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领导智慧成败之秘
15329200000033

第33章 挫败对手:成败全在抢先一步的谋算本事(3)

6.该后退时就不要盲目抢先

领导者谋算对手要抢先一步,但这里的“抢先”不能机械地理解,而是指要谋算在前,不要犯盲目急躁等无谓的错误。

三国时,曹丕借着他父亲曹操南征北战,东讨西伐,肃清内外反抗势力,统一中原打下的基础,又搞一曲“禅让”戏坐上了龙床。刘备依着自己是刘家王朝的后裔,趁曹氏废除汉献帝的混乱局面,打着承续正统、匡扶汉室的旗号,也坐上了皇帝宝座。作为三大霸主之一的孙权就不想过皇帝瘾吗?他当然想,而且在军阀混战的三国时期,想当皇帝的又何止孙权,可以说许多实力强的人都想当皇帝,如董卓、孙坚、袁术、袁绍都做过皇帝梦。当年曹操矫诏会盟,讨伐董卓,孙坚参加了这次讨伐战争,偶然在洛阳得到传国玉玺,就认为自己有当皇帝的缘分,于是藏匿不报,并立即率领部队离开盟军去发展自己的势力。袁术等人得知此消息极力谴责孙坚。其实,他们之中谁都想得到这块玉玺。看孙坚离开盟军时,刘表去截击他,也为的是玉玺。孙坚之子孙策后来在穷途末路时愿意以玉玺作押,换得袁术的兵马,袁术高兴得不得了,马上做成这笔交易。不过,正因为想坐天下的多了,任何人只要暴露了这个念头就会招来大家的讨伐,名义当然是“诛乱臣贼子”。于是出现了大家都想当,大家又互相制约,谁也不敢轻易冒这个风险、挑这个头的局面。

孙权承父兄之业,坐领江东,历时三世,在军阀间你争我夺、相互兼并的战争中,成了三足鼎立的霸主之一,但在魏、蜀、吴三家中,他的势力相对要弱一些,又没有曹氏、刘氏那样的名分,但皇帝梦是照样做的。为此,他采用了“避于先而审处于后”的策略,最终才了却了做皇帝的夙愿。

开始,他见曹操势大,自封为魏王,而自己趁关羽在北面征讨襄樊的机会,袭击了荆州,并杀害了关羽,当然也就破坏了孙刘的联盟。杀了关羽,夺了荆州,刘备岂肯善罢甘休。此时的孙权,别说当皇帝,而且很可能受到刘备和曹操的两面夹击。为摆脱这种窘境,他差人把关羽的人头献给曹操,这样做既可以说是向曹操表功,又可以说是想嫁祸于曹操。同时,还主动写信劝曹操做皇帝。信中说:“孙权我早就知道天命已归魏王您了,望您早登大位,以便调兵遣将剿灭刘备,扫平西川,到那时,我孙权一定率领手下献出土地,向您俯首称臣。”

没想到,在当皇帝这个问题上,曹操表现出惊人的自制力。曹操当然想取代汉献帝,以成就曹氏帝业。同时,以他在北方日益增大的威势,要取代汉帝是不难的,但取代之后,是否能立定脚跟,则很难预料。曹操清楚地看到了这种形势,所以当孙权写信向他劝进时,他一眼便看穿这是孙权的阴谋。企图让自己激怒天下,陷于孤立,于是“观毕大笑”,说:“这小子是想把我放在火炉上烧烤啊!”曹操没吃这一套,孙权当然只好作罢。

后来,曹丕当上皇帝,孙权不但没有说半个“不”字,还主动派人携带礼品和书信前去讨封,曹丕封孙权为吴王,加九锡。孙权的臣属们对孙权这个举动,很不以为然,都劝他应自称上将军九州伯,而不应接受曹丕的册封。孙权却说:“九州伯这个称号,从古以来不曾有过。当年刘邦也曾接受项羽给他的汉王封号,那也是权宜之计,对自己有什么伤害呢?”于是便欣然接受了曹丕给予的封号。

时过不久,曹丕派遣使臣来东吴索取雀头香、大贝、明珠、象牙、犀角、玳瑁、孔雀、翡翠、斗鸭、长鸣鸡等物产,群臣上奏说:“荆、扬二州应交纳的贡品是有定额的,现在魏国索取的珍玩之物是不合于礼节的,不应当给他们。”孙权说:“当年惠施曾尊奉齐国为盟主,有人责备他:‘你是主张不承认别人为盟主的,现在尊奉齐国为首,不是自相矛盾么?’惠施说:‘有人在这里要打他爱子的头,他想用石头代替爱子的头。这是因为头贵重而石头不足道。以不足道的东西代替贵重的东西,为什么不行呢?’如今西北方的魏国在打我们的主意,江南的百姓都仰赖我,他们不正是我的爱子吗?魏国所索取的,对于我来说都是不足道的东西,我有什么可惜的!魏文帝尚在居丧期间,却索取这些珍玩,对他这样的人还有什么礼节可讲呢?”于是备齐了他所要的东西送去了。

