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书与人
15050600000034

第34章 真诚有如呼吸——读余杰《沉默的告白》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于余杰的了解还只限于过去从不同渠道听到的与余秋雨有过唇枪舌剑的那个北大的年轻人——显然我对文学和艺术领域的争执是反感的,这点印象也或多或少影响了我的阅读取向,在此之前我从未读过一本余杰的书。当然也未读过余秋雨。虽然余秋雨的地位和名气比起余杰来似乎更加显眼,但他的书我至今也还未买过一本——或者是买过一本,但被搁置在了书架上——读书也是需要有欲望、冲动乃至缘分的。

而从《沉默的告白》的序言里,我却读到了余杰一脸的真诚,这种真诚对我来说是有意义的,它不只是代表了作者的一种写作风格,更是代表了作者的人生态度,而这也是于众多的文学体裁当中我独钟散文的原因。正如作者所说:“我始终认为,抒情散文比杂文更接近我的内心世界——我的柔软和腼腆在其中得以更真实地呈现。”“上帝赐予我这样一种品质,让说真话成为我的饮食和我的呼吸。”“有很多文字不是我写成的,是神借着我的手写成的。”“究竟是我选择了文字生涯呢,还是文字生涯选择了我?”的确,上等的散文从来不是刻意所为,而是情之所至、水到渠成的东西,像饮食和呼吸一样自然,或者就与生命融为一体。这一切,都源自内心的真诚,源自通体透彻、一尘不染、高贵纯洁的生命本身。

似乎与北大、与北大中文系有着某种天然的传承,余杰的文字同样抛却了浮躁,于真情的流露中将人引向深入的追问与思考,但又不同于背负着历史包袱的众多导师和前辈,在那些沉重但不压抑的文字里,他要做的是“光明之子”,努力找寻和传递的是来自于生命和情感深处的深刻的美与幸福。而且,藉着最为自由、纯洁的人生中最为美好的十二年的积累,书里的文字透着少有的朴实和纯粹。也许正是这样的朴实与纯粹,在刚刚读过的短短的四十页当中,竟然有多处使我哽咽在喉。

那是一种接近内心的感觉。(《沉默的告白》,余杰,珠海出版社,2006年8月第1版)

二〇〇九年四月二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