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在与对手的竞争中胜出,领导者才能站在最高的领奖台上接受鲜花和掌声。在对手的挑战面前,领导者应以积极的态度迎难而上。只要用心谋划,并力争算在人先,再强大的对手也只能俯首称臣。其实,既然能成为对手实力自然不弱,成败胜负往往只在谁能抢先一步,多算一分。为此,领导者要拿出百米竞技场上的豪气和斗志,挺起胸膛,抢先撞线。
1.随机应变就可以找到不同寻常的解决方案
对手不是傻子、呆子,不会以一成不变的手法对付你,因此,随机应变也就是领导者克敌制胜必备的领导素质。
随机应变意为见机行事,它强调在处理复杂事物时,要发挥领导者的主观能动性,跳出思维的固定模式开拓思维的广阔空间,要上下左右前后立体地看问题,把握到事物的方方面面,在常人看不到处,建立起事物的联系,产生不同寻常的解决方案。
对此法古人早有提及,《旧唐书·郭孝恪传》进策:“请困武牢,屯军汜水,随机应变”。宋人胡太初在《书帘绪论·听论》中说:“此故论其大略,若夫随机应变……则在明有司。”实际上古人也多有实用。
其中最令人叫绝的一个是“美女变成大狗熊”的故事:
有一次,唐玄宗的哥哥宁王外出打猎,在林中搜索猎物时,在草丛中发现一只柜子,锁得很牢。宁王叫人打开锁一看,里面竟有一位少女。询问少女的来历,她说自己姓莫,父亲也曾做过小官,她和叔叔住在乡下田庄里。前一天夜里遇上了明火执仗的强盗,强盗中有两个是和尚,这两人把少女抓来锁在柜中,劫到这地方来了,扔下箱子,便走了。当时正好生擒了一头熊,宁王略一思考,就让人把熊锁进柜子,仍然放在原地,然后带着少女离开。
过了几日,宁王曾去打猎的那个县,上报了一桩奇案,说是有两个和尚,用钱一万包租了县里一家旅店,声称要花一天一夜的时间在店里做法事,不让旁人进店,还抬了一只柜子进店。深夜里,只听店里传来“哔卜哔卜”的扑腾声。一天一夜过去了,和尚没有出来,到第二天中午,店主奇怪里面怎么还不开门,就打开门一看,一头熊从店里直奔而去,逃走了。里面的两个和尚早已被杀死,吃掉,光剩骨头架子了。唐玄宗知道这件事后,不禁大笑起来,写信对宁王说:“宁王兄真有办法收拾这两个强盗和尚啊。”
此法妙在宁王没按一般常规,收缴赃物柜子,再追拿凶犯。而是发挥想像力,巧施美女换熊之法,给罪犯留下可以悔过的选择余地:不去开箱子,两人可保命,官府也即不用追究,反正人业已救走;倘若开箱,那就是自取死命,淫心不戒,罪也该死,且犯罪与处决同时并行,不费官府一丝之力,岂不妙哉。
唐代名将李光弼在平定“安史之乱”中也屡施随机应变之术,使得叛将史思明虽有雄兵,却无法招架,节节败退。
一次,李光弼以少数精兵固守河阳,坚守不战,史思明引兵数万在外急得团团转,于是想出一招,集千多匹良种骏马,每天不厌其烦地赶马到河岸的浅滩上给战马洗澡。其目的是向李光弼炫耀实力,以瓦解城中守军的斗志。针对此,李光弼随机应变想出一条妙计,让部下在军中选出五百匹母马,将它们的马驹与母马分开,关在城里,等到史思明的千匹战马又到河边,便把五百匹母马全部赶出城外,母马失去了马驹,在城外嘶鸣不已,嘶鸣声没有唤来自己的马驹,倒传到正在河边的史思明的战马耳中,这些马都是公马,听到母马的叫声,如同一声令下,纷纷涉水渡河,飞驰而来,结果不费吹灰之力,尽数赶入河阳城中,为李光弼所有。
史思明弄巧成拙,反丢千匹良马,恼羞成怒,寻机报复。他见河阳城外两股水分隔,中间有浮桥相连,便想出一条毒计,将数百艘战船列于河中,点燃前面的战船,顺流漂下,打算烧掉浮桥,李光弼随机应变,想出一招,用数百条百尺长杆头上装上铁钗,底部固定在巨木之上,安放河中,杆头铁钗将顺流之火船,迎头叉住,顶在远离浮桥的河心,无法再动,不一会火船自身化为灰烬,前边的船顶着,后边的船也就动弹不得,此时,在桥上再用“土炮”发射巨石,史思明的战船全被击沉。史思明的进攻再告失败。
李光弼在河阳战中妙得千匹马,其方法实质是巧用马性。他跳出常规思维框架,在刀枪相见、两军对垒的战场上,突发奇想以弄性马,瓦解了敌人的示强术。又巧计战水上,利用水中设障,成功烧敌纵火船。
