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蓟县文化志(终)
14557900000026

第26章 文学艺术(9)

到了秋后,过了门,小俩口长期在一块儿可就看出毛病来了。小伙子真是不懂事,吃饭自顾自,话也不会说。过了春节,小俩口去拜年,半路上媳妇对丈夫说:“到了我妈那里,你别只知道吃、知道喝的,谦让着点。我爸让你吃你再吃,让你喝你再喝。你不在我跟前的时候,在你腰上拴一根线,我在窗外看着,我让你吃的时候就拉一下线行吧,记住哇!”“嗯,知道了。”“到那时你啥也别说,我说回家咱就回家。别让人家看出咱的傻来。”“嗯。”就这样,媳妇教好丈夫到了娘家无话。

到了中午吃饭的时候,媳妇拴好了线绳,在窗外看着老丈人、新姑爷饭桌上坐定,傻小子也不夹菜,瞅着老丈人吃。老丈人心想这姑爷真叫懂事,见到生人知道客气。忙说:“姑爷快吃菜呀。”这时媳妇在窗外拉了一下线绳,傻小子夹了一口菜。就这样,拉一下,吃一口,再拉一下,再吃一口。过了一会儿,媳妇想去解手,可这线咋办呢,总不能让这根线吃不上劲吧!那丈夫一口菜也没法吃了。往四下一看,跟前有根肉骨头,好,就把这根线拴在肉骨头上,我去厕所一会儿就回来。于是她拴好肉骨头就上了厕所。

媳妇走后,来了一只猫,见这里有一根肉骨头,就用爪子去叨,它叨一下,线绳吃一下劲,屋里的傻小子就吃一口菜,猫连续地叨,傻小子连续地吃。猫叨个不停,傻小子也不停地吃,猫一爪子叨住了肉骨头不松口,这下可忙坏了屋里的傻小子,筷子飞一般地去夹菜,还嫌慢。老丈人一看姑爷这是咋的了,忙说:“姑爷慢慢吃,不要着急。”傻小子急了:“别说话,我这么快地夹菜还赶不上呢,还让我慢着点?”不一会儿,一桌菜让他吃了个精光。把他撑坏了,也把老丈人吓蒙了。

到了下午,媳妇一看太阳快要落山了,跟丈夫说:“咱们回家吧,不早了。”“中。”就离开了娘家门走了。老两口子送闺女小两口到了村头,媳妇告诉丈夫:“叫他们别送了,我们走了。”丈夫答应说:“你们回去吧,我会听媳妇的话的。今儿个我啥也没说,你们两口子今年死了,可别怨我。我们走了。”

通天河与通天岭

传说在很早很早之前,天上的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很关心人间百姓的生活疾苦,传旨各路神仙多到人间巡视,并如实汇报情况。

话说这一天王母娘娘也来到了人间巡视,看到了盘山如此的雄伟壮观,危奇险峭,令人瞠目结舌,看那盘峰岭,秀如娥眉,蜿蜒起伏,既无定形,势如腾龙,美如天国,就像是灵宵宝殿赤须龙上下飞舞,旋转如虹。

王母娘娘看着想着,如此美丽的地方,而这里人们为什么都紧锁双眉十分愁苦的样子,生活好像很贫苦,我何不过去问个明白。

王母得知这里十分地干旱,山上光秃秃的,草木不生,王母娘娘想,是啊,像这样美丽的地方,如果有了水,树木花草不是更美吗?就像我的御花园的一般,想到这里,她慈心一亮,拨下金钗,划道天河,派了天蓬元帅来此治水,派金龙常洒甘霖,并在这里设聚将鼓、点将台,从此盘山一带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瓜果飘香,百姓安居乐业,也就有了今天的万壑松涛,百瀑千泉。再说天河边上有一岭,从此就叫通天岭。通天岭上有一位小小的山神,这一天,这位小山神想,我既然叫通天岭,就别白叫,干脆,我上天得了。于是他年年生年年长,不知过了多少年,被上天千里眼发现它快长上天了,赶紧报告玉帝:启奏陛下,通天岭沾了通天河之灵气,不断地往上长,要接上天庭了。玉帝一听,说,快去告诉他,马上收手,不许再长,不然严办!于是千里眼去告诉通天岭的山神,告诉他不要再长了。可是通天岭的山神不听这一套,反倒越来越快地继续向天庭长去。这一可惹恼了玉帝,玉帝说:“不知深浅的东西,不办你,你不服啊!”说罢,他摘下月亮,挂于岭上,从此通天岭再不能往上长了。就成了今天的挂月峰。有诗云:

把酒巡峰问九天,

何时明月挂峰巅?

