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新增值税转型会计操作实务
14739000000033

第33章 我国最新的振兴十大行业的税收政策(4)

(三)轻工业的规划亮点

积极扩大城乡消费,增加国内有效供给;改善外贸服务,保持出口市场份额。

加快技术进步。重点推进装备自主化和关键技术产业化,加快造纸、家电、塑料等行业的技术改造;建立产业退出机制,推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

加强自主品牌建设,支持优势品牌企业跨地区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强产业政策引导,推动产业转移,培育发展轻工业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

进一步提高部分轻工产品出口退税率,进一步扩大“家电下乡”补贴品种;加大对中小轻工企业的财税和信贷支持;中央财政加大对民族地区和地震重灾区的支持力度。

(四)轻工业的现行税收政策

汽车产业适用的增值税转型、企业兼并重组、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技术开发、节能环保等方面的税收政策,轻工业同样适用,在此不再重复。

在轻工业中,中小企业较多,有些企业可以享受小型微利企业税收优惠。《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小型微利企业,是指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并符合下列条件的企业:工业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1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3000万元;其他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8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

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修订的《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将工业和商业小规模纳税人销售额标准分别从100万元和180万元降为50万元和80万元。同时规定纳税人销售额超过小规模纳税人标准,未申请办理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认定手续的,按销售额依照增值税税率计算应纳税额,不得抵扣进项税额,也不得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上述政策将对众多的轻工业企业产生巨大影响,应引起企业的高度关注。

出口退税方面,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等商品增值税出口退税率的通知》(财税〔2008〕144号),将部分模具、玻璃器皿的退税率由5%提高到11%;将箱包、鞋、帽、伞、家具、寝具、灯具、钟表等商品的退税率由11%提高到13%等等,对推动轻工业产品出口将发挥积极作用。

近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关于延长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23号)规定,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在新增加的岗位中,当年新招用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3年内按实际招用人数予以定额依次扣减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定额标准为每人每年4000元,可上下浮动20%。有关企业可以关注。

八、钢铁业相关税收政策搜索

(一)钢铁业的规划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9年2月1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钢铁产业调整振兴规划。

1.要统筹国内外两个市场。落实扩大内需措施,拉动国内钢材消费。实施适度灵活的出口税收政策,稳定国际市场份额。

2.要严格控制钢铁总量,淘汰落实产能,不得再上单纯扩大产能的钢铁项目。

3.要发挥大集团的带动作用,推进企业联合重组,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和特大型钢铁集团,优化产业布局,提高集中度。

4.要加大技术改造、研发和引进力度,在中央预算内基建投资中列支专项资金,推动钢铁产业技术进步,调整品种结构,提升钢材质量。

5.要整顿铁矿石进口市场秩序,规范钢材销售制度,建立产销风险共担机制。

(二)钢铁业的数据看点

目前,我国拥有钢铁企业1000余家,钢铁产量居世界首位。2008年,我国钢铁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的4%,实现利润占工业企业的9%,规模以上钢铁企业从业人员358万人。钢铁产业对保障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008年下半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不断深入。世界钢铁需求持续萎缩,国内钢铁产品出口受阻,整个钢铁行业进入近几年来最困难时期。钢铁价格急剧下跌,成本难以降低,产量大幅下降,库存大量增加,行业陷入亏损。2008年全国生产粗钢50091.5万吨,同比增长2.4%;粗钢净出口4763.16万吨,同比下降13.21%。71户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5650亿元,同比增长24.7%;但实现利润同比却下降43.32%;15户钢铁企业出现亏损,亏损面达21.13%,亏损额达84.64亿元。

(三)钢铁业的规划亮点

统筹国内外两个市场。落实扩大内需措施,拉动国内钢材消费。实施适度灵活的出口税收政策,稳定国际市场份额。

严格控制钢铁总量,淘汰落后产能,不得再上单纯扩大产能的钢铁项目。

发挥大集团的带动作用,推进企业联合重组,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和特大型钢铁集团,优化产业布局,提高集中度。

加大技术改造、研发和引进力度,在中央预算内基建投资中列支专项资金,推动钢铁产业技术进步,调整品种结构,提升钢材质量。

整顿铁矿石进口市场秩序,规范钢材销售制度,建立产销风险共担机制。

钢铁,素有“工业粮食”之称,是几乎所有重工业的基础与支柱,也是建筑的必需材料。一个国家如果钢铁工业不发达,经济实力必然不会强大,因此钢铁工业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的标志性工业部门。在全球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进一步加深,其严重后果进一步显现的大背景下,国家出台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是继2005年颁布实施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之后又一个指导钢铁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汽车产业适用的增值税转型、企业兼并重组、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技术改造、技术开发、节能环保等方面的税收政策(见第五版),钢铁产业同样适用,在此不再重复。

