地排挤、贬抑韩信,最后设计将韩信诛杀。韩信死后三个月,刘邦又突然将彭越逮捕,先是流放,后被吕后带回洛阳杀了。为了警戒诸侯,刘邦还叫人把彭越的尸体剁成肉酱,分给各诸侯吃。淮南王英布见此发兵造反,反被长沙王诱杀。燕王臧荼也因有人密告其谋反,被刘邦所杀。卢绾因与陈有牵连,逃到匈奴去了。刘邦先后用了十二年,灭掉了七个异姓王,只剩下最弱小的长沙王得以幸存。

各个击破并不是平均用力,而是有主次、缓急之分,有重点打击对象的。清康熙帝平定三藩,就是抓住主要敌手,各个击破的。“三藩”是指顺治年间派驻云南、广东和福建三地的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继茂(后由其子耿精忠袭爵)。开始,他们奉命南征,击败南明政权及农民军余部,其权势也随之恶性膨胀,成了拥兵自重、独霸一方的地方割据势力,危害着国家的统一。当时有“天下之财赋,半耗于三藩”的说法。三藩之中,吴三桂的势力最大。他割据云南,圈占民地,抢掠人口,苛捐杂税,鱼肉百姓;并招降纳叛,广植党羽;其选官、练兵,都不让朝廷过问,用财开支,不受户部限制。康熙十二年(1673年),吴三桂拒绝朝廷撤藩的旨意,发动了叛乱,接着,耿精忠、尚可喜也树起了反清的旗帜。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三藩之乱”。三藩之乱爆发时,康熙帝仅20岁。他虽年轻,但机智过人,他运用自己的智慧和胆略,出色地指挥了这场大规模的平叛斗争。康熙亲自制定了重点打击吴三桂,争取其他叛乱者中立、投降的作战方略,并利用耿精忠与台湾郑经集团的矛盾,招降了耿精忠。到康熙十六年,尚可喜忧愤而死,其子尚之信也因与吴三桂矛盾尖锐,在清军的进逼之下,向朝廷投降。第二年,吴三桂在内外交困中死去。一场席卷十省,长达八年的三藩叛乱,在康熙的正确指挥下,平息了下去。各个击破的策略可以集中优势力量取得局部的领先,从而令对手变强为弱,使自己变弱为强。这样,以单一局部的主动逐步取得全局的主动。

5.与强大的对手周旋不妨用苦肉计

与强大的对手周旋和斗争,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往往是软不得硬不得急不得缓不得,分寸不好掌握,只能随机应变因时制宜,像老鼠与猫做游戏,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甚至遇到灭顶之灾。而一旦策略得当则会以逸待劳,游刃有余。

为施“苦肉计”。黄盖挨了军棍受了重伤。要想这一顿毒打不白挨,关键是需要一名能言善辩之人到曹营诈降。周瑜和东吴的人都知道,曹操本人就是一个善权术、极诡诈的奸雄,要想在他面前使诈而不让其识破,着实不容易,弄得不好,掉脑袋不说,整个计划就要泡汤。黄盖拖着伤体躺在军帐内左思右想,一时硬是定不下合适人选来。这时,参谋阚泽走进来,声言自己看出黄盖挨打是周瑜用的“苦肉计”,并且自告奋勇愿意承担去曹营为黄盖诈降。

阚泽何许人也?他是会稽山阴人,少时家贫好学,在别人家打工时,常常借别人的书来读,看过一遍便能背诵,而且口才敏捷,有胆有识,因而被孙权招聘来作一名军前参谋,现正在黄盖帐下听差。而且平时与黄盖相交甚厚。黄盖听说阚泽愿担此重任,急忙“滚下床来,拜而谢之”,当下拿出诈降书交付于他。

阚泽当夜扮作一渔翁,驾一叶小舟,独自望江北而行。那天晚上月高风清,寒星满天。只三更时分,就到了曹军水寨。巡逻军士捉住阚泽,并报告了曹操。曹操问众人道:“莫不是东吴派来的奸细?”军士说:“他自称是东吴军前参谋阚泽,并说有机密事求见丞相。”曹操就叫军士放阚泽进来。阐泽走进曹操大帐前一看,只见里面灯火辉煌,警卫威武森严,曹操倚靠着案几端坐在堂前。一见阚泽就问:“你既是东吴的参谋,来此何干?”阚泽不慌不忙地说:“我早听人说曹操求贤若渴,现在听到曹丞相这样问话,根本名不副实。”说完,他稍微审视了曹操的表情,就又自言自语地说:“黄盖呀黄盖,你也是自作多情了!”曹操见阚泽埋怨他不该如此发问,说道:“我现在与东吴正处在战争状态,大战在即,你作为东吴参谋,私自到此,为什么不问?”阚泽这才说明来意。他说道:“黄盖是东吴三朝元老,现在被年轻的都督周瑜,在众将面前,无端毒打一顿。黄盖无比恼怒,因而想投奔曹丞相,以好寻得报仇的机会。我与黄盖情同骨肉,他与我商量,托我前来献投降书,不知丞相愿意接受否?”曹操问:“书信在哪里?”阚泽趋前几步,递上黄盖的亲笔书信。