玉帝遥答想当初,

就恨此岭要上天。

方正石和官财石的传说

从前,在弥勒峰上有两块巨石。有一天,八仙上天庭归来,听到王母娘娘巡视人间,在此划了天河的佳话,就想到这里来看看这事是不是真的。顺便来此游玩观光。见四处五谷丰登,瓜果飘香,景色迷人,好似天堂桃园景,面对银河之美丽,众仙如醉如痴,他们赏景话谜,吟诗作赋,好不尽兴。忽然听到张果老说:“我说几位,你们看这两块巨石,挡着咱们,多伤咱们的兴致,不如把它移走。”何仙姑附和着说:“曹国舅,都说你弱不禁风,手无缚鸡之力,我却不信真是如此。你能否把这块石头抛下去?这就看你的力量了。”曹国舅一听急了,说:“我不但能把这石头抛下去,还能让这里桃花处处开,果树满山坡。”说着一扬手,巨石出顶落尘埃,后来人们称其为方正石。从此盘山人做事方方正正,光明磊落。这时,蓝采和说:“我还要让此地人们官运亨通,财源直上。”说着将此石抛向了更远处,后称官财石。传说,在宋朝有一个秀才叫刘义的,屡试不第,后听表弟张学说:“盘山上有一奇石,名为官财石,像你这等才学,何不去试摸一回呢?”刘义听了半信半疑,但还是急来盘山上,触摸此石,他左手摸官财石的右边三次,右手摸官财石的左边三次,结果,进京赶考就中了状元,做了礼部尚书。后来,他逢人便说,摸此石,摸左边升官,摸右边发财。

摇钱洞的故事

传说在双峰寺菜园子黄瓜园内,长了一个怪黄瓜,四角八杈九个眼。看园子的和尚觉得奇怪。一天,来了一位南方术士,他看到此瓜便对小和尚说,小兄弟,好好看着,这瓜不是寻常之瓜,它乃一摇钱洞的一把钥匙,不过得养它一百天才能打开此洞。小和尚问,那到了一百天了,用它怎么把摇钱洞打开呢?南方术士就把如何打开摇钱洞的法则向小和尚说了。好了,我等一百天再来,你好好地看着吧。南方术士走了,待黄瓜长到了九十九天头上,小和尚想偷宝己占,就摘了此瓜,藏了起来。待百天期满,南方术士来找小和尚,小和尚大哭说:“对不起,先生,那黄瓜丢失了。”南方术士说:“那就算了,不是你的财你莫求,丢了就丢了吧!”南方术士走了以后,小和尚用此瓜去开摇钱洞,他将黄瓜插进洞里,左摇三圈,右摇三圈,上下晃到了三下,洞门大开。他一看那里面全是金子,忘了把黄瓜拨了下来,支在门上。刚一进去抓了一把金豆子,回头一看,洞门要关上,便急忙跳了出来。从此,再也没有人打开过此洞门。

福寿河与陀螺峰的故事

在盘山西麓有一条福寿河,传说西土如来佛祖得知王母娘娘巡查人间,了解民情,知道民苦,划天河以救百姓,使这里五谷丰登,人民安居乐业。如来想,我身为佛祖,受人敬仰,百姓天天祈祷,佑其福寿安康。我不能白受香火,就划出一条福寿河吧!让百姓饮此水增福增寿,平平安安度一生。从此,福寿河诞生了。再说陀螺峰,它乃如来佛祖一小徒所化,因他凡心不改,常常偷来东土玩陀螺,后来,被师傅如来佛祖发现命归曰:“徒儿,你凡心不改,不攻佛业,就去福寿河上贡吧!”小徒说“遵旨”。于是小徒遵师命来到了福寿河上,化作了陀螺峰,看河水,不泛滥成灾,不伤百姓。后功德圆满终成正果。有道是:

福寿河上走一走,

就能活到九十九。

福寿河上遛一湾,

保您一百还超边。

据现代化验说,这条河水是上乘的矿泉水。

王甘哥的故事

王甘哥也叫思亲鸟,长哥鸟。这里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

在盘山上有一户人家,兄弟俩相依为命。有一天兄弟王甘到山上打柴,见悬崖绝壁上长有一棵人参。王甘急忙跑回家告诉了兄长,哥俩马上去挖宝,兄长说:“贤弟你下去挖宝,哥在上面等你。”可是王甘怎么也下不去,哥哥就用绳子将弟弟系下去了。弟弟使出了吃奶的力气将宝挖了出来,哥俩大喜。可是哥哥这时起了歹心,想独吞宝物,就跟弟弟说:“你先把宝系在绳子上,我拽上它来再拽你。”弟弟憨厚诚实,就同意了,可是宝物拽上来后,哥哥扬长而去,弟弟在崖上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上又上不来,下又下不去,在那无吃无喝的情况下,死于崖上。后来,他化作了此鸟,天天在傍晚上出来鸣叫:“王甘哥,王甘哥!”人们都说,这个鸟是南山上叫,北山上便有它,这也是王甘死后多长了个心眼。

