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书与人
15050600000035

第35章 平凡之中的发现——读陈丹青《多余的素材》

不同于《退步集》,也不同于《陈丹青音乐随笔》,陈丹青在《多余的素材》里陈述的都是俗人琐事,因此变回了另一种情状的陈丹青。然而在那平凡与庸俗之中,依然流露着作为一个艺术家随时随地的发现和触动。刚刚回国时,在街头看到有人打架他感动;在唐人街,将别人骂得狗血喷头之后,他突然间为对方的恐惧所感动……或许,艺术家之所以为艺术家,就是因为心中永远都存有着一丝柔软的保留吧?

然而那些退回到庸俗和市井的文字却因为真实而愈加让人震撼,不甚起眼却是真实经历的陈年往事在他的眼睛和文字里是诙谐的、幽默的、可爱的,带着一个艺术家的独特感悟和对生活的真切热爱,让我们看到陈丹青不止是《退步集》里的那个陈丹青,这种多维的表达也使他变得愈加丰富起来,饱满而富有层次感。

书中所选的图片和图片下所附的文字也同样显露着陈丹青式的独特意味,被艺术家不经意捕捉到的细节不仅耐人寻味,而且和书的正文相得益彰,有着更深层次上的内在联结——那是一种人性的、艺术的、富有美感的抒发,因为自然,所以贴切。

在《饭米穗》一文中登出的图片,是他八岁时写给妈妈的一封信,信里他告诉妈妈,外婆因为不识字而错过了当月的粮食供应,米面告急。歪歪斜斜的文字里带着别字,带着临时添加和涂抹的痕迹,显得稚嫩无比,然而不难想见,这稚嫩的文字,在那个饥荒的年代或许真的起到了生死悠关的作用。当信呈现于眼前的时候,我感受到的,是原汁原味的粗糙里一个八岁孩子真实的呼吸。历史,因为带着人性而依然透着无以磨灭的气息。

在其他的小短文里,似乎总能找到凡人俗事间无时不在的生趣,他以一个画家独有的观察将事物的特征概括性地迅速提炼出来,带着速写的干练,一点也不拖泥带水,却能将相干或不相干的事物符合逻辑地联系起来。

艺术家是活生生的俗人,艺术家也是最有趣的人。(《多余的素材》,陈丹青,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2005年7月第6次)

二〇〇七年十二月十六日至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