曹操接过书信,就着案头的烛光,仔细观看。信中大意是歌颂曹公英勇无敌,今率百万之众来战东吴,他黄盖认为东吴抗曹,是以卵击石,众寡悬殊。因而他劝周瑜应看清大势,不要拿东吴将士的性命开玩笑,不要让东吴的百姓遭祸殃,不如北面与曹公议和。不想周瑜自负其能,辱骂曹操不说,还当众毒打他这三世之重臣,心里真是恨透了周瑜。早听说丞相诚心待人,虚怀纳士,因此愿意率本部投降丞相,以图日后建功雪耻。

曹操将黄盖的书信翻来覆去看了十几遍,忽然拍案大怒,高声对阚泽喊道:“黄盖是用苦肉计,派你来诈降,好从中取事,这怎能骗得过我!”便叫左右把阚泽推出去杀掉。刀斧手押着阚泽往外走,阚泽此时面不改色,一声也不争辩,只是仰天大笑。曹操有些诧异,让人把阚泽推回帐中问道:“我已识破你等的奸计,你笑什么?”阚泽答道:“我不是笑你,我是笑黄盖不识人!”曹操又问:“怎么说他不识人?”此时阚泽高昂着头,笑而说道:“要杀便杀,何必多问?”曹操是个疑心重而又自负的人,见阚泽不回答,就说道:“我自幼熟读兵书,深知奸伪之道。你等这条计策,只好瞒别人,怎能瞒得我?”阚泽当即反问道:“你说书信中哪件事是奸计?”曹操说:“那好,我说出你们那破绽,教你死而无怨。你们既然说是真心投降,为什么不约定投降时间?”阚泽听罢,哈哈大笑,对曹操说:“亏你还说得出口,称自己熟读兵书,我看你还是早点收兵回去,倘若交战,肯定败给周瑜。你这等不学无术之辈,我死在你手里,真是可惜啊!”曹操被他一顿抢白,倒有些糊涂,问道:“我怎么不学无术?”阚泽说:“你不识机谋,不明道理,难道不是不学无术?”曹操经他一激,倒想问个究竟,便说道:“你倒说说哪些地方我不明道理?”阚泽又打住话头,只是说:“你毫无待贤之心,说了也没用,只求早死,不必多言!”

阚泽越不愿意说,曹操就越想问个明白,于是又对阚泽说道:“你若真的说得有道理,我自然敬服你。”阚泽见曹操态度真的有所收敛,才说道:“你岂能不知道常言说的‘背主作窃,不可定期’的道理吗?倘若现在约定投降具体日期,到时不能下手,你这里又出兵接应,事情肯定败露。我们是真心投降,真心投降才是见机行事,如果是预约期限,倒有可能是使诈。这点道理都不明白,还要屈杀投降之人,难道不是无学之辈吗?”曹操经阚泽这么一说,还真觉得有道理,立刻命令给阚泽松绑,并且亲自走下台阶挽手谢答,明确表示愿意接受黄盖的投降。经过这一番唇枪舌战,阚泽终于成功地献上了诈降书,完成了使命。

清朝人毛宗岗在评述这件事时说道:“欺骗平常的人容易,欺骗奸雄难。”说服奸雄,不能用顺,只能用逆。为奸雄所恃者,“智”也,阚泽说服曹操,正是用“逆”不用“顺”,倘若阚泽在曹操面前装做一副毕恭毕敬的样子,乞求他纳降,恐怕早就死无葬身之地了!阚泽在曹操面前诈降成功,妙就妙在逆说上。

开始,曹操问阚泽来此何干,他不慌不忙地说:“我是受黄盖之托,特来献投降书的,信不信由你。”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弄得曹操信也不是,不信也不是。当曹操把书信来回翻阅十几次,突然拍案大声喝道:“你这是苦肉计,休要诓我。”此时充分地显示了曹操机警、奸诈的面目,在这紧要关头,阚泽仍然是不卑不亢,不正面回答是与非,只是哈哈大笑。这种逆而受之的行动既表示了对曹操的轻视,又留下自己思考对策的余地,反而弄得曹操不知究里,问他为何发笑,他竟理直气壮地表示,要杀便杀,不必细问,又一次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到后来,他更是尖锐地指出曹操“料事不明”,“属无学之辈”,哄得曹操不但相信他投降的诚意,反过来还向他道歉。整个游说过程,他总是逆曹操的思维而动。曹操认为投降者应该是虔诚之至,伏地陈乞,他却漫不经心,成也罢,败也罢,毫不在意;曹操追问他是用苦肉计,他却只是笑而不答;曹操指出书信有诈,他反而批评曹操料事不明;处处别着劲,顶着来,反而使曹操相信了他的话,收到了逆说奸雄的预期效果,为“苦肉计”的实施铺平了道路。

这种别着劲,顶着干,以硬对硬的逆说方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经常被人采用,同样能收到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