随机用水用出门道的是北宋真宗时期的李允。在宋王朝和契丹人建立的辽朝南北对峙期间,李允被任命为位于宋辽交际的沧州知府。他到任后,辽视州境,着意疏浚河流,导水于湖,城中增修房舍,其间开凿水井。没多久,辽兵大举进犯,城外的老百姓纷纷逃进城内。城中既预备了住处,又不闹水荒,湖泊对保持井水的水位还起了一定作用。人们此时明白,到任后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固守城池埋下伏笔。随着战争旷日持久地拖延下去,守城用的滚木石已所剩有限,当时正值冬季,天寒地冻,滴水成冰,李允急发奇想,命人从井中提水,浇铸成冰球,填在火炮内,充当石炮弹,把冰球摆在城墙上当滚木石打敌人。此弹取之不竭,用之不尽,以此弹,城终未破,辽兵占不到便宜只好弃围而去。
软绵绵的水竟然变成了硬梆梆的杀人炮弹,这也只能是深通水性的李允才能想得出来,这可是随机应变的巧本事。他的这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灵活运用,奇招迭出的能力,是他长期的修养、磨练、实践的结果。作为一名称职的领导者,思维必须灵活,不能把思维囿于一隅,凡事要换一个角度想一想,要知道“条条大路通罗马”,“条条大路也离罗马”。
2.巧用反间计让对方自乱阵脚
领导者都清楚一个道理:内部不团结,自相猜疑和打压会让一个团队不战自败。那么与对手的斗争中以反间之计达到让其自乱阵脚的效果,是以最小的代价争取到最大胜利。
这里所谓“间”,即有“空隙”“缝隙”的意思,钻空子去扰乱敌人的阵线是“反间计”的一个重要内容,故《孙子兵法·用间篇》里说:“故三军之事,莫亲于间,赏莫厚于间,事莫密于间。”
秦始皇十八年(前229年),秦王派将军王翦进攻赵国。赵王派李牧、司马尚抵御秦军。李牧多次击败秦军的进攻,并杀死了秦国的将军桓#。
王翦惧怕李牧,就使出反间计,派人送给赵王的宠臣郭开等许多黄金,命令他们在赵王面前挑拨离间。于是,这些人就围在赵王面前诋毁李牧等说:“李将军、司马将军已打算投降秦国,背叛赵国,以便能更多地从秦王那里获得更多的封地。”他们还在邯郸城里到处散布李牧、司马尚将要投敌叛国的谣言,赵王听了以后,果然心里产生了怀疑,就派将军赵匆及颜最取代了李牧、司马尚,不久又借故杀了李牧,放逐了司马尚。
王翦此番反间计果然成功了,过了三个月,秦国又调动了大批兵力向赵国进攻,结果大败赵军,杀死了赵匆,兵进邯郸,俘虏了赵王以及将军颜最。赵王八年(前228年),赵国都城邯郸沦陷,赵国从此灭亡,成为秦国的一个郡。
“堡垒是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的。”上述事例说明了这一点。欲使反间计成功,要舍得破财,俗话说:“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以钱财作为诱饵,就能使敌间为我所用。故《投笔肤谈·谍间策五》里说:“欲得敌情者,必不惜千金。吝千金而失间(谍)之心者,败也。损千金而得敌之情者,胜也。”
从汉高祖元年(前206年)起,到汉高祖五年止的四年间,就是史称的所谓“楚汉相争”的时代。汉高祖二年,经彭城一场血战,被项羽打得东奔西逃、狼狈不堪的刘邦,一直逃到了洛阳东方的荥阳附近才算喘了口气,这时的刘邦对在战场上占优势的项羽大军一筹莫展,一天,他悄悄地向身边的臣僚们问道:“贤卿等是否能想出一条妙计,来削弱项羽的势力呢?”这时,官拜刘邦的参谋总长的谋臣陈平,提出了一个离间项羽君臣的“反间计”,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汉用陈平计,间疏楚群臣”。
当时陈平对刘邦献策说:“项羽为人的最大弱点,就是不能容纳急言直谏的忠臣。现在在项羽幕下的,除了范增、钟离昧、龙且、周殷等几个忠臣以外,其余全是一些唯唯诺诺的奸臣,他们对于项羽的事业毫无帮助。因此,要想削弱项羽的势力,只要略施反间妙计,使范增等诸位忠臣离开项羽就行了。大王可能知道,项羽是一个猜疑心很重的人,经常怀疑有才干的臣子。所以,只要能拨出几万两黄金,对项羽君臣进行离间谋略,他们君臣之间一定会发生裂痕。一旦项羽对他的臣子有所怀疑时,他就必然会对他们大肆诛杀。然后我军就乘项羽内部崩溃的千载难逢的良机进行猛烈地进攻,那时消灭项羽大军就可不费吹灰之力了。”