又有一次,曹丕命令曹休、张辽率领军队,从洞口出发,曹仁率军从濡须出发,曹真、夏侯尚、张、徐晃率军包围东吴云南郡。孙权一面派吕范等将领督率水军抵抗曹休等人,诸葛瑾、潘璋、杨粲等将领率军救援南郡,朱桓以濡须督的身份抗拒曹仁;一面又上书曹丕,说抵抗不是自己的意见,而是大臣们的主张,并请求他给予自己改过自新的机会。众大臣对孙权这种卑躬屈节于曹丕的行为大有微词,并劝说他干脆脱离曹丕,自己定年号,做皇帝。孙权却推辞说:“汉朝的皇室没落了,我不能救助使之保存,又怎么忍心与之争天下呢?”群臣又提出天命符瑞等为理由,坚持请孙权称帝。孙权仍不答应,并对群臣说:“我过去因见刘备雄踞西方,所以命令陆逊率兵防备他。又听说北方的魏国准备协助我,我担心挟天子令诸侯的余威,如果不接受其册封,将自寻折辱并促使他们早日对我下手。他们可能会与蜀国联合,使我们两面受敌,大为不利。所以我克制自己,接受了吴王的封号。我俯首称臣的本意,你们似乎还未尽理解,因而今天向你们解释一下。”

孙权表面上装作甘为魏国的属国,其实内心一丁点儿也不肯归附。当年曹丕派遣使臣与东吴结盟言誓之时,提出要孙权的儿子到魏国去做人质,他就断然拒绝,后来曹丕几次追问,他都借故相托。表面上他对魏国是毕恭毕敬,在一些非原则如进贡品等问题上他惟命是从,而在人质等重大问题上,他丝毫不受制于人,眼下的卑躬,正是为了掩盖真象,麻痹对方,暗地积蓄力量。等到刘备在白帝城丧命,曹玉英年早逝,孙权眼见自己的对手一个个衰落了,人们的注意力逐渐转移了,时机成熟了,终于在公元229年,轻松地坐上了皇帝宝座。

在自己羽毛未丰,或者说时机不成熟时,不露锋芒,隐匿意图,让别人打头阵,自己却耐心等待时机,积蓄力量,最后窥准方向,果断采取行动,这种策略,在领导者的成功足迹中,也是经常可以看到的。

7.抢在对手前面为的是捷足先登

一个“抢”字道出了谋算智慧的着眼点,在于要抓住时机,把主动权控制在自己手里,而“抢”的成败则看谁先一步动手。

春秋时期,各国贵族公卿内部的争斗也很激烈,并且,这些争斗往往与该国的强弱盛衰相关连。在贵族公卿的争斗中,也不乏一些人运用高明的谋略。范旬灭栾氏就是一个典型代表。

栾氏是晋国很有势力的贵族,从晋文公时的栾枝以来,栾氏一直官高位显。进入春秋中期,栾氏在晋国的地位更加突出,结怨也多,于是成为众矢之的。到了栾盈时,终于爆发了借故驱赶栾氏家族的斗争。栾盈外逃后,先到楚国,后到齐国,齐国接纳栾盈,是想利用他来破坏晋国内部的稳定。

不久,齐国利用送陪嫁齐女到晋的机会,用有篷窗的车把栾盈和他的武士送回栾氏的封地曲沃城。栾盈连夜就去拜见曲沃大夫胥午,要胥午同他一起发难,灭掉贵族中反对栾氏的人。胥午没有同意,说这件事不会成功。经过栾盈的再三央求,胥午才答应了他的请求,并议定请魏舒作内应。

魏舒是魏绛的儿子,栾盈作下军将领时,曾与魏绛的关系很好,从而也和魏舒很熟悉,关系也很密切。在魏舒的策应下,四月,栾盈率领曲沃的甲兵,白天进入了绛城。

听到栾盈已经进入绛城的消息,当年驱赶栾盈、如今执掌大权的范旬感到很突然,有些惧怕。范旬身边的乐王鲋说:“这没有什么可怕的。请将君主送到坚固的宫殿中去,把国君掌握在自己手中。再说,栾氏的政敌很多,又刚从国外回来,立足未稳,您握有大权,占据优势,又掌握着对百姓的赏罚,还怕什么?”接着,乐王鲋分析了栾氏目前的处境,和栾氏关系好的只有魏氏,没有魏氏的协助,栾盈绝对成不了气候。他向范旬建议,先下手为强,可以用武力胁迫魏舒与范氏合作,这样,栾氏将不攻自退。范旬接受了这一建议。