再说王甘的哥哥去京城献宝,在路上遇到了暴风雨,他躲在树下,被炸雷劈成了肉渣,死无葬身之地。

宝贝石的传说

在盘山西麓,黄瓜园里有一对怪石,当地人叫它夹蛋石。也有人称它为宝贝石。这里有一个传说。在很久以前,从天上飞来一对仙鹤,到盘山游玩观景,见此处河水清澈,景色迷人,千峰点缀,万壑堆青,乱花点头,百鸟争鸣,简直能与银河比美,看到这等优美的景色,雄鹤说:“贤妻,咱们飞的时间不短了,也该找个地方歇歇脚喝点水了,好不好?”雌鹤说:“我看这的泉水挺好的,景色也好,就在这里歇歇吧!”夫妻落在河边刚要喝水,突然一条巨蟒跃出了水面,叨住雌鹤一翅,雄鹤见状,急忙营救。因蟒蛇巨大,雄鹤不是对手,便对雌鹤说:“为夫无能,不能救你,但愿和你永不分离,我想,咱们夫妻宁化作巨石不为蟒食。”雌鹤应允。于是仙鹤夫妻双双化作了一对巨石,拥抱在一起,怀中[BF]还抱有一子。这条蟒蛇崩了牙齿,恨恨地离去了。

这正是,

仙鹤夫妻情义重,

子报父母恩情长。

藏山庄传说

蓟县西龙虎峪乡有个村叫藏山庄,村中央有座小山包,不是很明显,不仔细看很难发现这里是座山。

据传说,从前天上有七个太阳,日夜不停地转,人间没有黑夜总是白天,人类不得休息,各种植物也被太阳烤得生长不起来,眼看着地球上的物种就要毁灭了。对此,下界的各路神仙纷纷跑上天庭禀报玉皇大帝,请求玉帝下旨拯救众生。其实,此时玉帝也正为这事着急呢,于是派自己的亲外甥二郎神杨戬去驱赶太阳。

二郎神领命以后即刻上路,担着山左驱右赶追逐太阳,追上一个就用大山压住一个。追赶到最后一个的时候,由于走得急,肩上还担着沉重的大山,再加上太阳烘烤,那二郎神已经累得气喘吁吁四马汗流眼看就要撑不住了。低头往下一看,见不远处有个村庄,青山绿水景致很美,遂按落云头放下担子,坐在村中一棵大树下歇息。休息片刻,看看天上,剩下的那个太阳仍然火辣辣地照着,仿佛故意跟二郎神挑战似的。二郎神看了一会儿,心里那个气就甭提了,腾地站起身想继续追赶,刚一抬脚感觉鞋里硌得慌,遂脱下鞋子在地下磕得磕得一倒,竟然倒出来一堆石头子儿。

那二郎神歇了一会儿很快就恢复了体力,鞋里也清理干净了,担着山驾着云又去追赶太阳了,可他从鞋里磕得出来的那堆石头子儿却是眼瞅着长。刚开始村里人还没当回事儿,就见一个小伙子坐那儿嗑得鞋,没想小伙子走后不一会儿那堆石头子儿就长成了小山包,这时人们才着急了,要照这样长下去,那村子还不给拱没喽。于是,大家七手八脚连搬带抬弄了个大碾盘子压在了山包上,那山总算没成气候儿,从此,村里就有了一座山,村名也就随之叫做藏山庄了。

再说那担山赶太阳的二郎神,由于在藏山庄歇了一会儿,耽误了追赶太阳的机会,所以天上就剩下了一个太阳,其实这也是个好事儿,要是都让二郎神追上压在山底下,那人间就没有光明了。可玉帝不这么认为,他认定外甥没能追上最后一个太阳就是失职,一怒之下把二郎神贬下了凡间,所以离藏山庄不远又有了一座二郎山。

影壁石

西龙虎峪南山正对着南天门有一块大石头,光滑洁净,方方正正,人称影壁石。

据传,古时候,南山上曾经有座寺庙,紧挨着寺庙不远就是一座尼姑庵,寺里的和尚和尼姑偷情生下一个男孩儿,那尼姑怕人笑话,孩子生下来以后就把他扔到尼姑庵旁边的老龙潭边上了。此事惹恼了龙潭里的老龙王,当即兴师动众搬家,大水差点儿冲毁整座山,正那儿折腾呢,下界的电闪雷鸣和滔滔水声惊醒了正在闭目养神的游方神仙赤脚大仙。倾盆大雨中他睁眼一看,只见西龙虎峪村头一间摇摇欲坠的破草房里艰难地走出两个人来,一个老太太左手搀着个半身不遂的老头子右手拽个大木盆。大仙按下云头再仔细一瞅,那大木盆中竟然睡着个婴儿,而且正是小尼姑扔在老龙潭边上的那个孩子!这孩子,太可怜了,一落生爹妈就扔了他,好容易有人收养了又赶上下大雨发水。这老龙王也真是,纵然孩子父母犯了错,你已经把人家的寺庙、尼姑庵连人带房子都给冲跑了,还要赶尽杀绝连个刚降生的婴儿都不放过么?赤脚大仙越看越生气,遂站在云端里大叫:“老龙啊老龙,别下雨啦,这村子里还有一个半好人呐”。