刘邦一听此言,眉头为之舒展,立刻连声赞道:“很好,很好,真乃谋士的奇策。”于是就从相当困难的资金中拨出四万两黄金,授命由陈平全权进行离间楚君的工作,完全相信放手让他去干,并不过问黄金的详细用途。
不久,陈平就运用这一大笔黄金发动了金弹攻势,他首先把离间谋略的刀锋指向钟离昧、龙且、周殷等楚重臣。因为陈平认为:钟离昧等人虽然身为项羽的大将,而且也为项羽屡建奇功,可是项羽并没有分封土地给他们,因此,他们都对项羽极为不满,纷纷企图作为刘邦的内应以削弱项羽的势力,然后再从刘邦手上受封领地为王。陈平将这一意思,通过派去的间谍在楚军中大肆宣扬,很快这件事就传到了项羽耳中。刚开始项羽只认为是流言蜚语而一笑了之,可是由于接连不断地听到这种耸人听闻的消息,而且又有些与钟离昧等人有矛盾的臣僚添油加醋地向他报告,竟在不知不觉之中信以为真了,到最后终于怀疑起钟离昧等大臣来了。
陈平的离间谋略首战成功,接着,他把刀锋刺向项羽的长辈“亚父”、重要谋臣———范增。汉高祖三年(前204年),楚军围困荥阳发动猛攻时,刘邦派使者向项羽求和,谋臣范增却鼓励项羽继续猛攻,范增所持的战略观点是:楚汉势不两立,楚不灭汉,汉必灭楚。因此,范增坚决主张抗争到底,而决不能与刘邦进行和谈。这时,项羽还能听从亚父的意见,拒绝了刘邦的和平提议,而愈加猛烈地攻击刘邦,汉军处境相当危险。
正巧在这时,项羽派军使来到汉营,陈平马上认为这是一个离间项羽与范增的绝好机会,绝对不能轻易错过。于是,就亲自出来迎接楚使,并且拿最上等的菜肴款待他们。可是当楚使说到自己是奉项王之命而来的时,陈平故意用惊讶的口吻说道:“哎呀,我们还以为阁下是范增将军派来的特使呢!”说罢,他也不打招呼地掉头就走,同时命人将已经端上来的美酒佳肴又一一撤走,而另外端来一些粗茶淡饭,并且用冷淡的态度来接待。
受到汉王如此慢待的军使,回到楚营以后,立刻去见项王,气愤地夸大事实向项羽作了汇报,很早以前就怀疑“范增有可能私通刘邦”的项羽,从此以后就再也不接受范增的献策了。愤怒的范增对项羽失望至极,最后终于辞去官职退隐还乡,不料还没走到彭城的途中,就由于背疽发作而暴毙。
至此,陈平的离间谋略全线成功,而项羽在中了陈平的离间之计以后,无异于接连地砍断了自己的两只胳膊,如同没有头脑的苍蝇,其战斗力逐渐削弱,最终经垓下一战而惨遭败亡的命运。
反间计之所以在古今中外敌我双方的争斗中频频使用,就是因为它总能奏效,而且效果往往出奇地好,能够达到兴师动众而达不到的目的。但是,反间计也要慎用,尤其在今天对于工作、合作上的竞争关系,更不能滥用,因为弄不好就会触摸到道德的底线。
3.先发制人就能变危局为胜局
古人云:“兵有先天,有先机,有先手、有先声……先为最,先天之用尤为最,能用先者,能运全径矣。”由此得知,领导之术不仅有曲直,尚且有时效,往往一念之差酿成千古恨,一瞬之举可成万秋业,历代统御者在运势的把握上都十分注重时机,力争达到先发制人的效果。
隋末年间,李世民促父亲李渊在晋阳起兵,南征北战,屡建奇功,而且收服了不少谋臣武将。李世民的哥哥李建成,虽没有参加晋阳起兵,但在攻克首都长安这一段战争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李渊立建成为太子,但建成感到李世民实力强、威望高、功劳大,在其弟弟李元吉的支持下,准备除掉李世民。有一次李世民随李渊一起到李元吉的齐王府,元吉想杀了世民,建成认为当着父王的面不好,没杀成。不久,庄州总管杨文干叛乱,事情牵涉到太子建成,李渊派李世民去平叛,并许愿说平叛后立世民为太子。但事成后李渊又失信。
武德九年(626年),据《资治通鉴·唐纪七》记载:“建成夜召世民,饮酒而鸩之,世民暴心痛,吐血数升”,因淮安王李神通扶送而得救,这次谋杀未遂,李世民的妻兄长孙无忌、谋臣房玄龄、杜如晦都主张除去太子。
建成、元吉一计不成,又生一计,用计收买和调走世民手下的武将,这是釜底抽薪计。但因李世民朋党们有方,武将们效忠不走,建成、元吉此计再次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