(四)钢铁业的现行税收政策

出口关税方面:《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关于调整出口关税的通知》(税委会〔2008〕36号)规定,自2008年12月1日起,取消部分产品的出口关税或特别出口关税,主要包括冷热轧板材、带材、钢丝、大型型钢、合金钢材、焊管等钢材产品。取消出口关税,降低了上述钢材出口成本。

为限制高能耗、高污染产品出口,从2008年1月1日起,国家提高了部分钢铁产品的出口关税税率。比如对出口生铁、钢坯等实施25%的暂定关税税率,部分不锈钢产品的出口关税也由10%调至15%等等,对钢铁产品的出口形成很大压力。取消部分钢铁产品的出口关税,表明国家已开始实施灵活的出口税收政策。

出口退税是出口税收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国家为限制高能耗、高污染产品出口,保护环境,节约资源,降低了大部分钢铁产品的出口退税率,甚至取消了初级钢铁产品的出口退税政策。在实施适度灵活的出口税收政策的背景下,钢铁产品的出口退税政策也可能会进行调整。

钢铁产业发展循环经济、进行资源综合利用前景广阔,目前废钢废铁的回收利用已有一定规模。这方面的税收政策近期发生了较大变化。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再生资源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调整了再生资源回收与利用的增值税政策。通知规定,自2009年1月1日起,取消“废旧物资回收经营单位销售其收购的废旧物资免征增值税”和“生产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入废旧物资回收经营单位销售的废旧物资,可按废旧物资回收经营单位开具的由税务机关监制的普通发票上注明的金额,按10%计算抵扣进项税额”的政策。单位和个人销售再生资源,应当依照《增值税暂行条例》、《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的相关规定缴纳增值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进再生资源,应当凭取得的扣税凭证抵扣进项税额,原印有“废旧物资”字样的专用发票停止使用,不再作为增值税扣税凭证抵扣进项税额。在2010年底以前,对符合条件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再生资源缴纳的增值税实行先征后退政策。对符合退税条件的纳税人2009年销售再生资源实现的增值税,按70%的比例退回给纳税人;对其2010年销售再生资源实现的增值税,按50%的比例退回给纳税人。对于钢铁企业而言,购进废旧钢铁只有取得规范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才能抵扣进项税额,对企业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资源综合利用及其他产品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156号)规定,自2009年1月1日起,企业销售自产的再生水、生产原料中掺兑废渣比例不低于30%的特定建材产品免征增值税。再生水是指对污水处理厂出水、工业排水(矿井水)、生活污水等水源进行回收,经适当处理后达到一定水质标准,并在一定范围内重复利用的水资源。特定建材产品,是指砖(不含烧结普通砖)、砌块、陶粒、墙板、管材、混凝土、砂浆、道路井盖、道路护栏、防火材料、耐火材料、保温材料、矿(岩)棉。废渣,是指采矿选矿废渣、冶炼废渣、化工废渣和其他废渣。

《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企业综合利用资源,生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的产品所取得的收入,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减计收入。即企业以《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规定的资源作为主要原材料,生产国家非限制和禁止并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的产品取得的收入,减按90%计入收入总额。

九、汽车产业的税收政策

(一)汽车产业的规划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9年2月1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汽车产业和钢铁产业调整振兴规划。

1.要培育汽车消费市场。从2009年1月20日至12月31日,对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按5%征收车辆购置税。从2009年3月1日至12月31日,国家安排50亿元,对农民报废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换购轻型载货车以及购买1.3升以下排量的微型客车,给予一次性财政补贴。增加老旧汽车报废更新补贴资金,并清理取消限购汽车的不合理规定。

2.要推进汽车产业重组。支持大型汽车企业集团进行兼并重组,支持汽车零部件骨干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扩大规模。

3.要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今后三年中央安排100亿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和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发展。

4.要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推动电动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产业化。中央财政安排补贴资金,支持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在大中城市示范推广。

5.要支持汽车生产企业发展自主品牌,加快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建设,发展现代汽车服务业,完善汽车消费信贷。

提高汽车产销量,需要企业扩大投资,新建或改建生产线。对此,从2009年初开始,国家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即生产型增值税改为消费型增值税,为企业扩大投资提供了强大的税收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