于是,范旬派儿子范鞅去接魏舒到王宫中来。当范鞅到达绛都时,魏舒的军队已经列好队,驾上了马,整装待发,准备与栾盈的军队一同会合行动。范鞅大步跨到魏舒车前,说:“栾氏率领叛贼来都城,我父亲和诸位大夫现在都在国君那里,特派我来迎接您去。快走吧,我帮助您驾车。”说完,翻身跳上魏舒的战车,右手拿着宝剑,左手拉着马辔头,命令驾车的快赶车。驾车的问到哪里去,范鞅答道:“到国君那里去!”就这样,魏舒被范鞅强行劫持进了宫。

魏舒的车一到,范旬便走向台阶亲自迎接他,还拉着他的手,答应将曲沃给他,以笼络他的心。魏舒受到控制,不能帮助栾盈,大大挫伤了栾盈的气势。不久,其反叛行动即被挫败。

抢在对手前面行动就是捷足先登、先发制人,这是一种争取主动的谋略。无论在军事活动、政治活动,还是在经济活动中,这种捷足先登,先发制人,争取占据主动的谋略,都是可以获得理想效果的。

8.谁先出招谁笑到最后

两强相争最忌坐等胜果,过高地估计己方的优势,认为自己的最后胜出只不过是顺理成章的事,那他离失败也就不远了。只有先出招、快出招,才能笑到最后。

楚汉双方转战于关东,汉军粮饷全靠萧何从关中运来。路远运粮难,常常不能随时接济。然而,天无绝人之路,秦朝在荥阳附近设有一个大粮仓———敖仓。为解决军粮不足的难题,汉军拿下敖仓。为了运送方便,刘邦便屯驻荥阳指挥战局。

此时,九江王英布刚被刘邦招降,项羽正为此事气得怒发冲冠,准备亲自率军进攻荥阳。谋士范增献计说:“汉王固守荥阳,无非是靠着敖仓取粮方便。如今要攻荥阳,只要截断敖仓,荥阳一断粮,顷刻便可攻倒。”

果然,粮道一断,荥阳城又被项军围困后,城内将士连日苦战,筋疲力尽,加上粮绝乏食,朝不保夕,为此刘邦焦急万分。张良、陈平本来足智多谋,此时也回天乏术。正在发愁时,中军帐中进来一将,只见他陈词慷慨,情愿粉身碎骨,以报刘邦的知遇之恩。刘邦一看,来人是汉将纪信。

摒去左右他人之后,纪信小声说:“几个月来,大王困守荥阳,兵越战越少,粮越吃越空,眼看很难久守,最好能突围出去。现在四面受敌,没有空隙可突。不如让我出城代大王诈降,趁其不备,大王可乘机突围。”刘邦深知,纪信此去凶多吉少,便含着热泪说:“将军如此忠诚,但愿老天能护佑将军。”纪信表示:“臣死也值了。”

接着刘邦召入陈平,把纪信愿以死诈降一计告知。陈平听后,又在刘邦耳边添加了一计,刘邦连连称妙。

这边,项羽接到汉使送来的“降书”后,很是兴奋,忙问汉使:“你家主公何时出降?”汉使答道:“今夜就会出降。”项羽赶紧命令手下战将钟离昧等人领兵把守,一俟刘邦出来便开刀。

可是直到黄昏,荥阳城中动静全无。夜半时分,城东门突然洞开,出来一群身着甲胄的妇女,楚军正在狐疑,只听一阵娇滴滴的女声叫道:“我等妇道人家没衣没食,只好逃出求生,请将军们高抬贵手,赏我一线生机。”楚军对她们的服饰还有疑问,她们却说:“我等没衣可穿,只得穿汉兵的弃甲御寒,请勿见怪。”

自古以来,男不和女斗,已成为中国人的传统。项军见此,也不好怎么干涉。奇怪的是,那班妇女络绎不绝,走了一伙又来一伙。楚军那班丘八,多时没闻女人味,如今在此看呆了。只见来围观的项军越来越多,其他几个城门的守军也到这里来看热闹。趁着这个机会,刘邦带着陈平、张良、夏侯婴、樊哙等人溜出了城。

天亮时分,妇女们已走得差不多了,城内来了一乘龙车,当中端坐一位王者。楚军一见,都以为是刘邦出降来了,赶紧入报项羽。项羽走出营帐,可车上却无人下车。走近细看,车上那人穿的是汉王衣服,容貌却不大像。项羽厉声问道:“你是何人,敢来冒充汉王?”车中人回答:“我乃汉将纪信。”项羽知已上当,只得气呼呼地下令把纪信连人带车统统烧成灰。

纪信、陈平合演的这出冒名顶替的闹剧,保证了刘邦的指挥部及汉军主力安全撤离了荥阳,十分精彩,当然其中也付出了相当的牺牲作代价。这种智谋,往往也能取得出人意料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